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近现代建筑.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外国近现代建筑A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投影片来源: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of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Western World The Story of Architecture 2008年5月,1,2,综述:,创作中的复古思潮与新探索(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世纪之交的变革与尝试(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现代建筑运动及其代表人物二战以后的西方建筑创作,2,3,现代主义建筑及其代表人物Chapter III:Modernism and
2、the Delegates,时代背景现代建筑广义与狭义现代建筑运动的时代背景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思想现代主义的传播现代建筑运动的四位大师格罗庇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3,4,赖特与他的有机建筑,4,赖特是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赖特把自己的建筑成为有机的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他认为“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赖特 Frank
3、Lloyd Wrignt 1869-1959,5,赖特,5,赖特 Frank Lloyd Wrignt 1869-1959,人物简介:赖特18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他在大学中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而从事建筑。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人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楼诞生的地点。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6,草原式住宅The Prairie
4、 Style,草原式住宅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中,他在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新州、伊利诺州和密执安州等地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野。这些住宅大都属于中等阶级。坐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在这类建筑中赖特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建筑处理手法。赖特这个时期设计的住宅在造型上力求新颖,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既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在布局上和大自然结合,使建筑物和环境融为一体。它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赖特这一时期设计的住宅建筑被称为“草原住宅”,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建造在大草原上。,6,7,威立茨住宅Willits H
5、ouse,位于伊利诺斯州的威立茨住宅于1902年建成,是赖特草原式住宅的一个代表作。威立茨住宅建在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平面呈十字形。十字形平面在当地民间住宅中是常用的,但赖特在平面上来得更灵活:在门厅、起居室、餐室之间不做固定的完全的分割,使室内空间增加了连续性。,61,Entry,Reception,Living Room,Dining Room,Kitchen,8,威立茨住宅Willits House,威立茨住宅外墙上用连续成排的门和窗,增加了室内外空间的联系,这样就打破了旧式住宅的封闭性。建筑外部形体高低错落,坡屋顶伸得很远,形成很大的挑檐,在墙面上投下大片暗影。,9,威立茨住宅W
6、illits House,房屋立面上,长长的屋檐、连排的窗孔、墙面上水平饰带和勒脚及周围的短墙,形成以横线为主的构图,给人以舒展而安定的印象。,9,10,威立茨住宅Willits House,11,罗比住宅Robie House,Chicago,1909,罗比住宅抬高的起居室,与众不同的平面,通长的像甲板一样的挑台以及精细的砖工使它成为赖特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内部空间中的面穿插成一种抽象的形态,虽然屋顶都是坡顶,但它的升起的挑台和巨大的出檐使它很像一家振翅待飞的飞机。,12,罗比住宅Robie House,Chicago,1909,13,罗比住宅Robie House,Chicago,1909,
7、14,罗比住宅Robie House,Chicago,1909,室内的家具都是赖特早年所喜爱的式样。,14,15,东京帝国饭店Imperial Hotel,1915,1915年,赖特被请到日本设计东京的帝国饭店。这是一个层数不高的豪华饭馆,平面大体为H形,有许多内部庭院。建筑的墙面是砖砌的,但是用了大量的石刻装饰,使建筑显得复杂热闹。帝国饭店从建筑风格来说它是西方和日本的混合,而在装饰图案中同时又夹有墨西哥传统艺术的某些特征。这种混合的建筑风格在美国太平洋岸的一些地区原来就出现过。,15,16,东京帝国饭店Imperial Hotel,1915,特别使帝国饭店和赖特本人获得声誉的是这座建筑在结
8、构上的成功。日本是多地震的地区,赖特和参与设计的工程师采取了一些新的抗震措施,连庭园中的水池也考虑到可以兼作消防水源之用。帝国饭店在1922年建成,1923年东京发生了大地震,周围的大批房屋震到了,帝国饭店经住了考验并在火海中成为一个安全岛。,17,东京帝国饭店Imperial Hotel,1915,18,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住宅。,18,19,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
9、fall,1936,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象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20,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The classic view of Fallingwater,21,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21
10、,looking up the creek,22,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22,main deck,concrete gateway trellis,gateway trellis detail at tree,23,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23,24,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24,25,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
11、e Waterfall,1936,61,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6,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26,首先,浓缩了赖特独自主张的“有机”设计哲学第二,流水别墅的命名名副其实,成为一种以建筑词汇再现自然环境的抽象表达,一个既具空间维度又有时间维度的具体实例。它是一个研究对比的作品,极端相对的元素容纳于一种危险的平衡中,制造出完全不可预料的效果。,两层的挑台赖特增加的不仅是它的结构系统的效率,也意味着增加了风险。对流水别墅那大胆悬挑的关注
12、使它成为现代主义者挑战重力的一种有力的表达方式。,27,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27,整个建筑群与四周的山脉、峡谷相连。强调混凝土可塑的荷重感,在视觉上凸现出来。,注重突出材料的质感、强调原真性与对比性。,28,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28,人与自然的契合,不只是用围合空间来限定建筑形式,形成空间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间介于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走道、桥、平台以及台阶。,29,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29,触觉、嗅觉及
13、听觉总是成为感受建筑及其布置的整体因素。,使居住者从隐喻落到实际,以一种真正的运动感知方式经历与流水别墅的建筑的交流。,30,约翰逊公司总部Johnson and Son Inc Racine,Wiscosin,1938,这是一个低层建筑。外墙与屋顶相接的地方有一道用细玻璃管组成的长条形窗带。这座建筑物的许多转角部分是圆的,墙和窗子平滑地转过去,组成流线形的横向建筑构图。赖特的这座建筑物结构特别,形象新奇,仿佛是未来世界的建筑,因此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约朝翰逊制腊公司因此也随之闻名。后来赖特又为这个公司设计了实验楼。,61,31,约翰逊公司总部Johnson and Son Inc Racine
14、,Wiscosin,1938,27,办公厅部分用了钢丝网水泥的蘑菇形柱。中心是空的,由下而上逐渐增粗,到顶上扩大成一片圆板。许多个这样的柱子排列在一起,在圆板的边缘互相连接,其间的空档加上玻璃覆盖,就形成了带天窗的屋顶。四周的外墙用砖砌成,并不承重。,32,西塔里埃森Taliesin West,Scottsdale,Arizona,1938,赖特那里经常有一些他的追随者和从世界各地去的学生。赖特一向反对正规的学校教育,他的学生和他住在一起,一边为他工作一边学习,工作包括设计画图,也包括家事和农事活动,时时还作建筑和修理工作。这是以赖特为中心的半工半读的学园和工作集体。1911年,赖特在威斯康星
15、州斯普林格林(Spring Green,Wisconsin)建造了一处居住和工作的总部,他按照祖靠辈给这个地点起的名字,把它叫做“塔里埃森”(Taliesin)。1938年起,他在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Scottsdale,Arizona)附近的沙漠上又修建了一处冬季使用的总部,称为“西塔里埃森”。,28,33,西塔里埃森Taliesin West,Scottsdale,Arizona,1938,西塔里埃森座落在砂荒中,是一片单层的建筑群,其中包括工作室、作访、赖特和学生们的住宅、起居室、文娱室等等。那里气候炎热,雨水稀少,西塔里埃森的建筑方式也就很特别,先用当地的石块和水泥筑成厚重的矮墙和墩
16、子,上面用木料和帆布遮盖。需要通风的时候,帆布板可以打开或移走。,29,34,西塔里埃森Taliesin West,Scottsdale,Arizona,1938,西塔里埃森的建造没有固定的规划设计,经常增添和改建。建筑的形象十分特别,粗厉的乱石墙、没有油饰的木料和白色的帆布板错综复杂地组织在一起,有的地方象石头堆砌的地堡,有的地方象临时搭设的帐篷。在内部,有些角落如洞天府地,有的地方开阔明亮,与沙漠荒野连通一气。这是一组不拘形式的、充满野趣的建筑群。它同当地的自然景物倒很匹配,给人的印象是建筑物本身好象沙漠里的植物,也是从那块土地中长出来的。,34,35,西塔里埃森Taliesin West
17、,Scottsdale,Arizona,1938,61,36,纽约古根汗姆美术馆Guggenheim Museum,New York,1959,这是赖特设计的在纽约唯一建筑。此方案很早就有了,但直到1959年10月才建成开幕,这时赖特已经去世。在这里赖特晚年的圆和螺线的主题达到了高潮,而这个美术馆的异乎寻常的内部空间也启发了后代建筑师灵感的源泉。古根汉姆是一个富豪,他请赖特设计这座博物馆展览他的美术收藏品。博物馆座落在纽约第五号大街上,主要部分是一个很大的螺旋形建筑,里面是一个高约30米的圆筒形空间,周围有盘旋布上的螺旋坡道。圆形空间的底部直径在28米左右,向上逐渐加大。坡道宽度在下部接近5米
18、,到顶上展宽到10米左右。美术作品就沿坡道陈列,观众循着坡道边看边上(或边看边下)。,36,37,纽约古根汗姆美术馆Guggenheim Museum,New York,1959,在纽约的大街上,这座博物馆的体形显得极为特殊。那上大下小的螺旋形体,沉重封闭的外貌、不显眼的入口,异常的尺度等等,使这座建筑看来象是童话世界中的房子。如果放在开阔的自然环境中,它可能是很动人的,可是蜷伏在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就令人感到局促而不自然,它同纽约的街道和建筑无法协调。,37,38,纽约古根汗姆美术馆Guggenheim Museum,New York,1959,螺旋形的博物馆,是赖特的得意之笔。他说:“
19、在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另一层,代替了通常那种呆板的楼层重选,处处可以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在盘旋而上的坡道上陈列美术品确是别出心裁,它能让观众从各种高度随时看到许多奇异的室内景象。可是作为欣赏美术作品的展览馆来说,这种布局引起许多麻烦。坡道是斜的,墙面也是斜的,这同挂画就有矛盾,为此,开幕时陈列的绘画都支掉了边框。另外,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常常要停顿下来并且退远一些细细鉴赏,这在坡道上就不大方便了。,61,39,纽约古根汗姆美术馆Guggenheim Museum,New York,1959,39,大厅内的光线主要来自上面的玻璃圆顶,此外沿坡道的外墙上有条形高窗给展
20、品透进天然光线。,40,纽约古根汗姆美术馆Guggenheim Museum,New York,1959,40,博物馆开幕之后,许多评论者就着重指出古根汉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同美术展览的要求是冲突的,建筑压过了美术,赖特取得了“代价惨重的胜利”(纽约时报的评论)。这座建筑是赖特的纪念碑,却不是成功的博物馆建筑。,41,THE END OF CHAPTER III,42,二战后的西方建筑创作 Chapter V: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Western Worl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时代背景建筑师与作品路易.康贝聿铭罗伯特.文丘里及作
21、品伍重与悉尼歌剧院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古根海姆博物馆,42,43,时代背景,建筑活动与经济状况紧密相关。战后初期,各国经济都受到削弱,只有美国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战后一段时间内,美国是首掘一指的经济强国,1950年前后,美国是条件最优越、盖房子最多和最考究的地方。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建筑活动在50年代中后期才渐渐活跃起来。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战后建筑领域的科学技术也有新的进展。钢材仍是主要的结构材料,但建筑用钢向高强度方向发展,结构自身的重量因而有所降低。水泥标号也提高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向轻质高强度方向迈进。预应力技术在50年代中期推广使用。战争期间,由于制造飞机的需要,铝产量大增
22、;战争结束后,铝材大量用于建筑之中。塑料也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之中。从建筑材料看,品种和质量都比战前进步了。二战之后建筑结构科学有很大进步。电子计算机(电脑)的应用大大加快了结构计算的速度,以前难于采用的结构形式现在可以采用了。壳体结构、空间结构、悬索结构大量用于大跨度建筑物,影响并改变了大跨度建筑物的形体。,43,44,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为大规模工业化建筑而大声疾呼。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一个例子,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亲自做过装配化住宅的试验,密斯想着用玻璃和钢做高层建筑的外墙,等等。这些构想和计划在二次大战之前并没有真正普遍地实现。二次大战以后逐渐成为现实。50年代以后,在
23、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工厂制备的各种幕墙就是证明。从建筑创作和建筑艺术的角度看,战后初期的建筑格局和热点改变了。二战前,建筑创作的热点在西欧;二战后,西欧仍不断有新动向出现,但在50-60年代,美国的建筑更加引入注目。美国经过二战前一段时间的建筑文化的转变,二战之后,建筑舞台上活跃异常。20-30年代西欧提出来的不少建筑构想,在战前没有条件或来不及实现的。战后在美国这个富饶的国家中开花结果了。,时代背景,44,45,除了前述的社会经济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欧洲许多现代主义建筑师先后到达美国。其中著名有格罗皮乌斯(1937年抵美)、密斯、孟德尔松(1941抵美)等。他们除了以自己的建筑作品影响
24、美国人之外,有的还从事教学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年轻一代的美国门徒。后来成为第二代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佼佼者,他们于50年代开始逐渐登上建筑舞台,使现代主义建筑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兴盛一时。这时的美国成为全世界年轻建筑师向往的建筑热点。这时候,不但在美国,而且在世界在多数地区,现代主义建筑成了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主流。到20世纪中后期,随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建筑界更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局面。建筑流派五花八门,建筑形态千资百态,逐渐形成今天缤纷灿烂的建筑世界。,时代背景,45,46,路易.康,46,路易.康 Louis Isadore Kahn 1901-1974,美国现代建筑师。1901年2月20日
25、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西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J莫利特事务所工作1928年赴欧洲考察1935年在费城开业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1957年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21954)。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兼任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47,路易.康,47,路易.康 Louis Isadore Kahn 1901-1974,路易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他的作品坚实厚重,不表露结构功能,开创了新的流派。他
26、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在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和启迪。路易康的著作有建筑是富于空间想像的创造、建筑寂静和光线、人与建筑的和谐等。,48,萨尔克生物研究中心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cience,California,1959-1965,这是路易.康的一个著名作品,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附近的太平洋崖岸上。萨尔克医生是小儿麻痹疫苗的发明人,1959年他把生
27、物研究所的设计任务交给路易.康。萨克医生要求表现出医学科学的人文含义。路易.康做该研究所规划设计时,思想回溯到历史上学者聚集的场所,如中世纪的修道院和其他学者们隐居之所。他将研究所分为三组建筑群:一为会议交流部分,一为生活部分,一为研究工作部分。三者分别列于崖岸的不同部分,但萨尔科研究所实际上只建造了研究工作部分。,48,49,萨尔克生物研究中心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cience,California,1959-1965,研究所的主体是两个平行的相同的长方形实验楼,楼高三层,每一层都是一个巨大的无阻拦空间,便于灵活使用。实验楼的长轴指向大海,两楼之间的长
28、方形庭院的长轴也指向大海。为了使庭院旁的建筑体量不至于太大,他将三层实验楼的第一层降到地平线以下,第一层的两侧有下沉的小院子共给天然光线。两座实验楼面临庭院的一侧都伸出一系列供研究人员使用的小办公室,他们与实验楼之间有过道相连。办公室为四层高,每间办公室前有斜出的墙片,使得人在办公室也能够眺望大海。,61,50,萨尔克生物研究中心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cience,1959-1965,狭长的庭院,两端开口,两旁是四层的小办公室。庭院地面铺灰白色的灰华石,形成整齐的网格。庭院的正中有一条窄窄的水沟似的水面,指向远处的大海。两旁的办公室前面是光洁的混凝土板,
29、颜色与铺地一致,办公室开窗部分是暖色的木质窗墙。从庭院深处向大海望去,办公室的斜出墙板向屏风似的站立在庭院两边,颜色与地面相同,接为一体,庭院中没有一棵树和一块草地。给人的印象是对称、抽象、空寂,面对蓝色的天空和远处的大海,庭院与宇宙自然连通,使这里充满宗教和哲理的气氛,又具有原始质朴的上古情调。萨尔科研究所的建筑原色和细节处理是完全现代的。现代之中显现古代,这是康的高明之处。,61,51,贝聿铭,51,贝聿铭 I.M.Pei 1917,世界著名的华裔美国建筑师。1917年生于中国广东,在上海受中等教育1935年赴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获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
30、48年起任W泽肯多夫房地产公司建筑部负责人1955年他集合了一批从整体规划到室内设计的专家,在纽约开业。他是美国设计科学院和国家艺术委员会成员,1979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1983年获普里茨克建筑艺术奖。,52,贝聿铭,52,贝聿铭 I.M.Pei 1917,贝聿铭以设计大规模城市建筑和建筑群著称。他认为应从整个城市的规划结构出发,而不能孤立的对待个体建筑。他的建筑作品具有以下特点:丰富和发展了几何形体的建筑构图,具有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特征,但又包含多样变化的细致处理。注意配合环境特点,进行有个性的建筑设计。在建筑造型中构造性与雕塑性并重。精致的细部处理。,53,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The
31、 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Washington D.C.,61,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贝聿铭设计。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54,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T
32、he 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Washington D.C.,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54,55,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The 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Washington D.C.,展览馆和研究
33、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55,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56,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The 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Washington D.C.,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
34、,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东馆的设计在许多地方若明若暗地隐喻西馆,而手法风格各异,旨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东馆内外所用的大理石的色彩、产地以至墙面分格和分缝宽度都与西馆相同。但东馆的天桥、平台等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用枞木作模板,表面精细,不贴大理石。混凝土的颜色同墙面上贴的大理石颜色接近,而纹理质感不同。,56,57,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The 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Washington D.C.,展览馆美术馆馆长J.C.布朗要求东馆应该有一种亲切宜人的气氛和宾至如归的感觉。安放艺术
35、品的应该是“房子”而不是“殿堂”,要使观众来此如同在家里安闲自在地观赏家藏珍品。他还认为建筑应该有个中心,提供一种方向感。为此,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览室围绕它布置。观众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61,58,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The 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Washington D.C.,大厅高25米,顶上是25个三棱锥组成的钢网架天窗。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
36、天桥、平台上,非常柔和。天窗架下悬挂着美国雕塑家A.考尔德的动态雕塑。东馆的展览室可以根据展品和管理者的意图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有些房间还可以调整天花高度,这样就避免了大而无当,而取得真正的灵活性,使观众觉得艺术品的安放各得其所。按照布朗的要求,视觉艺术中心带有中世纪修道院和图书馆的色彩。七层阅览室都面向较为封闭的、光线稍暗的大厅,力图创造一种使人陷入沉思的神秘、宁静的气氛。,58,59,卢浮宫扩建工程,59,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建于1984-1988年,由贝聿铭设计,总建筑面积七万多平方米。整个建筑是一座只在地面上露出玻璃金字塔形采光井的地下宫,它包括入口大厅、剧场、餐厅、商场、文物仓库、一般
37、仓库和停车场等。金字塔是入口大厅的自然采光的顶棚,它的一边是大门,其余三边是另外安排的 3个小金字塔,由三角形水 池和喷泉连成整体。,60,卢浮宫扩建工程,60,61,卢浮宫扩建工程,61,62,罗伯特文丘里及作品,62,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Charles Venturi 1925,美国建筑师。1925年6月25日生于费城,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1950年获硕士学位。罗伯特文丘里的作品与著作与20世纪美国建筑设计的功能主义主流分庭抗礼,成为建筑界中非正统分子的机智而又明晰的代言人。他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6年)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年)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
38、潮的宣言。他反对密斯名言“少就是多”,认为“少就是光秃秃”。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不懂,而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他认为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面貌,包括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牌、快餐馆等商标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众的喜好,建筑师要同群众对话,就要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于是过去认为是低级趣味和追求刺激的市井文化得以在学术舞台上立足。,63,罗伯特文丘里及作品,61,罗伯特文丘里的代表作品有费城母亲之家、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俄亥俄州奥柏林大学的艾伦美术馆、新泽西州大西洋城马尔巴罗布朗赫姆旅馆的改建等。文丘里声明自己是“现代的”建筑师,他批评后现代派“只强
39、调回收历史,是复旧”。,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64,伍重与悉尼歌剧院,64,伍重 Joern Utzon 1918,丹麦建筑师。19371942年在哥本哈根建筑学院学习,毕业后到瑞典居住了三年,受到建筑师阿斯普伦德的深刻影响;1946年曾一度在芬兰建筑师A阿尔托处工作。伍重早期的主要作品有两栋建在丹麦的住宅(19521953)。1956年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竞赛中,由于评委会成员埃罗沙里宁的鼎力推荐,伍重的方案获得首奖。沙里宁认为,此方案如能实现,必能成为伟大不凡的建筑。1973年9月经过种种波折,悉尼歌剧院终于落成。悉尼歌剧院以它那奇特美丽的造型轰动了世界建筑界,被认为是不
40、可多得的现代建筑的杰作。,65,伍重与悉尼歌剧院,65,悉尼歌剧院(Opera House,Sydney)建在悉尼港内一块伸入海面的地段上,东、西、北三面临水,南面对着植物园。悉尼为兴建这座歌剧院于1955年举行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从233个方案中选定丹麦建筑师J.伍重的设计。1966年伍重辞去剧院总建筑师职务,剩下的室内设计由澳大利亚建筑师完成。歌剧院从1959年破土动工,1973年全部竣工。悉尼歌剧院建筑总面积 88258平方米,包括一个有2690座的大音乐厅,一个有1547座的歌剧厅,一个可容500 多人的剧场和一个小音乐厅。此外,还设有排演厅、接待厅、展览厅、录音厅以及戏剧图书馆和各种附
41、属用房(如餐厅、售品部等),共900多个房间,同时可容6000多人在其中活动。,66,伍重与悉尼歌剧院,62,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一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 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67,伍重与悉尼歌剧院,63,伍重参加设计竞赛方案过于简略,后来在工
42、程进行中遇到了一系列复杂而困难的技术课题。例如起初设想那些巨大的壳片是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只能将每一个壳片划分为一条条钢筋混凝土的肋券,再分段预制,然后才能组合成整体。为了减少施工的困难,又将全部壳片改为同样的曲率,使每一个壳片都相当于假想半径为76米的圆球表面的一部分。为研究和设计这些壳片的结构,用去8年时间,施工也费时3年多。工程预算700万美元,实际费用达12000万美元。,68,伍重与悉尼歌剧院,61,悉尼歌剧院设备完善,使用效果优良,是一座成功的音乐、戏剧演出建筑。那些濒临水面的巨大的白色壳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蓝天、碧海、绿树的衬映下,婀
43、娜多姿,轻盈皎洁。这座建筑已被视为悉尼市的标志。,69,伍重与悉尼歌剧院,61,70,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Georges Pompidou,70,蓬皮杜中心,设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区,距卢佛宫和巴黎圣母院各约1000米。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和意大利建筑师R.皮亚诺合作设计,建于19721977年。蓬皮杜中心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现代艺术博物馆,约18000平方米;工业美术设计中心,约4000平方米;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约5000平方米。连同其他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03305平方米。,71
44、,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Georges Pompidou,71,除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单独设置外,其他部分集中在一幢长 166米、宽60米的六层大楼内。大楼的每一层都是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间。整个建筑物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其中除去一道防火隔墙以外,没有一根内柱,也没有其他固定墙面。各种使用空间由活动隔断、屏幕、家具或栏杆临时大致划分,内部布置可以随时改变,使用灵活方便。设计者曾设想连楼板都可以上下移动,来调整楼层高度,但未能实现。,72,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Centre National dArt
45、 et de Culture,Georges Pompidou,1972-1977,61,蓬皮杜中心外貌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设计者把这些布置在建筑外面,目的之一是使楼层内部空间不受阻隔。,73,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Geo
46、rges Pompidou,1972-1977,73,罗杰斯解释他的设计意图时说:“我们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样的灵活的永远变动的框架。它们应该适应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动。”又说:“建筑物应设计得使人在室内和室外都能自由自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的性能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罗杰斯等人的这种建筑观点代表了一部分建筑师对现代生活急速变化的特点的认识和重视。60年代在英国出现过的“阿奇格兰姆”建筑学派的主张,与此相似。就广义而言,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也可以说是代表了现代建筑中“重技术派”的作品。,74,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
47、e,Georges Pompidou,1972-1977,70,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在国际建筑界引起广泛注意,对它的评论分歧很大。有的赞美它是“表现了法兰西的伟大的纪念物”,有的则指出这座艺术文化中心给人以“一种吓人的体验”,有的认为它的形象酷似炼油厂或宇宙飞船发射台。,75,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Georges Pompidou,1972-1977,61,76,61,77,61,78,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Georges Pompidou,1972-19
48、77,79,1997年,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在 西班牙中等城市毕尔巴鄂横空出世,它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 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被惊 呼为“一个奇迹”,称它是“世界上最 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 Guggenheim Museum,Bilbao,Spain,1997,80,古根海姆博物馆 Guggenheim Museum,Bilbao,Spain,1997,盖里向来以前卫、大胆著称,其反叛的设计风格颠覆了全部经典建筑美学原则,采用拼贴、混杂、并置、错位、模糊边界、无中心、无主次、无向度等多种手段,释放被捆缚的想象力,使建筑这一凝固的音乐又重新流动起来,奏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乐章。,81,THE END OF CHAPTER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