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介绍(221)v.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5760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介绍(221)v.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介绍(221)v.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介绍(221)v.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介绍(221)v.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介绍(221)v.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介绍(221)v.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介绍(221)v.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2月,创建智慧城市 共享智慧未来宁波市创建智慧城市情况介绍,宁波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举措及进展情况,宁波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宁波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一、宁波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天时,世博会留下的精神财富,地利,宁波创建智慧城市具有良好基础,人和,上届领导和本届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宁波智慧城市战略出台背景,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是“六个加快”的支撑体,加 快 创 建 智 慧 城 市,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科

2、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把握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机遇,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至2015年,宁波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城市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工程,智慧城市应用商业模式创建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在优势领域形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能力,为建成智慧城市奠定基础。,(二

3、)主要目标,智慧应用体系建设 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和智慧社会管理三大应用体系建设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率先进入示范性智慧物流节点城市行列,全市80%以上的规模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业务网络化,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在港口物流领域普遍应用,集装箱智能化应用达到100%。网上就诊预约、网上诊疗信息查询、网上医疗咨询、远程医疗等服务更加普及,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信息共享基本实现。电子车牌上牌率100%,智慧产业基地建设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50%以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

4、超1420亿元,年均增长17%,软件研发推广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基地等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服务业、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园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2000G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有线广电网络基本完成双向数字化改造。四大基础数据库,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市和各(市)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城市能源、给排水、交通、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感知化建设取得进展。,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 公众获取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

5、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和就业创业等方面能力得到提高。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左右,走在浙江全省前列。,1.构建智慧物流体系 2.构建智慧制造体系3.构建智慧贸易体系 4.构建智慧能源应用体系 5.构建智慧公共服务体系 6.构建智慧社会管理体系 7.构建智慧交通体系 8.构建智慧健康保障体系 9.构建智慧安居服务体系 10.构建智慧文化服务体系,(三)主要任务,大力推进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11.网络数据基地12.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13.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 14.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 15.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16.智慧企业总部基地,大力推进六大智慧产业基

6、地建设,17.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18.信息共享基础设施19.信息安全基础设施20.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四大智慧基础设施建设,21.智慧城市知识普及化22.信息服务均等化23.公共场所上网便捷化,大力推进居民信息应用能力“三化”建设,(四)项目安排,30项工程87个项目总投资需求407亿元,二、宁波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举措及进展情况,(一)抓组织保障,智慧城市推进机制基本形成,编制完成了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和2011年行动计划,市和各县(市)区成立了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立了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专家

7、咨询委员会,研究制定了智慧城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了协调联络、督查考核等工作制度,研究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政策,智慧城市建设考核办法介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智慧城市建设考核办法介绍市直各有关单位,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改造升级,至2011年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90万户;城区居民已基本完成光纤改造,其中 117万户实现光纤入户,入户率达52%;3G用户达140万户。,四大基础数据库,市政府数据中心和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取得了进展。,(二)抓基础先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取得新提升,三大先行试点重点智慧应用体系项目成效明显 智慧物流

8、试点建设方面智慧健康试点建设方面智慧社会管理系统建设方面,重点领域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智慧城管、智慧公共服务、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社会经济各领域项目建设成效显现,(三)抓试点示范,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智慧物流试点建设,制定了宁波市智慧物流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引进成立了IBM中国宁波开发中心 IBM在中国大陆设立的第四个研发基地,全面推进国际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 产业园占地面积约22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年营业总额将达5亿美元规模,推进智慧口岸项目 开展了针对宁波口岸的物联网研究,完成了宁波口岸物联网建设策略与制度研究的撰写,制定了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工

9、作实施方案,智慧物流工作进展,智慧物流试点建设,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宁波市智慧物流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政策,快速自动:分拣(2条分拣流水线满负荷运行能达3600件/小时);自动登记:扫描点对货物图象视频、条形码、重量进行记录;信息跟踪:车辆调度人员对货物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实现,快件分拣系统条形码扫描系统可视化跟踪系统自动秤重系统RFID嵌入系统,建设,中通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健康试点建设,宁波华为智慧健康研究院成立。,智慧安监试点建设,事前管理:危化品充装站将车辆、驾驶员的情况,与监管信息系统提示的要求进行对比,如不符合要求,车辆不予充装,这样,加强了源头管理,实现了可追溯性,减少

10、了超装超载行为。,事中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加强对车辆的动态监控,实现超速报警、应急救援等,事后管理:通过车辆轨迹回放、轨迹查询功能,监察车辆是否按照规定路线行驶。,智慧信用管理系统建设覆盖国税、地税、质监、劳动保障、公安、环保、安监、商检、海关、法院、建设、民政等18个部门,其中工商、质监、地税、国税、劳动、环保、安监、公安、公共资源交易9个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实时共享交换征集了50万多在册经济主体、56万多注销经济主体、15万多吊销户以及41万多重点人群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信息总量达3700多万条实现与浙江省联合征信系统的对接和信息互通,建设成效:地税部门:发现在工商部门登记但未作

11、税务登记的企业6064户,填补了税源漏洞,促进财政增收国税部门:通过实时获取工商的企业登记信息,推出了税务登记免填单服务,提高了税务登记效率,大大降低了数据的错误率工商部门:通过与公安局户籍信息对接,全市近80%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得到核实,有效防止利用虚假身份骗取工商登记现象公安部门:通过信用系统提供的100万企业和个体户及36万重点人群的信息,完善了打防空体系,方便了经侦办案安监部门:搞清了全市危化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数量和地区分布,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到位质监部门:建立了全市法人数据库,智慧城管试点建设建成由全市245家单位组成的市、区两级智慧城管协同网络整合共享包括公安视频在内

12、的监控资源4600余个整合共享工商企业征集资源46余万条,全大市机动车车辆信息资源100余万条实现中心城区主干道管理全覆盖,建设成效:通过视频监控,对于违法行为,运用数据库调取相关资料,通过电话告知、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劝导,有效避免正面接触而产生冲突感知违法行为即时、准确,处置违法行为柔性、客观,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问题主动发现率达到了95%,智慧社会公共服务试点建设,面向企业,8718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帮助宁波工业企业解决各种发展困难。去年1-9月,8718公共服务平台共受理中小企业各类问题3351件,解决率87%,满意率84.5%,综合信息服务站 全市所有25

13、12个行政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站任务全面完成,81890截止去年10月底,共接受处理各类电话求助事项累计110万多个,办结率100%,满意度99%以上,加盟企业达6706家,为80岁以上老人和60岁以上患病老人免费安装“一键通”电话超过2万多部,面向市民,面向农村,智慧旅游试点建设推出虚拟旅游社区 能预先在网上进行观光“演练”,摸清景区路况,提前饱览甬城各大美景,并能量身定做一条在宁波“吃喝玩乐”的旅游线路建成宁波旅游手机WAP网站 更方便路途中利用手机上网查询旅游信息建成宁波旅游公共查询系统 可查询到宁波大市范围的吃、住、行、游、购、娱信息,从而拥有贴心的“电子旅游顾问”,肉菜流通追溯体

14、系,宁波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成功试运行2011年11月,追溯体系的114个节点成功与市级管理平台对接。宁波市区购买每一棵蔬菜、每一块猪肉都能通过一张小票追溯到“前世今生”,这个美好的设想即将在宁波成为现实。预计2013年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将可实现全市基本全覆盖。,引入IBM、华为、印度塔塔公司、中智科技集团总部、比天云计算中心、曙光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入驻引入宁波电信云计算中心、中国移动浙江数据分中心和万国数据的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云计算产业园等一批智慧项目 2010年世博会以来,全市签约项目投资超过300亿元。,招商引资,龙头带动,(四)抓引进培育,智慧产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突出,至2011年底,全市规模

15、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30%。,高新区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实施方案和规划完成,2011年05月11日,由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与IBM公司共同打造的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开工奠基,作为该产业园项目运营核心基地的IBM中国开发中心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心(又称IBM智慧物流中心)正式启用。这是IBM在北京、上海、西安之外在中国大陆的第四个研发基地.项目建成后,将以已经启用的IBM中国开发中心(宁波)及IBM中国开发中心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心为核心,集聚各类软件企业100家以上,软件人才5000人以上,

16、软件与服务外包业务年产值5亿美元以上,并将使宁波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慧物流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智慧物流产业基地:IBM中国智慧物流中心,(五)抓平台搭建,首届中国智博会成功举办,三、宁波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一)面临的主要问题,1.领导干部能力提升问题,认识不够到位,认为智慧城市过于超前,条件不成熟,存在等待观望、被动应付问题思路不够清晰,不知如何着手,存在畏难情绪,盲目性比较大决策不够科学,工作方法陈旧简单,明确的了大的发展方向,但缺乏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步骤,2.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问题,(一)面临的主要问题,资源共享难问题突出,尤其是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和系统资源,

17、政府大部分信息化项目仍以各部门自建自管为主 通过应用体系建设引进企业、培育智慧产业发展的运营模较难落实,3.信息资源共享问题,4.运营模式创新问题,(二)下一步主要措施,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咨询研究和指导工作,创新投融资和运营模式,加强标准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合作交流,(三)下一步工作重点,推进“光网城市”工程,推进“无线城市”工程,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程,推进信息安全基础工程,加快推进信息基础网络和信息安全工程建设,提高智慧城市支撑能力,推进政府云计算中心工程,推进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工程,推进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系统库工程,推进信用基础信息系统工程,推进法人单位基础信息系统工程,推进社

18、会治安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基础平台工程,加快推进政府云计算中心和基础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增强基础资源整合和共享能力,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管 理服务各领域广泛应用,着力抓好全市重大智慧应用试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智慧健康、智慧社会管理、智慧城管等重大智慧应用试点项目建设新建启动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电网等一批试点项目,推进公共管理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加快重大智慧应用项目试点和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大力推进智慧制造 加快智慧物流建设 加快推进智慧贸易 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抓好重大产业项目突破 加强产业引进合作,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关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共识越来越多。不管一个城市提不提智慧城市,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对于实现转型创新发展,无疑是正确的、有效的。智慧城市建设是长期的、渐近的过程,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还是初步的,将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希望在智慧城市研究、规划、建设等方面,与全球、全国各有关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小 结,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