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构图法则.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5231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艺术构图法则.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园林艺术构图法则,一、变化与统一二、对比与调和三、韵律与节奏四、比例与尺度五、均衡与稳定六、比拟与联想,一、变化与统一,这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其主要意义是要求在艺术形式的多样变化中,要由其内在的和谐与统一关系,既显示形式美的独特性,又具有艺术的整体性。变化而不统一,必然杂乱无章;统一而无变化,则呆板单调。变化统一还包括形式与内容的变化与统一。风景园林是多种要素组成的空间艺术,要创造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可通过许多途径来达到。形式的统一材料的统一线条的统一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二、对比与调和,对比和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它体现出事物存在的差异性,所不

2、同的是,“调和”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同”,“对比”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异”。“调和”是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求得一致;“对比”则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富于层次美。在园林构图中,任何两种景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差异程度明显的,各自特点就会显得突出,对比鲜明;差异程度小的,显得平缓、和谐,具有整体效果。所以,园林景物的对比到调和统一,是一种差异程度的变化。,A、形象对比: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中,形象的对比是

3、多方面的。以短衬长,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形象对比的效果。B、体量对比: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放在空旷的广场中,人觉其小,放在小室内,会觉其大,这就是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道理。园林布局中常采用若干小的物体来衬托一个大的物体,以突出主体,强调重点,如颐和园为衬托佛香阁的高大突出,在其周围建了许多的小体量的廊。C、方向对比:在园林的形体、空间和立面的处理中,常运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比,以丰富园景。如山水的对比,乔木和绿篱的对比等都是运用水平与垂直线条方向上的对比。,D、空间对比:在空间处理上,开敞的空间和闭锁的空间可形成对比。如园林绿地中利用空间的收放开

4、合,形成敞景与聚景的对比,开朗风景与闭锁风景共存于园林之中,相互对比,彼此烘托,视线忽远忽近,忽放忽收,可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引人入胜。E、明暗对比: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景物、环境的明暗,进而引发游人不同的感受,明,给人开朗活泼的感觉;暗,给人以幽静柔和的感觉。明暗对比强的景物令人有轻快的、振奋的感受,明暗对比弱的景物则令人有柔和、沉郁的感受,由暗入明,感觉放松,由明入暗,感觉压抑。F、虚实对比:园林绿地中的虚实常指园林中的实墙与空间,密林与疏林、草地,山与水的对比等。虚给人以轻松感,实给人以厚重感水中有小岛,水体是虚,小岛是实,形成虚实对比,产生统一中求变化的效果。园林布局应做到虚中有实,实中

5、有虚。,G、色彩对比: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包括色相和色度的对比与调和色相的对比是指相对的两个补色产生对比效果,而相邻的两个色相产生调和的效果色度的对比与调和产生于颜色的深浅不同的变化,黑是深,白是浅,深浅变化即是黑到白之间的变化,深浅差异显著的为对比,不显著的则为调和I、质感对比:在园林绿地中,可利用材料的质感的光滑与粗糙形成对比,增强效果。如植物之间因树种的不同而有粗糙与光洁、厚实与通透的不同,建筑材料则更是如此,如墙面的处理,未经处理的墙面粗糙,抹了灰浆的墙面则很光滑。J、疏密对比K、动静对比,路的颜色和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挺拔的塔矗立在开阔的水边,产生明显的方向对比,体现了空间的深远、开阔,

6、虚实空间对比,疏密空间对比,近似协调 用方形、长方形组合的庭园绿地,显得总体调和统一,又有大小、高低、色彩的变化。,三、节奏与韵律,节奏产生于人本身的生理活动,如心跳、呼吸、步行等。在建筑和风景园林中,节奏就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如灯杆、花坛、行道树等。韵律则是节奏的深化,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于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使得风景、音乐、诗歌等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由于节奏与韵律有着内在的共同性,故可以用节奏韵律表示它们的综合意义。简单韵律: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交替韵律:两种以上因素等距反复出现起伏韵律:一种或数种因素在形象上与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

7、拟态韵律:既有共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交错韵律: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变化,但变化是按纵横或多方向进行。,花架的支柱便是简单韵律,交替韵律,起伏韵律,拟态韵律,四、比例与尺度,园林绿地是由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道路场地、园林水体、山、石等组成,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与尺度关系。比例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园林景物、建筑整体或者它们的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另一方面是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系。)。园林绿地构图的比例与尺度都要以使用功能和自然景观为依据。园林的大小差异很大

8、。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是面积很大的园林,其中建筑物的规格也很大;而苏、杭、广东等私家园林,规模都比较小,建筑、景观常利用比例来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景物本身宽与高的比例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比例与尺度,在大空间里赏景会有雄伟、壮观之感,在习惯大小的空间里赏景会感到自然、舒适,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雕塑体积与体育馆的规模相协调,小桥不足一米半,与小溪相称,五、均衡与稳定,由于园林景物是由一定的体量和不同材料组成的实体,因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探讨均衡与稳定的原则,是为了获得园林布局的完整和安全感。稳定是指园林布局的整体上下轻重的关系而言,而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部分与

9、部分的相对关系,例如左与右,前与后的轻重关系等。1、均衡:园林布局中要求园林景物的体量关系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衡安定的概念,所以除少数动势造景外(如悬崖、峭壁等),一般艺术构图都力求均衡。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1)对称均衡:对称布局是有明确的轴线,在轴线左右完全对称。对称均衡布局常给人庄重严整的感觉,规则式的园林绿地中采用较多,如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的前庭绿化等,有时在某些园林局部也运用。对称均衡小至行道树的两侧对称、花坛、雕塑、水池的对称布置,大至整个园林绿地建筑、道路的对称布局。对称均衡布局的景物常常过于呆板而不亲切。,(2)不对称均衡: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中,由于受功能、

10、组成部分、地形等各种复杂条件制约,往往很难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对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常采用不对称均衡的手法。不对称均衡的布置要综合衡量园林绿地构成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条、体形、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至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局。给 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所以广泛应用于一般游息性的自然式园林绿地中。2、稳定 园林布局中稳定是指园林建筑、山石和园林植物等上下、大小所呈现的轻重感的关系而言。在园林布局上,往往在体量上采用下面大,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固感,如我国古典园林中塔和阁等;另外在园林建筑和

11、山石处理上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不同的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如在建筑的基部墙面多用粗石和深色的表面来处理,而上层部分采用较光滑或色彩较浅的材料,在土山带石的土丘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麓部分而给人以稳定感。,对称均衡,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稳定,六、比拟与联想(寓情于景、寓意于景),(1)以小见大、以少代多,产生联想摹拟自然山水,创造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但这种摹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且常常不是全部自然山水的摹拟,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局部的摹拟。(2)运用建筑雕塑产生联想 这些造型常与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神话小说、动植物形象相联系,使人产生艺术联想。如卡通式的小屋、蘑菇亭

12、、月洞门、名人塑像、仿竹仿木坐凳、各种雕塑等。(3)利用文物古籍产生联想 参观神化传说或历史故事的遗址或模拟遗址时,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的情景,给人以多方面的教益。如杭州岳坟、灵隐寺、武昌的黄鹤楼、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等。,(4)命名题咏产生联想。好的题名题咏不仅可以对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含义深、韵味浓、意境高,能使游人产生诗情画意的联想。如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荷风四面亭,看松读画轩等。(5)利用植物拟人化产生比拟联想。运用植物的拟人化特性美、姿态美给人以不同的感染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象征不畏严寒、坚强不屈、气节高尚,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枫晚秋更红,荷出淤泥而不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