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何突出中心》1.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4055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2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如何突出中心》1.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写作如何突出中心,【写作指导】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中心思想便是它的灵魂。而在我们平时的作文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作文只注重事件过程的叙述,找不到表达中心的句子,甚至让人读后看不出事件所表达的情感倾向。这种中心不明确的文章就像一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人,毫无生气可言。因此,在写文章时,突出中心应该是十分关键的一点,那么写文章如何突出中心呢?,一、选材组材,围绕中心写文章首先确定中心,然后必须围绕中心选材组材,而组织材料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必须围绕线索选材和组织材料,有效地突出中心。如再塑生命的人围绕“再塑生命”这条线索,先写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生命毫无目标,对“光明”充满着渴望,为“再塑

2、生命”做铺垫。接着具体写“再塑生命”的两个阶段:先是学习写“字”,再到领悟“字”所表示的真正意义。,二、详略得当,显示中心记叙文是通过写人叙事来表现中心的。写人,要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叙事,要表现出事情积极的思想意义。因此,在材料的取舍上,要以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为主线,要详写;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详略处理得当,才能更好地表现中心意思。如散步旨在表现一种保护细小生命、善待衰老生命的责任感。围绕这一中心,重点写散步中的分歧,对散步中的其他所见所闻则略写或不写,这样中心就得以突出。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写人记事的文章,若能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常使中心突

3、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这种点题之笔,往往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出现的比较多。,四、细节描写,凸显中心要更鲜明地突出中心,行文中就必须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描写愈具体、愈生动,形象也就愈丰满,中心就愈突出。如散步中关于分歧的细节描写。五、反复扣题,强化中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题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如荷叶母亲再塑生命的人等是题目与中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代表。,【写作实践】一、假如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哪些确定中心的角度?(一)我的书包:可写成状物文章,从书包的大小、颜色、外观设计、款式、功能、使用时间等方面介

4、绍我的书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书包的珍惜、喜爱之情。,【精美片段赏析】我的书包样式新颖,颜色是可爱又甜蜜的粉红色,形状是长方形的,外面的图案是白雪公主,它每天笑嘻嘻地望着我,仿佛在对我说:“我每天陪着你上学,你可要用功读书哦!”背在身上大小刚刚好,另外有两条银色的按扣和两条双肩背带,侧边也有网状袋,左边可以用来放水杯,右边可以放红领巾,而且里面还分为好几层,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我的书包有三层,我将书本及学习用品井然有序地放入了书包:第一层,我放了手帕、卫生纸、贴纸。第二层最大,放的东西也最多,课本、作业簿、字典、彩色笔统统在这里。第三层就放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如削笔刀、文具盒、剪刀、胶水等。这些学

5、习用品把它的肚子撑得大大的。,(二)我是书包:1可以写:我陪主人六年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是主人学习、思想进步的后盾,是主人成长的见证,并为主人减轻了负担,为主人分担忧愁和痛苦,分享成功和快乐,我因此骄傲和自豪。2也可以这样写:我装的书和资料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我的肚子快撑破了,主人背不动了,苦不堪言通过写这些,表达呼吁减轻学生负担这一主题。,【精美片段赏析】你不知道,我的命有多苦。咱们家的小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繁忙,把我累得可是不得了,什么语文、数学、作业本、练习本的呀都往我肚里塞。现在可好了,以前充满活力的我彻底消失了,倒是多了个又胖又大的肚子来,跟十月怀胎似的!咱家的小主人更惨了

6、:我压在他的身上,他喘不过气来,身子也直不起来,作业做不完,各种补习班上不完家长和老师们,我和主人受不了啦,请给我们减减负吧。,(三)我和书包:1可以这么写:我的书包是爷爷给我的生日礼物,寄托了爷爷对我的殷切希望,不幸的是,爷爷在今年去世了。我的书包凝聚了深厚的祖孙情,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报答爷爷。2还可以这么写:我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我的书包是一个城里的好心阿姨捐献的,好心阿姨那么关心我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我一定要珍惜书包,立志用知识改变命运。,二、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提示】题目已经给定了本次作文中的地点是“餐桌前”,事情是谈话,那么其他的要素时间和人物

7、自己定。动笔前要考虑,这是什么样的一次谈话,所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确定一个中心开始选材、组材。,【写作例文】餐桌前的谈话“吃饭啦!吃饭啦!”随着奶奶一声声召唤,我们一家人都围坐到了餐桌前。今天的饭菜很丰盛,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西红柿鸡蛋我却一点也吃不进去,举着筷子望着饭菜发呆。奶奶看到了我的样子,不禁又唠叨起来:“现在的孩子可真不好喂啊,搞不清到底喜欢吃什么,这要放在你爸爸小时候,别说有这么多好菜,只要看见这白花花的米饭,早就抢着去吃了”,这时妈妈端着盘子进来对大家说:“来尝尝这个,这是昨天放学后我和思睿一起挖的荠菜,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在地里好多人都抢着挖,好不容易才弄了这些呢!”我

8、一下来了精神,抢着说:“给我!给我!我要吃野菜!”爸爸也夹了大大的一筷子,一边往嘴里填一边说:“一个野菜还用抢啊,我小时候遍地都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嗯!不过今天这个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我再来点”,奶奶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说:“怎么不用抢啊,我们小时候野菜可是主粮啊,别说是野菜了,就连榆树叶、柳树芽都光了,那还吃不饱呢,为了抢野菜还打架呢!哪像现在啊!放这么多油、调料、芝麻和碎花生,那时候就是用水煮一下,放点盐就吃,有时候连盐都舍不得多放,别提多难吃了,一辈子不吃我也不想!”说完又夹了一大口。,爷爷看着大家吃得起劲,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慢慢嚼着对我说:“通过这小小的野菜,就可以看出社会的进步,

9、我们小的时候,吃野菜是因为没有粮食可吃。后来实行了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了,到你爸爸小时候,能吃饱了,就变着法吃些好的,隔三差五弄些鱼啊肉解解馋,把野菜给忘了。看看现在,这一桌子的菜,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了,又把野菜端出来,是因为野菜里没有化肥农药,更有营养,更加健康啊!你看,这才短短的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啊!”,“哈哈!真有意思!爷爷奶奶小时候是为了吃饱,爸爸妈妈小时候是为了吃好,我现在是为了吃出健康!奶奶你不能整天逼着我吃大鱼大肉了,为了健康我提议,星期天全家一起去挖野菜,我们来一个野菜宴好不好?”我高兴地说。“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10、饭也吃得更加起劲了!【点评】文章记叙了一家人围绕一盘野菜展开的对话,由大家对吃野菜的不同态度与感受,感叹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讴歌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该文最大的亮点:一是中心突出,没有废话;二是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表达准确、得体。,三、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提示:1你在校外的经历可能是很丰富的,某一次参观或某一次访问,可能会碰到许多人,发生许多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但要

11、注意,写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人物写开去就好,要学会取舍。2“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是这件事、这幕场景或这件物品等的写作价值所在,也就是你确立中心的立足点。3中心又是一条线索,就用这条线索去连缀全篇,处处紧扣中心,抓住“触动”和“思考”两个关键词来写。对这个物品或场景作点儿细致的描写,对这段对话中的某些语句作些强调,或者拿这首民谣与其他歌曲作点儿对比,都会使读者目光聚集,文章就会显得中心突出,条理清晰。,【写作例文】一道考题 是心安理得地围观,还是鼓起勇气报警?面对这样一道公德考题,我难以抉择。那天,我和朋友一起去买文具。街道旁一阵喧闹,一

12、群人围在那里,阻挡了我们的去路。我和朋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便走近一探究竟。只见一个身穿黑色皮衣的男人和一个身穿夹克的男人,不知为何扭打在一起。街道两旁的饭店里,有的人站在门口,有的隔着落地窗,像是在观看一场精彩的表演。这两人打得越发厉害,周围观战的人也越来越多。可他们只是饶有兴致地围观着,并没有人站出来报警阻止事态的发展。,一个小孩天真地问:“妈妈,怎么没人报警啊?老师说过见到打架要报警。”妇女压低声音说:“别那么多事,弄不好还会惹麻烦。报警是别人的事。”我想起了一则报道:一位老人在菜市场晕倒,来来往往的人视而不见。虽然后来一位好心人叫来了救护车,但这位可怜的老人因未能及时抢救而离开人世。为什

13、么大家会视而不见?他们的同情心和公德心去哪儿了?究竟是世态自古如此,还是社会风气变差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都变得无动于衷,甚至心安理得地围观?或许,正像那位妇女所言,站出来是别人的事,没有谁愿意惹祸上身。,于是,为了保险起见,他们都会纷纷选择置身事外。也许我不该批判那些无动于衷的围观者,因为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也选择了随大流置身事外。几分钟后,当我们再次经过那里,人群已经散去,打架的两人也不知踪影,不远处停着一辆警车。不知道是谁主动报警,阻止了这场打斗,但我由衷地敬佩他的勇气和担当。帮,还是不帮,该怎样帮,这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难以回答的考题,并不是因为答案选项唯一,而是这道考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我很欣慰,还是有人愿意解答这道难以解答的考题。,【点评】开篇揭示考题,设置悬念。通过记叙街头打架和不敢救晕倒老人的事情,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公德考题的思索和追问,具有一定的社会观意味。结尾给出答案,引发读者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