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26326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广州市进展与改革委员会二C)O九年四月一、重大意义3(一)实现广州进展新定位的客观要求3(二)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3(三)更好服务全省与全国的关键所在3二、基本思路3(一)指导思想4(二)总体目标4(三)基本原则4(四)进展战略5三、要紧任务5(一)建设服务产业集聚区5(二)培养服务创新策源地6(三)创建服务品牌示范区7(四)构筑服务产品输出基地8(五)构建国际服务承接枢纽8四、行动计划9(一)全面优化进展环境9(二)着力强化主导功能10(三)精心打造重点项目17五、实施步骤17(一)战略部署、任务落实17(二)整体推进、重点实施18(三)总结评估、完善提

2、高18附录一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内涵19附录二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项目22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全省“首善之区”,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进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与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进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的精神,特制定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一、重大意义现代服务业中心是指依靠产业规模大、创新水平高、示范效应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服务产业在城市的聚集,通过向外输出服务产品,引导与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的核心区域。(一)实现广州进展新定位的战略选

3、择。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进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广州要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与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广州要努力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推动广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实现科学进展,有利于服务全省进展大局、带动广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二)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广州人口规模大,土地开发强度高,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土地、能源、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大力进展智力密集程度高、产出附加值

4、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有利于广州扬长避短,发挥现代服务业对人才、资本、物资、信息等重要资源的操纵与支配能力,提升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X)更好服务全省与全国的关键所在。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能够提升广州在生产要素区域流淌中的集聚辐射作用,增强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广州与珠三角、全国以至国际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与合作格局,提高人口、产品、资金、技术与信息流淌的效率,促使全省以至全国的产业体系更好地习惯经济知识化、全球化的趋势与服务需求升级的要求。二、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按照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

5、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的进展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提升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辐射与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以社会化、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深化改革开放与服务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提升广州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与功能优势,着力建设服务产业集聚区、服务创新策源地、服务品牌示范区、服务产品输出基地、国际服务承接枢纽,精心打造“广州服务”品牌,把广州建成服务珠三角、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与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二)总体目标。全市第三产业以超过GDP与第二产业的速度提速增长,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65%,其中

6、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80%(广州市口径)。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明显上升,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增长极,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增强,现代服务业中心的集聚辐射与综合服务功能整体跃升,成为促进珠三角产业升级最重要的服务输出基地、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枢纽与全国现代服务业进展示范区。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从业人员素养显著提高。要紧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居亚洲领先水平,对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其他产业的渗透与关联效应更加显著,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三)基本原则。重点突出与整体进展相结合。以服务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与都市型农业科研进步、实现二、三

7、产业互动融合为突破口,重点进展高能级、强辐射的生产服务业,优化提升生活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互动进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超前规划与梯次推进相结合。立足广州实际,对现代服务业中心的重点产业与功能区进行高起点的适度超前规划,分阶段制定梯次进展目标,制定并实施具体配套措施,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集群进展与区域均衡相结合。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强化现代服务业中心载体建设。充分发挥“中调”战略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化与转换,加快外围新城的功能承接,促进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协调进展。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规划政策引导

8、作用,实现企业主体力、市场基础力与政府引导力“三力合一”,凝聚现代服务业进展合力。建立政策体系,规范市场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完善现代服务业中心软环境。(四)进展战略。产业集群战略。精心打造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吸纳培养高端服务要素,整合优化现代服务资源,促进高端服务要素的有机集聚与服务企业的集群进展,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一一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创新服务产品,通过体制创新促进产业获得新进展,促进广州现代服务业与珠三角城市群先进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机融合、互动进展。一一品牌引领战略。以打造“广州服务”品牌为核心,以广州服务标准建设为重要内容,实现服务品牌与服务标准的对接,以标准输出带

9、动服务输出,用品牌建设强化中心建设。一一人才聚集战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与培养高端服务人才,形成高端服务人才高地,以人才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一一服务输出战略。以开放的姿态进展现代服务业,主动服务珠三角,辐射全中国。着力进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科教文卫等对外辐射能力较强的服务领域,整体提升广州服务输出能力。三、要紧任务根据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目标与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产业集聚区、服务创新策源地、服务品牌示范区、服务产品输出基地、国际服务承接枢纽等五大工程。以集聚催生创新,以创新塑造品牌,以品牌引领输出,以输出走向国际。(一)速设服务产业集聚

10、区。按照提高广州服务业集聚力与辐射力的要求,根据优化空间布局、促进集约进展的原则,重点建设中央商务区、区域性服务功能区与特色服务功能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强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科教文卫、总部经济等高能级、强辐射的主导功能,积极吸引“世界500强”服务企业、“中国500强”服务企业等知名龙头企业入驻,实现产业、企业与载体的有机融合,促进产业布局优化与集群进展。1 .中央商务区。结合“中调”战略,全力打造“珠江新城一琶洲一员村”中央商务区,优化提升“天河北一环市东一东风路”中央商务区,着力进展总部经济与金融、商务、会展、信息等高端服务业,努力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积极营造高

11、效的商务环境,打造成为商务与总部资源高度集聚、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2 .区域性服务功能区。重点进展白鹅潭周边地区、白云新城地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黄埔临港商务区、番禺新城、萝岗新城、南沙新城等区域性服务功能区,融合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务、商贸、居住等服务功能于一体,拓展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力。3 .特色服务功能区。依托白云国际机场,打造空港经济区。围绕南沙深水港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港经济区。立足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南沙资讯科技园、大学城、五山高校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与科研院所,精心打造知识城,推动科技服务功能区建设。发挥天河体育中心、亚

12、运新城等地区的文体资源,构筑文体休闲服务功能区。(二)培养服务创新策源地。引入新思想、新技术,整合广州服务产业集聚区的各类服务资源,实现服务产品与技术创新、服务经营模式创新与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具有试验导向意义的服务创新与服务知识产权策源地。1 .加速高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推动服务产品创新。充分整合广州服务资源,构筑鼓励服务创新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制定并实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优惠政策与措施,用现代化科技装备提升广州服务业科技含量,增强服务技术创新能力。2 .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带动服务业经营模式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引入、消化、汲取国

13、际先进服务经营理念,并进行经验推广,实现服务业态与经营模式创新。顺应电子商务与制造业服务化进展趋势,鼓励与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寻求业务模式创新的转型,进展成为商务解决方案的提供者。3 .加快服务领域改革步伐,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以创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优化与完善法规制度与政策措施,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按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区别对待的原则,分类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创新。加快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三)创建服务品牌示范区。充分发挥广州服务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通

14、过打造“广州服务”品牌、扶持服务龙头企业、拓展服务业载体与制定“广州服务”标准,创建广州服务品牌示范区,引领全国服务业进展。1 .打造“广州服务”品牌。发挥广州服务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以服务创新为手段,以标准服务、规范服务、优质服务与多样服务为内容,擦亮服务老品牌,培养服务新品牌,使“广州服务”成为引领中国服务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与多样化的综合示范品牌。2 .制定“广州服务”标准。成立广州服务业联盟,通过联盟实现行业联合与资源集成,制定并推行物流、会展、信息、旅游、体育、商贸市场、社区管理等行业的服务标准,并把各行业标准整合起来,共同形成“广州服务”的标准体系,作为“广州服务”品牌的核心

15、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示范、培训、宣传等方式把广州标准向外推介。3 .建设服务业品牌基地。高规格、高起点规划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等一批现代服务业进展基地,打造成为引领全国服务业进展的现代服务业品牌示范基地。4 .扶持服务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是“广州服务”品牌建设的重要路径。鼓励著名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与重组。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扶持有条件的服务业龙头企业上市。(四)构筑服务产品输出基地。依托广州的服务产业集聚、创新与品

16、牌优势,积极对外输出服务产品,引导区域服务资源合理流淌,扩大“广州服务”辐射半径,把广州打造成为珠三角服务资源配置中枢。1 .加强服务要素市场建设,积极输出生产服务。积极建设发达的服务要素市场,提高服务供给能力,为珠三角以至全国的制造业、服务业与农业提供生产服务。以珠三角制造业为服务对象,以广佛同城化为示范,扩展工业服务的辐射能力、服务半径与进展空间,引领珠三角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全省产业转移调整。以广州城市群服务业为服务对象,促进服务业服务进展,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新兴服务业加快进展,形成广州生产服务业的进展特色。以东西两翼与粤北山区农业为服务对象,依托广东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流通信息中心与

17、农业科研基地,进展广州农业服务,构建辐射全国的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流通服务平台。2 .推进服务通道建设,向外拓展生活服务。借2010年亚运会之机,着力打造“广州服务”品牌,疏通服务通道,全面优化提升商贸、餐饮、旅游等传统生活服务业,整合优化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实现珠三角城市在服务领域行业资质、技术标准的互相承认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建设大珠三角“零障碍服务”大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员来我市进行服务消费。(五)构建国际服务承接枢纽。把握国际服务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的契机,深化与港澳台的服务业合作,大力进展服务贸易,把广州打造成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重要枢纽与对接国际的窗口城市

18、。1 .深化与港澳台的服务业合作,构建国际服务承接平台。利用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进展规划纲要与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契机,充分发挥广州南沙新区等合作载体的作用,大力引进港澳台现代服务机构,支持港澳台现代服务机构扩大在穗业务。积极推进穗港澳货物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加强穗港澳人民币、外汇结算合作。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作用,探索建立粤港科技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香港专业人才密集、国际理念先进、海外市场广阔、法制环境健全等优势,结合广州靠近生产前端的优势,联合打造珠三角工业设计中心。2 .大力进展服务贸易,嵌入国际服务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充分利用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契机,提高广州承

19、接高层次国际服务业的能力,尽快嵌入国际服务产业价值链高端。建立与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鼓励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快融入全球化进程,特别是要大力进展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加紧与国际知名产业园区的联系与合作,挖掘市场空间,进展出口型服务业。3 .重点推动服务外包业进展。加快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外包人才培训力度,大力承接数据处理、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开发设计、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外包等业务,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动漫设计、制作,工业设计,医疗服务、法律服务、咨询服务等高端接包业务进展。积极吸引国际知名服务外包公司落户与跨国公司的业务转移我市,促使我市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扩大

20、。加强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等服务外包示范区与番禺数字家庭制造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创新区域产业集群进展模式,培养一批获得国际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国际服务业外包产业链。四、行动计划根据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战略、原则与任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广州服务业中心的环境、功能与项目建设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中心地位。(一)全面优化进展环境。1 .组织保障。市服务业进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工作,确定进展战略与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制定实施考核办法。各行业主管部门与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依法加强行业引导、服务与监管,形

21、成良好氛围与有效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服务业进展领导小组牵头推进)2 .城市营销。加大服务业区域营销力度,推介“广州服务”品牌。对内加大宣传力度,不定期召集会议研究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的宣传工作及重大宣传活动事项。对外扩大开放交流,充分利用2010年广州亚运会,向全国、全世界积极推介“广州服务”品牌。(市委宣传部牵头推进)3 .政策支持。以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与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为契机,研究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需要国家与省解决的政策瓶颈,争取政策扶持,积极帮助现代服务业企业在自主创新、品牌建设与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拓展政策空间、搭建进展平台。认真执行有利于现代服务业进展的各项税

22、收优惠政策,积极跟进落实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统筹解决服务业进展过程中所需引导资金与专项扶持资金。(市进展改革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牵头推进)4 .人才支撑。对我市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的数量、结构、层次等开展专题规划研究,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加快进展人才服务业,加大对人才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引进与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各类现代服务业人才。(市人事局牵头推进)5 .用地保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我市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目标,采取闲置土地处置回收、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旧城及“城中村”改造紧密结合等方式,优化土地存量,拓展用地空间,支

23、持现代服务业进展。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与土地资源兴办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市国土房管局、规划局牵头推进)6 .项目服务。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进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各类重点建设项目,建立现代服务业中心重大项目库。开发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的审批、管理等实行特事特办。(市进展改革委、规划局、国土房管局、工商局牵头推进)7 .平台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健全信息平台,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做好城市设施规划建设,为产业进展搭建优良的基础平台。按照总体规划部署,做好公路、铁路、航空等交

24、通基础设施建设。(市信息办、建委、交委牵头推进)8 .协会支持。促进现代服务领域行业协会市场化运作,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扩大行业协会的普及范围,积极汲取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入会,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市进展改革委牵头推进)(二)着力强化主导功能。根据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的要求,重点进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科教文卫、文化创意、商贸旅游等重点行业支撑功能与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先进业态支撑功能。1 .现代物流功能。编制与实施空港经济、海港经济专项规划。结合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规划与正在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空港经济、海港经济专项规划,将有关

25、用地列入土地利用储备计划,保障用地需求。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广州空港、南沙与黄埔三大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实现海、陆、空多种交通无缝衔接,形成以空港与海港为中心的疏运网络。(市进展改革委、交委、规划局、国土房管局牵头推进)重点推进保税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加大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保税物流的政策与功能优势,吸引大型跨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国际采购中心、配送中心落户,逐步拓展离岸金融等业务,培养外向型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大“大通关”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口岸通关环境,创新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市外经贸局、口岸办、交委

26、牵头推动)推进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培养第三方物流。按照分期建设、滚动开发的原则,根据广州现代物流进展规划纲要,稳步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培养具有相当规模与进展水平的第三方物流。重点对本地“走出去”的大型物流企业与“引进来”的外地、国外大型物流项目,与物流企业承接的物流外包服务等给予支持。(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2 .金融保险功能。开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中央与省给予的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权,营造更加宽松、稳健灵活的金融环境与氛围,在金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业务、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区域合作与金融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新进展模式,实现科学进展。(市金融办牵头推进

27、)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壮大货币信贷市场。大力进展票据承兑贴现、同业拆借与银团贷款等业务。进展与利用资本市场。积极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打造证券市场的“广州板块”;争取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园区,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进展;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与短期融资券;积极争取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促进期货市场进展。加快产权市场建设,积极进展股权投资市场,将广州产权交易所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统一规范、服务高效的产权(股权)交易市场平台。进展保险市场。巩固广州区域性保险中心地位,争取设立全国保险综合改革试验区,大力进展责任保险、商业养老与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市场

28、,积极开展科技保险、污染责任保险、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等保险业务,引导与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市金融办牵头,市进展改革委、公安局、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国资委配合推进)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与后台服务机构落户广州,以优惠政策推动招商引资。加快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争取在广州设立科技进展银行。推动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展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设立经营汽车险、健康险、责任险、养老金等业务的专业保险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设立自保公司。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市

29、金融办牵头,市进展改革委、财政局、工商局、外经贸局配合推进)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尽快完成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更名、跨区域经营及上市。推动市农信社产权组织升级,制造条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并改制上市。支持广州产权交易所加快进展,建设国家级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支持广州证券、万联证券增资扩股,打造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的市属证券机构。加快推进广州国投、广州科投重组工作,引入战略投资者,重新登记开展业务。加大地方金融资源整合力度,打造金融控股集团,推动金融业综合经营。(市金融办牵头,市国资委、财政局配合推进)加大金融功能区建设力度。加快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全面落实鼓励政策,吸引更多金

30、融机构总部与地区总部集聚进展。加快科学城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建设,推动科学城建设成为广州市区域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之一,重点进展特色产业金融,积极进展金融外包与后台服务,开展金融创新研发。积极推进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南方总部规划建设,使广州成为华南地区金融资讯的重要集散地与公布地。(市金融办牵头,市进展改革委、天河区、广州开发区配合推进)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现有的支付结算优势,建设我国南方支付结算中心,借助粤港跨境支付系统的结算渠道,将广东金融结算服务系统、广州大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集中代收付系统、3A支付系统、粤港票据联合结算系统、粤港外币实时支付系统

31、推广应用到珠三角地区乃至全省范围,使之成为我国人民币与外汇统一跨境交易清算的要紧通道。(市金融办牵头推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对金融事务的统筹规划与综合协调,提高服务效率与水平。修订完善金融产业政策,制定支持股权投资市场进展的有关意见,研究金融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产业体系。支持建设广州区域金融监管与调控中心,加大金融债权胜诉案件执行力度,坚决遏制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广州金融业的宣传与推介。(市金融办牵头,市财政局、工商局、人事局、法院、信息办配合推进)强化穗港金融合作。主动参与粤港澳金融合作,加强粤港澳跨境结算合作,使广州成为人民币与外

32、汇跨境结算的要紧通道。积极引进香港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及后台服务机构,承接香港金融外包业务。积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加强与香港交易所合作,推动广州企业赴港上市。加强穗港保险合作,探索实现保险通保通赔通付。(市金融办牵头,市外经贸局配合推进)3 .商务会展功能。强化行业协会功能与作用。充分利用全市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商会与中介服务企业信息资源,加快建设集网上展示、电子商务、信用公布、资源共享、供需公布搜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为商务服务企业的上下游联动提供条件,完善中介服务链条,引导商务服务行业集聚进展。(市进展改革委、信息办牵头推进)加强会展设施建设。依托广交会等平台

33、,加快推进国际性商务会展功能区建设,加强与国际展览公司的合作,大力引进国际品牌展会,支持培养符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向的自创品牌专业展会,实现会展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统筹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商贸、娱乐设施,积极筹办世界级会议活动并进展有关产业,构建广州会议与休闲中心。(市经贸委、外经贸局、规划局牵头推进)开发网络会展平台。利用网络技术提升会展水平,打造知名网络会展品牌,鼓励会展公司入网、上网,开发形象、生动、交互性能良好、功能强大的网络会展平台,使虚拟展览与实物展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市经贸委、外经贸局、协作办、信息办牵头推进)4 .信息服务功能。打造信息服务

34、业增值链。加快推进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试点工程建设,推进第三方电子商务,打造“网上商都”。进展车载导航、三代移动通信等基于无线宽带网络的移动终端增值链,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库。进展数字内容产业,建成内容制作、信息提供等基于有线网络的数字电视增值链,以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数字电视播出平台。(市信息办牵头推进)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科教兴市信息平台,依托广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软件测试平台,为软件产业提供产品评测、质量保证。建设游戏开发平台,为大型游戏制作提供开发引擎、产品测试、人才培养等服务。依托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系

35、统,开发建设大型公益性基础数据库与商用数据库。建设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供应链整合、物流信息交换、物流信息查询、在线交易等服务。推进第三方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廉价的信息化服务。(市科技局、信息办牵头推进)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信息产业园。加快各类生产性、消费性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成融研发、生产、商务、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园区。利用老城区“退二进三”的土地资源,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色鲜明的信息服务创意社区,充分运用社会资源与市场机制,建设一批多层次、有特色的产业载体。(市科技局、进展改革委、经贸委牵头推进)5

36、 .科教文卫功能。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推进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与国家工程实验室规划建设,支持建立一批高新技术专业孵化器,形成区域性核心孵化基地。以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软件园、广州科学城、南沙资讯科技园为载体,打造集教育、培训、研发、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区。完善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模式,加强各类园区的互动协作,实现资源共享、联动进展。积极建设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鼓励开展技术检验、科技评估与认证服务。(市科技局牵头推进)加大教育领域改革进展力度。推动教育终身化,规范与进展广州非学历教育,促进自主办学,完善民办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鼓励跨国教育

37、合作,争取引进1至2所国外或者香港知名大学到广州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探索公立中小学引入社会参与机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个性进展。变微观教育管理为宏观教育管理,建立第三方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市教育局牵头推进)加快进展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繁荣文化市场,整合文化资源,突出优势特色,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牵头推进)加快进展体育产业。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大力进展体育产业,确保广州体育进展居珠三角地区“排头兵”地位。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条块结合的多元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创办国家级体育产业园区,促进竞赛表演业与彩票业进

38、展。积极兴建体育设施,充分挖掘设施潜力,积极申办国内外综合性运动会与国际顶级赛事。(市体育局牵头推进)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现代化。大力进展健康服务业,以满足高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为主,鼓励进展提供高端技术、高端设备与高端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鼓励管理与服务模式与国际接轨,对与国际医疗保险机构合作的社会办医疗机构予以政策支持。(市卫生局牵头推进)6 .文化创意功能。以园区为载体促进创意资源集聚进展。对闲置楼宇、旧仓库、老厂房进行改扩建,把建设创意产业园区与“退二进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现有工业园区与大学科技园的人才、技术、信息、土地、政策等条件,推动创意产业与制造业互动进展。加强创意产业体验基地建设

39、。重点进展文化类、研发类、设计类、咨询类、时尚消费类五大领域创意产业,打造创意产业品牌。(市委宣传部及市进展改革委、新闻出版与广电局牵头推进)围绕亚运会促进有关创意产品开发。发挥广州动漫、软件与工业设计优势,推动广州创意产业的国际化与市场化进程,为办好亚运会服务。通过亚运会提升广州城市形象与地位,带动有关文化创意产业进展。(市委宣传部及市科技局、新闻出版与广电局牵头推进)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建立与完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包含各类专利、软件、技术产品在内的各类信息检索,避免侵权与重复创作。着力做好创意产业园区重点企业与重点产品类别的知识产权管理指导工作,为其设立知识产权服务绿色通道。加强

40、对创意企业原创产品知识产权的市场保护。建立软件、创意作品的版权登记制度。鼓励创意企业申请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并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市知识产权局牵头推进)7 .商贸旅游功能。商贸服务。鼓励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网上经营等新业态壮大进展,培养若干商贸龙头企业,加快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推进商贸业由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转变。建设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巩固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动农村现代化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进展。(市经贸委牵头推进)旅游服务。积极开拓入境游市场,巩固商贸旅游,提升进展文化、生态、美食、购物等多种类型旅游,开发都市休闲、城郊观光、乡村体验等岭南特色旅游产品。加强区

41、域合作与企业联合,高标准、组团式开发旅游片区。(市旅游局牵头推进)8 .总部经济功能。优化总部经济空间布局。在中心城区,强化“珠江新城一员村一琶洲”片区的核心地位,打造以沿江为特色的总部经济片区;优化提升进展较为成熟的“天河北一环市东一东风路”片区,与沿江片区形成功能承接与策应。建设“白鹅潭经济圈”,打造面向广佛同城化的生态CBD。在外围城区,结合广州优势产业进展,重点进展广州科学城等专业性总部经济集聚区。(市规划局牵头推进)加大对总部经济进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总部经济优惠政策,整合有关专项资金,加大对总部经济进展的扶持力度。优先将总部企业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保障总部经济进展用地需求。

42、(市进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房管局牵头推进)实施总部经济人才引进与培养行动计划。加大人才国际开发力度,积极引进进展总部经济需要的外国专家与留学回国人员。建立总部人才储备库,构筑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人才高地。(市人*局牵头推进)9 .服务外包功能。推动服务外包,建设“世界办公室”。抓住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与建设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的战略机遇,分行业制定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策略,促进服务外包在广州的进展。依靠互联网建立虚拟的办公集群中心。根据广州现有的外包基础与条件,合理选择适宜的关键进展领域。通过落实税收优惠与金融政策扶持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与知识流程外包(KPO)进展。

43、重点建设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等服务外包示范区,引导服务外包产业集聚进展。(市外经贸局、地税局牵头推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支持出口导向型服务外包进展。优化进展与外包有关的教育专业,设立针对外包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扩大教学规模,开展应用型的英语人才教育。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培养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市教育局牵头推进)(X)精心打造重点项目。1 .加快推进现有重点项目。实施重点项目专人负责制,主抓战略性、龙头性、领先性、示范性重大项目(具体项目情况见附件2),积极将本地有市场、有规模、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服务企业培养为服务业龙头企业。(市进展改革委牵头推

44、进)2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转移作为新一轮招商引资重点,以穗港服务业更紧密合作为突破口,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与中国500强”中的服务业企业,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够优化现代服务业布局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大项目,提升广州服务经济国际竞争力。(市外经贸局牵头推进)五、实施步骤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分为下列三个阶段梯次进行:(一)战略部署、任务落实(2009-2010年)。由市服务业进展领导小组牵头,各成员单位参加,将要紧任务、职责逐一落实相应的牵头单位。建立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总体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各牵头单位的职责分工,分别制定绩效考核标准,

45、建立相应的奖惩与监督措施。联系与督促宣传媒体加大对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宣传引导。(二)整体推进、重点实施(2010-2012年)。各牵头单位向市服务业进展领导小组报送具体实施计划,市服务业进展领导小组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与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会审,经研究认可后组织实施,各区(县级市)、各部门结合有关基础与条件有针对性地抓重点、管落实、强监督、多反馈,依法贯彻落实现代服务业中心各项建设工作。(三)总结评估、完善提高(2012-2015年)。形成推进现代服务业中心的长效机制,强化对各要紧任务落实情况的监测考核,积极借鉴吸取成功做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现代服务业中心各支撑功能建设切实得到健全与完善。由市服务

46、业进展领导小组负责根据考核办法,对各牵头单位的工作绩效进行整体检查与年度考核,对评定结果进行及时通报。附件:1.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内涵与要求2.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项目附件1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内涵与要求一、内涵与特征现代服务业中心是指依靠产业规模大、创新水平高、示范效应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服务产业群在城市的聚集,通过向外输出服务产品,引导与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进展的核心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是由若干个服务功能中心构成的综合体,包含现代物流中心、金融保险中心、商务会展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科教文卫中心、总部经济中心等。现代服务业中心按辐射范围,可分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与国际

47、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基本特征为:(一)区域经济进展动力源。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大,高学历、高素养人才在人口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有举办国际会议的先进设施与能力与广泛、经常的国际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交流活动。拥有丰富旅游资源与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能够接纳大批国际游客。具有一流水平的基础设施与工作生活环境,交通、通信与信息网络国际化,能够保证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与人员往来在国际间的畅通。拥有完善的市场体系、高效的综合服务功能与完善的中心商务区。集聚众多跨国公司总部,拥有雄厚的资本、大批高级人才与信息咨询机构,决策影响力大,辐射面能波及特定的外围区域。(二)服务资源配

48、置枢纽。现代服务业中心是人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汇合点,能为分散的供需之间建立联系,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支持。拥有高效的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有与连绵区有关联的高效交通、仓储、金融、教育、科技、信息等软硬配套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服务业中心聚合与扩散功能。(三)服务创新策源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具有较强的服务创新能力,聚集高水准服务人才,产生服务业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时尚,领导区域服务业进展新潮流,向周边地区输出创新型服务产品,影响、决定都市圈及有关地区服务业进展的方向。(四)经济进展调节中枢。现代服务业中心在都市圈中等级高、能量强,市场集中、信息灵通、市场机制完善、政府组织有力、区域联系效率高,具有高效的调节功能,是决定整个区域复杂分工体系效率的核心。二、评价指标归纳发达国家与我国学者较为一致的观点,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自身进展水平指标,包含:1 .反映城市人口规模及其构成的指标:(1)城市常住人口总数。(2)城市常住人口中外籍居民所占的比重。(3)城市常住人口中高学历居民所占比重。2 .反映城市服务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1)服务业增加值与就业的总量与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