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一级保护动物.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3839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一级保护动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其它一级保护动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其它一级保护动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其它一级保护动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其它一级保护动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它一级保护动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一级保护动物.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其他类一级保护动物,鼋 爬行纲 龟鳖目鳖科 鼋属,物种特征,淡水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长为80120厘米,体重约50100千克左右,最大的超过100千克。外形和常见的中华鳖很相似,浑身都被以柔软的皮肤,没有龟类那样的角质盾片,背、腹两面由骨板包被,左右两侧连结起来,形成一副特别的“铠甲”,吻部极短,不象中华鳖那样长而尖。它的头部较钝、宽而较扁,鼻孔小,位于吻端,吻部较短,不突出。身体扁平,呈圆形,扁而薄,背部较平,背甲不凸起,呈板圆形。颈的基部和背甲的前沿较为光滑,后部有瘤状的突起。背部呈褐黄色或褐绿色,头部、腹部为黄灰色,尾巴和后肢为黄灰色,后肢的腹面有锈黄色的斑块。第三、第五趾的趾端具

2、爪,趾间的蹼较大。肛门呈灰黑色。,分布,国外分布于缅甸、马来半岛、孟加拉、中南半岛、苏门达腊、婆罗洲、菲律宾群岛、新内几亚岛;中国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浙江、江苏等省区。栖息于江河、湖泊中。,习性,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以水生动物为食。行动迟缓,代谢低,耐饥能力很强,温度过高、过低均 进行休眠。鼋栖息于水质澄清、流速较缓的江河或水库深处,不常迁移,喜欢栖息在水底.只有在其栖息地发生改变时,才会被迫迁移,并有结群现象。鼋是夜行性动物,常在晚上游到浅滩觅食螺、蚬、蛙、虾、鱼等动物,且食量极大,通常它能一次吃进相当于体重5的食物,然后半个月内可以不再进食。捕食时,鼋会潜伏于水域

3、浅滩边,将头缩入甲壳内,仅露出眼和喙,待猎物靠近时,发出致命攻击。,鼋不仅能用肺呼吸,还能用皮肤,甚至咽喉吸氧,进行呼吸,正是这种特殊的生理功能确保了鼋在水底冬眠时不被淹死!每年11月鼋都会准时开始在水底冬眠,一直到翌年4月,长达半年之久,可谓“睡神”。而在夏秋季节鼋会每隔一段时间浮出水面进行换气。,鼋在每年春季和夏季交配繁殖,雌性大多在夜间上岸,到向阳的沙土地上掘穴产卵,每次产十几枚到数十枚不等,产卵之后用沙土盖好,还要在上面爬上几圈,作为伪装,然后从另一条路返回水中。由于鼋对于汛期内江水得涨落极为敏感,甚至似乎能够预知当年洪水的水位高低,如果洪水较大,就产卵于岸边的高处,反之就产卵于地势较

4、低的地方,这也使得了解鼋的习性的人们借此来判断当年洪水的大小,以便制订防汛的计划和措施。它的卵靠自然温度孵化,大约4060天孵化出幼体。幼体出壳之后便自行爬到水中,先在浅水地带活动和觅食,体重达到1.5千克时再游到深潭中,俗称“沉潭”。大约长到体重为15千克左右时达到性成熟。,鼋喜群居,寿命长。盛夏喜上岸乘凉;寒冬伏水底冬眠。它最大的本能是,不仅能用肺呼吸,而且能用皮肤呼吸;甚至能通过咽喉吸取氧气,在水中长时间生活。最奇特的是,鼋浮游水面,肯定近日有台风;如头向上游翘起,不出3天,上游就有暴雨或洪水,非常准确、灵验。这一现象有待生物学家进一步研究,揭开其奥秘。,种群现状 保护,1000多年前,

5、鼋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的江河湖泊和溪流深潭中,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加上人为的肆意捕杀,如今为数不多了。浙江瓯江作为鼋的故乡,人们曾目睹有90只大大小小的鼋,排成一条长龙,由小溪向瓯江游去,时浮时沉,十分壮观。据科研部门考察测算,瓯江水域中今尚存近200只鼋,数量居全国之最。世界上确知个体3只,全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致危因素,由于鼋的背甲骨板可以入药,且肉味鲜美,遭到了大量捕杀,现在野外的数量已经不多。由于人们长期大肆捕杀,加上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致使其数量急剧减少,目前除浙江的瓯江还有少量残存外,其他地区已经十分罕见。鼋也是斑鳖的别名,斑鳖全世界只有3只已知活体,其中一对在苏州

6、动物园。,鼋在我国历史上早有记载,录异记异龙中有:“鼋,大鳖也。”尔雅翼鼋中也说:“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周穆王出师东征到达江西九江时,曾大量捕捉鼋等爬行动物来填河架桥,留下了“鼋鼍为梁”的成语故事。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中也指出:“甲虫惟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因为鼋的头颈后部常有疣状的突起,所以在我国民间还称它为“癞头鼋”,并认为其十分凶猛,可以伤人,因为它的力气的确很大,可以驮数百千克重的物体而依旧行动自如。,扬子鳄 爬行纲 鳄目 鼍科 扬子鳄,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

7、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物种特征,长近2 m。初孵幼鳄约1822 cm。吻钝平、长略大于宽,头长约为头宽的1.5倍。口裂大,两颌有槽生锥形齿,下颌第四齿最长大,闭口时嵌入上颌凹槽内。眼大、暗棕色。后枕鳞

8、卵圆形,上具锥形突起;项鳞近方形,具鳞嵴,紧密地排成3列,每列2鳞;背鳞纵横成行;腹鳞光滑,矩形。尾鳞环列,尾背中央具发达成鬣状的棱嵴。泄殖腔孔纵裂。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趾具蹼。成体暗灰色,偶有不明显淡色横带;幼体灰色,体背、尾部均具鲜黄色横带。它的尾是自卫和攻击的武器。,分布,我国特有。过去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目前仅分布于皖南山系以北,海拔在200 m以下的丘陵地带各种水体里,少数个体延伸至沿江平原而止于长江,即分布于安徽省的宣城、南陵、泾县、郎溪、广德等县的一些乡,以及属浙江省的安吉县和长兴县的少数乡,但在此分布区内并非联成片而是呈点状分布。,生境习性,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喜欢栖

9、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幼鳄9

10、月出壳。具冬眠习性。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较难繁殖。在种良好的环境中和精心饲养条件下,扬子鳄于1980 年产下了中国第一批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目前,其种群数量日益壮大。,扬子鳄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

11、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扬子鳄在陆地上遇到敌害或猎捕食物时,能纵跳抓捕,纵捕不到时,它那巨大的尾巴还可以猛烈横扫。遗憾的是,扬子鳄虽长有看似尖锐锋利的牙齿,可却是槽生齿,这种牙齿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只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咬下去。所以当扬子鳄捕到较大的陆生动物时,不能把它们咬死,

12、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相反,当扬子鳄捕到较大水生动物时,又把它们抛上陆地,使猎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的时候,扬子鳄往往用大嘴“夹”着食物在石头或树干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还不行,它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等烂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扬子鳄还有一个特殊的胃。这只胃不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它的消化功能特别好。,种群现状,70年代开始了大量的保护工作。1979年在安徽宣城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1980年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使扬子鳄的数量有所上升。1983年的普查,发现野生扬子鳄数量仅有500条。1992年的普查发现,野生扬子鳄的数量增加到9

13、00条。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更是取得突出成绩,近几年先后孵出幼鳄7000条。这是十分可喜的,人工繁殖的极大成功,为扬子鳄数量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如今中国大约圈养了10,000头以上的扬子鳄,主要在位于安徽宣城市的中国扬子鳄繁殖中心,以及许多动物园里。,致危因素,19世纪,扬子鳄出没在长江下游,湖北、安徽、江西和江苏境内,喜在丘陵溪壑和湖河的浅滩上挖洞筑穴,不过这种爬行动物却离不开水。扬子鳄筑穴的浅滩多被开垦为农田,丘陵植被被大量破坏,丘陵地带的蓄水能力大大降低,干旱和水涝频繁发生,使扬子鳄不得不离开其洞穴,四处寻找适宜的栖息地。这种迁移过程又为自然死亡和人为捕杀创造了机会。扬子鳄多年来遭到大量的捕

14、杀,洞穴被人为破坏,蛋被捣坏或被掏走。而化肥农药的使用也大大减少了扬子鳄的主要食物。目前扬子鳄分布范围缩减到江西、安徽和浙江三省交界的狭小地区。,保护措施,扬子鳄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CITES附录I,IUCN则列为极危。1979年在宣州建立扬子鳄养殖场,开展人工饲养繁殖研究,1982年6月建立扬子鳄自然保护区,1983年 在保护区内设立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先后投资170万元,建成小型饲养库塘8座,分年饲养池10个,繁殖区1处,孵化、饲养、越冬系统1座。经过几年试验,基本成功,人工孵化成活率达 95.4,共已殖幼鳄2000余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扬子鳄又名鼍,将扬子鳄称为鼍,早在商

15、殷的甲骨文里就有记载了。古人常认为鼍是龙的一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就将扬子鳄称为鼍龙。老百姓则将它称为土龙、猪婆龙。总之古代人们将扬子鳄视为“龙”。在它的受精卵形成的两周以后,其性别是由当时的孵化温度来决定的。孵化温度在30以下孵出来的全是雌性幼鳄,孵化温度在34以上孵出来的全是雄性幼鳄,而在3133度之间孵出来的,雌性为多数雄性为少数,如果孵化温度低于26或高于36,则孵化不出扬子鳄。,巨蜥 爬行纲 蜥蜴 巨蜥 巨蜥,物种特征,一般体长全长1 m左右,最大的可达2.5 m。头吻较长,鼻孔近吻端;耳孔与眼径等大;舌长,前端分叉,可缩入舌鞘内。全身被覆有较小圆鳞,腹面有横行排列的长方形式的鳞。

16、尾长,极侧扁,有小的鳞片在尾嵴部,排成两列嵴鳞。体背黑橄榄色,有黄色横行环;腹面黄色;尾部有黑黄二色交替成环纹,黑色环上常有小黄斑。四肢强壮,指、趾具锐爪,其背面也有小黄斑,故称五爪金龙。体腹面为黄色。幼年巨蜥具黑白相间粗大环纹。,分布,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的南部。广西的那坡县(百合、下华乡、上华村和三合屯)、宁明、靖西、龙州和凭祥等地皆产。国外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生境习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山区流溪附近或沿海河口一带。巨蜥多生活在近水处,能在水中游泳,也可爬到树上觅食,常入水中捕食鱼类,也吃蛙、蛇、鸟、鸟卵、鼠及昆虫等。性好斗,以侧扁的尾巴为武器。6月雨季产

17、卵于河岸边洞穴内或靠水边的树洞中,每次产卵1530枚,卵径7040mm。寿命可达150年左右。,致危因素及现状,广西、广东产地的群众,随意捕捉,高价收购,内销或出口盈利,原有数量就不多,因上述原因导致巨蜥数量极少,据广西那坡县的统计,从1985年至今年,收购站只收到三只巨蜥。,现有保护措施,于1989年1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定为一级保护动物。巨蜥是一类或二类国际保护动物,现提出如下建议。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应列为濒危的保护动物。有关保护条例及法规应严格的实施。建设巨蜥保护区,严禁随意捕捉,高价收购,内销或出口盈利。鼓励人工繁

18、殖,以繁衍增殖,认为这是拯救数目日稀的巨蜥的较好方法。,蟒蛇 爬行纲 蛇 蟒 蟒,特征,蟒蛇是世界上蛇类品种中最大的一种,长达57米,最大体重在5060千克。属无毒蛇类。蟒蛇的主要特征是体形粗大而长。在雄蛇的肛门附近具有后肢退化的明显角质距,但雌蛇较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对发达的肺,较高等的蛇类却只有1个或1个退化肺。蟒蛇的体表花纹非常美丽,对称排列成云豹状的大片花斑,斑边周围有黑色或白色斑点。体鳞光滑,背面呈浅黄、灰褐或棕褐色,体后部的斑块很不规则。蟒蛇头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黄白色,腹鳞无明显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强的缠绕性和攻击性。,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19、福建等省(区)。其中以南宁地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百色地区次之。云南红河州的金平、屏边、元阳等县;文山州的富宁、马关、西畴、文山、麻栗坡等县都有分布。贵州的望谟、罗甸等县也有分布。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生境习性,生活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森林中,或溪间附近的土山常绿阔叶林和石山常绿阔叶藤本灌丛区;气候温和湿润,最低平均气温在9以上,野生动物丰富的场所,为蟒蛇的良好栖息环境。有缠绕性,常用体后攀缠在树杆上,也善于游泳。喜热怕冷,最适宜温度2535,20时少活动,15时开始麻木状态,如气温继续下降到56即死亡;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过久亦死亡。,蟒取食在25以上,冬眠期

20、45个月,春季出蛰后,日出后开始活动。夏季高温进常躲阴凉处,于夜间活动捕食。以突然袭击咬住猎获物,用身体紧紧缠住,将猎获物缢死,然后从猎获物的头部吞入。蟒蛇食性常以小麂、小野猪、兔、松鼠和家禽等为食;胃口大,一次可吞食与体重相等重或超过体重的动物。消化力强,除猎获物的兽毛外,皆可消化,但饱食后可数月不食。根据在广西南部对蟒的观察,其繁殖期短,为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产卵832枚,卵白色,重80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习性,此时不食,体内发热,体温较平时升高几度,有利于卵的孵化。,致危因素及现状,蟒蛇常在夜间进入村庄,猎获家禽,家畜,有时也入河中猎食鱼类,饱

21、食后未立即返回隐蔽所时,常被人捕捉。在国内,蟒蛇已成为外贸收购站的收购对象,长期以来,对蟒蛇采取滥捕,不分季节和大小,任意收购和捕杀,导致数量大减。有些产地森林的开伐,致使蟒蛇的栖息环境范围缩小。产地的耍蛇人以蛇营利,长期使蛇脱离野生环境,影响其繁衍增生。因上述种种原因,蟒蛇数量日趋减少,处于濒危状态。,现有保护措施,于1988年12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定为一级保护动物。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 建议各产地环保工作者,结合自然保护,订出对蟒蛇的保护条例。对产地群众做好保护蟒蛇的宣传教育工作。严禁在蟒蛇的繁殖期(46月)进行捕猎。建

22、议各地动物园进行蟒蛇的人工繁殖试验,使其繁衍增生。,巨蟒:印度尼西亚的一所小型动物园近日向游客展出了人类捕获的世界最长的一条巨蟒。这条巨蟒体长约15米,体重447公斤,直径最大处到达了85厘米。据动物园管理人员称,这条巨蟒尚未被命名。它喜欢吞食狗作食物,一次要吃5条左右。蟒蛇趣闻巴西热带丛林的大蟒蛇,被人们驯养做保姆,它们忠于职守,寸步不离孩子,吃的很少,每月吃一次东西。英国伦敦也有人驯养它来看门户。在非洲一些地方,蟒蛇甚至被用作渡河的船工。,四爪陆龟 龟鳖 陆龟 陆龟,物种特征,四爪陆龟是生活在内陆草原地区的龟类。背甲长1216厘米,宽1014厘米。背甲中部略微扁平,看上去其背甲基本上呈圆形

23、。头部与四肢均具黄色,它的头比较小,顶部有对称的大鳞;喙缘锯齿状。前肢粗壮而略扁,后肢为圆柱形;共有四爪,趾间无蹼;成年龟体色为黄橄榄色或草绿色,并有不规则黑斑;腹部甲壳大而平,呈黑色,边缘为鲜黄色,并有同心环纹。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间无蹼。同龄四爪陆龟,雌龟大于雄龟,雌龟尾巴较短,尾根部粗壮,而雄龟尾巴较细长。,分布,分布区位于天山支脉阿克拉斯山的前山荒漠地带,1000 m以下的荒漠草场和旱田,都有数量不等的零星分布。据牧民反应,位于喀什河以南的巩乃斯黑山头地区,过去也曾见有四爪陆龟活动。国外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南部荒漠、天山山脉的西南部及黑海东岸;伊朗西部和印度西北部也有分布。,生境习性,生活

24、在海拔7001000米的黄土丘陵地,常在蒿草丰富、土质湿润、螺壳较多的阴坡凹地栖息。阴天或夜晚躲藏在洞穴中。四爪陆龟平时喜食优良的牧草、蔬菜、水果。当在条件允许时,也会吃些猪肝等食物,好饮水。45月份交配,产卵24枚,卵白色椭圆形,孵化期60天左右。幼龟出壳后仍在土里,翌年春季才爬出来活动。7月下旬入洞穴夏眠,休眠洞较深,常在阳坡栖居。,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作为食物被捕猎:为美味佳肴。四爪陆龟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肉可食用。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四爪陆乌龟龟板: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的功效。因此被利用。龟是集观赏、食用、药用于一体的有意于人类的珍贵动物。龟肉鲜嫩香酥,营养丰

25、富,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疗佳品。龟甲是名贵中药材,头、血、脏器等都入药,具有滋阴补肾、清热除湿、健胃补骨、强壮补虚等功能。对治疗哮喘、气管炎、肿瘤及多种妇科疾病疗效显著。野生分布数量目前估计约千只上下。,保护措施,1983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霍城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设有管理站,编制5人。保护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其中实验区10平方公里。该自然保护区现属新疆伊犁地区和霍城县人民政府管理,自治区林业厅业务指导。保护区外围已设建了保护点,并沿界设立保护标志及宣传牌一百多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四爪陆龟列入附录予以保护。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

26、生动物保护法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 鱼纲 鲟形目 鲟科,中华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因珍贵稀少而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体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据称,最高的记录竟达 500公斤。,物种特征,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分布,

27、中华鲟系我国特产鱼类。这是一种海栖性的洄游鱼类,每年911 月间,由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带进行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到长江口育肥。据研究记述,因中华鲟特别名贵,外国人也希望将它移居自己的江河内繁衍后代,但它们总是洄游到中国长江里生儿育女。,生境习性,一般认为中华鲟是淡水鱼类,它们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它们平时栖息在海中觅食成长,开始成熟的个体于78月间由海进入江河,在淡水栖息一年性腺逐渐发育,至翌年秋季,繁殖群体聚集于产卵场繁殖,产卵以后,雌性亲鱼很快即开始降河。产出的卵粘附于江底岩石或砾石上面,在水温1718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56昼夜孵化。刚出膜的仔鱼带有

28、巨大的卵黄囊,形似蝌蚪,顺水漂流,约1214天以后开始摄食。再年春季,幼鲟渐次降河,58月份出现在长江口崇明岛一带,9月以后,体长已达30cm的幼鲟陆续离开长江口浅水滩涂,入海肥育生长。,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河口区的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河口区的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

29、食。,致危因素,第一,葛洲坝截流后出生和放流的中华鲟洄游产卵繁殖的数量极少。第二,目前中华鲟放流的规模和规格过小,中华鲟增殖放流实际效果不明显。第三,三峡大坝截流,葛洲坝下的产卵场水位将降低,给中华鲟造成致命的威胁。第四,过度捕捞,以及食物缺乏。第五,长江污染。,保护措施,(1)实行全江禁捕和限制科研用鱼,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严格执行了全江禁捕,从而保护了亲鲟和幼鲟洄游,最大限度的保存了产卵种群。(2)开展中华鲟科研,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3)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集中全社会力量来保护中华鲟。全社会保护中华鲟的意识日益提高,沿江渔民误捕中华鲟后均

30、能自觉放生,发现不法分子偷捕能举报,市场上经营利用中华鲟的行为已绝迹。,中华鲟在国内外水产品中商品价值也极高,又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皮可制革;鳔称为“鳇鱼肚”,含有丰富的胶质,可配制上等漆料,并可入药;肉味道鲜美;脊椎骨、鼻骨等均为上等佳肴。中华鲟个体较大,肉、卵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素有“鲨鱼翅,鲟鱼骨,食之延年益寿,滋阴壮阳”之说。尤以鱼卵最为名贵,用鲟鱼卵制成的“鱼子酱”,含脂量极高,被视为世界三大珍味之一。另据报导,中华鲟所含的抗癌因子是目前的主药源鲨鱼的15至20倍。,松江鲈鱼 硬骨鱼纲鲈形目 杜父鱼科松江鲈鱼属,物种特征,为小型鱼类,长约150毫米,体重不超过100克。松江鲈头及体前

31、部宽且平扁,向后渐细且侧扁。头大,头背面的棘和棱被皮肤所盖。口大,端位。上、下颌,犁骨和颚骨均有绒毛状细牙。眼上侧位,眼间距较狭下凹。鳃孔宽大。前鳃盖骨后缘游离突起似一鳃孔,故又称四鳃鲈。体裸露无鳞。,分布,分布很广,中国沿海北自渤海,南至江浙及福建、台湾海峡。日本、朝鲜亦有分布。,生境习性,在淡水水域生长,幼鱼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溯河,以5月为最盛。成鱼11月至翌年2月降海。鲈鱼是洄游鱼,每年春天,幼鱼从长江口游到内河生长育肥;到秋季,性成熟后,再游到长江口海水与淡水交界处产卵,繁殖后代,周而复始营底栖生活,昼伏夜出。捕食浮游动物、鱼、虾等。2月中旬至3月中旬繁殖。繁殖后雌鱼离去,雄鱼留在巢

32、内护卵。初孵仔鱼全长5.36.3毫米,1龄即达性成熟。,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松江鲈鱼原来并不少见,在50年代,秋季汛期时,捕获量可达万斤。鲈鱼是洄游鱼,每年春天,幼鱼从长江口游到内河生长育肥;到秋季,性成熟后,再游到长江口海水与淡水交界处产卵,繁殖后代,周而复始。后来因为不断地造闸建坝,破坏了鲈鱼的洄游线路;加上不断增加的水源污染,影响了鲈鱼的生存环境,松江鲈鱼产量越来越少,到70年代基本上捕不到鲈鱼了。,保护措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松江鲈鱼的保护这一项目,荣幸地得到了世界自然资金会(WWF)的资金资助,通达汇丰银行实施。!,金斑喙凤蝶昆虫纲 鳞翅目 凤蝶科 喙凤蝶属,形态特征,金斑喙凤蝶体长

33、30毫米左右,两翅展开有110毫米以上,是一种大型凤蝶。它的翅上鳞粉闪烁着幽幽绿光。前翅上各有一条弧形金绿色的斑带;后翅中央有几块金黄色的斑块,后缘有月牙形的金黄斑,后翅的尾状突出细长,末端一小截颜色金黄。人们称它为“蝶中皇后”。雌雄异型。雄蝶体、翅呈翠绿色,底色黑褐色。前翅有一条黑色斜带,此带以内区域色浓,以外区域色淡。外缘有两条平行的黑带。后翅外缘齿状,有翠绿色月牙形斑纹,在月牙形斑纹内侧有相应的金黄色斑纹。此蝶即因此而得名,并闻名于世。雌翅无金绿色,后翅五边形大斑色白,尾突细长。,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山地种,栖息于1000米以上常绿阔叶林或针叶林中。成虫活动多见

34、于3-4月份。,习性,飞翔迅速,很少停下来休息,常再树顶上绕圈飞行,有时急下地面访花吸水,又立即冲上天空。我国昆虫学工作者,虽然对金斑喙凤蝶的成虫有较多的了解,然而,至今还未采集到它的幼虫和蛹,对它的形态和习性一无所知。,种群现状 保护,本种是世界上最名贵、极为罕见的蝴蝶,中国特有种。长期以来,一直被世界上的蝴蝶专家誉为“梦幻中的蝴蝶”。该蝶为中国特有种,珍贵而稀少(野外生存数量远远少于大熊猫),是唯一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很多专家提议作为中国的国蝶。金斑喙凤蝶是国宝级的珍稀蝴蝶,非法捕杀1只就要立案,3只属于重大案件,6只属于特大案件。,鹦鹉螺 软体动物门 头足纲 鹦鹉螺目 鹦鹉螺科

35、 鹦鹉螺属,物种特征,鹦鹉螺的石灰质外壳大而厚,左右对称,沿一个平面作背腹旋转,呈螺旋形。贝壳外表光滑,灰白色,后方间杂着许多橙红色的波纹状。壳光滑,卷曲,直径约25厘米,内约分36室,最末一室为躯体所居。各室间有一管相连,可调节室中气体量,使壳得以漂浮。以多达94条无吸盘、可伸缩的小触手捕食。,分布,现有的种类不多,但都是暖水性动物。它们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特有的种类,在亚热带和热带海域,我国台湾、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均有发现。有6种现生鹦鹉螺分布于太平洋西南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以及澳大利亚的北部海域。,在奥陶纪的海洋里,鹦鹉螺堪称顶级掠食者,它的身长可达11米,主要以三叶虫、海蝎子等为食,

36、在那个海洋无脊椎动物鼎盛的时代,它以庞大的体型、灵敏的嗅觉和凶猛的嘴喙霸占着整个海洋。,生境习性,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它们能够靠充气的壳室在水中游泳,或以漏斗喷水的方式“急流勇退”。在暴风雨过后,海上风平浪静的夜晚,鹦鹉螺惬意地浮游在海面上,贝壳向上,壳口向下,头及腕完全舒展。这类动物有夜出性,主要食物为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鹦鹉螺的雄雌异体,交配时,雄性和雌性头部相对,腹面朝上,将触手交叉,雄性以腹面的肉穗将精子荚附于雌性漏斗后面的触手上,雌性的受精部位在口膜附近。受精后短期内即产卵,仅产几枚至几十枚,但卵较大,为4010毫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