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527895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1学情分析: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教学重点:深入体会大禹治水

2、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结构)二、精读指导:(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为什么治水?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

3、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3、齐读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二)学习二自然段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 “一定要把洪水治好。”(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三)学习三自然段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2、抓“常

4、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四)学习四自然段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汇报,练读(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四)学习五自然段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2、理解“欣欣向荣”。三 、归纳小结: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

5、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大禹治水教学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本课的精彩之处在于:一、把握教材特点,紧扣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奉献”,本节课 以“禹因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崇敬和爱戴的英雄?”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最初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认为大禹是为了治水而成为英雄,教学中,力图通过理解大禹为什么治水?(体会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父亲临终的叮嘱,有心想百姓的胸怀)大禹怎么样治水?(让学生自读自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大禹治

6、水历经艰辛,治水成功)结果怎么样?(给人们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造福人民)最后总结出大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天下百姓,这种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称为奉献,回扣了单元主题。从“英雄”入手,回到“英雄”,其间诠释了大禹为什么是英雄,也将这一英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二、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这节课,我抓住一切可以训练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听、说、读的训练。1、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进行引读,最后小结课文中正是用上了这些动词才更准确地描写出洪水的凶猛。整个引读过程中我努力让孩子体会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的搭配,孩子加深了印象,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细细的品位。2、理解“叮嘱”一词。禹因为不忍让

7、百姓受苦而想治水,这是第一个治水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大禹更坚定地投入到治水中?孩子的回答是因为父亲临死前的叮嘱。这时,我及时抓“叮嘱”一词,理解叮嘱的意思。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回答因为父亲没能把洪水治好而放心不下受苦的老百姓,因为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帮自己完成未完的事业这样,孩子既加深了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也树立了一定的人物形象,理解到鲧的心系百姓,进而也能理解到大禹的心系百姓。加上我刻意的四次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成功地把父亲的遗愿转化为大禹的志向。3、当教学到让孩子找出文中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时,我抓“开凿”这一动词,抓“九条河”这一量词,通过引读和渲染,让孩子体会到大禹治水这

8、一工程是如此的巨大和不容易。4、大禹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象贴标签似的讲读,也没有让孩子直接说出大禹有什么样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边读边勾画感动的句子,圈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谈自己的体会。抓“常常”“又”体会到大禹不只是一次这样,而是经常,多次。体会到大禹为治水风餐露宿都是常有之事。当孩子说到“天蒙蒙亮”能体会出大禹很早很早就起床。抓长年,理解一年很长时间大禹的脚都泡在泥水中,抓“脚跟都烂了”体会连最不容易烂的地方都烂了。抓“才”字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结婚很晚,抓“仅仅”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在家住的时间之短。抓“却顾不得回家看一看”中的却字时,通过“十年”和“三次”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本来回

9、家次数就很少了,就该进去看看,但大禹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里,我还声情并茂补充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又一次回扣了“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让孩子们更理解“却”字的语法意义,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大禹为了治水,抛下小家而为大家,这一英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发高大。另外,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孩子感受到哪句就出示哪句,我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们更自主地学习。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课后,我发现还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孩子自读自悟时,应根据他们的理解和体会,适

10、时地加入朗读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这样,读和悟才能更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从词句中体会*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1、齐读课题2、自读课文3、出示词语指名读、领读、齐读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

11、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4、师:小朋友,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读、指名读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指名读、齐读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苦难的老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读读

12、第二自然段。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3、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4、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大禹治水的艰辛、他非常能吃苦、治理洪水的方法非常科学)5、指名读、齐读6、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学生可能会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会热得中暑;寒

13、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过渡:大禹在外治水很长时间,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 阅读故事,介绍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2、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3、 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上一系列数字。4、 指名读,说说体会(13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路过、一次也没有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说明大禹心里一直想着老百姓,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5、齐读五、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齐读读第四日秒年第四自然段。1、读了以后,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很开心,因为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

14、流浪。)2、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3、(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4、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六、总结:大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七、教学生字理、伟、姓、制板书设计:千辛万苦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代代相传教学反思: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15、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

16、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并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未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做具体的描述,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为了避免个别太过

17、现实的孩子说出他不爱妻子和孩子而误导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过家门而不过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献精神。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心情如何,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师述: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达到高潮。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

18、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3教学重点: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教学挂图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

19、、板书课题。2、简介大禹。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2、检查字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三、细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2、讨论:(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四、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2、说说“治、洪、姓”的

20、结构和偏旁。二、细读课文。1、第2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9)知道朗读。2、细读第3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4)知道朗读。3、细读第4段。(1)齐读课文。(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4)齐读课文。三、练习背

21、诵。1、引导背诵。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2、口头扩词。治( ) ( ) ( ) 久( ) ( ) ( )理( ) ( ) ( ) 伟( ) ( ) ( )二、教学生字。1、教学字形。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指导“伟、雄”的笔顺。2、指导书写。3、学生描红。三、课堂练习读一读,抄一抄。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按要求填空:洪:有( )画,第七画是( )父:有( )画,第三画是( )理:有( )画,第十画是( )姓:有( )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1、抄写生字。2、背诵课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4教学理念:课

22、文是一个传说,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操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些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力求再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3、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4、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23、。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禹(板书),今天我们继续将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个别读、齐读课题。2、“治”是本课中一个新学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认真地写写这个字。组词游戏: 治,我是治水,你是?板书:治理3、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制”,跟老师书写,这是什么制?从文中找个词:制服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书:洪水(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共,合起来就是洪)。指导读出水的气势。5、齐读黑板上三个词,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禹治理洪水,最后将它制服的事情过渡: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最终制服了洪水。他是怎样

24、治水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2、孩子们,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洪水凶猛,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3、都是洪水惹得祸呀!看出来了,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你们看(洪水泛滥视频)4、在动画情境的渲染师配乐范读:洪水泛滥,滔滔不绝,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所到之处一片汪洋大海。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

25、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5、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看,你听,老百姓就这样四处漂泊、四处流浪。正如课文所写的:无家可归指导理解读6、多凶猛的洪水,多痛苦的生活呀!谁来带着这样的感觉把第一段读好?(个别读、配乐读)。多感人的情景啊!让我们再次低低地、慢慢地来读这一小节。(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你看,你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日子。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能让这样的日子继续下去吗?这洪水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是的,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个别读、指导读,齐表决心。2、治理两个字说起来容

26、易,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那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几件事呢?孩子们,去课文第二小节里读一读,找一找。3、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些事呢?出示(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_,走遍了_,_察看_。_挖通_,劈开_,引导_。4、理解“走遍、吃尽”(蓝线显现)、“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红色显现)“千”万”指得是? 每一种苦都吃过、尝过,这就叫“吃尽”。要察看水流和地形,就要爬过每一座山,淌过每一条河,这就叫“走遍”。大禹爬了很多山,过了很多河,这很多山,很多河就叫?(千山万水)想一想:你看,他查看水流和地形中,你看他,正脚穿草鞋,带着干粮,艰难地跋山涉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会

27、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说一说:在爬高山的过程中,大禹会有_的危险;在森林里查看地形,大禹会被_咬伤;在_,大禹会_。大禹吃得苦太多太多,这就叫?(千辛万苦)是啊,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是那么多的苦,那么多的累啊,能把大禹的辛苦读出来吗?(自读、指读)5、多不容易啊,引读,大禹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地查看-,齐读。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他还做了什么?6、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1)指读,找找这句话中有哪两个数字相同?(体会数词的作用)出示: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这里的“九”说明山、河很多,你能读出多的意思来吗?(指读)(回

28、忆大山、大河)要劈开大山,挖通大河,容易吗?要劈这么多的大山,要挖这么多的大河,又是怎么样的一种苦呢,你能读出来吗?(自读、指读)7、介绍大禹的父亲鲧,当年用的是堵上河道的方法 ,却没见成效。为什么大禹不用这个老方法呢?大禹用的是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你觉得大禹不光能吃苦,还很?(聪明)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真棒。洪水一泻千里,因为海能够容纳百川呢!谁来读一读这个好办法!再次朗读第二节。让我们一边想象一边读。一起读。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导读):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

29、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出示文字)1、 完成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2、体会数字表达的精妙: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重点指导第二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 能读出儿子的感受吗?3、指导朗读:难道他不关心自己

30、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出示大禹劳作画面。(师讲诉: 相传,禹刚结婚四天,但是为了治水,他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到处奔波。在治水的13年中,他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每次他望着熟悉的院子和门窗,分外想念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想到工地上还有那么多人等待自己回去部署任务,他便狠狠心,头也不回地走了。禹第一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这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听见哭声,他非常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儿子,但想到一天不制服洪水,百姓们就一天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他就咬咬牙,没有进去。他怕延误治水,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但此时工程正是紧张的时

31、候,禹只是远远地和妻子招手,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路过家门,儿子已长经10多岁了,使劲把他往家里拉。禹只是深情地摸了一下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还是很忙,就匆忙地离开了。)4、 老百姓听了这个故事,很感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1、 大禹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让洪水发生了变化(示图)看,现在的水怎么样了?(平静、可爱)水平静可爱了,不危急老百姓的生活了,我们可以说它被“制服”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房可住,

32、有田可种,这样的生活叫什么?“安定”说话训练:如果你是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2、这安定的日子谁带来的?带来了什么呢?3、是的,大伙非常感激这位伟大英雄-禹。禹名字很早以前大家就知道,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4、学到这里,课文里都叫禹,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无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5、出示:孔子曾说过:“如果没有大禹,我们现在可能都变成鱼虾了。”6、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五、指导写字1、出示:治、制、形2、指导书写3、生写习字册六、跃出情境,课

33、外升华。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课后好好读一读,相信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七、作业读一读:课后阅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背一背:背诵大禹治水15、大禹治水板书设计: 治理洪水制服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5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2.熟读课文,理解“倒

34、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课前准备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课前

35、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设计意图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

36、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7、。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设计意图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

38、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

39、什么?(4)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设计意图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2)引导学

40、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2.读后交流体会。设计意图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板书设计洪水肆虐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洪水退却设计意图提炼*的重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理解*的内涵。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