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安全监管与成分监测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4208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安全监管与成分监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农药安全监管与成分监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农药安全监管与成分监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农药安全监管与成分监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农药安全监管与成分监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药安全监管与成分监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安全监管与成分监测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药安全监管与成分监测,内容概要,1、农药成分监测目的2、我国农药产品质量现状3、强化农药质量管理的建议4、提高农药成分监测能力的思考,农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没有农药,全球将有2/3的人没有饭吃,农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它在为农业生产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由于滥用农药,对环境,对人畜生命财产安全,对农产品质量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隐患,所以作为业务主管部门,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农药使用、业务指导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现已登记的农药成分有600多种,美国等发达国家有1000多种,对一个样品中未知农药成分的监测,是一次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没有现成方法和规律可借鉴,也是当前农药管理的重点和

2、难点。,一、农药成分监测目的,1、处理纠纷2、开展行政执法,农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和使用假农药、劣质农药。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农药:(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的;(二)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三)所含有效成份种类与经核准的产品标签、说明书上标注的农药有效成份不符的。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劣质农药:(一)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二)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的。,农药成分监测目的(一)处理纠纷,1、处理药害事故2、裁定产品质量责任,1、处理药害事故,当发生农药药害事故时,首先要鉴定所使用的农药有效成分是否与登记核

3、准的成分相符,是否含有其他农药成分,或含有能够引起药害的杂质,检测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综合药害症状与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分析药害产生的原因。,2、裁定产品质量责任,当有关人员对农药产品质量有疑问,或当事人双方对农药产品质量存在争议时,可先对产品中的农药成分进行检测,以判定产品质量责任。,农药成分监测目的(二)开展行政执法,1、检测标注成分及隐性成分 2、监控农药杂质 3、监控“助剂”成分,1、检测标注成分及隐性成分,检查产品中的农药成分是否与登记核准的成分相符,避免企业通过非法添加其他农药,逃避农药登记制度,产生农药使用安全事故。,2、监控农药杂质,部分农药产品中含有农药杂质成分

4、,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控制其含量,避免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例如,乙酰甲胺磷产品中含有甲胺磷杂质,丁硫克百威产品中含有克百威杂质,有机磷农药中含有治螟磷杂质。,3、监控“助剂”成分,少数企业以“助剂”为名与农药搭配或捆绑销售,但“助剂”中经常含有农药成分,可能造成农作物药害或人畜中毒事件。,二、我国农药产品质量现状,1、农药质量监管的主要成效 2、农药质量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农药产品质量现状监管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展了高毒农药专项整治年、农药登记管理年、农药市场监管年、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等一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农药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农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为实现

5、“两个千方百计”(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0.5万亿千克以上,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6%以上)和“两个努力确保”(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农业工作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农药产品质量现状监管的主要成效,1、有效提升了农药产品质量 2、有效维护了农民利益 3、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1、有效提升了农药产品质量,自2004年起,农业部开始建立和实施全国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制度。2009年以后,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由国家级向省级延伸,抽查数量、频次逐年增加,已涵盖农业生产主要用药品种和城乡农药代表市场。据统计,20092012年,农业部组织了3

6、.2万多个农药样品的监督抽查,每年公布监督抽查结果,曝光违规企业、不合格产品及违规行为,加大对违规生产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吊销了一批严重违规企业的农药登记证,促进了农药产品质量不断提升。,1、有效提升了农药产品质量,20122013年抽查农药样品4909个,质量合格样品4323个,合格率88.4%,检出假农药324个,占检测样品总数的6.6%抽查农药产品标签5038个,合格标签4182个,合格率为83.0%全国农药产品质量、标签合格率分别由2004年的65.9%和51.2%,提高到2012年88.4%和83.0%,农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农药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2、有效维护了农民利益,近年来,

7、为避免假劣农药坑农害农,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农业部门探索建立部门合作、上下联动、行政与司法衔接的农药市场监管机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2、有效维护了农民利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业系统2012年立案查处假劣农药案件9245件,货值金额9063.5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104.3万元。特别是河南郑州、成都“625”等一批生产经营假劣农药典型案件的陆续查办和曝光,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假冒伪劣产品大幅减少,农药有效供给明显增强。,3、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据高毒农药专项整治、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等组合监管措施的落实,为我国农药禁用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2012

8、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甲胺磷等5种禁用农药已基本绝迹;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蔬菜和水果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9%和97.1%,农产品品质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农药产品质量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1、制假手段翻新,查处难度大 2、经营主体多,监管难度大 3、农民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维权难度大 4、企业标准不公开,核查难度大 5、监管手段薄弱,执法难度大 6、法制建设滞后,惩处难度大,1、制假手段翻新,查处难度大,目前尚有约12%的农药产品质量不合格,其中约6%为假农药假农药和十分恶劣的劣质农药约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70%,这类制假售假行为是非法生产窝点或不法生产企业的主观故意,不属

9、于技术原因“黑窝点”非法生产假农药,或者合法企业在产品中擅自添加其他农药,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农药行业的“潜规则”部分农药企业制假售假手段更加隐蔽、方式不断翻新,呈现流动性、规模化、网络化等特征。,1、制假手段翻新,查处难度大,2008年查获的“郑州农化市场经营假劣农药案”,系通过物流公司发货销往全国各地;2009年查获的“成都625假劣农药案”,涉案的30多个农药品种分别来自重庆、河南等5个地点,销往四川全省境内。一些农药经销商不仅销售不合格产品,甚至主动参与制假售假,非法定制、加工“差异化、个性化”假劣产品进行销售。,2、经营主体多,监管难度大,现行农药管理条例经营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农药

10、经营单位多、小、乱、杂现象突出,全国有34万多家经营店,近60万名农药经营人员,约70%经营门店分布在乡村一级。基层执法队伍上收与农药经营店下沉的矛盾较为突出,由于交通不便,县级执法人员对乡镇农药市场监管大多只能采取每年1-3次突击检查,日常监管存有“盲区”。,3、农民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维权难度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然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农民仍是农药购买和使用的主体。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民与农药生产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多数农民特别是种植粮油作物的农民,把价格低廉作为购药的首选因素。,3、农民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维权难度大,据陕西省西安市植保植检站对本市588户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超过

11、53%的农民购药关心农药价格,接近40%农民关心药效。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对河北永清、湖南长沙和陕西蒲城等地调查,大多数农民在购买农药时不索取发票或者收据,三个县的比例分别为76%、80%和90%。因缺乏相应凭证,一旦发生纠纷,农民维权变得非常困难。,4、企业标准不公开,核查难度大,目前,我国农药登记产品中,70%执行企业标准。根据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企业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后30日内,按企业的隶属关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4、企业标准不公开,核查难度大,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可以公开查询相比较,地方农 药管理部门一般无法查询到相应农药产品的企业标准。部分企业监督抽

12、查检测过程中,需要向企业索取产品企业标准。部分企业要么拒绝承认抽检样品为本企业生产,要么找出各种理由不提供企业标准,严重影响了农药监督抽查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验结果的有效判定。,5、监管手段薄弱,执法难度大,国家和省级农药检定机构的农药检测能力主要形成于1998-2003年期间,利用植物保护工程项目建成了1个国家农药残留与质量监测中心和28个省级分中心。但由于投资规模小、仪器设备使用时间长,已无法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农药监督抽查工作需要。特别是区、县一级农业部分执法装备不足,缺乏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不少省份需要跨省送样检测,既费时、费力又费钱。多数省份监管工作经费不足,监督抽查范围小、频次低

13、,假冒伪劣农药销毁处理难度大。,6、法制建设滞后,惩处难度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农药管理的主要依据还是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已不适应当前农药质量管理的新形势与新要求。,6、法制建设滞后,惩处难度大,对农药质量问题,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判定,对未取得农药登记的农药,质量检定难、处罚力度小;对过期农药在市场销售,无处罚依据;对执法部门查处的假劣农药,未明确销售处置的经费由谁承担;未明确相应的罚则和监管部门,导致现行的农药经营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部分经销商屡查屡犯;在监管执法实践中常出现假冒伪劣样品确认困难,农药违法打击力度小,生产经营企业守法成本高等不合理现象。,三、强化农药质量管理的建议,

14、1、完善管理制度2、创新监管机制 3、加强支撑能力建设,强化农药质量管理的建议(一)完善管理制度,1、公布登记产品质量标准 2、完善农药助剂管理规定 3、修订假劣农药的范围 4、明确假劣农药销毁处置责任 5、加大假劣农药的处罚力度,1、公布登记产品质量标准,农药登记主管部门应当公布所有登记产品的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让消费者知情,解决目前企业标准索取困难、检测机构不具备企业标准产品质量检测资质等问题。,2、完善农药助剂管理规定,制定农药助剂管理政策,强化助剂的安全管理与评价,公布可以使用的农药助剂成分名录。对已登记的农药,生产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其产品助剂组成成分的名称及其含量;确需变更的,应当办

15、理变更登记。,3、修订假劣农药的范围,将未取得登记的农药按假农药论处,将过期农药按劣质农药论处,提高农药执法的可操作性,加大对假劣农药的打击力度。,4、明确假劣农药销毁处置责任,执法部门没收的假劣农药,有明确生产经营者的,由相应的生产经营者承担假劣农药的销毁处置费用;生产经营者不明确的,处置费用由政府财政承担。,5、加大假劣农药的处罚力度,以产品货值金额作为假劣农药处罚依据;针对各类违法行为,明确最低处罚金额,减少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生产假农药为故意制假行为,不是技术原因,应当采取吊销农药登记证、实施禁业规定等处罚措施。,强化农药质量管理的建议(二)创新监管机制,1、推行农药追溯管理 2、实现

16、资源共享 3、实行分类监管,1、推行农药追溯管理,建立农药质量追溯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查找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农药源头,是提高农药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结合农药登记、生产、经营许可管理,落实农药生产经营企业进销货台账记录、农药实名制购买、农业生产用药使用记录等制度,加快推进农药产品标签“条形码”、“二维码”等信息化标识建设,实现农药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2、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建立健全上下沟通、横合配合、检打联动、运转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全国农药监管网络信息平台,实施检打联动,依法曝光违规生产经营企业及产品名单,组织查处违规企业,加大区域间农药违法案件协查力度。,3、实行分类监

17、管,继续强化农药生产经营企业主体的自律意识,督促其自觉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根据监督抽查、日常监管、投诉举报等信息,建立健全农药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营造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农药市场环境。,3、实行分类监管,对守法诚信、质量可靠的“红榜”企业,研究扶持发展政策,实行重点帮扶,充分发挥优秀企业的行业示范作用,对其主要采取随机抽查监管;对蓄意造假、屡打屡犯的“黑名单”企业,实行重点监管,特别要采取指定抽查等方式加大全民监督力度,提高企业失信成本。,强化农药质量管理的建议(三)加强支撑能力建设,农药产品质量合格与否、判定是否为假劣产品,需要通过检验分析才能作出结论。因此,检测机构的检验能力水平,在农

18、药质量监管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假劣农药鉴定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鉴定时间长,有的需要结合工作经验来判断。因此,需要较为全面地建立相应的技术支撑系统。,四、提高农药成分监测能力的思考,1、农药成分监测的基本思路2、近期工作重点,提高农药成分监测能力的思考基本思路,1、利用植保技术,判断可能添加的其他农药成分 2、统一检测方法,确定非法添加的农药品种 3、共享监管资源,震慑非法添加行为,1、利用植保技术,判断可能添加的其他农药成分,通过标签标注的农药产品适用范围、防治对象和施用剂量、产品特性描述(如速效性、持效性)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初步判断农药产品中可能添加的农药类别或涉嫌添加的农药品种,

19、为检测人员、执法人员提供技术支撑。,2、统一检测方法,确定非法添加的农药品种,建立几种能基本涵盖大部分农药成分的通用检测方法,用于对农药产品进行快速“扫描”,找出产品可可能含有哪些农药成分,然后利用农药标准品、多种检验手段,准确“找出”涉嫌非法添加的具体成分。,3、共享监管资源,震慑非法添加行为,完善全国农药监管执法系统,实施“检打联动、资源共享、协同办案”,借助平台对全国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农药产品非法添加成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执法人员提供查找违法产品的“眼睛”,突出监管工作重点和效率;提高检测机构对假劣农药产品的检测能力,对违法生产经营者产生有力震慑。,提高农药成分监测能力的思考近期工作重点

20、,1、统一监测方案 2、制定农药成分检测标准 3、加强宣传培训与行业引导 4、突出监管工作重点,1、统一监测方案,研究25种操作简便、可操作性强的检测方法,基本覆盖主要的农药品种,供全国农药检测机构使用。统一检测标准、统一监测行动,使违规者无处藏身、难以承受。,2、制定农药成分检测标准,制定农药成分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结合新登记的农药产品信息、市场监管结果,定期进行修订和补充,解决部分农药品种标准缺失、有些检测单位能力不足等问题。,3、加强宣传培训与行业引导,做好检测与执法人员的技术培训,强化农药监管和检测人员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技术支撑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提高农药监管部门发现假劣农药、检测农药成分、处置纠纷等能力。以适当方式公平监督抽查工作方案、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让生产经营者知情知底,调动农药行业等社会力量,促进生产经营者间的本互监督、相互约束,增强其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自我约束和自律,不再从事非法添加农药成分的违法活动。,4、突出监管工作重点,近期监管重点应放在与农产品、人畜、环境安全密切相关的农药,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较大的农药和国家已发布政策严格管理的农药品种的监管上来。例如,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及极易引发药害等事故的高剧毒农药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