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27415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宁波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宁波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宁波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宁波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片洗工犯以吃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ANNUAL REPORT ON EMPLOYMENT QUALITY OF 2020 GRADUATES宁波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宁波工程学院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 极践行就业优先战略,围绕就业育人任务,不断提高思想站位,强化 服务意识,精准落实政策。截止12月31日,学校2022届毕业生共 3663人,已落实毕业去向3452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 24%,其中 升学率16. 33机学

2、校一直秉承“知行合一、产教融合、服务地方” 的发展理念,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人才,2022届毕业生留甬人 数达1676人,2022届毕业生留甬率为53.现,位居宁波本科高校第 一名。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1 .毕业生规模与结构学校2022届毕业生共3663名,学历全部为本科,其中五年制本 科毕业生63人,四年制本科毕业生3028人,专升本毕业生572人。1.1 各学院毕业生人数2022届毕业生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5大学 科门类,分布在H个学院47个专业,其中规模较大的学院是经管学 院,人数占比分别为16.73%。学生规模最小的学院为机器人学院, 为四年前新成立的学院,20

3、22届毕业生为该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共 有毕业生97人。表1-1 2022届毕业生人数分布情况序号学院人数比例1经济与管理学院61316. 73%2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49313. 46%3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41211.25%4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37410.21%5外国语学院3639.91%6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3469. 45%7人文与艺术学院3098.44%8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546. 93%9理学院2145. 84%10国际交流学院1885. 13%11机器人学院972.65%1.2 毕业生性别结构从性别结构来看,男生2071人,占比56.54%;女生1592人, 占比43.46%。总体上我校

4、男女性别比为1.3:1,男生多于女生479人。 男女性别比例结构符合以学校工科类专业为主的特点。性名称(计黝3663男 女图1-1 2022届毕业生性别结构图1.4 毕业生生源地结构学校2022届毕业生仍然大部分来自浙江省内,浙江省内生源人数为2387人,占总人数的65.17%;省外生源人数为1276人,占总 人数的34.83%,省外生源以贵州(146人,占3.99%)、安徽(138 人,占3.77%)、河南(135人,占3.69%)为主。H工3人 (50.08%Al 64%Jll18 50.493IA 占 0.57%新窿G号尔20 占065%32人 (5087%.138人f 1,.O03%占

5、3.77%纪工(51.77%跖人 0.98%可* *BSA 占3.6骁X人 d52.57%* M餐69人 占 1.&8%38人 占 104%0州 146占39河40A (51.09%75人 62.05%2022届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W * 1 (5003%小江.江2387人西 65.17%91人占2 48%及福4认fil.1T*图1-2 2022届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浙江省内生源人数以宁波生源为主(391人,占10. 67%),其次是杭州(342人,占9.34%)。2022届毕业生浙江省内生源地区分布 见情况下图。2022届毕业生浙江省内生源分布情况图1-3 2022届毕业生浙江省内生源分布情况2

6、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学校2022届毕业生已落实毕业去向3452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4.24%o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和“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为主, 共占74.69%,比去年下降1.21个百分点,自主创业22人,比去年多 12人;国内升学毕业生人数较2021届毕业生增加11人,出国出境 人数增加H人。表21 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毕业去向毕业去向分类人数比例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91652. 85%94. 24%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80021.84%应征义务兵150.41%国家/地方基层项目80. 22%自主创业220. 60%灵活就业340. 93%升学升

7、学研究生50113. 68%第二学士学位591.61%出国、出境972. 65%未就业未落实毕业去向2115. 76%5. 76%2.1 各学院毕业去向落实率及排名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前三的学院是机械与汽车工程学 院(95.54%)、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95. 15%) 理学院(94.86%)。表2-2各学院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及排名学院毕业生人数落实毕业去向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49347195. 54%1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41239295.15%2理学院21420394. 86%3机器人学院979294. 85%4外国语学院36334494. 77%5

8、国际交流学院18817794. 15%6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7435193. 85%7人文与艺术学院30929093. 85%8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5423893. 70%9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34632393. 35%10经济与管理学院61357193. 15%112.2 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情况统计学校47个专业中44个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0%,其中应用化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安全工程(建筑安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学院)、工业设计(机器人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表2-3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情况统计序号专业名称毕业生人

9、数就业人数毕业去向 洛头举1应用化学5454100. 00%2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2828100. 00%3安全工程(建筑安全)1414100. 00%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学 院)1919100. 00%5工业设计(机器人学院)1010100. 00%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 人学院)2727100.00%7油气储运工程4444100. 00%8国际经济与贸易757498. 67%9汽车服务工程14614498. 63%10交通工程605998. 33%11工业设计555498. 18%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4314097. 90%13商务英语12312097. 56%14材料成

10、型及控制工程16416097. 56%15安全工程403997. 50%16城市管理383797. 37%17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626096. 77%18中美会计学928996. 74%19材料物理272696. 30%20物流工程454395. 56%21信息与计算科学676495. 52%22电子商务646195.31%2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712195. 28%24电子信息工程11611094. 83%25金融工程757194. 67%26应用统计学726894. 44%27土木工程11911294. 12%28英语16215293. 83%29国际商务635993. 65%30德

11、语292793. 10%DE广告学847892. 86%32工程管理666192. 42%33物流管理11810992. 37%3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39592. 23%35网络工程12711792. 13%36建筑学635892. 06%37文化产业管理635892. 06%38日语494591.84%39中美信息与计算科学968891.67%40汉语言文学696391.30%41会计学13412291.04%42化学工程与工艺15013690. 67%43市场营销11410390. 35%44车辆工程807290. 00%45电子科学与技术11510187. 83%46网络工程(机

12、器人学院)413687. 80%47材料科学与工程312477. 42%2 . 3.未就业情况分析截止2022年12月31日,尚未就业的2022届毕业生共211人。 进一步调查未就业的原因,以准备考研“二战”和准备考公考编暂不 就业为主,占未就业人数的63%。表2.4 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未就业类型未就业类型人数占未就业人数比例不就业拟升学5827.49%拟参加公招考试7535.55%求职中6832.23%签约中41.90%其他暂不就业62.84%3 .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地域分布3.1 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2022届已落实毕业去向毕业生中,除继续深造和应征义务兵外, 签约就业共2780人,主

13、要流向单位类型为其他企业(除国有企业和三 资企业外的所有企业),占签约就业人数的80. 18%,其次为国有企业 和三资企业。表3-1 202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单位类型人数占签约就业人数百分比其他企业222880. 14%国有企业30611.01%三资企业1565.61%机关411.47%事业单位220. 79%中初教育单位180. 65%城镇社区90. 32%注:签约就业人数二已落实与R业去向人数-升学人数-第二学士学位人数-应征义务兵人数3.2 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2022届毕业生签约就业的2780人中,就业地域流向主要集中在 浙江省内,少部分毕业生选择到省外地区就业。表32 2022届毕

14、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就业区域签约就业人数占签约就业总数比例浙江省245088. 13%浙江省外33011.87%合计2780100%下表浙江省各市吸引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生源数表示该地区生 源中已签约就业人数,回生源地就业人数表示就业生源数中在生源地 签约就业的人数。表3-3 2022届毕业生浙江省内就业地域流向地区就业生 源数回生源 地就业 人数回生源地就业 比例该地区签 约就业数吸引其他 地区人数占签约就 业比例宁波市31730295. 27%1558125656. 04%杭州市25415862. 20%37221413. 38%嘉兴市1738649. 71%105193. 78%金华市165

15、4527. 27%67222.41%温州市2237131.84%84133. 02%绍兴市1986030. 30%73132. 63%台州市2126028. 30%71112. 55%湖州市924346. 74%5071.80%衢州市952829. 47%3131. 12%丽水市772228. 57%2530. 90%舟山市32928. 13%1450. 50%合计183888448. 10%2450156688. 13%浙江省外就业的毕业生更多选择上海就业,其次为广东和江苏等 经济较发达地区。表3-4 2022届毕业生浙江省外主要就业地域流向省外就业区域就业生源 数该地区签约就业 数占签约就

16、业 比例上海市0642. 30%广东省33411.47%江苏省21301.08%安徽省102210. 76%贵州省125200. 72%北京市0180. 65%四川省71170.61%湖北省26130. 47%福建省33120. 43%云南省45110. 40%河南省8690. 32%河北省3270. 25%甘肃省4970. 25%广西壮族自治区6570. 25%湖南省2570. 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60. 22%山西省4460. 22%重庆市1860. 22%辽宁省1660. 22%3.3 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流向学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流向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 位相契合,主要

17、流向制造业(23.8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15.29%)、批发和零售业(15.04%) o表3-5 2022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用人单位行业人数占签约就业比例制造业66023. 7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2415.25%批发和零售业41715. 00%建筑业2599. 3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987. 1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816.51%金融业1555. 58%教育1344. 8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92. 8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72.4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11.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21.51%文化、体育

18、和娱乐业421.51%房地产业170.61%卫生和社会工作150. 54%住宿和餐饮业150. 5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30. 47%农、林、牧、渔业70. 25%采矿业40. 14%注:以上表格中就业生源数、签约就业人数为已落实毕业去向但不含升学、第二学士学 院、出国出境、应征义务兵的人数。3.4 用人单位录用情况分析学校签约就业的毕业生共被1754家不同的用人单位聘用,聘用我 校2022届毕业生5人以上的用人单位有73家,以宁波本人的优质企 业为主。表3-6聘用6人以上的用人单位统计用人单位录用 人数用人单位录用 人数宁波亚虎进出口有限公司25宁波美博进出口有限公司25中国石油化

19、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 炼化分公司21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7宁波凯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14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13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13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 营分公司13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13得力集团有限公司12宁波吉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12宁波博洋家居科技有限公司11德威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1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1国家电网下属分公司10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 司11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11宁波时光的故事文化传媒有限公 司11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9浙江金辰建设有限公司9宁波国群营销策划有限公司9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8宁波锦潮集团有限

20、公司8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 波分公司8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8宁波楼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8宁波顺丰速运有限公司8宁波盛威卓越安全设备有限公司7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7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宁波杭州 湾分公司7浙江舜宇智领技术有限公司7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7浙江金网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7宁波优远进出口有限公司6宁波甬聚园林建设有限公司6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 公司6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宁波雨露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6浙江镇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4 .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2022届普通本科毕业生中,国内升学共501人;出国出境人数为97人,国内外攻读研究生人数为598人,占毕业生总数

21、的16. 33%。表41各学院毕业生国内外攻读研究生情况统计学院国内升学 人数录取率出国出 境人数继续深 造总人继续深造比 例国际交流学院2613. 83%517740. 96%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8825.43%18925. 72%理学院3817.76%64420. 56%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8517. 24%48918. 05%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5915.78%36216. 58%机器人学院1111.34%31414. 43%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6412.98%16513. 18%人文与艺术学院3611.65%33912.62%外国语学院328. 82%104211.57%网络与安全学院259.

22、 84%22710. 63%经济与管理学院376. 04%13508. 16%合计50113. 68%9759816. 33%攻读国内院校研究生的501名毕业生被重点高校录取的共191 人,其中被985高校录取的有21人,被211高校(不包括同时属于 985高校的)有117人,被双一流高校(非985、211高校)录取的 有53人,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36. 66%。表4-2各学院国内考研升学统计学院985高校211高校一双一流高 校一般高 校一国内升 学人数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32455385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34144088机械工程学院211114064理学院0832738国际交流学院12122

23、26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4983859外国语学院2362132人文与艺术学院2562336经济与管理学院1712837网络与安全学院2571125机器人学院121711合计2111753310501表4-3国内升学院校主要流向院校名称人数院校名称人数浙江工业大学39宁波大学36浙江理工大学19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9西交利物浦大学18上海大学17浙江工商大学14华东理工大学12上海理工大学12中国计量大学10浙江师范大学10温州大学9宁波诺丁汉大学9上海海事大学9南京工业大学7武汉理工大学7上海电力大学6浙江财经大学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上海师范大学5西南石油大学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5东北林业大学5上海

24、工程技术大学5中国矿业大学4福州大学44.1 申请攻读第二学士学位2022届毕业生共有59人申请攻读第二学士学位,主要选择在本校继续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具体院校分布见表4-4。表4-4毕业生申请第二学士学位院校分布院校名称人数宁波工程学院47东莞理工学院1泉州师范学院1韶关学院1北京交通大学1总计554.2 出国出境我校2022届毕业生中有97人被境外高校录取,其中有34人被 2022年软科排名前100的高校录取,占出国深造人数的43. 49%0表4-5毕业生出国(境)院校主要分布学校2022年软科排名人数新南威尔士大学软科 1-100 (64)6伦敦大学学院软科 1-100 (16)3澳大利亚

25、昆士兰大学软科 1-100 (47)3悉尼大学软科 1-100 (60)3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软科 1-100 (79)3曼彻斯特大学软科 1-100 (38)2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软科 1-100 (16)1纽约大学软科 1-100 (26)1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软科 1-100(27)1墨尔本大学软科 1-100 (35)1墨尔本大学软科 1-100 (35)1南加州大学软科 1-100(53)1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软科 1-100 (60)1新加坡国立大学软科 1-100 (71)1美国西北大学软科 1-100 (30)1昆士兰大学软科 1-100 (67)1范德堡大学软科 1-100 (64)1英国

26、伦敦国王学院软科 1-100 (48)15 .自主创业我校2022届毕业生中有22人自主创业,其中19人在浙江省内, 以在宁波创业人数居多,达14人,另有3人在省外创业,其中在河 南,四川,江苏创业各1人。表5-1自主创业毕业生学院分布学院创业人数创业地区机器人学院6宁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5宁波、金华、绍兴、苏州经济与管理学院3宁波、杭州、成都外国语学院2宁波、绍兴国际交流学院2宁波、金华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宁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1南阳理学院1宁波网络安全学院1宁波第二部分就业工作举措一、聚焦组织保障,实施精准引领,鼓励毕业生多元就业1 .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机

27、 制,学校层面书记、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书记负总责,学校 把就业工作与学院年度考核、学院领导班子及辅导员年度考核、招生 计划等挂钩。各学院把就业工作要纳入学院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 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就业工作,院长、书记要 亲自部署就业工作,靠前指挥,落实责任,保障经费,制定激励政策。2 .构建五级联动就业育人机制。各学院建立“五级联动”就业工 作机制,学院领导、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毕业论文(设计)指导 教师、毕业班学生骨干共同发力推进就业工作。充分切实发挥毕业班 班主任就业第一责任人作用,充分调动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投入 到就业工作中的积极性,学院领导、辅导员积

28、极进行企业走访、开拓 就业渠道、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千方百计为学生实习、就业搭建平台。3 .引导学生基层一线就业。引导毕业生把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 国家发展结合起来,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一线 建功立业,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鼓励毕业生树立家国情怀,学校 做好“西部计划”“西部专招”“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就业项目 的宣传、组织报名和后续跟进工作,切实落实好基层就业优惠政策。 同时,鼓励有意向参军入伍的毕业生携笔从戎,到部队锻炼成长。我 校2022届毕业生中有1人录用为新疆阿克苏地区乡镇公务员,4人 参加西部志愿服务计划,15人参军入伍。同时,学校进一步扩大第 二学士学位

29、招生规模,组织实施第二学士学位政策宣传、招录计划、 考试录取等工作,优先保障第二学士学位录用学生主校区的住宿条 件,我校2022届毕业生中有59人考取第二学士学位(其中本校录取 55 人)。4 .建立就业绩效奖励机制。学校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 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宁工发(2022) 45号),为全面做好毕 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每年设立就业绩效奖励,总额20万元, 用于奖励就业工作贡献突出的个人和就业先进集体。各学院在每年包 干经费中单列就业工作经费,用于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企业走访调研、 校园招聘会、就业讲座、就业类比赛学生奖励、毕业生纪念品等。二、聚焦岗位供给,实施精准招聘,助力

30、毕业生优质就业L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学校出台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宁工办12022) 7号),明确校领导班子成员 走访、接待用人单位100家左右。校党委书记、校长分别带队深入百 强企业、国有企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上市公司、制造业单项冠 军企业等进行深层次对接,全面梳理完善就业重点单位信息,建立日 常联系互访机制,推动校企双方在健全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精 准供需对接、建立实践基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毕业生就业。5 .发挥招聘会主渠道作用。学校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制 订疫情期间就业工作应对工作预案,创造条件支持毕业生参加实习、 面试和用人单位进校开展宣讲、

31、招聘活动,做到科学有效防控、安全 有序招聘。学校在秋招季、春招季和毕业季三个就业工作时段,组织 毕业生参加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系列活动、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的各类招聘活动、宁波市就业创业服务月各类活动,同时积极组 织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校园招聘活动,编制2022届毕业生就 业宣传册,扩大用人单位邀请范围,加大招聘信息收集力度,主动对 接用人单位、人才主管部门和就业招聘机构等,千方百计扩展学生就 业岗位。学校邀请大型用人单位开展线上宣讲会,通过就业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和QQ群等线上渠道及时发布就业服务信息,开展互动咨 询,做到工作日“每日多条推送”,每周末“汇总推送”,为毕业生 云

32、端分享优质就业资源,累计推送招聘信息4000余条。2022年共举 办“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系列线下招聘会15场,线上招聘会8场、 企业宣讲会200余场,累计吸引用人单位20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 3万余个。6 .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实习就业。学校立足地方应用型办学定位, 积极鼓励毕业生留甬创业就业,为地方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 力支持。近年来,每届签约就业的毕业生有50%左右毕业生扎根宁波, 85%以上留在浙江工作,在化工、建筑、机械、物流、交通等行业形 成服务地方的品牌优势。学校在就业工作中尤其重视发挥校友的作 用,将校友们的力量连结起来为毕业生就业修桥指路,坚持10年的 “校友企业招聘会”成

33、为毕业生最信赖的应聘盛会。各学院通过不同方 式对接宁波产业基地、行业协会、行业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供 需对接方式,打造一批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把就业实习实践纳 入人才培养方案,帮助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材料与化学工 程学院与宁波石化经济区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宁波 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建设“宁工-顺丰“新商科实践教育与创新基地。通 过各种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增进了解,实习质量提高, 入职适应期缩短,实现学生就业成功率提高、企业离职率降低的“双 赢”。三、聚焦服务管理,实施精准指导,赋能毕业生高效就业1 .定期开展就业形势研判。学校坚持就业工作稳中求进的工作基

34、调,根据秋招、考研、考公、春招、西部专招、应征入伍、百日冲刺、 毕业季、跟踪服务等时间节点做好相关工作方案,实行就业动态周报 制度,每半月调查一次毕业生就业动态就业意向,根据就业形势不断 优化工作方案,做好“一院一策”就业指导方案。学校每月组织开展 就业工作研讨会,交流上阶段工作经验,研讨下阶段工作难点和对策, 同时针对就业工作阶段性特征和毕业生不同群体特点,分几大模块进 行主题分享和学习。各学院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就业工作推进会 和毕业班班主任会议,共同研究商讨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到就业状况 “月月统”、就业进展“周周报对未就业学生情况做到全面掌握,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

35、论文指导老师等实行全 员化参与,包干包块推进就业工作。2 .做好就业服务育人工作。坚持把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作为立德 树人的重要环节,把就业教育、就业指导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政策形势讲座、榜样示范引领等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 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减少慢就业、 懒就业、“尼特族”等现象。学校打造“就业服务”品牌,通过开展 “职业发展训练营”“深入名企体验营”“就业之星分享会”等活动, 加强活动、咨询、专项训练一体化指导。学校组织2022届毕业生深 入舜宇集团、利时集团、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等近20家宁波本地知 名企业走访参观,让毕业生零距离感知优质企业文化,

36、深入了解企业 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情况,帮助毕业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精准就 业。同时,加强对毕业生诚信和安全教育,引导毕业生诚信求职,树 立遵纪守法意识,防范招聘欺诈、“培训贷”陷阱等,通过开展毕业 生心理关怀行动,加强对毕业生的关怀和心理疏导。学校十分重视就 业创业工作典型的培育和选树,今年我校3名毕业生被评选为2021 年宁波市就业之星,2名毕业生评选为2021年宁波市就业之星提名奖, 1名毕业生被评为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3 .开展生涯教育实现靶向指导。为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实 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校要把就业工作从踢好“临门一脚”向前 后两端大大延伸。前端从低年级学生开始指导

37、学生树立生涯意识,举 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模拟求职大赛,宣传就业优秀案例,推动将职 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向低年级辐射。实施“企业HR智库计划”,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努力提升学生求职技能和竞争 力。后端通过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工作,针 对毕业一年和毕业三年的学生进行全覆盖、全方位的调查,跟踪每位 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情况,通过优质就业岗位推荐、职业咨询、校友 走访、校企合作、校友会活动等方式,帮助毕业生不断提升生涯适应 力和成熟度,形成生涯教育闭环管理和实现就业工作反哺效应。4 .构建全天候就业服务体系。学校积极打造“互联网+就业”模 式,搭建“一网四平台”就业

38、信息服务平台。根据毕业生求职意向, 依托学校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提供求职信息精准服务,有效提升求 职信息传递效率,着力打造“学在宁工微信公众号” “毕业生求职 QQ群”“深入名企体验营”“职业发展集训营”四个就业服务平台, 推动就业工作由传统的“面对面”变成“键对键”,由企业来学校参 加招聘会变成组织学生去企业求职,大大提高学生应聘的成功率和实 习就业的稳定性。学校不断简化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流程,通过在线 办理,方便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将就业服 务与“最多跑一次”改革相结合,为毕业生提供“网办”“简办”“秒 办”等便捷就业服务。四、聚焦就业需求,实施精准帮扶,推动毕业生充

39、分就业1.建立分类精准帮扶体系。学校按照“引导一批、动员一批、帮 扶一批、督促一批、带动一批、解决一批”的原则,做好“早介入、 早研判、早指导”的毕业生就业动员工作。各二级学院通过问卷调查、 电话、微信群、QQ群、谈心谈话等方式,提前排摸毕业生就业状况, 掌握毕业生的求职状况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就业需求,实行分类就 业帮扶策略。对于有就业意愿的学生,至少提供1次专业化的就业指 导,3个有针对性的就业岗位推荐;对国内考研学生,笔试前提供考 研辅导和心理调适,笔试结束后及时开展一对一指导,减少慢就业现 象发生;对出国(境)留学学生,排摸意向学校,关注升学进展;对 考公考编的学生,建立专门交流群,定

40、向发布考录信息和备考指南; 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场地支 持等全要素创业服务;对就业意愿不强的学生,及时掌握毕业生求职 真实想法,组织参与职业体验活动,提升求职就业能力和积极性。2,完善困难群体学生帮扶机制。困难群体学生帮扶是就业工作中 的重中之重,更是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学校指导各二 级学院建立健全毕业生帮扶工作台账,梳理掌握建档立卡、千校万岗、 低保、心理困难和身体残疾等困难群体毕业生基本情况、学业情况、 就业意向、就业进展、帮扶措施等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 实,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困难群体学生的就业状况要“一口清”,依托 精准画像,实现精准

41、施策。按照“一人一档” “一人一策”要求重点 帮扶,精准推送、推荐就业岗位,每周更新一次困难群体学生的就业 状况和进展,实行“进行一次深度谈心、安排一次精准指导、推送一 批就业信息、发放一次困难补助”的四位一体帮扶措施,全员化、多 手段、全方位帮助困难群体毕业生充分就业。3 .“毕业生之家”解决首年之困。学校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相 关文件精神,深度挖潜,创新形式,拿出宁波市中心翠柏校区的2幢 学生公寓,打造有感情、有温度的“宁工毕业生之家”,为留甬创业 就业的家庭贫困毕业生提供干净温馨、实惠便利的短期过渡公寓,帮 助他们在宁波度过最困难的第一年。毕业生入住费用根据设施情况 150-350元/月不等,价格为同地段同类型公寓价格的1/6到1/3。毕 业生之家实施全流程智能化“酒店式”管理,入住的毕业生下载白云 生APP,就可以完成线上签约、办理入住、账单支付、智能开锁等服 务,实现青年智慧社区的“云管理”。2022届毕业生留甬率为53. 1%, 位居宁波本科高校第一名。打造留甬学生的扬帆港湾,是学校从小视 角中响应“甬城留人”政策的积极探索,也是拉近母校和毕业生情感 的重要举措,更是学校推进全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