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排泄系统.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7773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的排泄系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昆虫的排泄系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昆虫的排泄系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昆虫的排泄系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昆虫的排泄系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虫的排泄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的排泄系统.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六章 昆虫的排泄系统,目的要求,1了解昆虫排泄器官的种类,3明了杀虫剂与昆虫的排泄系统的关系,2掌握马氏管的排泄机制和排泄过程,昆虫的排泄系统(excretory system):以马氏管为主,辅以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脂肪体及围心细胞等排泄器官和组织所形成的系统。机能:1.将新陈代谢的最终产物(CO2和N素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液中无机盐类和水分的平衡,从而维持体内比较稳定的生理环境及正常生理活动。,一、马氏管的数目和排泄面积,1数目 1)少则2条;如蚧类 2)多则250余条;如蝗虫 3)一般为46条。如鳞翅目、长翅目、毛翅目等;4)无 如弹尾目、蚜科等。通常全变态昆虫比不全变态昆虫

2、马氏管要少。,第一节 马氏管(malpighian tube)及其排泄机能,2表面积 马氏管的数目与长度成反比,即少则长,多则短,但表面积差不多。,外观:呈偶数的细管状着生处:中后肠交界处基部:与肠腔相通端部:为盲状,游离于血淋巴或埋于直肠细胞中基段细胞:刷状边端段细胞:蜂窝边马氏管的特化隐肾:出现于大多数鞘翅目昆虫和部分的鳞翅目昆虫。是回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特效系统。,二、马氏管的结构,1.基膜 1)组成:一层含有很多微气管和螺旋状横纹肌纤维组成。2)功能:(1)固联马氏管(2)有利于运动(随器管的蠕动而运动)2.肌肉层 1)组成:由斜行横纹肌纤维组成。2)功能:便于马氏管伸缩和扭动。,3.管壁

3、细胞 1)组成:单层细胞层(1)蜂窝边:端部呈短杆形的栅栏状的组织。(2)刷状边:基部呈刷状的原生质的突起。2)功能:分泌和吸收作用,三、马氏管的基本类型,马氏管的排泄物主要是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氮废物。排泄物的种类(一)尿酸:尿酸占氮素废物的80-90%,尿酸中含H量为2.38%。尿酸作为昆虫的主要排泄物,对要求保水的陆栖昆虫和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昆虫,具有重要作用。为什么?尿酸分子含H原子的百分率比任何其它动物的N素排泄物都小,所以在代谢过程中形成尿酸分子时,消耗水也最少。尿酸的溶解度极小,排泄时不需伴随很多水分。(二)尿囊酸:含H5.6%(三)尿囊素:含H3.8%(四)氨:含H17.6

4、%,四、马氏管的排泄机制,排泄机制大体是:尿酸盐、水、钾盐、钠盐等血液中的物质渗入(或主动运输入)马氏管端段,而在基部水、钾盐、钠盐被吸回血液,形成尿酸沉积。沉积的尿酸进入后肠后,在直肠中进一步回收水分和无机盐类,使尿酸进一步沉积与消化残渣混在一起成为粪便排出体外。,1.排泄过程(如吸血蝽),2.排泄机制(一)尿液酸化:尿酸进入马氏管与钠钾离子结合呈碱性,通过基段时,水和钠钾离子被吸收,尿液pH下降,尿酸析出。(二)液流循环(即排泄循环):原尿中的水分和离子等经过直肠时进一步被再吸收,构成排泄循环。(三)渗透作用:马氏管壁和直肠壁均有渗透性。,1.分泌泡沫和粘液 如沫蝉的若虫,体外常包围一层泡

5、沫,用以保护虫体,减少损水或不受天敌的伤害。,五、马氏管的其它功能,2.分泌丝 如草蛉幼虫在2龄以后,马氏管前端发生了形态的变化,管内充满着粘稠的分泌液,化蛹前自肛门拉出,造成圆形的白色小茧。,3.分泌石灰质 如竹节虫的马氏管内收集石灰质,可被血液再吸收,用作形成卵壳的原料。,一、直肠的重吸收功能,第二节 直肠及其排泄生理,离子从血液主动运输进入直肠垫细胞间隙,形成高浓度区域,使得肠腔中的水分和一些溶质被动扩散进入细胞间隙,又经内部连通的细胞间隙,流入漏斗形通道,当达到足够的液压时,通向血腔的瓣膜被冲开,水流进入血腔。,由肠壁细胞分泌,为细胞突,用以分隔管腔和血淋巴,直肠周隙,黄粉甲,二、隐肾

6、管系统(cryptonephridial complex)(鞘翅目、鳞翅目),围肾膜对水无通透性,但钾离子可以通过进入马氏管,使腔内的渗透压增高。从直肠进入间隙的水分,便被动扩散到马氏管腔内,最后流向马氏管的基端,并被管壁细胞吸回到血腔内。,第三节 其它排泄器官,一、下唇肾(labial kidney)二、脂肪体(fat body)永久性封闭处理或短期贮存。三、围心细胞(pericardial cell)吞噬马氏管无法排除的染料、色素颗粒和胶体粒子。四、消化道 吸血昆虫通过中肠排除血红蛋白和酸性染料。五、体壁,下唇肾,一、破坏组织(一)破坏马氏管细胞 如有机氯化合物中毒后,细胞界线不清,细胞内产生空泡等。(二)破坏脂肪体细胞 如除虫菊酯类,可使脂肪体细胞分离。二、脂肪体对杀虫剂有较强的抗性 因为脂肪体从血液中吸收代谢废物,所以当杀虫剂进入血液后,也可被脂肪体所吸收而贮存(特别是脂溶性的杀虫剂),降低了药剂的毒效。,第四节 杀虫剂与排泄系统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