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逻辑及其设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6937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2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逻辑及其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教学逻辑及其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教学逻辑及其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教学逻辑及其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教学逻辑及其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逻辑及其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逻辑及其设计.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逻辑及其设计,上海师范大学 吴俊明,一、为什么要重视教学逻辑及其设计,当前不重视教学逻辑、教学不合逻辑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的。,二、什么是教学逻辑,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常用于指称:(1)思维的规律性;(2)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即“逻辑学”;(3)客观规律性,如“事物的逻辑”,“中国革命的逻辑”;(4)特殊的观点、主张等。,内涵,所谓“教学逻辑”通常是在“思维规律性”“客观规律性”和“特殊的观点、主张”意义上使用“逻辑”这个词的,意指包括思维在内的师生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性和有关主张。,属性,教学逻辑是一种应用性逻辑,反映着主体对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客观

2、规律性的认识及形式化结果。教学逻辑是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依据。,层次,课程的教学逻辑 学段的教学逻辑 单元的教学逻辑 课堂的教学逻辑,宏观逻辑,微观逻辑,结构,基本逻辑辅助逻辑子逻辑,逻辑主线,逻辑副线,形式,强概括的逻辑中概括的逻辑弱概括的逻辑,作为理念的组成部分,具体的教学思路,总之,教学逻辑是基本逻辑、辅助逻辑及其具体子逻辑的总和。,三、怎样做好教学逻辑的设计,首先要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学习起点和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资源和其他教学条件基础上,做好教学的整体设计;然后在整体教学逻辑指导下设计好教学的逻辑主线和逻辑副线;再后就是设计好各逻辑环节及子逻辑以及具体的教学逻辑(教

3、学思路)。,1、以学的逻辑作为教学逻辑的基础,教学逻辑的设计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逻辑过程,坚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设计学的逻辑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要设置适当的平台,使“困多生”与“困少生”都得到令人满意的发展。,在进行学的逻辑设计时还要注意学科特点,才能使学科学习逻辑设计更加有效。,2、处理好与课程逻辑、教材逻辑的关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逻辑,进行教学逻辑设计时,要全面地考虑并统整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逻辑,知、情、行各领域的发展逻辑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学识发展的逻辑,使基础教育的核心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教育部引发的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了基础教育阶段总的课程逻辑,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了各自的课程逻辑。它们对教学逻辑设计具有指导作用。,进行教学逻辑设计时,不但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且要明确教学的起点,还要从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出发构思教学过程,对课程、教材逻辑作创造性的适当调整,以形成符合学校和班级实际的教学逻辑,决不应该简单地把课程逻辑或教材逻辑照搬过来作为教学逻辑使用。,由于教材逻辑不同,知识点的编排体系、顺序会有很大不同,各知识点,乃至教材单元的地位、作用等等也各不相同。不认真研究教材,把握其变化和特点,教学逻辑的设计就会带有盲目性,就难取得好的效果。,目前的新教材广泛采用了跟生活和社会问题联

5、系的逻辑结构,将知识点散落在各单元中,知识点间的“梯度”较大。如果依照老习惯、采用老教案对知识点相近的课题进行教学设计,不但难以融入教材整体安排,教师还要为大量补充相关的“配套”知识而疲累,学生也容易为“超纲”学习而产生厌倦情绪;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整合,也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把握(包括改进)新教材的整体逻辑设计,对于引领教学逻辑设计,恰当地处理好章节间关系、知识点安排、情境设置、拓展实际应用知识等是很重要的。为此,有必要对新、旧课程标准和教材做逻辑结构的比较研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考虑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起点、学习兴趣和差异性,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逻辑,才能取

6、得令人满意的结果。,3、设计好逻辑主线、副线和子逻辑,设计教学逻辑时,首先要设计好逻辑主线。一般说来,教学的逻辑主线可以在(1)学科的知识逻辑或过程、方法逻辑;(2)学科的实际问题解决逻辑;(3)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中选择。,逻辑主线难以全面地包含德、智、体、美,知、情、行,以及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学识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弥补其缺陷,还要设计好教学的逻辑副线。,显性的知识是过程、方法以及情感、行为活动的载体,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中安排、调整的灵活性与可变动性远不及方法、情感和行为内容。所以,知识线索常被作为逻辑主线。,过程、方法以及情感、行为的教学需要反复进行,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7、因此,过程、方法以及情感、行为活动常常设计为教学的逻辑副线,并且多次出现以强化学生的体验。,情感教育线索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与逻辑主线配合,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价值观教育、培养正确的态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是做好课堂教学逻辑设计的灵魂,新颖、有价值的教学逻辑设计是一节课创新点的重要体现。,教学中的“子逻辑”设计一般针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如教学重点难点、实验探究活动、思维探究环节等。例如在氯气的性质研究中对“氯气与水的实验探究”进行细化设计,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然后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初步得出“氯气溶于水,并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再后由探

8、究实验中的正常现象到异常现象进一步探究,即形成相应的子逻辑。,在初步确定教学的逻辑主线、逻辑副线和子逻辑后,要反思教学逻辑是否完整,推敲各个逻辑步骤具体化、方式方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环节的转换等问题,广泛搜集材料、设计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内容“由少到多”的飞跃,形成较为具体、详细的规划初案;然后要思考教学逻辑是否简明扼要、是否突出重点,对主线、副线、子逻辑进行加工、提炼、修订,实现“由多到少”的第二次飞跃,理清逻辑线索。,四、怎样做好课堂教学逻辑的设计,在完成上位的教学逻辑设计之后,大量的教学逻辑设计工作就是课堂教学逻辑的设计。要做好教学逻辑设计还必须做好课堂教学逻辑设计。课堂教学逻辑

9、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整体教学逻辑、单元教学逻辑的子逻辑。进行课堂教学逻辑设计时,除了上一部分所述各点之外,还要注意下列问题:,1、揭示恰当的逻辑起点,恰当的逻辑起点不但引发思维的过程,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有关的思维活动,使思维过程合理、有效,而且能使学生增加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丰富有关的认识。精心设计情境,通过对情境的讨论揭示有关的背景知识,是寻找恰当的逻辑起点的有效手段。,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兰指出新世纪的教育必须重视背景知识。而背景知识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揭示逻辑起点和扩大视野来激发思维活动、推动认识进步。知识的背景性要素包括它的自然或社会环境背景,领域层次属性、总体和逻辑背景以及价值背景等,对情境的分析

10、讨论通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开展。,2、设计好逻辑过渡语,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逻辑性反映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有利于思维的顺利展开和深入。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片段,是依靠过渡语才形成逻辑合理、完整、富有意义、便于理解和接受的整体的。过渡语还能够说明前、后内容的宗旨、意义、方法论等等,有时还可以起心理调节作用。,是不是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完善,关系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逻辑时,必须重视并且做好过渡语的设计。,3、设计教学整合环节时要注意强化逻辑体验,采用让学生自己体验的方式,要比包办代替、简单灌输的效果好得多。因此,

11、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忆、分析,对学习结果进行整合、扩展,强化学生对教学逻辑的体验,使之形式化,让这种体验从朦胧状态变成自觉状态,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并在适当阶段引导学生把这种体验进一步升华。,五、“氯气的性质研究”的教学逻辑设计,1.学生研究“氯气性质研究”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高一新生,他们往往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学习差异不太清晰,学习集体尚待形成。通过化学教学激发他们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科学探究和化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是新学期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这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2.教材研究,“氯气的性质研究”是高中化学第一次对元素化

12、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海水中的化学物质,学习和体验科学实验方法,体验由结构推论性质及其规律性,从而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规律,很有必要。本节的设计需要认真考虑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研究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能力、思维习惯和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迁移创造条件。,教材在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的学习情境中展开专题学习和研究,体现了编者强化“化学与社会”和STS教育的意图。在教学设计中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是与教材整体逻辑呼应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取向。,3.教学的逻辑设计,在以上对学生和教材研究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整体构思如下:对氯气作比较

13、系统的研究,以此作为逻辑主线;以对氯气性质探究的过程方法教育,以及由氯气毒害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科学伦理教育为两条副线。,课的逻辑步骤设计:,逻辑起点:前节课已经了解“海水中有丰富的氯资源”“我们需要利用海水中的氯资源”“在大规模的氯资源利用中有可能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情境设置:“氯气的危害”“氯气泄漏事故的处理现场”(照片、新闻报道投影),引出课题过渡语设计:,为什么可以用喷射水流形成水帘的方法处理氯气泄漏事故?氯气用途广泛,但它是有毒的,为了趋利避害,更好地利用氯气、防止氯气危害,需要全面了解氯气,系统地研究氯气的性质。,探究任务1过渡语设计:,发生大量氯气泄漏事故时,可以用喷射水帘来处

14、理。这利用了氯气的什么性质?利用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怎样确定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怎样用实验来证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探究任务2过渡语设计:,氯气跟水反应时生成哪些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通过实验事实来寻找答案。,引导深入过渡语设计:,对于一种物质,常常要做系统研究,才能全面地了解它。人们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展开对一种物质的研究呢?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些实验事实和描述(投影有关录像、资料、实物和实验),然后对氯气的性质作比较全面的概括。,技能拓展过渡语设计:,氯气是有毒害作用的。但是,我们了解了氯气的性质后,就可以设计多种措施来防止和处理氯气泄漏造成的毒害

15、。请你们应用学到的知识来回答:在进行跟氯气有关的实验时怎样防止氯气泄漏产生毒害?如果碰到大量氯气泄漏应该怎么办?碰到少量氯气泄漏又怎么办?用喷射水帘法处理氯气泄漏的效果又如何呢?,探究任务3过渡语设计:,为估测喷射水帘法处理氯气泄漏的效果,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简便的实验大致测定氯气的溶解度。,人文拓展过渡语设计:,知道怎样防止氯气毒害还不够,还要自觉地反对违背科学伦理道德的事发生。在这方面,历史之鉴不可忘记。(介绍哈伯发明用氯气制作毒气弹的历史教训)你们了解现在有哪些违背科学伦理道德的事必须坚决反对和制止?,整合过渡与指导语设计:,请大家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下列问题:(1)在这节课上,

16、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是通过什么样的过程、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的?(2)我们是怎样确定氯气溶于水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怎样确定有新物质生成的?(6)除了学到关于氯气的知识外,你还学到了什么?把你的回忆、思考整理之后,补充到你的笔记本上。,课的逻辑主线:,情境设置(氯气的广泛用途、泄漏事件和有毒)对氯气个别性质(氯气与水反应)的研究对氯气性质的系统学习进行技能和人文拓展从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方面进行整合和梳理。,情感教育副线:,首先从海水中丰富的氯气资源及其广泛用途,激发学生对课题研究和学习的兴趣;随后在对氯气性质的探究和系统学习中,通过联系实际学习防止和处理氯气的泄漏的方法,帮助他们消除恐

17、惧,调动新的学习积极性,并进行保护环境、防害救护教育;,情感教育副线(续):,通过回顾哈伯用氯气制作发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毒气弹的历史,进行科学伦理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反对违背科学伦理道德的事发生;最后在课堂小结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这节课的情感教育内容进行整合总结。,情感副线由兴趣到恐惧,由害怕到释然,由镇定到喜悦有波有折、有起有落,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由科学知识和社会现象到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念,丰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通过整合、总结,不仅巩固、提高教学效果,也让学生品尝收获的喜悦。,过程与方法教育副线:,通过氯气与水反应三个实验探究活动展开,从实验的正常现象到异常现象的探

18、究,由定性到定量,层层递进,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的实验探究步骤展开,将氯气与水反应的性质探究不断推向深入。,过程与方法教育副线(续):,通过让学生观察有关的录像、资料、实物和实验并对氯气性质作比较全面的概括,使他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研究的另一种常用方法,为以后学习硫和氮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奠定有关基础。,以科学探究的步骤为线索对三个探究活动进行逻辑设计,形成了三个“子逻辑”来解说、充实逻辑主线中的重要环节,不但保证本节课重点(氯气重要性质即氯气与水的反应)的教学落到实处,也让学生具体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相应的直接经验基础,为以后的元素化合物学习做示范。,4.逻辑结构图,情感教育副线 逻辑主

19、线 探究活动副线,验证中出现异常:有色物质褪色,“子逻辑”:,验证中出现异常:石蕊试纸 滴上氯水后,先变红后褪色,由定性探究到定量测定,初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逻辑设计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教学语言必须精炼,时间掌控要求也比较高,适宜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一个好的教学逻辑设计和形成一定经历了先由少到多、由“干”到丰,不断拓展、深化内容,然后再由多到少、由粗到精,反复谋划、斟酌、选择、提炼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反复思考、修改,才能形成既思路简洁、主次分明又内容丰富、生动充实,既符合教材的整体逻辑又有内在完整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逻辑。,欢迎批评,谢 谢,联系途径:w u ju n m s h n u.e d u.c n w j m g z s h s i n a.c o m 200234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上海师范大学 化学系信箱 021-64323356,64511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