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市场发展与人才需求(讲义).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5870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9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市场发展与人才需求(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审计市场发展与人才需求(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审计市场发展与人才需求(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审计市场发展与人才需求(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审计市场发展与人才需求(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市场发展与人才需求(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市场发展与人才需求(讲义).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审计市场发展与人才需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审计人才?能算会审有咨询服务头脑有独立的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市场正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国际趋同大背景新旧交替大变动审计模式大转变人才匮乏大需求,2006年2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庄严宣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力争在不长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施行。“今后一段时间,要把上市公司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情况作为财政监督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重点之一,并对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体系情况进行专项检

2、查或延伸检查。”,财政部副部长、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楼继伟表示,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是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原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即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独立审计执业规范指南。三个基本准则为中国注册会汁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中国

3、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新的执业准则体系内容更广泛,不仅包括审计准则,还包括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1.鉴证业务准则。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统称为鉴证业务准则。我国鉴证业务准则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二个层次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其中审计准则又包括六类,即一般原则与责任、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审计证据、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审计结论与报告和特殊领域。,2.相关服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代编会计报表、执行商定程序、管理咨询、税务咨询和其他服务。由于业务性质属于代理、咨询服

4、务,注册会计师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3.质量控制准则。质量控制准则适用于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对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业务以及相关服务的质量控制,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提出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要求。,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2项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组成。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对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会计核算的主要方面作出原则性规定,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基本框架,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公告。基本准则包括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准则两个方面的内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就我国会计核

5、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内容。会计要素准则主要是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的确认、计量与报告作出规定。,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就经济业务会计处理及其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具体会计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大类。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包括两大内容: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和金融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主要规范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及其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及其编制说明。,几点重要启示:1、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全面提高业务素质的要求。会计、财务、金融、法律、数理统计

6、知识等 2、促使会计工作从“后台核算”转向“前台参与”的角色转换。要看懂协议,看透实质,看穿报表 3、建立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健全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与备查账簿。4、会计准则需要完善,学习与培训更加需要。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应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审计在企业监管中的地位与作用会计内部控制审计复核查证监事监督管理纪委纪律检查,内部控制发展与演变历程 内部牵制论 20世纪40年代以前 内部控制论 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 内部控制结构论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内部

7、控制框架论 20世纪90年代以后,内部控制框架论内控五要素,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监控 COSO报告内容简介,管理的关键在于控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促使企业经济运行和财务状况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也是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改善财务状况的基础性工作。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经营者;无论是财务会计人员,还是其他管理者,或者是广大的员工,谁都不希望企业的资产遭到损失,资金产生流失,资本导致贬值!从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财务管理的环节与过程来看,关键还是在于控制。只有加强控制,预测、决策、预算的结果才能真正得到落实,才会成效显著。而内部控制的核心是

8、内部会计控制。,为了促进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立与健全,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财政部于2001年6月22日陆续颁发了下列文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成本费用(征求意见稿)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预算(征求意见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事前控制是一种防护性控制,作为控制者事先理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预测出发生差错的问题与概率,并设想出预防措施、关键控制点与保护

9、性措施。事中控制是指在采取行动执行有关控制目标或标准的过程中,即可及时获得实际状况的信息反馈,以供控制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措施,防错纠偏。事后控制是指在实际行动发生以后,再分析、比较实际业绩与控制目标或标准之间的差异,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防错纠偏,并给予造成差错者以适当的处罚。,对内部控制的监控永远是需要的 控制缺失缺乏意识、放任自流 设计缺陷考虑不周、先天不足 运行缺陷粗枝大叶、后天失调 重大缺陷未能发现重大错报、高层舞弊等。,审计应当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过去有效的审计模式、方法与手段对今天或将来不一定有效,所以,审计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水平。账项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审计是监控的重要环节,经济发展需要经济卫士 管理发展需要理财谋士 社会呼唤高质量的审计人才,希望每位学生学业有成、事业有成、心想事成,称心如意!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