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第八章生物氧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4350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老师第八章生物氧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刘老师第八章生物氧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刘老师第八章生物氧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刘老师第八章生物氧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刘老师第八章生物氧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老师第八章生物氧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老师第八章生物氧化.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篇 生命物质的化学变化,第八章 生物氧化,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方式、特点和酶类 第二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第三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第四节 生物氧化中能量的转移和利用,生物氧化概念: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包括物质分解和产能,呼吸作用,O2,CO2+H2O,细胞呼吸(微生物),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方式、特点和酶类,生物氧化中CO2生成的方式生物氧化中物质氧化的方式生物氧化的特点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一、生物氧化中CO2生成的方式脱羧作用,氧化代谢的中间产物羧酸在脱羧酶的催化下,直接从分子中脱去羧基。,1、直接脱羧作用,b-脱羧,a-脱羧,氧化代谢中产生的有机羧酸(主要是酮酸)在氧化脱羧酶系的催化下,

2、在脱羧的同时,也发生氧化(脱氢)作用。例如苹果酸的氧化脱羧,a-脱羧,b-脱羧,2、氧化脱羧作用,二、生物氧化中物质氧化的方式,生物氧化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失电子者为还原剂,是电子供体,得电子者为氧化剂,是电子受体:,1、脱电子反应:如 Fe2+Fe3+e,而电子不能单独存在于生物体内,有物质失去电子,就有物质得到电子:,A2+,B2+,B3+,A3+,其中:A为电子供体,B为电子受体。,如:TCA 3:异 柠檬酸 草酰琥珀酸,NAD+,NADH+H+,FAD,FADH2,琥珀酸,延胡索酸,TCA7:,2、脱氢反应:最主要的生物氧化方式,O2,1,2,+,OH,3、加氧反应:,酶催化的醛氧化成

3、酸的反应即属于这一类。,4、加水脱氢:,三、生物氧化的特点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氧化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水溶液,中性pH和常温)。氧化进行过程中,必然伴随生物还原反应的发生。水是许多生物氧化反应的氧供体。通过加水脱氢作用直接参予了氧化反应。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的氧化是非同步进行的。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氢质子和电子,通常由各种载体,如NADH等传递到氧并生成水。,生物氧化是一个分步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由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这种逐步进行的反应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合成相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

4、的生物能ATP。,四、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一)、脱氢酶 1、以黃素核苷酸为辅基 1)、需氧黃酶 2)、不需氧黃酶 2、以烟酰胺核苷酸为辅酶(二)、氧化酶(三)、加氧酶(四)、传递体,第二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呼吸链是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原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它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原核生物中,它位于细胞膜上。,一、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的概念:,线粒体呼吸链,二、呼吸链的组成成分:,(1)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2)黄素酶,(3)铁硫蛋白,(4)辅酶Q,(5)细胞色素,呼吸链由一系列

5、的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组成。,NAD+和NADP+的结构,NAD+:R=HNADP+:R=PO32-,(尼克酰胺核苷酸类),功能:将底物上的氢 激活并脱下。辅酶:NAD+或NADP+,OR,(1)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尼克酰胺核苷酸的作用原理:,2H,NAD(P)+NAD(P)H+H+,+2H,-2H,(2)黄素酶,以 FMN 或 FAD 为辅基 FMN通过氧化还原变化可接收NADH+H+的氢以及电子。FMN FMNH2,铁硫聚簇(Fe-S中心)主要以(Fe-0S)(2Fe-2S)或(4Fe-4S)形式存在,铁硫聚簇 与蛋白质结合称为铁硫蛋白。,(3)铁硫蛋白,铁硫聚簇通过Fe

6、3+Fe2+变化,将氢从FMNH2上脱下传给CoQ,同时起传递电子的作用,每次传递一个电子.,(4)辅酶Q(CoQ、泛醌),是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非蛋白电子载体。,化学本质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功能氢传递体 CoQ+2H CoQH2,氧化态,还原态,(5)细胞色素(cytochrome,Cyt),是以铁卟啉(血红素)为辅基的蛋白质(有颜色),高等动物线粒体呼吸链中主要含有5种细胞色素a、a3、b、c、c1等,细胞色素b、c1、c的辅基都是铁-原朴啉,细胞色素a、a3的辅基为血红素A。细胞色素主要是通过辅基中Fe3+Fe2+的互变起传递电子的作用。一个细胞色素每次传递一个电子。,三、呼吸链中各组分的排

7、列顺序,1、NADH呼吸链(人和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呼吸链,因为有机营养物质在氧化过程中大多数脱氢酶以NAD+为辅酶),2、FADH2呼吸链(又称为琥珀酸呼吸链,因为FADH2是由琥珀酸脱下的氢与FAD结合生成的),微粒体氧化体系(加氧体系)过氧化体氧化体系植物细胞中的生物氧化体系,线粒体氧化体系是高等动、植物的主要氧化途径。此外还有一类与能量的储存与利用无关,但具有其他重要生理功能的非线粒体氧化体系。,第三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一、微粒体氧化体系,在微粒体中存在一类加氧酶,这类酶所催化的氧化反应是将氧直接加到底物的分子上。双加氧酶,单加氧酶,单加氧酶催化的反应可表示如下:RH+NADPH+H+O

8、2ROH+NADP+H2O 单加氧酶系与ATP的生成无关,但也具有多种功能,诸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羟化、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维生素D3的羟化以及胆酸生成中环核的羧化等反应都与其有关;不饱和脂肪酸生成中双键的引人;药物、致癌物和毒物的氧化解毒等也都需要有单加氧酶催化的羟化反应,,二、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过氧化物酶体中含有多种催化生成过氧化氢的酶,同时含有分解过氧化氢的酶,能氧化多种底物。过氧化氢及超氧离子的生成及毒性 生物氧化过程中如果电子供给不足则生成过氧化基团或超氧离子,前者可与H+结合形成过氧化氢。活性氧积累过多可使细胞膜脂质氧化,膜脂结构改变,膜上的一些酶失活;可氧化蛋白质的巯基改变蛋白

9、质功能;可使DNA氧化甚至断裂;射线及射线的致癌作用也与它们促进活性氧的生成有关;另外,组织老化也与活性氧的产生密切相关。,过氧化氢及超氧离子的清除,过氧化氢清除:,超氧离子的清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类含金属的酶,按所含金属不同分为:Cu、Zn-SOD、Mn-SOD和Fe-SOD,它们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组织,能催化超氧离子的歧化反应,因此是人体防御内、外环境中超氧离子对人体侵害的重要的酶。体内SOD活性下降或含量减少,会引起超氧离子的堆积从而引起许多疾病。,三、植物细胞中的生物氧化体系,多酚氧化酶体系抗坏血酸氧化酶体系乙醇酸氧化酶体系,生化反应中的自由能及自由能变化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

10、变化线粒体膜结构的特点高能磷酸键的生成机制氧化磷酸化的机制线粒体外的氧化磷酸化高能磷酸键的储存和转移利用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作用和抑制作用,第四节 生物氧化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和利用,自由能变化(G):G=H-TS A B G=GB-GA,自由能(G):指在一个体系的总能量中,在恒温 恒压条件下能够做功的那一部分能量。,G是衡量过程自发性的标准:,G0,吸能,过程不可自发进行,须供给能量才能进行;G=0,过程处平衡状态。,(一)自由能及自有能变化的概念:,化学反应:aA+bB cC+dD,1)当反应处平衡状态时,G=0 则:,无论各个G数值大小如何,该链式反应可以自发进行。,2)当 AB C D 若:

11、,G=GAB+GBC+GCD0,(二)自由能变化与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二、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变化,在生物氧化反应中,氧化与还原总是相互偶联的。一个化合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必然伴随另一个化合物(氧化剂)接受电子。在线粒体呼吸链中,推动电子从NADH传递到O2的力,是由于NAD+/NADH+H+和1/2 O2/H2O两个半反应之间存在很大的电势差。,(a)O2+2 H+2 e-H2O E0=+0.82 V(b)NAD+H+2 e-NADH E0=-0.32 V 将(a)减去(b),即得(c)式:(c)O2+NADH+2H+H2O+NAD+E0=0.82(-0.32)=+1.14 V G=-n

12、F E0=-2 96500 1.14=-220 kJ/mol,关于还原电位E0,氧化剂/还原剂半反应标准还原电位E0越正,氧化剂氧化能力越强E0越负,还原剂还原能力越强可判断电子传递方向,氧化还原电势与呼吸链电子传递方向,E0越小,越易失去电子,处于呼吸链的前面,反之,E0越大,越易得到电子,处于呼吸链的后面。当电子从E0 值小的物质传到E0值大的物质时,伴随着自由能的降低,即有热量放出:G0=nFE0=nF(E0受体 E0 供体)其中:n 是转移的电子数,F 是法拉第常数。,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方向是从E0值小向大的方向传递:,三、线粒体膜结构的特点,外膜,基质,嵴,膜间腔,内膜,在生物氧化及能

13、量转换中起关键作用,线粒体是生物氧化的发生场所,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中的4个复合物,NADH-Q氧还酶 琥珀酸-Q氧还酶 QH2-Cyt.c氧还酶,Cyt.c氧化酶,ATP酶复合体:线粒体内膜表面规则间格排列着的球状颗粒。ATP合成的场所。由F1和Fo两部分组成F1:催化ATP合成 3+3+1+1+1 Fo:质子通道 a+b2+c10,ATP酶复合体,四、高能磷酸键的生成机制,(一)、氧化磷酸化作用 1、呼吸链磷酸化 2、底物磷酸化(二)、非氧化性磷酸化,生物氧化的释能反应与ADP的磷酰化反应偶联合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一)、氧化磷酸化oxidatire phosphorylat

14、ion,1)呼吸链磷酸化(电子传递体磷酸化),2)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方式(即ATP的生成方式):,1)呼吸链磷酸化,:电子从NADH或FADH2经过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为ATP。,NADHFMNCoQbc1caa3O2,3ADP,3ATP,P/O比值:在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中,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氧(以克原子计)与所产生的ATP数目的比值。,NADH的P/O=3,FADH2的P/O=2,根据氧原电势与自由能变化关系式,计算出在NADH氧化过程中,有三个反应的G-31 kJ/mol:FMNH2 Q G=-55.6kJ/mol cyt.b cyt.c1 G=-34.7

15、kJ/mol cyt.a a3 O2 G=-102.1kJ/mol这三个反应分别与ADP的磷酰化反应偶联,产生3个ATP。这些反应称为呼吸链的偶联部位。从琥珀酸 O2只产生2个ATP.,ATP,ATP,ATP,由底物分子因脱氢或脱水而使分子内部能量分配产生的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在激酶作用下将高能键上的键能直接转移给ADP(或 GDP)而生成 ATP(或 GTP)的反应,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2)底物水平磷酸化,糖酵解过程的底物磷酸化:,3-磷酸甘油酸,这是糖酵解中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二)、非氧化性磷酸化,其高能磷酸键通过非氧化性而生成。既不脱氢也没有氧参加。,氧化与磷酸化作用如

16、何耦联尚不够清楚,目前主要有三个学说:化学偶联学说、结构偶联学说与化学渗透学说。,五、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化学渗透学说,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关键因素是质子(H+)梯度和完整的线粒体内膜。,化学偶联学说,形成高能中间产物,促使ATP生成。,结构偶联学说,Ared+Box,A*ox+Bred,A*ox+ADP+Pi Aox+ATP,因提出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学说而在197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Peter D Mitchell,MH2,M,NAD+,2H+,FeS,2e,2H+,FMN,2H+,Cytb,2H+,2e,CoQ,2H+,Cytc1,Cytc,Cytaa3,2e,O2,O2-,X-+IO

17、-,XHIOH,H2O,XI,XI,XI,头部ATP合酶,ADP+Pi,ATP,2H+,X-+IO-,H2O,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 model,设A、B为呼吸链邻近的两个电子传递体,AH2+B+I AI+BH2,(可进行下一轮传递),AI+X XI+A,XI+Pi XP+I,XP+ADP ATP+X,六、线粒体外的氧化磷酸化,“穿梭机制”,NAD+,NADH+H+,-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FADH2,FAD,胞液,线粒体内膜,胞液中-磷酸甘油脱氢酶(辅酶为NAD+),线粒体内-磷酸甘油脱氢酶(辅基为FAD),某些肌肉、神经组织,(一)-磷酸甘油穿梭,

18、存在部位:肝脏、心肌组织,内膜,谷氨酸,-酮戊二酸,草酰乙酸,天冬氨酸,苹果酸,NAD+,NADH+H+,呼吸链,苹果酸,谷氨酸,草酰乙酸,NAD+,NADH+H+,-酮戊二酸,天冬氨酸,胞液,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两种穿梭系统的比较,-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穿梭物质,-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苹果酸、谷氨酸天冬氨酸、-酮戊二酸,进入线粒体后转变成的物质,FADH2,NADH+H+,进入呼吸链,琥珀酸氧化呼吸链,NADH 氧化呼吸链,生成ATP数,3,存在组织,某些肌肉、神经组织,肝脏和心肌组织,相同点,将胞浆中NADH的还原当量转送

19、到线粒体内,2,七、高能磷酸键的储存和转移利用,以 ATP 为中心,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43.0 kJ/mol,32.2 kJ/mol,这两种高能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储存能量的作用。,抑制剂 电子传递链 抑制ATP合成解偶联剂(uncouplers)2,4-二硝基苯酚(2,4-dinitrophenol DNP),八、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作用和抑制作用,抑制电子传递:,MH2,NADH,-0.32,FMN,-0.30,CoQ,+0.10,b,+0.07,c1,+0.22,c,+0.25,aa3,+0.29,O2,+0.816,FAD,-0.18,鱼藤酮阿米妥,抑制剂:,抗霉素A,氰化物,CO,叠氮化合物,解偶联剂:能够使氧化过程与磷酸化过程脱节的物质称解偶联剂,它对电子传递没有抑制作用,但能抑制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作用:使氧化过程与磷酸化过程脱节举例:2,4-二硝基苯酚、三氟甲氧苯腙羰基氰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