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ChatGPT与社会意识形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27544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ChatGPT与社会意识形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ChatGPT与社会意识形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ChatGPT与社会意识形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ChatGPT与社会意识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ChatGPT与社会意识形态.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ChatGPT与社会意识形态“过度依赖ChatGPT技术,会将常人的意见建 制化与机械化,使社会意识形态板结现象更为严重, 并加剧人类自欺现象的泛滥。”近日,在复旦大学庆 祝建校118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中,该校哲学学院教授徐 英瑾以从人工智能哲学的角度看ChatGPT为题,剖析 了 ChatGPT技术可能存在的弊端。运用人类语言顺畅聊天,并非认定智能的必要条件。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人工智能中, 一对因车祸痛失爱子的夫妻收养了人工智能“大卫二在 被人类养育的过程中,大卫渐渐产生了 “我到底是一个 机器,还是一个人”的困惑。这背后隐含了一个深刻的 哲学问题一一机器能够思考吗?探讨和理解人工

2、智能,首先要回归对于“智能”这 一概念的辨析。徐英瑾从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切 入,介绍了 “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提出的行为主 义标准。判断一物是否有言语行为从而认定其是否智能, 这便是著名的图灵测试原理。没有通过图灵测试,是否仍有可能被认定为人工智 能?徐英瑾以不通现代语言的土著、善于筑巢的鸟类以 及设想中的外星人为例,提出与人类顺畅沟通的言语行 为并非认定智能的必要条件,而只是充分条件。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各界的观点目前大致可 分为乐观论、悲观论和泡沫论三类。支持“泡沫论”的 华裔科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曾说,不要高 估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从物理学角度看人工智能, 它目

3、前还处于前伽利略阶段。对此,徐英瑾表示赞成。真正识别人类精神内核,人工智能仍在路上。“理解ChatGPT的本质并不困难。”徐英瑾介绍,Chat (聊天)一词,在人工智能领域地位特殊,这源于图灵 测试的一项发明早已出现的“聊天盒(chatbox)” 技术。而ChatGPT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是“传统神 经元网络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的进阶版,通俗地说,就 是通过数学建模建造出一个简易的人工神经元网络结构。尽管ChatGPT的语言通顺程度和机器翻译水平令人 赞叹,但谈到这种模型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徐英瑾指出, 人工智能的进步,实际上是统计学意义上的进步,是不 断迭代的大规模数据集和人工语料训练“野蛮

4、投入”的 结果。因此,纵使ChatGPT看到“路遥知马力”后能接 上“日久见人心”,但它并不能真正理解中文诗词的精妙 内涵。从海德格尔哲学的角度看,这种人工智能系统训练 方式不得不把“常人”的意见建制化与机械化,由此使 得社会意识形态的“板结”现象变得更为严重。换言之, 从机器的视角看,一个正确的意见就是被大多数人所认 可的意见,因此,少数“异类”提出的“离经叛道”之 说在技术上就会被过滤。“这需要我们提高警惕J徐英瑾强调,“假若ChatGPT 技术出现在托勒密的时代,哥白尼的日心说恐怕永 远会被判定为错误答案。”人工智能训练与当下总是存在时间差,无法面对未 来,是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的最大瓶颈所在。徐英瑾 表示,过度依赖ChatGPT,可能会让人丧失反思力与对未 来的把握能力,陷入过度“自欺”的状态。人工智能未来到底走向何处?在徐英瑾看来,要想 真正走通人工智能这条路,需要在结合节俭性算法与推 理引擎的基础上,兼顾哲学思维带来的“破”与“立二 无论人工智能变得多聪明,适应与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是根本指向。大数据的训练很难让机器对语境形成精准 识别,如何突破语料的伪装、真正识别人类的精神内核, 人工智能仍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