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补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补修.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教育研究方法,北京电大 安卓82192077,补修课,2,教师的“本职”虽然只是教学,但真正做好“本职”的教师总是处于某种研究状态。,3,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选定研究问题-实施研究-分析总结,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法及调查访问法)观察法与测验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4,提不出问题追逐热点、时髦问题不能分解问题选题缺乏连续性、积累性缺乏理论与现实背景,研究起点不高,目前中小学教师在选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发现问题,途径:从有关理论中演绎研究问题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从过去研究中发现问题从与专业人员接触中发现问题策略找矛盾;反向思维;类比思维,6,使研究课题更加具体、明确。按照从大
2、到小,从空泛到具体的步骤进行。既要考虑到研究问题的具体性、可行性,也要考虑到研究课题的一般性、代表性。,限定问题,7,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素质研究,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哪些教师?(中国的?美国的?城市的?农村的?大学的?中学的?专业的?学科的?),哪些素质?(身体的?心理的?专业的?特殊的?,8,问题具有研究价值问题具有科学性问题具有可行性-选题是否具备进行研究的主观与客现的条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性,选题原则,9,论中国的基础教育北京地区现代化学校的建设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返回,练习:评析选题优劣,10,四个研究四类方法,对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3、的调研课堂纪律的社会学分析钱梦龙老师的一件小事 王老师的行动研究,11,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12,问卷调查法,运用问卷作为收集资料工具的研究方法。要点:问卷的设计-问卷的构成及问题类型-设计步骤-问卷示例,13,个人特征资料,前 言,事实性问题,态度性问题,问卷的构成,14,前言部分每一位问卷的开头,必须有一段简短的语言,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回答,如果问卷的问题涉及到个人隐私或不便公开的事情、态度、情感,还要作出关于保密的说明,以免被调查者有顾虑。(不要强求被调查者通报姓名,除非十分必要)例如,15,尊敬的老师:本调查是为了对如何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非学历进修)的考
4、虑提供参考。回答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你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作出回答即可。问卷无需署名。你的回答情况仅供我们研究参考,不会对你个人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对于你的协作,我们深表谢意!继续教育课题组,16,个人特征资料部分 在问卷调查中,个人特征资料往往是作为自变量中的变数而被使用的。即使不作为自变量的变数,往往个人特征资料会给我们提供关于论证课题的有用的资料。不同个性特征(如性别、年龄、年级、优差生、职业、身体状况、经历、学历等等)的个体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是有差异的。记住这一点,设问卷时,应考虑个人特征资料。当然,不要把所有个体特征都列举上去,这不必要也不可能。主要考虑一些可能与课题有关的因素。,
5、17,事实性问题部分 指要调查了解客观存在或已经发生的行为事实。如“是否有”“有多少”?等等。如“你有没有缺过课?缺多少?”“你有没有缺交过作业?缺多少?”“迟到、早退?多少?”,18,必须注意,态度性问题要从多侧面来陈述,以保证问卷的效度和信度。通常可概括为四方面:,情感性意见(喜欢不喜欢,有兴趣无兴趣等)评价性意见(很好好不好,优良中差等)认同性意见(同意不同意,赞成不赞成等)认识性意见(如对某项成果的意见用“这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的语言表达。,态度性问题部分,19,主要有二种类型: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要求应答者提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回答如:你认为学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6、?请调查对象自己写出答案来。封闭式问题则由研究人员提供对该问题的若干种答案,由调查对象在这些答案中进行选择。如:你认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有无必要?A很有必要;B有必要;C可有可无;D无必要。,问卷问题的类型,20,封闭式问题是问卷设计中较多采用的一种形式,它可以提供比较整齐划一的答案,便于运用计算机加工处理信息资料。但其缺点是容易遗漏研究人员率先所划定答案之外的信息。同时,由于事先划出答案,又可能造成“被迫”回答的可能性。开放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封闭式问题的缺点,答案遗漏较少,“强迫”性回答的可能性小,但也因而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同时,由于开放问题答案复杂多样,使答案之间的可比性下降,给资
7、料整理带来格当大的困难。”此外,运用开放式问题要求应答者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1,问卷设计的程序,(一)确定课题与调查对象 一般来说,一旦课题得以确定,就要考虑围绕解决该课题应确定的调查对象。注意,相同一个课题,研究的侧面不同其调查对象是不同的。,22,如“教师的教学效果是由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及所选定的教学内容等因素决定的”。这里 教学效果 1,2,3,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二)提出假设表明变量,的关系,23,(三)确定反映变量的变数项目 上述自变量中,每一项都包括多方面的情况,如何用一些变数来描述这些变量才能有效地检验研究的假设?这是问卷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8、例如,“教学态度”一项,我们可用如下几个变数来描述:11备课、批改作业是否认真;12对学生是否负责;13是否严格要求学生;14每次上课是否准备充分;,24,(四)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用词要通俗,易懂,准确,简短,不使用陌生的,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不使用诱发性或倾向性的词语,避免被调查者在这些词语的诱发下产生趋同心理。问题要具体,不要抽象、含糊。,25,即问题的结构。两条基本原则:便于被调查者顺利地回答问题;便于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五)问题的排列组合,26,问卷示例: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调查,27,访谈法,访谈是调查人员通过与研究对象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对面地交谈,直接收集材料的手段。访谈类型有:结构型
9、/半结构型/无结构型;直接/间接;个别/集体;一次/多次要点:访谈提纲的设计,28,包括以下五项:(1)访谈目的;(2)访谈步骤、具体时间、人员、访谈对象安排;(3)访谈主题;(4)访谈问题的代码系统;(5)访谈对象的全部名单。,访谈提纲,29,例如,为了配合骨干教师的培训,先要了解骨干教师的成长经历及成功的条件,为此,设计如下的访谈提纲:(半结构型访谈的提纲)(1)请您谈谈您的成长经历?(2)在成长历程中,有什么重要的转折和变化吗?是什么因素造成的?(3)您进行了哪些教改?有哪些成果和成绩?获得了哪些荣誉和奖励?(4)成功的内部条件有哪些(知识、能力、价值观念、特长、身体等)(5)成功的外部
10、条件有哪些(家庭的、教育的、社会的、机遇的等)?(6)年轻的骨干教师和年老的骨干教师有哪些区别?(7)您对培养和造就骨干教师有哪些看法和建议?,30,练习,拟运用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法及调查访问法)对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开展研究。请自选角度为此研究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提示:(1)调查对象可以是学生、家长、教师等。(2)问卷通常是对一群体情况作出初步的了解;访谈则是对某个个体或小群体有针对性地深入了解,二者通常配合起来使用。要求:(1)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内容不能重复,调查内容要各有侧重或调查对象不同。(2)调查问卷要求包括标题、导语、10道题目(含开放式题目、非开放式题目);访谈提纲要求不少
11、于5个问题,且问题明确、问题之间逻辑清晰。,返回,31,观察法,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与研究的方法。要点:观察记录表,32,观察什么?,教育活动中的人,如校长、教师、学生等人的活动,管理、教学、教育、服务等观察某个(些)人的活动,看他是如何进行的,结果如何。,33,如何观察?-观察法的一般过程,设计观察的计划和方案;进入观察场地;开始观察和纪录;结束观察和初步整理资料;归纳、推论和说明研究结果。,34,1观察研究的目的: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甲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对其表现的性质作出诊断,并尽可能地观察影响其学习行为的因素,以
12、便为对他进行学习指导提供依据。2观察对象:学生甲(小学五年级男生)。3观察的内容:课堂学习行为主要指听讲、作笔记、回答教师提问、向老师提问题、参与讨论、课堂练习,非学习行为主要指和同学说话、做别的事情、睡觉、东张西望等,还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4观察类型:直接的、有结构的、非参与性的、定期的观察。5观察的取样和安排:学科取样,抽取语文、数学、体育三科,三科特点各不相同,可以了解该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上学习行为是否有区别;时间取样,观察两周,每周每科听三节,既有上午的,也有下午的,总共18节。,对学习困难学生甲课堂学习情况的观察方案,35,6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学科 听课时间 任课教师,附:
13、记录符号,例如,听讲认真,0;不认真,o;正确地完成了课堂练习,;没有正确完成 课堂练习,。,36,练习:从观察记录表中获取信息,37,注:出自“师生课堂互动情况”的观察研究,返回,38,实验法,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要点: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分析,39,实验法的三个要素,1.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因变量则称作结果变量。实验研究的中心目标是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40,(2)前测与后测 在一项实验设计中,通常需要对因变量(或结果变量)进行前后两次相同的测量。第一次在给予实验剌激之前,称为前测。第二次
14、则在给予实验剌激之后,称为后测。研究者通过比较前测和后测的结果,来衡量因变量在给予实验刺激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反映实验刺激(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41,3.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剌激的那一组对象。控制组也称为对照组,它是各方面与实验组都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并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通过比较对这两组对象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42,示例,“新的教学方式”(自变量)与“学生成绩提高”(因变量)之间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研究者选择了两个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班级,并在开学初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前测)。然后,在其中一个班级(
15、实验组)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给予实验剌激),而在另一个班级(控制组)中,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期末,他再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后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两班学生后来的学习成绩相差无几,则说明新的教学方式(实验刺激)并没有起作用;如果只有实验组的成绩提高了,而控制组的成绩没变化;或者虽然两班学生的成绩都提高了,但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更多,则可以看作是新的教学法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43,实验设计,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静态组比较设计等组前后测设计等组后测设计,单组实验设计,组别比较实验设计,另:循环实验或轮
16、组实验设计,44,设计2:等组前后测设计这个设计的主要步骤:用随机方法选择受试者,并将其随机分派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处理前,两组都接受前测;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则否;实验处理后,两组都接受后测;比较两组实验结果。例:“新的教学方式”与“学生成绩提高”之间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45,设计3:等组后测设计这种设计与前述等组前后测设计比较,不同之处是两组在实验处理前都没有测验。例:假定要探讨教师和学校领导交换意见的机会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帅的工作态度。于是从学校中随机抽取一些教师参加实验,其中一部分教师随机分派为实验组,另一部分为控制组。实验开始时,实验组的教师每日均有两次机会和校长交换意见,
17、商谈校务和教学事宜,控制组则无此机会。经过一年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教师,都接受一项测量“教师工作态度”的问卷。然后比较两组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否有显著差异。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实验设计。,46,练习:实验设计,一套新教材在推广之初通常需要通过小范围的使用加以摸底。某小学正在三年级进行某版本英语教材的试用,该教材的编制主旨是注重和突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请为此运用实验法设计一实验来验证该教材能否实现其编制的主旨。,47,实验结果分析,练习:,返回,48,行动研究,对中小学教师而言,真实的研究是教师想办法解决日常教学行动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正视自己的日常教学行动中遇到的问题并设法去解决,这就是
18、出色的研究。人们将这种解决教师自己教学行动中的问题的过程,称为“行动研究”。要点:行动研究的内涵;行动研究对教师教学及科研的意义(结合实际),49,对行动的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主要以课堂情境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实践作为研究的中心。在行动中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一种自然情境中的研究。它并不干扰教师日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同时也是教学实践者,两种角色集于一身。为行动而研究。教师行动研究的目的并非是促进理论的发展,也不在于研究结论的普遍应用。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此时此地此境中的问题,是为了提高教学的实践水平,促进教师更好地行动。,行动研究的“行动”的三层含义,50,实例:张老师的课题研究
19、 2002年9月,张老师接了初三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在对学生物理学习基础情况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距大,二是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没有兴趣学。张老师在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的情况调查分析后,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和教师教的角度做了认真的思考,并学习了相关理论。之后,张老师将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改善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突破口,有了三个具体的“动作”。在不断精致这些“动作”的过程中,张老师所教两个班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张老师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务。,51,实例:不断“有办法”的刘老师 作为一名有着十几
20、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刘老师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的同时,也有着很多的困惑,尤其是作文教学。一个偶然的机会,刘老师开始了通过写作档案袋的收集和评估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的研究。刘老师自定的目标是:以写作档案袋的形式,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刘老师先上网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又结合自身的经验,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档案袋,档案袋搜集的方法等等。尽管刘老师准备了很久,也似乎摆足了“噱头”,但学生的反应并不强烈。有经验的刘老师没有灰心,也没有强迫,而是让一部分人先动起来。三个多星期后,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当刘老师正准备松口气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学生对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档案袋没兴趣了,怎么办?又是
21、调查,引导,又是一部分学生现身说法。渐渐地每个学生的档案袋丰富了。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的不断行动的过程。,52,实例:“二五班”的工作坊 小杨同学是让二(五)班所有任课老师非常“头痛”的“特殊”生,习惯差,成绩差、不诚实。班主任张老师家访后,发现他家不仅生活环境差,而且父亲曾蹲过两次狱,母亲目不识丁。在张老师对任课老师讲了小杨的家庭情况后,原来对他非常“头痛”的七位老师(语、数、外、体、美、自、音),惊讶之余,有了份同情和责任。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共同“行动”,把更多的爱给予小杨。他们针对小杨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一个特别的教育方案。之后,七个人一有空就凑在一起,说小杨的变化,说“方案”的好与不好,交流小杨在各自课上的表现。老师们将他们的这种讨论方式称为“二五班的工作坊”。一年多来,小杨在“二五班工作坊”老师的关心下,除了学习上由于智力的因素还无法和同龄孩子相比外,可以说他已经是一名合格的,而且是一名可爱的、关心集体的小学生了。,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