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博物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4734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宋官窑博物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南宋官窑博物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南宋官窑博物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南宋官窑博物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南宋官窑博物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宋官窑博物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宋官窑博物馆.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宋官窑博物馆,韩东媛 叶黎美,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复兴路闸口乌龟山西麓,地处西湖风景区南缘。博物馆1990年建成,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采用宋代风格的短屋脊、斜坡顶的仿古木构架形制,造型庄重、风格独具。它以南宋官窑遗址为基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第一座陶瓷专题博物馆。,简介,基本概况:南宋官窑是南宋朝廷专设的御用瓷窑,它烧制的瓷器造型端庄、釉色莹润、薄胎厚釉,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博物馆建筑按南宋风格构建,分为古窑址保护厅、出土文物展厅、传统作坊制作区三部分,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馆内设有三个展厅:第一展厅主要展示中国历代具有代

2、表性的陶瓷文物,勾划出了中国古代陶瓷的演进历程;第二展厅详尽展示了南宋官窑的历史风貌、制作工艺和器物类别,生动地再现了其往昔的风姿神韵;第三展厅为临时展厅,定期或不定期地展出一些国内外的优秀展览。南宋官窑遗址是八百多年前官窑瓷器制作、烧造的真实现场,经考古发掘后得以妥善保护,现存面积约1500平方米,主要遗迹有龙窑和制瓷作坊。依势而建的遗址保护厅,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遗址保护建筑之一。为生动直观地再现南宋瓷器的生产过程,馆内复原了一套传统制瓷工具和设备,参观者可以亲自动手,领略制作仿古瓷器的乐趣。,历史,在杭州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有一处著名的瓷器生产遗址,蜚声海内外,这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南宋

3、官窑。八百多年以前,南宋官窑曾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历史足迹。矗立于昔日古窑址区的南宋官窑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遗址为基础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它位于西湖风景区的南部,隔玉皇山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相邻,馆内建筑古朴、陈列雅致,犹如一座陶瓷文化殿堂,展示着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官窑原是北宋皇室在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专设的瓷窑在中国古代漫长的陶瓷生产发展过程中,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自身的特殊需要,曾指令一些民间瓷窑为宫廷烧制瓷器精品。到了北宋,演变为宫廷在汴京专设了御用瓷窑,这就是北宋官窑宋皇室南迁后,根据宫廷的需要,又在临安(今浙江杭州)重集名师巧匠,在皇城西南

4、林木茂盛的丘陵地带重设了南末官窑,专门为皇帝及皇室烧制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瓷。南宋官窑以当地的瓷土和含铁量较高的紫金土做原料,按照宫廷的审美僻好,经过精心的加工成型和纯熟的烧制,生产出了滋润如玉的官窑青釉瓷器。官窑青瓷的特点是以造型和釉色作为美化瓷器的艺术手段、器形简练、端庄、瓷眙很薄、釉层丰厚,色泽晶莹,瓷器表面开不规则的纹片,质感如玉,由于它的质量很高,加上御窑的神秘性,留传下来的传世品又很少,因此,历来被视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特别是它的工艺的确非同一般,所采用的多次上釉,多次烧成的工艺程序,达到青瓷生产水平的顶峰,为玉质感和开片装饰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南宋官窑遗址是直接体现南宋

5、官窑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和产品特征的著名古窑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丰富的陶瓷工艺内涵,历来倍受瞩目。从1985年10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浙江省、杭州巾的文物部门联合组队对南宋官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过历时半年的彻底发掘,布探沟、探方22处,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在距地表约0.8-2米深处的南宋文化层,发掘出练泥池、素烧炉、成型工房、釉缸等作坊遗址和一座龙窑,出土了大量瓷片、窑具等实物标本,揭开了尘封南末官窑八百多年的神秘面纱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好这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1986年l0月开始筹建杭州南末官窑博物馆,1990年11月对社会开放。南宋官窑博物馆占地面积约7800平

6、方米,建筑面积3758平方米,由展厅和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的作坊遗址保护大厅采用大跨度的钢质网架结构,是国内少有的大型文物保护建筑之一。,历史,基本特点,博物馆展示内容包括三个展厅的文物陈列和怍坊、龙窑遗址保护性展示,是一个以南宋官窑为中心题材,以遗址和遗址发掘出土文物为主要展品,兼有其它历代陶瓷文物和现代仿古瓷佳作的综合性陶瓷陈列。全馆陈列面积约2000平方米,依次为第一展厅、第二展厅、第三展厅、作坊遗址保护展示大厅、龙窑遗址保护展厅廊共五个部分,展厅以人工采光为主,自然采光为辅,展厅与保护建筑间有甬道相连。,展品特色(陶艺),南宋官窑博物馆围绕陶艺特色,在陈列中突

7、出了观众的参与性,设置了别具一格的官窑陶吧,它既直接显示了古代传统陶瓷工艺,也为观众开辟了动手制陶的空间,在杭州各博物馆中开创了观众参与性的先河。观众在此可创作出富有个性的陶艺作品,亲身体验古代陶瓷艺人用泥与火创造陶艺文化的艰辛与乐趣,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在这里寓学于乐,对陶瓷文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博物馆贡献,南宋官窑博物馆成立以来,进行了多方面的陶瓷技术研究工作。在1990年至1996年的“复制南宋官窑瓷的研究”项目中,基本恢复了官窑瓷传统制作工艺,通过了科研成果鉴定;在2001年至2002年的“复制南宋官窑瓷中试实验”中,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近期正在组织小规模的生产工作。产品可为收藏、陈

8、设及礼品馈赠之佳品。博物馆在复制南宋官窑研究的同时,还致力于现代陶艺作品的创作。现代陶艺的魅力来自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现代创作理念结合,来自陶艺材质的特殊美感和它特有的手工制作过程,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陶艺世界。南宋官窑博物馆陈列雅致、内涵丰富、环境清幽,自建成以来对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普及陶瓷知识,突显杭州南宋故都历史风貌起到了良好的展示和传播作用,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博物馆和省、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自2003年5月18日起,已免费对社会开放。,展览内容,第一部分陈列的第一部分为历代陶瓷,设在第一展厅,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古陶瓷近百件,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黑陶直至明、清时期的青

9、花瓷、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按时代顺序陈列其中引入注目的是六朝浙江青瓷和宋代龙泉窑、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建窑和景德镇青白瓷等七大窑系的瓷器,文物展品配以图表文字版面,勾勒出中国陶瓷发展史的总体脉络,特别是突出反映了末代瓷业的繁荣兴旺,为观众了解南宋官窑创造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前提。,展览内容,第二部分 陈列的第二部分南宋官窑,是全馆陈列的中心,设在第二展厅,从历史风貌、制作工艺,器物赏析三个角度,通过展示大量的出土文物、标本,结合图版、文字、景箱等辅助材料,系统介绍了南宋官窑建立、发展的渊源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风格、胎釉特点、装饰艺术及美学内涵,南宋官窑制作工艺的全部过程及其独树一帜的高超之处,

10、生动地再现了南宋官窑的盖世光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南宋时期杭州的都市风貌和当时制瓷匠人们的聪明才智。,展览内容,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古瓷新葩设在第三展厅,荟萃了国内仿古瓷的一批精品,系国内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精心制作的仿古瓷佳作,反映了当今人们对传统陶瓷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展览内容,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为南宋官窑作坊遗址展示南宋官窑的作坊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主要有练泥池、成型工房、陶车坑、挡土墙、晾坯场、素烧炉、索烧坯堆、釉缸,修坯上釉工房、成品堆放屋、排水沟等12处遗迹,体现了南宋官窑的各个重要生产环节,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真实历史现场。作坊遗址罩护于专门兴建的保护厅内,避免了自然因素对遗址的直接侵害厅内四周设高架的参观廊,既把人流与遗址适当地隔开,又便于观众以俯视角度参观。,展览内容,第五部分第五部分为南宋官窑龙窑遗址展示。南宋官窑的龙窑依坡而卧,头低尾高,象一条向下俯冲的火龙。整条龙窑可分为窑头、窑室、窑尾三段,长408米,平均宽2米,头尾高差7.2米,用砖坯砌筑的窑体轮廓清晰,气势恢宏。龙窑遗址被保护在顺势而建的龙窑保护廊内,两侧是阶梯状的参观道,供观众拾阶而上,凭栏观赏。,展览内容,展览内容,展览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