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四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4623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4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第四章.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产业结构,第一节 理论的历史发展,产业结构,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从质的角度动态揭示发展变化的趋势,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更迭替代 从量的角度静态研究分析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产业关联,经济分析到产业结构层次的客观需要 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历史背景,(一)思想渊源17世纪 英国 威廉配第(1)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具有差异和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2)工业比农业的收入多,商业比工业的收入多。2.18世纪 法国 魁奈 纯产品学说,提出社会阶级结构的划分:(1)生产阶:从事农业和创造“纯产品”的阶段,包括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2)土地所有者阶级:地主及其仆人

2、、君主、官吏等;(3)不生产阶级:工商资本家和工人。突出贡献是在“纯产品”学说的基础上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所做的分析。,一、历史渊源,1.赤松要 雁行形态理论;本国的产业发展要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使产业结构国际化;后起的国家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产业发展政策要根据雁行形态的特点来制定。2.库兹涅茨 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部门结构将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劳动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趋于上升,财产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政府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个人消费比重趋于下降。3.里昂惕夫 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法4.克拉克 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

3、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二)形成(20世纪30-40年代),1.投入产出分析体系 里昂惕夫 2.二元经济(1)刘易斯 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整个经济由弱小的现代资本主义部门与强大的传统农业部门所组成。(2)拉尼斯和费景汉 把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部门存在着隐性失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劳动力的供给弹性无限大;此后两阶段,农业生产剩余 非农业部门的消费 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 工业部门;工业部门可以农业生产资料装备农业,农业和工业可以得到共同发展。(3)希金斯 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二)发展(20世纪50-60年代),3.不平衡增长学说:优先

4、、重点发展某些部门 赫希曼4.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 5.经济政策 数量政策、性质政策(改变结构中的一些元素)和改革(改变基础中的一些元素)丁伯根,一、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完全排斥结构因素 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的变化和资源在产业部门间的流动被看作是不重要的:所有部门的资本和劳动带来的边际收益是相同的。1.古典增长理论 没有考虑部门之间的资源流动等诸多结构变化 剩余 资本积累 劳动力需求 生产规模扩大 产量增加 2.哈罗德多马模型 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投资 储蓄率 资本产出率 经济增长

5、率,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3.新古典增长模型 索罗 Q=f(k,l,t)t,考虑技术变动因素(二)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 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变化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两种理论观点具有区别之原因:假设前提不同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均衡竞争,资源配置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 结构主义观点: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的使用,收益都可能出现系统差别;追求“次优”。,(三)库兹涅茨与罗斯托对现代经济增长本质问题的争论 库兹涅茨:从经济总量的角度出发,把产业结构置于总量框架之内,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经

6、济总量的高增长率引起消费者需求结构的高变化率,消费者需求结构的高变化率又拉动生产结构的高转换率。罗斯托:从部门的角度出发,强调部门结构变化对经济总量增长的作用,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分析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经济增长是主导部门一次更迭的结果。,二者的观点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不错的。,(一)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看: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期(二)从主导产业的转变过程看:农业、轻纺工业、以原料和燃料动力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低度加工组装型重化工业、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第三产业、信息产业(三)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看(1)第一产业:粗放型农业、集约型农业、绿色农业、生产农业;种植型

7、农业、畜牧型农业;野外型农业、工厂型农业(2)第二产业:轻纺工业、基础型重化工业、加工型重化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封闭性、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型、市场全球化方向(3)第三产业:传统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现代型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四)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一)配第克拉克定律 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二)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主导部门迅速扩大,产生具有重要意义的

8、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挺进阶段、高额大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投资率、积累率、农业人口、主导部门,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三)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以制造业为典例,经济发展初期、中期、后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特点。(1)初级产业,经济发展初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例如食品、皮革、纺织等部门;(2)中期产业,经济发展中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例如非金属矿产品、橡胶制品、木材加工、石油、化工、煤炭制造等部门;(3)后期产业,指在经济发展后期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例如服装和日用品、印刷出

9、版、粗钢、纸制品、金属制品和机械制造等部门。,(四)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霍夫曼比例=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轻工业品净产值/重工业品净产值 第一个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或以下,霍夫曼比例为(2.5+/-0.5)。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状态,霍夫曼比例为(1+/-0.5)。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1以下。,(五)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10、。第一阶段:研究开发新产品 国内市场形成 第二阶段:国内市场饱和 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阶段:国外市场形成 输出技术设备,就地生产和销售 第四阶段:国外生产能力形成 返销,新产品开发 一国产业发展要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密切,产业在不同发展层次的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梯度转移和传递过程,一国产业结构如果国际化,则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国际产业间的梯度转移来实现。,一、供给因素 二、需求因素(一)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一)消费需求(二)人口(二)投资需求(三)技术进步(四)资金供应(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五)商品供应(六)环境因素(国内外环境因素、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因素)三、国际贸易因素四、国际

11、投资因素五、其他因素(政府经济政策、市场因素),封闭经济圈,开放经济圈,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定义 推动产业结构 和 发展的过程。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合理化,高度化,第四节 产业结构优化,二、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一)产业的关联效应 前向关联、前向关联产业 纵向的供给部门 横向的需求部门 供给关系 后向关联、后向关联产业 横向的需求部门 纵向的供给部门 需求关系,(二)产业的扩散效应 罗斯托:某些产业部门在各个历史间歇的增长中,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对其他关联产业产生的影响。主导

12、部门的增长对向自己供应投入品的供应部门产生的影响。主导部门的成长引起它周围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主导部门的成长诱导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新原料、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向效应,(三)产业结构的其他效应 周振华: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结构开放效应 供给效应、需求效应,三、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一)直接影响 创新带来的是新产品开发或原有产品的改善时,倾向于产业部门扩张。创新带来生产效率提高时,倾向于产业部门收缩,尤其是部门劳动力数量的锐减。(二)间接影响 创新通过对生产要素相对收益的影响而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节约型创新、资本节约型创

13、新。创新通过对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的改变而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创新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动力。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是其产业结构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因。,四、主导产业选择(一)定义 主导产业:具备创新和较强扩散效应的高增长产业。主导部门综合体:主导部门和与主导部门有较强后向关联、旁侧关联的部门共同组成。(二)形成条件1 足够的资本积累2 充足的市场需求3 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三)实现形式1 市场自发调节2 政府积极干预(四)转换和发展棉纺织业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工业汽车、石油、钢铁和耐用消费品信息产业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主导产业及其群体不断更替、转换的一个历史演进过程。,五、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内容:协调(一)产业素质之间协调:技术水平断层和劳动生产率强烈反差(二)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协调:相互服务、相互促进(三)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协调:产业之间的主次、发展的轻重缓急(四)供给与需求相适应,作 业,安徽省 县“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