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布局与物流地理种植业.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4103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布局与物流地理种植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农业布局与物流地理种植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农业布局与物流地理种植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农业布局与物流地理种植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农业布局与物流地理种植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布局与物流地理种植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布局与物流地理种植业.ppt(1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任务一 农业布局与物流地理,知识目标:熟悉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布局,了解我国农业物流的状况及发展趋势。能力目标:能结合当地政府持续发展战略,尝试对本地经济的 发展提出可行性发展规划,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是什么?,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知识点,农业生产过程,子任务一 种植业区域效应分析,一、中国农业的基本现状1.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2.农业

2、结构单一,与其他产业之间关联度较差3.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化,农业扩大再生产进程缓慢4.农业国际竞争力较弱5.其他问题,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1、不稳定性2、季节性3、地域差异性4、综合性,不稳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大季节性随季节而变,周期性,不可违农时地域性明显的地域差异,需因地制宜综合性由农、林、牧、渔四业组成的多部门产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二、未来农业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重点,1、工业式的,以机械力为主。2、技术集约型生产。3、大型专业化、社会化生产。4、肉、蛋、奶型农业。,三、农业物流的概念和分类,概念分类1根据农业物流各阶段的任务和形式分类(1)供应阶段的物流形式,称农业供应物

3、流;(2)生产阶段的物流形式,称农业生产物流;(3)销售阶段的物流形式,称农业销售物流;(4)回收阶段的物流形式,称农业废弃物物流。,三、农业物流的概念和分类,通常认为,当前我国的农业物流由四大板块构成:1)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水利灌溉、饲料,以及钢材、水泥、柴油、农用货车;2)消费与进出口物流;3)农村生活消费品物流,主要是吃、穿、用、住、行等类消费;4)可再生物资的回收物流,如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等。,农业产前物流。农业产前物流与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需农业生产资料准备直接相关,它是农业生产资料的

4、生产、储运、配送、分销和信息活动中所形成的物流。它涉及种苗、饲料、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和农机具的产前准备,也涉及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和市场的信息服务。农业生产物流。农业生产物流是在农产品种养殖活动直到农产品产出过程中,因生产要素配置和运用而形成的物流。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形式为主,所以一般农业生产物流的地域有限,物流单一,流量较小。农产品流通物流。农产品流通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由于农产品本身特质,以及产销地域广阔分散的特点,所以对农产品物流规划、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个物流

5、过程是目前农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关键环节。农业废弃物物流。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直到消费过程中,会有废弃物、无用物和可回收物生成,对它们的处理过程中形成的物流活动就是农业废弃物物流。,2.农产品分类及物流需求特点,中国农业物流的现状,1)农业物流整体处于低水平运行。,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农业物流的基础投入不足,我国在农业生产环节上的增产全力以赴,但物流保鲜技术、物流加工和冷链建设等后续环节的基础投入明显不足。中美两国农业投资结构比较,3)农业物流市场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市场的基础设施简陋,服务设施不配套和不完善,并且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主体比较单一和分散。4)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

6、5)农业物流成本偏高。6)农业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7)农业物流观念缺乏,对农业物流的认识浅薄。8)农业物流的法制环境不完善。,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1)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加强对农业物流的管理,可以提高农业产品商品生产的市场反应速度,降低库存数量,缩短生产周期,提供服务水平,节约物流成本,增加产品销售利润,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要。2)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3)大大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农业物流成本。4)通过专业化物流增值服务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四、我国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大力发展畜牧业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速农业产业调整更新农产品的品种,提高品质,降低种植成本,

7、提高竞争力抓住机遇,大力引起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和国际资本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五、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布局,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薯类作物,在我国,除了高寒地区或水源缺乏的干旱地区外都有分布,但分布不均大致可分为南方稻谷区和北方稻谷区两大产区。,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要粮食作物。以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流域最多,可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小麦80%以上。,玉米在粮食作物构成中仅次于稻、麦,而居杂粮之首,占粮食总产量约21.69%。,高粱谷子 甘薯 马铃薯,中国粮食作物的地区分布及其特点,中国粮食作物的地区分布及其特点 除少数纯牧区县外,中国

8、各县均有粮食栽培,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粮食组合又各具特色。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审旗一线以东及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5和96;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不足全国的5,粮食产量仅及全国的4。,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不同的粮食作物分布相对集中,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稻谷生产为主,同冬作(小麦、油菜、蚕豆、豌豆、绿肥)进行复种轮作,一年两熟或三熟制,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95。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在其偏南的冬麦区主要和夏作(玉米、谷子、大豆、绿肥)轮作,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 150,在其偏北的春麦区主要同糜子、谷子、马铃薯

9、、玉米、豌豆等轮作,以一年一熟为主,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15。东北3省大部分地区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为主和小麦轮作,基本上实行一年一熟,粮食耕地复种指数低于100。西部青藏高寒山区以青稞、豌豆、春麦为主,实行轮歇轮作,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95。,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三熟,秦岭、淮河,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要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秦岭淮

10、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

11、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稻谷,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它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在商品粮中占一半以上。产区遍及全国各地。我国三期超级稻育种计划,(一)稻谷,水稻主要分布于什么地方?,秦岭淮河以南,南方稻谷集中区,本区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根据其栽培制度、品种类型及

12、分布位置的不同又可细分为三个区:华南双季稻区:包括两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是我国水热资源最丰富、复种潜力最大的地区。栽培制度一般为双季稻连作,部分纬度较低的地区可一年三季,品种以籼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及四川东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等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长江以南多种双季稻,长江以北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云贵高原稻谷区:主要包括云南和贵州。区内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南方稻谷集中区,北方稻谷分散区,本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具有大

13、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以种植早熟粳稻为主。青海、西藏虽地处高寒地区,但在一些河谷低地也有稻谷零星分布。,北方稻谷分散区分布图,(二)小麦,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的26.7和23,广布全国,以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流域最多,可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小麦80以上。,春小麦区,本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及六盘山、岷山和大别山以西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及甘肃大部分,四川的西北部,陕西、山西、河北等省的北部。大部分地区地处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寒冷,小麦不能安全越冬,只能在春季播种。区内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小麦生产基地;黑龙江、内蒙古

14、、甘肃和新疆为小麦的集中产区。,冬小麦区,北方冬小麦区:本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六盘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全省及河北、山西、陕西和甘肃的南部,江苏和安徽的北部。本区是我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和陕西最为重要。近年来,冬小麦逐渐向北、向西推进,河西走廊和南疆开始种植;海拔4100m的西藏高原也有种植。,冬小麦区,南方冬小麦区:本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岷山、大别山以东的地区,包括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安徽、江苏等省的南部地区。区内居民以稻米为主食,小麦商品率高。本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

15、小麦生产基地。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为区内小麦的主要产地。,我国小麦产区的分布,(三)玉米,玉米在粮食作物构成中仅次于稻、麦,而居杂粮之首,占粮食总产量约21.69%,主要集中栽培区是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经辽南、冀北、晋东南、陕南、鄂北、豫西、四川盆地四周及黔、桂西部至滇西南,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0%左右,其中东北多于西南。,(三)玉米,东北和西北地区以一熟春播玉米为主。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和西南山地为春播、夏播玉米混合区。华北地区二年三熟制多采用春播玉米晚熟种,一年二熟制则用夏播玉米早熟种。云贵川三省从海拔3002500米均有分布,在1000米以上多为一熟春播晚熟种。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各省

16、区为春播、夏播、秋播玉米混合区。,(四)高粱、谷子和薯类作物,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内蒙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及四川北部等气候凉爽地区。,红薯,甘薯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但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以山东、四川省的产量最多。,以甘薯为主,约占薯类面积的80,次为马铃薯和少量木薯。1990年全国薯类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总计的8和6.1。甘薯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以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和四川盆地最多。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以夏秋薯为主,华南沿海以秋冬薯为主,内蒙古东部及东北三省以春薯为主。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各地。木薯集中分布在南岭以南的两广、滇南。,高

17、粱,高粱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泛的特点,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集中分布在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各省。,谷子,谷子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松辽平原。以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种植较多。,大豆,我国大豆产区主要有两个,东北和黄淮海平原。,大豆,大豆原产于中国,现在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四个国家,美国占世界面积的38%、巴西17.5%、阿根廷11.4%、中国占世界面积8%。全国大豆931万公顷,黑龙江大豆面积324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丰富的豆制品,维维豆奶粉、豆腐脑、腐竹、豆浆、豆芽、酱油、豆粉、大豆冰淇淋等,高粱、谷子、大豆。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辽、吉、黑

18、3省和华北各省区高粱面积和产量约分别占全国的78和86,是洼涝盐碱地区的主要作物。谷子耐旱性强,全国95的谷子面积集中分布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松辽平原和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东北和西北以春谷为主,华北夏谷居多。大豆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的沈阳哈尔滨克山铁路两侧平原地带,松花江下游,黄淮海平原的鲁西南、豫东、冀东北及晋西北和苏皖两省淮北地区,大豆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6和80。,六、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布局,概念: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广义的经济作物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特点:经济作物通常具有地域性强、经济价值高、技

19、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宜于集中进行专门化生产。,经济作物是指对自然条件的选择较严、技术要求复杂、产品的经济价值较高、主要是用作工业原料的作物,故又称“技术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棉花、油料、麻类、桑柞丝、茶叶、糖料、蔬菜、烟叶、果品、药材等。经济作物生产的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较高,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要求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必须注意解决好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争地、争劳力、争资金的矛盾,以及收购政策、价格政策、奖售政策等问题,促进经济作物的发展。,分类,按其用途分为: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

20、等)糖料作物(甜菜、甘蔗)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嗜好作物(烟叶)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热带作物(橡胶、椰子、油棕、剑麻)。按所处温度带分为:分为热带经济作物、亚热带经济作物、温带经济作物。,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布:,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东北林区: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人参、貂皮、鹿茸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 黄河流域:葡萄、梨、桃、杏、柿、枣、栗、核桃南方地区: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蚕桑,南部沿海:香蕉、荔枝、桂圆、菠萝 海南:椰子西北:新疆的葡萄、哈密瓜

21、、长绒棉内蒙古:三河牛、三河马宁夏:滩羊青藏高原: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台湾:樟树(樟脑)、甘蔗、茶叶、香蕉、菠萝,(一)纤维作物-棉花,棉花原产亚热带,是喜温好光、生长期长、对土壤条件要求高的深耕作物。在我国棉花种植虽广,但最适宜的种植区域有以下三个地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南疆地区,长江下游沿江、滨海平原,江汉平原,黄淮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我国棉花主产区图,棉花主要集中区域,1.黄河流域棉区 包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和京津地区。,棉花主要集中区域,2.长江流域棉区 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青藏高原以东的长江中

22、下游地区,主要包括沪、苏、皖、赣、鄂、湘、渝、蜀7省2市,本区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棉花主要集中区域,3.西北内陆棉区 包括六盘山以西的黄河灌区、河西走廊和新疆,这里气候干旱,日照充足,雨量稀少,但高山冰雪融水为灌溉棉区提供了有利条件。,棉花主要集中区域,4.辽河流域棉区 主要分布在辽河及大凌河两岸平原和辽东半岛,区内气温低,生长期短,棉花产量低。,棉花主要集中区域,5.华南棉区 华南棉区位于我国长江棉区以南各省,包括粤、桂、闽、台、滇、黔南等地区,区内高温多雨,病虫、杂草危害严重,适应性较差,棉田少而分散,可发展多年生木棉。,(二)纤维作物-麻,麻类种类很多,主要

23、有黄麻、红麻、苎麻和亚麻。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麻国,主要生产黄麻、红麻、苎麻、亚麻。,(二)纤维作物-麻,服装面料,工业原料种类有:黄麻、红麻-编织麻袋亚麻-纺织、榨油剑麻-缆绳,黄麻,印度是第一黄麻生产大国孟加拉国是第二大生产大国中国第三-浙江产地,黄麻,黄麻纤维白而有光泽,吸湿性好,散水快。供制麻袋、麻布、造纸、绳索、织地毯和窗帘。麻骨制活性炭、纤维板。,红麻,红麻是短日照喜温作物。要求生育适温25,无霜期150天以上,生育期降水500毫米左右。适于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幼苗期怕涝,成株后抗涝力强,是涝洼地区的稳产作物。红麻纤维银白色,有光泽,吸湿散水快。适于织麻袋、麻布、麻地毯和绳索。带皮麻秆

24、可作造纸原料,剥皮后的麻骨用于烧制活性炭和制纤维板。叶可作牲畜饲料。,红麻,现代家庭,无论室内装饰,还是屋顶绿化,都可使用红麻产品。红麻墙布天然质朴,还有呼吸作用,可调节湿度,吸收不良气体。,苎麻,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是我国国宝,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在国际上称为“中国草”。苎麻适宜种植在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北纬19度至39度之间,南起海南省,北至陕西省均有种植苎麻的历史,一般划分为长江流域麻区(包括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华南麻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自治区)、黄河流域麻区(包括陕西、河南等省及山东省

25、的南部)。其中长江流域麻区是我国的主要产麻区,其栽培面积及产量占全国总栽培面积入总产量的90%以上。苎麻一般每年收获3次,生长周期约为50-90天。,苎麻,亚麻,亚麻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细度好、导电弱、吸水散水快、膨胀率大等特点,可纺高支纱,制高级衣料。,亚麻产地,俄罗斯法国比利时埃及中国黑龙江最多 在我国集中分布于高纬度的黑、吉两省交界地带,以黑龙江最多。,中国亚麻之乡,黑龙江省兰西县。有“中国亚麻之乡”、“中国亚麻纺编织名城”、“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和“全国亚麻汽车坐垫生产基地县”等美誉。兰西亚麻产量占全国1/3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了6大类170多个品种的亚麻加工产业链。其中,规模最

26、大的亚麻汽车坐垫行业,占全县GDP的1/3,为全县支柱产业。去年,该县亚麻汽车坐垫产量达到650万套,在国内市场上占86%以上的份额。,剑麻,非洲的坦桑尼亚曾是最大产地,被称为“剑麻之乡”,中国是进口最多的国家,剑麻用途,质地坚韧,富有弹性,拉力强,耐磨擦,耐酸碱,耐腐蚀,不易打滑之特点,由于耐海水浸蚀,常作鱼网、船舶绳索等用具。广泛应用于渔业、航海、工矿、运输、油田等事业上,以及用于编织剑麻地毯、工艺品等生活用品上。,大麻,大麻或称麻、大麻草。应用范围广泛,如宗教及灵学,特别是在印度,几个世纪来为游荡的圣人们所使用;在医学应用上,大麻经常被用来辅助某些晚期绝症(癌症、艾滋病)的治疗,用来增进

27、食欲、减轻疼痛,可用来缓解青光眼和癫痫、偏头痛等神经症状,以及两极情绪不稳,可以减轻化疗病人的恶心症状;在纺织上可作为纤维产品、服装、绳索、船帆、油脂、纸张及医疗用品的原材料。主要产地在华北和西北。,(三)油料作物,油料作物是以榨取油脂为主要用途的一类作物。这类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棉籽等。,中国油料作物分布,油菜分布范围,南迁北移,黄淮海平原,辽宁,黑龙江,华南地区,长江流域,油料作物-油菜,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油菜和冬油菜。冬油菜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长江流域是我国冬油菜的最大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皖中沿江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

28、原、四川盆地等地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同各省之首。黄淮平原是冬油菜的新产区,发展很快,主要分布在豫东南、苏北、鲁西等地。春油菜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及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区,少而分散.,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油料作物-花生,花生是我国的第一大油料作物,花生原产于热带地区,对土壤要求不高。花生是我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大豆的油料作物。花生种植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沿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主要有山东烟台、昌潍、泰安和济宁地区,辽宁的大连、锦州地区,河北的唐山地区。华南、粤、桂、闽、台、琼等地的丘陵及沿海沙土地区,最重要的

29、油料作物,花生: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油料作物-芝麻,芝麻是一种优质的油料作物,生长期短,耐旱耐瘠薄,但单产不高。我国芝麻种植规模不大,相当分散,著名产地有豫、鲁、鄂、皖等省,以河南产量居全国首位。,其他油料作物,胡麻,即油用亚麻,分布于西北和华北北部。,向日葵,分布于三北地区各处。向日葵生产发展很快,是一种新兴的高产油料作物,以内蒙古地区产量最高。,图1 国内五大油料作物面积比重,(四)蚕茧,1、桑蚕茧(又名家蚕茧)世界上共有50多个国家饲育桑蚕,生产桑蚕茧,主要是中国、印度、朝鲜、越南和巴西等。中国产量最高,印度次之,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51%和15%。主要产区有广西、

30、浙江、江苏、重庆、四川、广东等省区。目前广西数全国第一。,2、柞蚕茧(又名野蚕茧),柞蚕所结的茧。柞蚕茧所缫制的丝条称为柞蚕丝。柞蚕丝是织造各种柞蚕茧绸、装饰绸以及一些工业、国防用丝制品的原料。柞蚕生长在野外的柞树即栎树上,用人工看护,称放养。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河南伏牛山地区是我国三大柞蚕产地,以辽东半岛生产规模最大。,桑蚕丝和柞蚕丝的物理特性对比,1、蚕与蚕茧:桑蚕为白色,柞蚕为青色;桑蚕茧为白色,柞蚕茧为灰黄色(漂白后即变成洁白的蚕丝被了)。2、蚕丝细度:桑蚕丝比头发丝要小好几倍,柞蚕丝跟头发差不多粗,大家有机会可以跟自己的头发对比一下。3、蚕丝长度:网上的讲法是,柞蚕丝因为都是机器制作

31、,长度在80厘米左右,手工桑蚕丝大多在100厘米以上。4、蚕丝刚性:柞蚕丝因为丝胶多些,纤维粗些,刚性要强,所以同等重量柞蚕丝被蓬松感要比桑蚕丝好一些。,桑蚕又名家蚕,室内饲养,柞蚕是山区柞树林上生长,属野蚕种类。因受野外自然环境影响,每年产量约有60万担,属稀有珍贵的野生天蚕种类之一。桑蚕丝细软,织物薄如蝉翼轻如纱,最适合轻薄衣料使用,柞蚕丝粗、膨松、挺括、纤维组织、多孔隙、又产自北方寒带、保暖性、天然淡黄色,如经处理可变白色,是制做蚕丝被、蚕丝毯等家纺首选原料。两种蚕丝同属蛋白质纤维,但氨基酸组成差异较大,柞蚕丝的丙氨酸含量50%,桑蚕丝含量30%,柞蚕丝的色氨酸、组氨酸的储量是桑蚕丝的5

32、倍。由于二种蚕茧生产环境不同,防紫外线效果不同,柞蚕丝防紫外线效果是桑蚕丝的3.5倍,(五)糖料作物,1、甘蔗 喜温作物,主要集中分布在北纬30度以南的地区。(有一定的温差,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种植最多的为广西、广东、云南和海南。2、甜菜 喜凉块根作物,主要集中分布在北纬40度以北的地区(需水量大,土壤疏松、深厚)。黑龙江是我国最主要的甜菜生产区。3、糖料作物空间分布呈“南蔗北菜”的特点。4、糖料作物主产品失重大,布局受到制糖工业的影响。,(五)糖料作物,1.甘蔗 甘蔗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中国制糖的主要原料。中国蔗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产量占全国60%)、广东、台湾、福建、四川、云南、

33、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等省(自治区)。甘蔗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国位居第三,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古巴、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等。,40,o,甜菜主要分布在哪条纬线以北?,2.甜菜 中国大面积引种糖用甜菜始于1906年。先在东北试种,1908年建立第一座机制甜菜糖厂后渐向其他地区推广。主产区在北纬40以北,包括东北、华北、西北三个产区,其中东北种植最多,约占全国甜菜总面积的65%。这些地区都是春播甜菜区,无霜期短、积温较少、日照较长、昼夜温差较大,甜菜的单产和含糖率高、病害轻。在西南部地区,如贵州省的毕节、威宁,四川省

34、的阿坝高原,湖北省的恩施和云南省的曲靖等地,虽纬度较低,但由于海拔高、气候垂直变化大,也均属春播甜菜区。黄淮流域夏播甜菜区是中国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区,面积仅占全国甜菜总面积的5.5%。,(六)茶叶,中国茶叶分布在北纬18-37度,东经94-122度的广阔范围内,有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江西、陕西、河南、台湾、山东、西藏、甘肃、海南等19个省区的上千个县市。地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日温带。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或百米。,我国茶叶的分布情况,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

35、南茶区、江北茶区。江北茶区:我国最北的产茶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山东、安徽、苏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地。主要的产品是绿茶。江南茶区:我国茶叶市场最为集中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安徽、苏南、江西、湖北、湖南、福建等地。茶的品种较多,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等,产量也很大,品质好。,西南茶区:我国西南各省产茶区。一般认为这一带是茶树的原产地,地理和气候很适宜发展茶叶生产。目前产量最大的是绿茶和边茶。华南茶区:我国最南的产茶区。在南岭以南,即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以生产红茶、乌龙茶为主。,(七)烟草,现在一般认为烟草最早传入中国的是第一条路线,时间在1563年1640年间。开始传入的是

36、晒晾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1900年在台湾试种烤烟,自1910年后相继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等地试种烤烟成功,1937年1940年开始在四川、贵州和云南试种,发展成为中国主产优质烟区。,我国烟叶的分布情况,60年代初,农业部门根据地域分布将我国烟草种植划分为黄淮、西南、华南、华中、华北、西北6大烟区。80年代,全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协作组完成了烟草生态区划分报告,将我国烟草划分为7个一级区,27个二级区。7个一级区是:西北部烟区、东北部烟区、黄淮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长江中下游烟区、西南部烟区和南部烟区。南阳被列为长江中下游烟区的鄂豫皖低山丘陵晒烟烤烟区。,七、林业,中国森林资源的

37、特点全国土地总面积为9602716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6742.89万公顷,占27.85。非林业用地面积为69284.27万公顷,占72.15。有林地面积为17490.92万公顷。根据有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计算,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但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特点:1)森林面积持续增长2)森林蓄积稳步增加3)森林质量有所改善4)林种结构渐趋合理5)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6)林业发展后劲较大,问题,1.幼中龄林比重大,单位蓄积量低。2.纯林比重大,混交林及阔叶林比重小

38、。3.森林的人工化和单一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4.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严重。5.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低。6.针叶纯林易发生森林火灾,并导致地力下降。7.营造转基因林的生态风险。,中国主要林区分布,中国主要林区资源,五大林区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四成,森林面积占全国的近80%,森林蓄积占全国的90%以上。森林覆盖率以东北内蒙古林区最高,西南高山林区最低;森林面积以东南低山丘陵区最多,西北高山林区最少;森林蓄积以西南高山林区最多,西北高山林区最少,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现状:世界上少林国家。天然林采伐过度,面积缩小。措施:控制

39、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开展全民性义务植树,生长量超过采伐量,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除营造用材林、薪炭林,大力发展经济林。,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1自然条件好,树种丰富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多种多样,适合多种植物生长,故我国森林树种特别丰富。在我国广袤的林区和众多的森林公园里,具有丰富的动植物区系,分布着高等植物32000种,其中特有珍稀野生动物就达10000余种,林间栖息着特有野生动物100余种。种类的丰富程度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2森林资源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分布不均,我国森林资源面积的总量很大,名列世界第七至第八位,居亚洲之首。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

40、占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年木材消耗和森林覆盖率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9.8、11.5、17.6、和56.22。我国森林的空间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东北和西南国有林区以及东南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我国几大林区中,森林资源的状况也不尽相同:东北、西南林区主要是天然防护林、用材林的分布地,有林地和人工造林地则以南方集体林区为主。,3森林资源结构欠佳,采伐利用不便,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在树种结构方面,针叶林比重过少,从而降低了林木经济生产价值,给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增加了难度;在林种结构方面,用材林的面积、蓄积比重过大,防护林及经济林、特用林比重过少,从而影响着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的充分、持续的发挥;在

41、我国目前的用材林的林龄结构中,幼林龄偏大,使得近期可供采伐利用的森林资源偏少。,4森林资源质量较差,利用率低,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林地生产力不高,如全国林地平均蓄积量每公顷仅为75.05m3,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4.7;在林业用地上,我国有林地面积仅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2.2;在现有林中,人工造林保存率低,人工林生产率低,消耗量大于生长量;在对待天然林问题上,珍贵树种的面积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在迅速持续下降。,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就我国而言,长期以来存在着的毁林开荒、森林火灾、更新跟不上采伐以及森林病虫害等问题,使得我国森林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出现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物生产力锐减、生物

42、多样性减少,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日益脆弱、退化的现象,并在更大范围内引发出更多、更深刻复杂的环境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国实施了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为代表的中国林业发展的六大生态工程,开始了传统森林工业向生态林业的战略性转变,我国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在明显减少,总体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前进,被毁灭的林区,滚滚沙尘,洪水泛滥,中国现在森林覆盖率只有12.7,在世界上居第120位。这与四化建设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极不适应。应根据国家森林法,加快造林速度,加强森林保护!,“生态工程之最”“三北”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400万,总面积39亿亩。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