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3440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 及其理论研究,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析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掌握全球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理论;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本章的教学重点,1.简述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2.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如何理解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4.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思 考 题,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析,一、自然带的形成,二、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定量分析,(二)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一)定义,(二)自然带的特点,(三)自

2、然带的形成和时空演化,(四)对自然带演化的认识,(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一、自然带的形成,(一)定义,也称“自然地带”、“地理地带”。是指在地表系统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自然综合体是在能量交换与物质转移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使地理环境组成要素有机结合成一个自然综合体,但各区域之间联系有差异,就可以划分出各级自然综合体,另外,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代表性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二)自然带的特点,1.植被、土壤是最活跃的因素,以植被命名自然带;2.自然带之间的界线通常代表一定宽度的过渡带;3.自然带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是发展变化的动态性。,

3、寒武纪陆上无生物,海洋生物单一。说明当时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尚未进行;泥盆纪实现了从水生到陆生的飞跃,大地披上了绿装;石炭、二叠纪植被已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三个明显的植物带:热带植物带通古斯或安加拉植物带:代表北部 温带植物带。冈瓦纳植物带:代表温凉气候下的植物组合。,(三)自然带的形成和时空演化,侏罗纪:广布裸子植物和北温带林(主要为银杏)新生代:早第三纪、晚第三纪、第四纪 全球现存的一些自然带是在白垩纪至新生代时期植被基础上延续下来的,分别有以下几个特点:赤道带和热带:最古老、种类最丰富的植被类型。亚热带(地中海区自然带):经旱生化和温带植物的加入。北温带草原和荒漠带:气候干旱化,草原发育最

4、后形成荒漠。温带阔叶林亚带:第三纪森林分化,当北极和西伯利亚分布落叶林的时候,西欧和乌克兰还生长着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针叶林亚带或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最年轻的自然带。,(三)自然带的形成和时空演化,(四)对自然带演化的认识,B.B.道库恰耶夫(1846-1903)的论述:“由于地球离太阳所处的一定位置,由于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球体的形状,使气候、植物和动物在地表上的分布,皆按一定严密的顺序由北向南有规律的排列着,因而将地球分为若干带极地带、温带、亚热带、赤道带等”。热量是纬向带的决定因素。自然综合体是各圈层,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场所。其中,岩石、地形和气象气候是其两大基本组成要素,二者相互作用,相

5、互联系,共同决定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的类型、组成及内涵,植被类型是其名标志。自然带的理论与时间意义:控制人类的生产活动。自然界的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二、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定量分析,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温带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风林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亚热带森林带,热带雨林 2.热带稀树草原 2a.热带荒漠草原 3.热带、亚热带荒漠 4.亚热带地中海常绿硬叶林 5.东岸亚热带常绿林 6.温带阔叶落叶林 7.温带草原 7a.温带荒漠 8.亚寒带针叶林 9.苔原 10.高山垂直植被带,世界植被图

6、,资料来源:刘德生主编,世界自然地理,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全球植被卫星照片,热带雨林带,分布: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特征: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土壤为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的砖红壤。,热带雨林1,热带雨林2,热带雨林3,热带雨林带的动物黑猩猩,热带雨林带的动物树懒,热带稀树草原带,分布上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广泛分布,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为局部分布。特征:由禾本科高草植物构成,并零星地分布着成片乔木或

7、独株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季相非常明显。善于疾驰的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热带稀树草原1,热带稀树草原带的砖红壤性红壤,热带稀树草原2,热带稀树草原3,乞力马扎罗山和山麓的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4,热带稀树草原带的代表性乔木波巴布树,热带稀树草原带的动物,南美洲羊驼,注:体长6-7.5m,高2.4-4m。分布于非洲。通常旱季生活在森林,雨季则迁移到大草原。,非洲象,美洲大陆最大的鸟类美洲驼,广布于巴西高原及其以南地区,热带稀树草原动物,热带荒漠带,分布: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洲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南

8、非等地区;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北非戈壁,塞内加尔荒漠草原,亚热带荒漠草原带,分布: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亚热带森林带,亚热带的非纬向地带性因素表现得最为强烈,亚热带森林带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开,而分成大陆西岸与大陆东岸两种类型。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

9、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南部、非洲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地带,发育着褐色土。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日本南部和美国东南部,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东南部。这里主要形成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温带荒漠带,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植被:稀疏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棕钙土和淡栗钙土,在它们中间还有斑状分布的一些碱土及盐土。,温带草原带,分布: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南部。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

10、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斑状分布的碱土及盐土。草原带动物善于适应草本植被覆盖的平坦开阔的无林地区,许多动物穴居洞中,啮齿目动物、有蹄类动物和一些草原食肉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温带草原景观1,温带草原景观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东部夏绿林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林、辽东栎林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西部往往形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植被主要是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

11、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为最活跃。,温带森林景观,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伸展,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由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带。动物界以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动物为多。发育着森林灰化土。,亚寒带针叶林带,针叶林带以南为针、阔叶混合林,是针叶林和阔叶林带之间的过渡带。我国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日本北部,苏联远东,朝鲜北部,北美五大湖地区及阿巴拉契亚山脉,欧洲波罗的海沿岸,都有分布。

12、,亚寒带针叶林景观,苔原带,分布: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以苔鲜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在针叶林带和苔原带之间,有一个比较狭窄的过渡带森林苔原带。,苔原带动物驯鹿,冰原带,分布:亦称冰漠带,它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全年皆被冰雪覆盖,最暖月均温仅在某些地区可以高至0C。这样,仅在高出于冰雪之上的岩崖上,可以观察到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原带动物界很贫乏,在南极大陆上没有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

13、诸岛上可以看到白熊和北极狐。无论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的冰原带的沿岸海水中,都栖息着鲸和海豹。,南极企鹅,南极绅士帝企鹅,南极洲地衣,北极熊,北极兔,孵出的南极海鸥,气候分布,自然带分布,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二)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1.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 主要从太阳辐射,10C积温,年降水量,植物量,植物群体年产量反映。2.主要度量指标(1)湿润指数=R(降水量)/E(年蒸发量)(2)干燥度K=0.16t(10C积温)/r(日均温10C期间降水量),中国气候区划与农作物及熟制的关系,主要景观地带定量特征,资料来源:景贵和(引自伊萨钦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4、.H.维索茨基地带与湿润指数的关系,干燥度与干湿状况、地带的对应关系,注:中国气候区划根据秦岭淮河一带的降水与蒸发接近平衡,即k=1,并结合中国自然情况确定系数为0.16,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 和地域分异,一、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二、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整体性,地理环境结构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性质的组合,它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即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性,他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并结合为一整体,某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

15、分影响另外的部分。,内在联系图,内在联系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组成一个整体。空间组合性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动态演变性反映的是内在联系在时间上的反映。,澳大利亚大陆的特征 干热特征的产生是内在联系性的表现;半环状是空间组合性的反映;独特的演化模式,即生物界具有古老性,原始性,总的可说为动态演变性。,(1)整体性的内涵,(2)整体性的实例,(3)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整体性 联系的普遍性;四大圈层相互接触处于复杂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之中;自然综合体。,(二)差异性,差异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区域性)。主要表现为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的分异及派生出的垂向分异。主要表现为纬向地带性差异(地带

16、性差异)和非纬向地带性差异(地带性差异),此外,还有两者派生出的垂直地带性差异。,(二)差异性,整体性不同于均一性:各个部分和区域之间存在自己的独特性。纬向地带性由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引起,在地形平坦和南北方向有较大幅员的情况下表现最明显。非纬向地带性是地表自然地理现象偏离纬向地带性的特征,呈东西更替的带状规律的特性,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都是它的产生原因。由以上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和区域性分布都是其表现。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属于非纬向地带性。,(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等级划分,整体性和差异性级别可以有各个等级的划分。全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大洲、大洋的整体

17、性和差异性特性。,地球,大洲、大洋,洲的不同部位,一级,二级,三级,地球是太阳系中适合人类生存。,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的空间组合。,46亿年的共同演化历史。,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一)地域分异规律,1.景贵和指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单元的现象。反映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称之为地域分异规律;2.黄秉维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的,内部是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3.美.RHartshorne(18991992)地域分异包含了地域间

18、的相互联系和空间的相互作用;4.目前的认识 广义纬向,经向(?),垂直 狭义仅指纬向地带性。,5.纬向地带性的形成及表现(1)形成:(2)表现:世界性地带和地带段性6.非地带性的形成及表现:(1)形成(2)表现:经向和区域性。7.派生出的垂直地带性,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8.三维地带性概念(1)三维分异(2)三位一体(3)三维结构 S=f(W,J,G)(4)任何地表的自然地理地带性是复杂历史过程的产物。9.各分异规律之间的关系(1)非此即彼的规律(2)互相渗透,亦此即彼的关系(3)对立统一,为什么说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发展受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发展也受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p62-63),(二)区域分异,第一级地带性 13个自然带 第二级非地带性 6块大陆,4大洋。区域分异规律 地带段性纬向地带性 地区性非地带性叠加了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各大洲自然地理区域分异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