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概论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流通概论二章.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品流通概论,主讲:陈泓樾电话:邮箱:,第一章 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分工与交换第二节 交换与流通:流通的内涵与外延,第一节 分工与交换,一、分工及其形式二、分工与专业化:分工经济三、交换与商品交换四、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发展,一、分工及其形式,1、分工的概念,分工是组织或个人各自从事不同的工作或活动,它存在于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各个领域。本课程所说分工仅指人类社会的分工。所谓社会分工是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2、为什么商品流通从研究分工开始?3、真正将分工作为经济学分析起点,并对分工予以高度重视的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分工一直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2、,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与此相适应,人类的进步也是分工深化的结果。人类的发展史也就是人类的分工史。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没有交换就没有生产与流通;而没有生产与流通,也就没有社会经济的运行。因此,无论是对社会经济系统之组成部分的流通问题的研究,还是对社会经济运行机理的研究都必须从研究分工开始。,4、分工的形式:自然分工内部分工社会分工,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而进行的分工,也就是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分工。,组织体内部的分工,组织体以外的全社会范围内的部门与部门、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分工,二、分工与专业化:分工经济,1、分工与专业化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专业化程度越高,意味着每个组织或个人所从事的工
3、作或活动的种类越少,从而意味着分工越细。也就是说,专业化与分工越是发展,一个人或组织的生产活动越是集中于更少的不同的职能操作上。,2、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效率的提高二是生产成本或资源的节约思考题:为什么分工与专业化具有经济型?,第一,分工与专业化使得生产者越来越将其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操作上,能够较快地提高其生产的熟练程度 第二,分工与专业化会使生产者节约或减少因经常变换工作或变换生产活动中的不同操作而损失的时间。第三,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使得生产者可以节约生产所需的物质资料 第四,分工与专业化使人们的工作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变得较为简单。第五,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
4、,使得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更窄的生产领域中,因而能够较容易地产生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又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三、交换与商品交换,1、分工与专业化所带来的单一化生产与多样化消费之间的矛盾,分工与专业化的直接结果是每个组织或个人只能从事一种或少数几种工作或操作,从而只能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甚至是半成品。与此相反,作为生活在分工与专业化经济体制下的个人或组织,其消费却是多样化的,从而产生单一化生产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矛盾,2、如何解决矛盾?3、交换的含义及分类,交换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手段,交换的一般含义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相互提供各自活动及其成果的行为,两个以上个人或组织的共同劳动或联
5、合劳动,并共同拥有其劳动成果,不同企业或个人之间通过某种条件相互转让自己所生产或拥有的商品,企业内部不同车间及不同工厂见产品的调拨和流转目的:生产一种共同产品,两个以上的人或组织对其劳动成果的互换,通常所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4、商品交换产生的两个前提一是作为交换主体的个人或组织是彼此独立、互不隶属的,就是要有明晰的产权制度;二是作为交换主体的个人或组织彼此生产或拥有不同的产品,即分工与专业化对商品交换而言,二者缺一不可。,四、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发展,1、商品交换的发展 从历史发展来看,伴随这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商品交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和以商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6、。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与物物交换,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的出现,意味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商品交换主要是剩余产品的交换,交换形式则是物物交换。即WW,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与以商人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交换形式由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WGW,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商人产生形成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交换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由WGW转变为GWG,2、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系分工是商品交换的前提交换是分工不断深化的条件,第二节 交换与流通:流通的内涵与外延,一、流通内涵 流通是不包括货币、资金、人和
7、服务的有形商品或产品的流通,是一种狭义的流通,包括商流、物流与信息流二、商流、物流与信息流 1、商流:商品所有权有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2、物流:商品实体有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3、信息流:信息从产生、发送、接收、分析处理、反馈的运动过程,三、流通方式的演进1、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直接流通的含义就是生产者不经过中间者而直接从事并完成流通行为。间接流通意味着生产者不直接完成流通过程,而是通过中间者即专业化的商人来完成流通过程2、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批发与零售的分离 批发流通的变革 零售流通的变革,3、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期货贸易是指远期进行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其一般形式是交
8、易双方先就交易商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交货期和交货方式等签订合约,而实际的货款交割则在规定的期限内以实物交割,或非实物交割即补齐现货与合约的价差等方式履行。期货贸易的主要功能是规避风险、发现或形成公正的价格。案例:经销商卖出保值案例4、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流通方式的第一次大变革是货币的发明 流通方式的第二次大变革是专业化商人的出现,并进一步分化为批发商与零售商。流通方式的第三次大变革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虚拟空间交易的形式 B2B B2C5、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技术层面:主要体现为物流工具的变革,特别是运输工具的变革。组织或制度层面:主要体现在物流活动的专业化、组织化与社会化
9、程度的提高 专业化与社会化物流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物流领域的分工进一步细化,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二是专业化分工条件下的物流业务的一体化,第二章 流通产业,本章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目的:了解流通产业的类型、正确理解流通产业的含义,深刻理解流通产业的特征与贡献,了解零售商业、批发商业和物流产业的演进历程2、学习重点:理解流通产业的内涵;掌握流通产业的分类;了解流通产业的特征与贡献;掌握零售商业发展的四次革命3、学习难点:理解批发商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阶段及重大变革;物流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能够分析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第一节 流通产业的类型,一、流通产业及其分类1、流通产业的界
10、定流通产业是以商品流通为经营内容的营利性事业(1)、是一种营利性事业(2)、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商品交换(3)、是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商品交换(4)、主体:商业企业和个体经营者 因此,流通产业的构成要素是:必须以营利为目的,为卖而买;必须有独立的组织;必须从事专业化社会化交换活动,2、流通产业的分类(1)、按业种分类按商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生产资料流通产业 工业品流通产业 消费资料流通产业 农产品流通产业(2)、按业态分类按商品的经营方式或商品销售方式 如零售业可分成百货、超市、便利店等(3)、按商流或物流分类(4)、按商品流通阶段分类 批发 零售(5)、按商品流通的范围分类国内流通国际流通,第二节
11、流通产业的特征与贡献,一、流通产业的特征1、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具有就业机器的功能2、进入与退出障碍低,竞争激烈3、技术进步的从属性4、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二、流通产业的贡献1、流通产业对GDP的贡献流通产业对GDP的贡献大小,可以通过所实现的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这一比重越大,流通产业对GDP的贡献也越大。从各国的经验来看,一国流通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的高低,与该国的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及社会化、专业化生产水平有关。流通业对GDP贡献程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2、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3、流通产业对三次产业的贡献4、流通产业对社会就业的贡
12、献5、流通产业对国民福利的贡献6、流通产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贡献7、流通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第三节 流通产业的发展,一、零售产业的发展二、批发商业的发展三、物流产业的发展四、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一、零售产业的发展,1、第一次革命:百货商店的兴起 最早的百货商店博尔马谢百货商店:19世纪50年代由法国巴黎人阿里斯蒂德.布希科创立,1、销售方式的革新性:顾客可以毫无顾虑地、自由自在地进出商店;商品销售实行“明码标价”;陈列出大量的商品;可以退货;实行“薄利多销”的策略。2、经营方式的革新性:传统店铺的单项经营改为百货商店的综合经营,即同时经营许多种商品,经营范围相当广阔。3、组织管理上的革新
13、性:百货商店由于同时经营若干系列的商品,企业规模庞大,因而其经营活动分化成相对独立的专业性部门,实行分工合作,管理工作也是分层进行的。,百货业革新表现:,2、第二次革命:连锁商店的诞生 世界公认的第一家连锁商店是1859年在美国成立的“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连锁经营对零售商业的革命性贡献,1、连锁经营要求企业经营和营业操作高度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2、连锁经营的经营模式具有以数量管理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特点。3、传统的零售企业要同时承担两种职能,即采购和销售,而连锁经营则使零售商业实现了这两种职能的专业化分离。,3、第三次革命:超级市场的产生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超市出现于1930年8月,美
14、国纽约市迈克加伦创立的金库仑食品商场 超级市场特点,4、第四次革命:无店铺零售的出现 无店铺零售是一种不经过店铺销售而直接向顾客推销商品的销售方式。从广义上说,凡不设固定店铺的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的行为都可称之为无店铺零售。无店铺零售有以下几种形式:直接销售、直复营销(包括目录销售、直接邮购、电话购物、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等)和自动售货机销售、无店铺零售最早起源于美国,发展速度也属美国最快,无店铺零售革命性的变化,1、不需要设立店铺,打破了传统零售商业经营的空间限制,节省了大量店面租金和其它费用开支,无店铺零售的“虚拟商店”还可以扩大市场辐射半径,突破传统商圈理论的限制,甚至可以跨国界经营,绕过贸
15、易壁垒的保护,避免直接投资的风险损失。2、无店铺零售使商业经营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更易于操作和管理。,5、其他变革:便利店廉价商店购物中心等,二、批发商业的发展,1、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的分离 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是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的最终分离 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的最终分离大约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时期 批发与零售相分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流通职能上的专业分工,前者直接与生产企业相联系,后者为最终消费者服务,而且在于两者相分离之后,演化出了一系列流通组织形式,促进了流通产业的内部分工及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生产与消费的需要,进一步促进了
16、商业的发展,2、批发市场的产生 批发商为了沟通信息、扩大交易,开始自发地集聚在商品产地、销地或集散地进行集中交易,这样,就自发地产生了原始的批发市场 为了规范批发市场的交易行为和交易秩序,创造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批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由行业自律发展到政府规制,从而使自发性的批发市场发展成为有一系列制度与规则的现代批发市场,3、期货交易与商品交易所的产生 批发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并没有终止批发商业的变革,大约在19世纪后期又产生了从事期货交易的市场即期货交易所 1848年由82名谷物商自发组织创立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从事期货交易的商品交易所 期货交易的产生,
17、进一步完善了流通当事人的风险规避机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4、批发交易形式的变革 从现品销售到样品销售,以及凭样品销售到凭标准品销售的飞跃 5、批发商业的组织变革、经营变革和技术创新批发企业的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 批零一体化 经营方式的变革:“批发超市化”,最低订货量制度批发经营的专业化 批发商的功能多角化 流通技术的革新,三、物流产业的发展,1、商物分流及物流观念的启蒙(19011949年)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拉开了人们对物流活动认识的序幕 2、物流实践的广泛推广(19501978年)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在美国
18、、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物流实践也得到广泛推广和发展,3、物流管理现代化(19781985年)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改名为“国际物流管理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着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以及对物流战略管理的统一化。4、物流业的纵深化发展(1985现在)在实践上,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物流软件的发展日益加快,进一步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洲发达国家,物流业在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建设上都向纵深发展,物流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一时期,第三方物流业发展迅速,四、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一)、零
19、售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零售商业得到了快速稳定发展,其主要表现是:,1)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高涨2)多种业态并存,连锁经营快速发展3)零售网点迅速扩张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GDP同步增长5)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2、中国零售商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1)地区发展不平衡 2)零售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 3)零售业经营效益欠佳,3、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1)、走规模化经营道路(2)、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3)、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成为核心(4)、外资份额继续扩大,(二)、批发业的发展1、批发企业数量减少,批发销售额持续增长2、批发主体多元化3、批发交易形式多样化 生产企业通过代理商与经纪人以及直销,用契约方式进行批发交易;批发市场交易;网上批发交易;通过展销会进行批发交易,(三)、物流业的发展1、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流产业规模扩大2、专业化、系统化、全程化的现代物流开始出现3、物流成本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