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员培训ISO14001标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3945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PPT 页数:170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审员培训ISO14001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内审员培训ISO14001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内审员培训ISO14001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内审员培训ISO14001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内审员培训ISO14001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审员培训ISO14001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审员培训ISO14001标准.ppt(1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ISO14001:2004版内审员培训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简介,2,主要内容,ISO 14000 国际环境标准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简介初始环境评审,3,第一部分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4,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第二次环境问题高潮 人类对环境问题采取的对策,5,环境问题,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 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问题:按范围 引起的根源,原生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广义,狭义,环境污染 生态

2、破坏,由有害物质引起,由物理特性引起,6,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农业革命引起的环境问题 培养、驯化植物和动物 农业和畜牧业 大量砍伐森林、盲目开荒、破坏草原、刀耕火种 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沼泽化 生态环境恶化、文明衰落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小生产 大生产 劳动生产率提高 大量废弃物排放 污染加重 环境公害事故频发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淡水资源短缺,7,八大公害事件(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12 有害气体/煤烟粉尘 比利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5-10 汽车排气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10 SO2气

3、+金属硫酸盐气溶胶 美国 伦敦烟雾事件 1952.12 取暖用燃煤 SO2气+烟尘 英国水俣病事件 1953-61 氮肥厂甲基汞化合物 日本四日哮喘事件 1967 石化厂 SO2气+金属粉尘 日本富山事件 1963-1968 炼锌厂 含镉废水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 米糠油生产 多氯联苯 日本 工业污染 城市污染,点污染 面污染,局部污染 区域/全球,8,全球性环境问题(第二次环境问题高潮),温室效应 升温1.54.5度 海平面上升20165cm臭氧层破坏 1984年南极臭氧层空洞 紫外线增加 皮肤癌/白内障酸雨 pH5.6 水生物物种灭绝、森林毁坏、土壤酸化水资源危机 水污染 10亿人患病

4、、300万儿童腹泻、2亿血吸虫患者海洋污染 6001000万吨石油生物多样性丧失 自然灭绝的100倍,形成速度的100万倍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5000万吨/年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城市环境问题 光污染、电磁辐射、热污染、噪声、交通废气等 影响范围 危害后果 污染源复杂性 突法性严重事件,9,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 煤烟型 烟尘和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水体污染 365亿吨废水/年 一半水系污染 地下饮用水质下降城市环境 人口稠密,工业集中 空气污染,地表脏乱、地下水 污染、固废量增加,未经处理即堆放或填埋,威胁环 境,影响健康生态环境 可耕地少,森林覆盖率低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气候异常、

5、自然灾害日趋严重资源短缺 人均拥有自然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33%,能源消耗 系数高出发达国家48倍,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 30%50%,10,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对策,1962年,卡逊寂静的春天,唤醒了全民的环境意识,扩展至全世界美国环保局1970年成立,开始确立环保目标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第一次联合国环境大会,人类环境宣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日,成立环境规划署UNEP,走出污染治理狭隘范围,改变发展战略的进程1987年,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1992年,巴西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可持续发

6、展时代开始,11,环境管理的新观念,清洁生产(污染预防)产生于70年代,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用清洁的能源、原材料,清洁工艺及无污染、少污染的生产方式,生产清洁的产品。产品生命周期分析(LCA)指的是一种产品取之于自然又回到自然的全过程,即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的环境影响。环境标志最早79年出现于德国,90年代己发展到22个国家循环经济环境审核,12,ISO14000系列标准制定的基础,80年代末,欧美一些大公司自发制定环境政策 外部调查环境绩效 对外公布结果以证明优良环境管理和绩效 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认可 获得经济与环境效益。1992年英国颁布BS7750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规范1

7、993年6月欧共体正式通过EMAS生态管理和审核准则随后法、爱、澳、新等国相继提出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1987年,ISO颁布世界上第一套管理系列标准ISO9000族,并获得了成功实施 证明在国际标准中设立管理系列标准的可行性和巨大的进步意义。1993年6月ISO设立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07),研究制定ISO14000系列标准,13,ISO14000系列标准构成,14,ISO14000分类(按标准的功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绩效评价,环境审核,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评价组织,评价产品,15,ISO14000分类(按标准的性质),基础标准系

8、统 基本标准系统 技术支持系统 T&D EMS EA EL EPE LCA ISO14001 EMS,环境审核 ISO1401014019,EA,环境行为评价 ISO1403014039,EPE,环境标志 ISO1402014029,EL,生命周期 ISO1404014049,LCA,术语和定义ISO1405014059,T&D,16,ISO14000系列标准,17,ISO14000系列标准,18,ISO14000标准的特点,1、自愿性 自愿标准组织根据自身的经济、技术等条件自愿采用。环境管理的动力:政府强制管理社会需求,相关方和市场的压力 2、灵活性 没有建立环境行为标准,仅提供建立并管理行

9、为承诺方法“如何实现目标”不注重“目标是什么”3、广泛适用性 适用于各类组织,各类产品,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组织所有管理层次4、预防性 预防为主的原则,强调源头削减,全过程污染控制,体现了当前国际环保领域的发展趋势,19,组织实施ISO14001标准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有助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预防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环境事故风险保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环境刑事责任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市场份额取得绿色通道证,走向国际贸易市场,20,第二部分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简介,21,ISO14001 与 ISO9001,相同点:都是自愿采用

10、的管理性标准、都是消除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都可进行第三方认证体系的框架、结构相似(PDCA),ISO14001参考了ISO9001某些规定的框架、结构和内容有些要素可兼容都是组织整体管理的一部分不同点:适用范围、对象和目的不同承诺对象不同审核认证的依据不同,9001:消费者,以合同形式体现,14001:相关方,以法律法规来体现,9001: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能力,14001:环境管理,改善环境表现,9001:ISO9001标准,14001:ISO14001标准,法律法规要求,22,ISO14001标准的结构,1、引言 标准产生的背景/目的/作用及运作模式与要求2、范围 所要解决环境问题的范围

11、/适用组织的范围3、引用标准 4、定义 20个术语及其内涵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最基本要求/获得认证的必要条件6、附录A、B、C A 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B ISO14001与ISO9000要素要求比较 C 文献目录,23,引 言(标准的主要内涵和特点),环境保护需要组织采取系统化的环境管理机制为组织提供了结构化的运行机制:环境管理体系为第三方提供了国际通用的评审或审核依据遵循自愿原则,并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不能以行政或其它方式要求或迫使组织实施,实施中不改变法律责任不是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进行认证时应以当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准绳ISO14001是认证性标准未

12、对环境绩效提出绝对要求,实施也不一定取得最优结果两个从事类似活动、却具有不同环境绩效的组织,可能都满足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不必独立于其他管理体系实施ISO14001标准要坚持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在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控制环境因素,减少环境影响,24,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持续改进 环境方针 管理评审 规划(策划)(A)(P)检查 实施和运行(C)(D),25,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1、规划(plan):建立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2、实施(do):对过程予以实施。3、检查(check):根据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以及法制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就其结果做

13、出报告。4、改进(actions):采取措施,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表现做出持续改进。,26,ISO14001标准适用范围,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3)寻求外部对它的自我声明的确认;4)寻求外部组织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27,ISO14001 定义(1),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

14、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28,ISO14001 定义(2),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29,ISO14001 定义(3),环境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

15、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环境目标:与组织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总体环境目的。环境指标: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30,ISO14001 定义(4),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环境绩效: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及其他环境表现

16、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31,ISO14001 定义(5),持续改进: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环境绩效的总体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污染预防: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恢复和处理。,32,ISO14001 定义(6),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介。注1:媒介可以是纸张

17、,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注2:根据GB/T 190002000中条改写。内部审核: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3.16)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注: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预防措施:消除潜在不符合(3.15)原因所采取的措施。记录: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已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注:根据GB/T 190002000中条改写。,33,ISO14001 定义(7),不符合:未满足要求。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和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书面或文件化的程序中

18、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和如何做;应使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5W 1H),34,ISO14001标准要求与理解要点,4.1 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确定它将如何实现这些要求。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形成文件。,35,4.1 理解要点,建立实施保持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改进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建立和实施EMS的基础是以文件化为支撑明确界定EMS的范围总体要求是:制定适宜的环境方针识别过去、现在和计划中的活动、产品和服 务中的环境因素,并确定其重大环境影

19、响,36,识别适用的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确定优先事项并建立适宜的环境目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施环境方针,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开展策划、控制、监测、预防和纠正措施、审核和评审活动,以确保对环境方针的遵守和EMS的适宜性;应有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做出修正的能力,37,对一个尚未建立EMS的组织,首先应当通过评审的方式确定组织当前的环境状况,以使对其所有的环境因素予以考虑,作为建立EMS的基础(初始环境评审)初始环境评审的内容 a.识别环境因素 b.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c.审查所有现行的法律管理实践和程序 d.调查以往紧急情况的事件的情况,并予以评价,38,4.2

20、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39,4.2 理解要点:,最高管理者 可以是个人,如一般的民营企业,属个人独立投资和直接管理 也可是是一个集体,如集体领导原则下的首长负责制的组织,他或他们是从最高层上对组织进行领导和控制体现二个承诺和一个框架环境方针是组织

21、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基础,应当依据组织的性质和主要环境问题以及污染预防、持续改进的总体方向,来确定易于理解的总体框架要有鲜明的个性,真正能够反映出组织对其环境表现(行为)的总体意图和方向的明确阐述,40,制定环境方针时,应当考虑如下方面体现组织的任务、见解、价值观和信念(理念)反映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持续改进污染预防指导原则(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与组织的质量、职业安全卫生等其他方针的协调性组织所在区域和地区的特定条件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准则,41,上海维高格雷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环境方针,保护环境是我们应负的社会责任,上海维高格雷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在生产一流的海上和陆

22、上石油设备的同时,将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在产品、活动与服务中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的承诺是: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 其他要求;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对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活动进行控制;严格对油、气、化学物品的管理,加强对各类废弃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监控,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不断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持续改进环境保护工作,逐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42,上海源贸电路板有限公司 环境方针,上海源贸电路板有限公司将以保护环境,爱护资源为己任,在电路板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中,坚持质量第一、环境优先经营的理念和原则,协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并以次确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我们承诺:遵照IS

23、O14001标准要求,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遵守国家和上海市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公司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坚持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方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改善和提高以水污染防治和危险废物污染控制为重点的环境绩效;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树立人人热心环境保护的良好风尚。,43,飞利浦照明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环境方针,公司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将环境管理作为公司最优事项之一。本公司确定以下环境工作指南:不断提高员工环境意识,鼓励员工参与本公司的环保行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使之融入日常活动中。遵循法律、法规与相关要求。持续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减少对环境有影响的废料、废气,并减少

24、有害物质的使用。持续节约能源、节约材料、对分供方的环境行为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持续改进其环境表现。,44,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境方针,环境保护是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改善综合投资环境的永恒主题。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将对辖区环境政策和行动承担最大责任,并要求单位和个人履行义务,承担相应责任。加强环境建设,依法实施管理,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利用科技手段致力污染预防,不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45,4.3.1 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它能够 控制或施加

25、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 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46,4.3.1 理解要点:,环境因素是EMS全体管理和控制的对象,是持续改进环境表现(行为)的依据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建立和保持一个和多个程序,用于识别、评价和信息更新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应包括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即相关方向组织提供产品、服务及其活动所涉及的环境因素)3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3种时态(过去、

26、现在和将来)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47,环境因素重要性,EMS核心、建立基础SEA控制是EMS运行主要内容SEA控制程度是衡量体系有效性主要内容,48,识别环境因素时,还应考虑如下影响:,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49,新老版本标准的同异性,50,程序,目的 为什么做 范围 做什么 职责 谁来做 程序要求 怎样做(方法、过程、标准和时间)记录 有何结果 相关文件 与其他文件关系(查询途径),建立、实施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其程序是指用于规范某一活动过程所规定的方法和

27、途径。所建立的程序通常指其文件化的程序,即程序文件,其内容通常有:,51,环境因素环境影响,设计和开发;制造过程;包装和运输;合同方和供方的环境绩效和操作方式;废物管理;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产品的分销、使用和报废;野生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环境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有害(负面),也可以是有 益(正面)对以下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因素应予以考虑:,52,判断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判断和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的持续时间影响程度(性质、数量或指资源的缺乏程度)影响范围法规符合性和法规要求的程度相关方的关注或观点组织可管理/控制的程

28、度,53,环境因素重要性评价方法,专家判断法(或与评分法组合)多因子综合判断法直接评分法加权评分法(或与专家判断法组合)评价标准 评价准则(判断准则),54,环境因素定义,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55,环境因素识别范围,活动-产品-服务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时态、状态与类型环境影响,56,活动中环境因素,生产活动 辅助活动:设备(生产、动力、环保)运行与维护化学品管理(运输、储存、使用、废弃)后勤(食堂、保洁、绿化、浴室、车辆)办公活动,57,产品中环境因素,制造过程能源、资源消耗(产品单耗)使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报废后的环境影响(易分解拆

29、卸程度、可复用、降解、有害材料)Eg.汽车、空调、包装材料、无磷洗衣粉、水基涂料、纺织品、燃煤,58,三种时态,过去:是指现在虽未发生,但过错去曾经发生,如有相同条件时将来也可能发生现在:是指组织现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正在发生将来:是指计划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能发生,或者在合理推测中有可能发生 过去时和现在时,一般又可称“显在”的;将来时,也可称为“潜在”的。,59,三种状态,正常:常规例行工作状态异常:偏离正常运行,不规则状态设备启动、关闭(锅炉)设备维护保养、大修紧急:导致(或可能导致)环境事故的状态大范围泄漏、火灾、爆炸、超标、设施故障,60,环境因素的描述与识别,环境因素描述物质

30、+状态(名词+动词)环境因素识别方法投入-产出分析(先分单元,再分活动)eg.食堂,练习:炼铁厂生命周期分析调查表法,61,环境因素的评价,定性评价法规有控制要求(水气声渣)相关方关注的(客户有要求)存在违法风险、健康安全隐患的有改进潜力的,经济及技术上可行的(能资源)定量评价打分法见教材,62,环境因素控制的策划,制定目标、管理方案改进绩效(替代、循环利用、回用、减少)制定运行控制程序、操作维护规程日常控制例行监控与监测,63,4.3.2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

31、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64,理解要点:,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应识别/收集哪些方面的法律和其他环境要求(识别范围)如何确定其适用性与所识别环境因素的关系确定获取/跟踪的有效途径建立、实施和保持EMS时,如何遵守和执行,65,法律和法规的范围,国家法律 国际环境公约/条约/协议 政府行政法规 政府部门规章 地方法规和规章(省或相当省级)政府和政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 国家、地方、行业环境标准,66,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大致包括:和政府机构的协定(特许协定、环保承诺协

32、定等);和顾客的协议(合同附加协议书等);非法规性指南(技术政策、指导性政策文件);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自愿性环境标志产品护理承诺;行业协会的要求;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环境公约、商务宪章);对公众的承诺;其他及本单位的要求,67,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与环境方针相一致,并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的承诺。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及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

33、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 方的观点。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68,理解要点,应与环境方针保持一致性重要环境因素中的优先改善方面规避法规风险的需要目标应当具体指标凡有可能均应量化(可测量性)目标和指标可兼顾短期和长期的需要(/或连续性)方案应明确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措施)、时间表、各层次职责、责任部门(/责任人员),69,重要环境因素与目标和指标优先改善项的选择,重要环境因素的重要程度 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规避法规风险)组织的经济承受程度(财务状况/经济条件

34、)可选技术的可行性 相关方的观点(关注程度),70,环境管理方案的确定(1),与环境目标、指标相关的计划、设计、生产(制造)、营销和处置等阶段应予以考虑 对于产品,可从设计、材料、生产(制造)过程、产品使用和产品报废后的最终处置等方面予以考虑对于安装或过程(工程)的重大修改,可从计划、设计、施工、试运行、运行、关闭等环节给予考虑,71,环境管理方案的确定(2),一个或多个方案,应包括: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措施和方法(包括各阶段的细化)时间表(启动完成)资源(资金、能力和物力资源等)各管理层次(部门)的职责可细化到组织的基本单元,包括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72,目标和指标的设定与优先改善领域,节能、提

35、高效率削减污染物排放:废水、废气、粉尘、噪声、废物、电磁辐射、消耗臭氧层物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降低物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毒有害原材料的替代预防污染或灾害事故的物件建设节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清洁能源替代,使用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建设,河道污染修复,绿化面积增加,增加绿化总量包装材料的再利用或再循环利用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73,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案例1),74,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案例2),75,策划(规划)在建标时的应用,环境因素识别(调查)和评价 识别环境因素并确定其环境影响 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和判断出重要环境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识别与评定 收集 确定与

36、环境因素的关系 编制使用的法律法规清单环境方针的策划与制定 明确组织的性质和特点 确定组织的环境总目标 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的筛选和制定 优先改善项的选择 确定长期(35年)或短期目标(年度)规划和确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 方案的细化 明确每一层次的职责,76,思考与研讨,有一个仓库,主要放置酸碱化学品,乙醇,丙酮和二甲苯等有机溶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化学实际,并有一大捆用于应急的回丝布条,另有4大筒100溶剂油。识别其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根据这些环境因素,有哪些应遵守的使用法律、法规。EMS主要针对的是环境保护的问题,组织是否要遵守所有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组织没有识别有关绿化方面的

37、环境因素,但组织将植树绿化,美化厂区环境作为年度的目标和指标,是否符合要素;如果不符合要求,但总经理仍希望将绿化建设作为环境目标和指标,此时如何予以纠正比较合理。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要形成文件,作为一个有效文件,需要包括哪些方面的信息并予以标识。,77,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

38、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表现(绩效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78,理解要点,为EMS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控制,包括最高管理者在内的各个职能和层次的管理者应当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重要环境岗位人员的专项能力和技能为控制和改进环境表现(行为)的基础设施相关的技术财力资源其他必要的资源(或条件),79,根据EMS的范围,应当明确建立、实施和保持EMS的组织结构,为使之一目了然,组织结构通常也可以以图示方式予以描述,例如:,最高管理者,环境管理者代表,环境管理领导小组,ISO办公室(ISO

39、工作组),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事业部,计划财务部,设备动力部,质量保证部,经营服务部,物资保障部,技术开发部,生产管理部,生产制造部,80,应当明确各职能和层次的管理者的作用、地位、职责和权限,并形成文件。一旦文件被批准,各职能和层次管理者的作用、地位、职责和权限均视为最高管理者(或最高管理层)的授权,应当忠实履行。最高管理者(或者代表最高管理层的最高行政执行官)应当专门指定(任命)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作用、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可以由1人担任,也可以有不只一个管理者代表。,81,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指定或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并授权其全面负责组织的EMS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40、,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EMS的运行情况和改进意见,以供评审;制定组织的环境方针;提供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EMS的必要资源(包括人、财、物等资源),确保环境方针的实现;主持管理评审,并提出相应的重大改进方向和对策略。,82,环境管理者代表的职责,环境管理者代表是由最高管理者任命和授权负责本公司(或单位)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保实现公司环境方针的各项承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各部门应当根据ISO14001标准要求、体系文件规定和环境管理者代表的要求,履行相应职责,做好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各项工作。主要职责是:,协助最高管理者组织环境方针的起草和修订工作;组织环境管理

41、手册的编制和修订,批准环境管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领导ISO工作组开展各项工所;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组织供管理评审的文件和信息,并提出改进意见;审核批准环境目标和指标及其方案,环境培训计划,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文件发放清单、法律法规符合性报告等EMS的相关文件;任命内审组组长,组织内部审核。,83,研讨 组织的下列机构是否纳入体系,党的组织,如党委办公室 工会组织及其三产企业 其他组织,如团委,退管会 代理机构,如产品特定维修部、产品代理销售公司 分支机构,如外设的北京销售分公司、成都销售分公司等 分公司,如不在同一区域的下属分公司 厂区内租赁场地的其他实

42、体组织(公司),84,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组织所确定的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确定和它的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

43、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85,理解要点,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和多个旨在对人员能力和意识的环境培训程序培训对象是为组织工作的人员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广度: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法人员均应予以培训 深度:除规定一般人员的培训要求外,还规定涉及 重大环境影响工作的重要环境岗位人员相应 能力的要求,86,组织的所有人员的培训要求,都了解环境方针的内容、意义和要求都了解组织的EMS及其主要要求;都了解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程序规定和要求;都意识到符合环境方针、程序和EMS要求的重要性;都清楚和了解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环境因素;都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环境因素,以及实际的和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都了解个人工作的

44、改进可以或可能带来的环境绩效;都明确自己在实施EMS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都明白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87,对从事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作人员的 培训特别要求,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方法、程序和要求;偏离程序规定的任何运行可能带来直接和潜在后果;控制重大环境影响的能力和经验;改善环境影响的知识和技能。,88,实施环境培训的一般要求,确定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方案验证培训方案是否符合标准和组织的要求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将接受培训记录在案评价培训效果,89,培训形式,授课式培训 适用对某一内容有系统的培训专题讲座式培训 适用于对某一专题进行介绍性培训研讨式培训 适用于最高管

45、理层或管理层人员小范围 的专题介绍与研讨相结合的培训讨论式培训 适用于部门或班组的培训,就某一主题(文件)进行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培训演练式培训 适用于对某特定要求(如火灾应急与逃 生知识)的能力与技能相结合的培训图像或展板式培训 适用于受众体接受灵活性的广义性培训竞赛式培训 适用于环境知识普及性培训对抗辩论式培训 适用于环境知识富于娱乐性的培训,90,如何确定培训需求,91,克服培训中的障碍,克服第一年轰轰烈烈,第二年文件学习,第 三年内审员补充外培,第四年只剩新进人员 培训的现象 克服形式的单一性 克服只为认证,不求实效,92,4.4.3 信息交流,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

46、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答复。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交流它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将其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就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93,理解要点,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组织内部信息交流和组织与外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组织内部交流的信息包括:,环境方针;EMS运行情况;环境法律和法规及遵守情况;环境绩效(环境表现);员工的环保建议、意见和抱怨;员工关注的其他环境问题,94,内部信息交流的形式、载体和方法,文件传递;通讯简报;公告板;内联网;书面反映和意见,等。,95,组织与外部信息交流的

47、内容,来自政府、上级和行业协会的文件与信息;来自外部组织或公众的投诉与建议;来自社区的信息与文件;来自相关方的要求和建议;组织对外部的信息交流与宣传;组织对承包方、分包方的信息交流与沟通,96,组织与外部信息交流的形式和方法,年度报告(如环境报告等)通讯简报互联网社区会议其他文件和书面形式(包括与承包方的环保协议、会议纪要等),97,文件,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98,理

48、解要点,与ISO14001:1996要素内容相比,有如下不同:文件的详尽程度,以满足有效管理为原则,可以将环境文件纳入组织所实施的其他体系的文件之中;可以不强求采取手册的形式;EMS文件的规模视不同的组织而可以有差别;不是为EMS而制定的文件,只要指明出处,也可用于EMS;根据定义,文件可以是纸张(书面),计算机磁盘、光盘或 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99,对EMS文件所涵盖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如下信息是否形成文件,取决于组织及其活动、产品 和服务的规模与性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这些文件包括:,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重要环境因素信息;程序;组织机构图;内、外部

49、标准;现场应急计划;记录,100,对程序是否要形成文件,在A4.44中作出了明确解释:,对要素所要求建立的程序,为保证活动一致性需要,还是形成文件为好;对要素中未要求建立程序要求的,只要不因未形成文件而对环境方面构成可能的后果,由组织决定;但形成文件有如下好处:,易于交流与培训 易于加以实施 易于维护和修改 避免含混和偏离 提供证实功能和直观性,101,EMS文件构成与作用,可以作为纲领性文件,便于最高管理者和高级管理人员简捷了解,并简化程序文件,且文件的层次明晰 体系运行的管理性文件,只要凸现其可操作性,也可简化相关作业/操作性文件 程序的支持性文件根据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规模和种类,以及

50、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而定确保体系运行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追溯性,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文件,102,文件控制,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按照的要求进行控制。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便: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以确保其适宜性;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修订,并重新审批;c)确保对文件的修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d)确保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发放到所需要的岗位;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标识明确;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部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误用。如出于某种目的将其保留,要做 出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