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历史选修课介绍(岳麓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7481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1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历史选修课介绍(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课介绍(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课介绍(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课介绍(岳麓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课介绍(岳麓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历史选修课介绍(岳麓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历史选修课介绍(岳麓版).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历史选修课介绍(岳麓版),太原2010.2,岳麓版历史选修课相关的几个问题教学及考试中如何处理必修与选修的关系交流,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因此,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新课标,本册结构 单元、课,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2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6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改革/2+1(综合探究)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4+1(综合探究)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中外课时比 8:7时段比 古代 8,近代 6,现代 1,必修一中几个

2、值得思考的问题,1 对改革的理解2 为什么历史上会有这么多的改革?3 原发型与继发型改革4 政治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如何评价改革?,1 对改革的理解,第一层理解:改革就是一种变化,改弦更张;与以前不同。这是说改革与以往相比都必须具有变化性,和以往不一样。,第二层理解:这种变化的方向,应该是向前的,不是开倒车。这是说改革都必须具有正面性、进步性,积极意义。,第三层理解:任何改革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问题,而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这就是说改革都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第四层次理解:任何改革都不会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一次改革解决了一种问题,但另一种问题会随之出现,需要

3、用新的改革去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是说改革都会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必须具有持续性,2 为什么历史上会有这么多的改革?,教材里精选了中、外15个案例是人类历史上无数改革的突出代表反映了一种意识忧患,超前突出了一种精神探索,突破宣示了一种潜能尝试,创新说明了一种“宿命”周期,更替,探究出现这些改革的原因,最根本的一条:没有、而且也不会有恒久不变的环境、制度、思想认识 以往多强调、突出了“制度问题”“环境”与“思想认识”同样是发动和推进改革的重要因素,有时还是主要因素。,所谓“环境”,不仅仅指自然环境,广义概念:自然地理因素人与人的(社会)因素邻国、其他民族(国际)的因素环境的变化,需要、要求人们重新调整

4、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促成了改革改革说到底就是关系调整,“制度”是上述要素中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固定化,是“环境”诸要素中的一部分制度的特点:固定、稳定,刚性对于不断变化的环境来说,它就显得滞后任何新的变化,都是对已经形成的制度的挑战或冲击,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量变到质变),“思想认识”是对“环境”的主观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对环境变化的敏锐察觉来自于对历史、对经验的思辨思想认识是可以“超前”的在改革中充当两大角色:吹鼓手(也兼任批评家)设计师,3 原发型与继发型改革,也称内发型和外源型分型的一种,源自现代化研究,内发型现代化又称原发型现代化,指一国家或一民族主要由其内部因素的自然发展而促成其现

5、代化。,外发型现代化又称后发型现代化,指一民族或国家的现代化主要由外部刺激引发,或由外部力量直接促成。,这种分型并不是很恰当:第一,显然,这种分类注重的是动因,而不是内容、结果、影响。就改革而言,真正更有意义的可能是后面的几项,第二,与现代化研究不一样,现代化的内容基本一致(经济现代化,大工业,科研成果应用;政治民主化等),而改革的内容千变万化。前者由于内容差不多而更关注动因;能够体现出现代化的特点。改革由于内容的不一样而应该更关注内容与后果。这种分类恰恰体现不出改革的特点。,第三,两者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原发有原发的意义,继发有继发的意义。有时候,继发的意义可能更大。从文明史的角度看,继发的改

6、革可以说明文明的扩展(或文明的传导)比如,唐制影响日本,第四,原发与继发界线不是很清楚的。而且越是到近现代,世界日益连成一体,彼此影响加大,很难区别例如,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继发型;但明治维新也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我朝变法,但采于日本,一切已足。”对于中国,日本似乎又是“原发”。,4 政治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对改革成败的评价),本册一大特点:讲的都是政治改革。尽管中国古代的变法中有一些经济内容,但主要不是经济变革,是有政治含义的宗教改革也是政治变革,因为中世纪宗教本身就是政治,就是统治与被统治问题,政治改革面对的:环境、思想的变化往往影响到社会

7、利益、社会地位的重新配置。在这个过程中,势必充斥矛盾冲突和种种摩擦。核心:社会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地化解矛盾 过程目标:使社会从一种平衡走向不平衡,再走向新的更高阶段的平衡,改革的评价,或者改革成败的标准就要依此而定成功的改革不在于给社会造成多大冲击,而在于能给它带来多大程度、多长时间的发展和稳定,也并不是所有稳定都是好的。社会稳定常见的有静态社会稳定(封闭型、僵化型社会稳定)动态社会稳定(开放型、发展型社会稳定),静态社会稳定是指那些不求发展,排斥改革开放,死守过时教条,消极地维持或简单地重复原有社会秩序的社会稳定。这种社会稳定往往保守、陈旧、僵化,缺少生机,其结果是导致专制主义加强。中国古

8、代史上很多“盛世”;外国历史上的很多“帝国”、王朝。,动态社会稳定则是指社会系统在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协调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中,求得自身发展并维持社会稳定。它是一种发展中的稳定,具有开放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开放性反对保守,要求打破僵化局面,使社会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动态的稳定之中,有着较强的活力并保持良性运行发展,持续发展。,稳定与不稳定是辩证的统一,稳定中必然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绝对的、静态的稳定是没有的。静态的社会稳定只是一种消极的、僵化的社会稳定,很难解决原有的及新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一旦内部矛盾激化为对抗性矛盾,就会引起社会的巨大震荡。只有与改革和发展密切相联系的社会稳定才是真正的社会稳定。,近

9、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一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3第二单元:民主与专制的搏斗/3+1(综合探究)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3+1 第四单元:“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2+1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运动/3+1中外课时比 3:11,历史选修二的几个问题,本册的特点时段:近代主题:政治思想领域范围:希腊、罗马;英法美(包括国际共运);中国。主要内容都是熟知的。主线:民主从思想(思潮)最终确立为制度。从想象变成现实。,要清楚民主思想与实践,不是只从这个时候才开始更重要的是:在现当代,民主的实践,从制度层面上还在推进例如,美国黑人的投票权到1965年才真正开始的。瑞士到

10、了1971年所有的妇女才获得了投票权后,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选。,民主化过程,毫无例外,都是渐进的 民主从思想(思潮)最终确立为制度的过程。从想象变成现实。但也要知道,不是完全的实现。任何思想在转化成现实的过程中,都会有缺失;都不是完全的思想复制。,值得思考的问题,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实质(争夺的是什么?)近代民主制进步性的体现代议制民主的评判,1 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实质,权力?权力只是一种表象,实际是整个机制的组成部分。也是某种观念的化身。争夺的不单单是这个。是决定整个机制的东西,是造成那种观念的东西。,既得利益?利益都是具体的,不会是空洞的。能够得到的利益是什么?利益就是一种控制,对资源的控制

11、。对国家资源的支配。广义上的资源:经济资源、政治资源、人力资源等等,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是现实的资源,还有未来的预期资源,在对国家资源支配上的斗争实质上谁对国家的一切说了算数(个人,精英小团体,社会主流,大众)以什么方式说了算数(专制式一言堂,少数服从多数,立法),2 近代民主制进步性的体现,体现在:人的解放摆脱三个“桎梏”在经济领域摆脱贫困与剥削;在政治领域,使每一个人都摆脱依附、奴役与压迫,真正成为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在精神领域摆脱愚昧、迷信、庸俗的折磨与束缚,充分享有接受各种教育的权利。从某种权力的工具转变为参与国事的公民,体现在:自我完善拥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开始真正有了自己

12、的人权、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是一种解放也是一种完善人是历史的主体,当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后,便懂得自我完善的意义,从而使整个人类的素质得到提升,社会更加充满活力,体现在:少数人规定制度到更多的人规定制度制度的人性化程度提高:人治 法治更多人参与社会资源安排与享受资源的分配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是历史发展趋势,3 代议制民主的评判,代议制的发展和建立是全书的重点内容。英美法三国是古代直接民主的替代物。是一个历史进步也要认清它的限度。,代议制度的前提是公民(人民)同意让渡(转让)自己的部分权力给代议机关(议会)不可避免在代议制度与人民主权之间存在的矛盾:能不能反映民意?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民意?如果不能

13、反映要花费多大精力才能改变代议机关?,最理想的状况是:人民能够行使最后的控制权,这就需要代表或议员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并且人民可以随时予以罢免阻碍:议员有任期,有相应的保护机制,民意需要有相当的普遍性才能受重视等。,什么是较好的代议制?建立起稳定、有效的权力制衡系统所谓稳定,就是说已经形成一套具有延续性(可持续性)的制度,不是临时应付。所谓有效,就是各个权力制衡者之间的权力真正独立,而不是表面上的独立而实际上的重叠,更危险的是实际上的隶属。,在西方国家的分权制衡制度中,是不是各种权力都是相等的?有没有“弱势”?议会主要执行立法职能,其权力受到其他国家权力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的制约。而且当代西方国家

14、的行政权力还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从议会的角度看,立法程序趋于复杂,时间较长,往往滞后于行政权力的行使,即便有制约,也是在已经造成既成事实之后的制约。,代议制的不足。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1861年)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由于选举制度本身的缺陷,导致智力优秀者不能当选,使代议团体的智力条件得不到最大优化;第二,利益倾向相同的某一个阶级,一旦形成多数,有可能存在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法律倾向,而不顾社会普遍利益。,教学及考试中如何处理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怎样看待选修各册的内容?选修课的定位与作用考试测量中必修与选修的试题等值问题教学中的“减负”与“增负”,怎样看待选修各册的内容?,1.选修内容是不是必修的延伸与

15、拓展?肯定的。都与必修相关联选修与必修相得益彰,2.在考试测量中是单列还是并入?原则:既要有利于新课标落实,又不能加重学生负担共识:需要纳入考试范围,但在权重上要与必修有所区别方案:1 单出选做 2 单出必做 3 并入必修从内容、关联性、教学等,以上方案都可以哪种更好?不同角度的问题备考,应试人才培养,素养教育,选修课的定位与作用,1.在新课标体系中,选修是“配角”教学中的先与后,必与选,重视程度考试中的形式与权重:形式:单题选做;并入权重值低(单科6%16%,文综10%20%)权重是否适当?适当不适当:知识量,开课投入,学习兴趣,2.选修权重对新课标“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现实:权重小导致在教学

16、和备考中受重视不够与新课标理念的冲突两条腿支撑自主学习探究精神新课标的“可持续发展”不在必修,而在选修,考试测量中必修与选修的试题等值问题,1.必修与选修、选修与选修的等值不等值是源于现有的命题方式已有的命题方式上,基本都是一道材料题。材料的文字量中等,分成多个2.选修课测量的效度问题,教学中的“减负”与“增负”,一个关键,一个核心问题普遍看法:选修既是增负换角度审视选材标准化考试弊端,选修教材的个别章节,高中历史课标没有要求,如何处理?正常讲述。既然增加肯定有其道理和必要。或是重要,或是保持线索。特别是岳麓版讲究历史传承,时空线索。是不是纳入考试?考试一律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准。,选修与必修相对应的内容如何处理?互为补充,交叉印证。以选修夯实必修的基础,拓展必修的知识领域;以必修定位选修的历史作用,提升选修的认知层次。选准选修,考必修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