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老师点评魏楷.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8383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松老师点评魏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李松老师点评魏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李松老师点评魏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李松老师点评魏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李松老师点评魏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松老师点评魏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松老师点评魏楷.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魏楷名家李松老师点评网友作品,资料整理:韬韬江湖整理,简介:该园区植物利用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颜色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有一定的色彩变化,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一、李松点评作品1,这个作品很有灵性.比较烂漫,可爱.关键是对魏楷的发掘不够.发掘最欠缺的主要在笔上,魏楷之方笔是笔法技巧的关键所在.严格讲,不能驾驭方笔很难入魏楷之门,这是我多年来学习和研究魏楷的体会.建议:回到真正魏楷的法源之中,做定向性的笔法训练.,一、李松点评作品2,这件作品存在和前面作品一样的问题.如果苛刻一点说的话,还不属于魏楷系列.也就是关键的魏楷笔法基因没有得到很好

2、的展示.问题出在临帖训练不到位,看不到作品的来源和出处,如果这样长久写下去,比较困难.建议:选择相对经典的魏楷法帖,做深入的临习.耐下性子专注的解决课题.相信你肯定行.,一、李松点评作品3,看的出来该作者写字有一定的年头.熟练程度很高.用笔结字曾经动过一番心思和训练.小楷的味道含有经体小楷的余绪.这都不错.需要解决的是用笔的模式化和僵化.比如,凡是写撇,都拉长又夸张,而且含量极高.笔的形状并不好;再如捺,也大体如此.这么大量的笔画,都用一种手法书写,是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要知道一字之中,捺肯定是充当主笔的.所以显得这一个点的训练更加重要.不仅要强调他的准确性更加要强调他的多样性.,一、李松点评

3、作品4,由作品可以看出,作者临帖的训练还不够正规.表现出自由书写的味道比较多.学习书法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临帖,通过临帖,掌握相应的技巧,这样在创作时如果运用得当.作品就可以做到入眼的程度.否则,只是写字.建议:选择几本自己最喜欢的法帖进行临帖,这样进步可能会更快.,一、李松点评作品5,这是一件临张猛龙的作品,临的基本守帖.原碑的意味大体展示出来了.只是作品临的不够细腻,临的甜了.这样对原碑重要的风格没能准确展示.可以做如下调整:第一,专门寻找张猛龙风格特征特别突出的字来临,不必贪多,选出50字足矣;第二,可以一字一字的攻,更有必要一笔一笔的攻.要知道如果一天获得一笔,那你就是一

4、个极其聪明的人,超级聪明的人.,一、李松点评作品6,临的非常不错.如果打分,可以给75分(我的满分是80分).要知道,临的绝对象几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所以我给的分比较高.临帖的程度,大体准确就可以了,基本能把原帖的风貌展示出来就是佳临.需要提示的是如果打算走魏楷之路,只临此墓志根本不行.理由是,他的魏楷关键技巧-方笔,含量比较低,他不是魏楷的真正主流和正脉.可以换帖,往纵深发掘了.,一、李松点评作品7,可以肯定的说,作者在墓志一系用功甚笃.也可以看出在精工一类中用心较多,所以作品的细腻的东西,精到的东西,展示的比较充分.需要提示的是,魏楷精工的部分,并不是魏楷的主脉,如果长期写这类东西,整饬

5、有余,趣味不足.趣味体现在笔型的多变上和结字的烂漫上.在你现在基础上,如果再打入一些个多变的手法,字的格调会大大提高.审美的表现也会明显的清晰起来.,一、李松点评作品8,我非常欣赏作者的灵气,艺术感觉极佳,这是学习书法至关重要的天资.但是,不太赞成这种学习书法的路数.根据是,作品所提供的信息古法不足,也就是取法的法源没有瞄准古代,而更多的是当代.这是当前相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作品的技巧和风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发展的后劲不足,个性风格的展示迷茫.有这等灵气,如果深入到魏楷这座富矿之中,一定会获取真正的魏楷古法.你行!一定能行!,一、李松点评作品9,这件作品有点学我早期的风格样式.我现在早已

6、不这样写了.千万别学我.我们要算笔帐,如果把时间精力用在学习古人上还是用在当代人身上,哪个更划算?肯定是习古划算.因为古代的遗存,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我们的字没有经过这样的检验,同时我们都在一点一点的调整自己,尾随今人不是个好的思路.所以,如果喜欢劲键潇洒一路的作品,古代魏楷有许多可为法者,比如,李璧墓志,元鉴墓志,元绪墓志,元谣墓志等,你看过后一定会非常喜欢.,李松点评作品10,这件作品临的不是很到位,如果要作得到位,抓住两点:第一用笔,第二字形.说它不到位,就是用笔不对.魏楷的用笔与唐楷有很大的差异,虽然魏楷有圆笔存在,但是与唐楷的圆笔仍旧存在很大的反差.此临,形还可以,笔不精准.建议:可以

7、暂时不临此志.理由是,他属于比较烂漫一类,在用笔上尤其缺少魏楷典型的笔法技巧.可以选择中性风格的墓志临习.这里的中性指张猛龙一类.也有必要直写张猛龙一段时间,以期获得正法,然后再找其他自己喜欢的东西临习,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李松点评作品11,从作品看,作者有较高的艺术素质,作品比较生动活泼,而且很自然,这都是搞书法绝不能缺少的资质.如果作品需要好好的调整的话请注意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用笔的方向问题.通篇作品左低右高的笔势含量太多,造成整幅作品有柳的现象,这样给人的视觉感觉就不舒服了.人们的眼睛不喜欢同类的东西,而喜欢变化的东西.如果这一点能纠正,字很可人.,李松点评作品12,由作品可以看出作者

8、很用功,只用功不得法,可能是无用之功.魏楷的笔法核心是方笔.不会写方笔很难入魏楷之门.我们现在见到的很多爱好魏楷的人,都犯有一个共性的毛病,就是用唐楷的手法写魏楷.这好比用勾股定律解圆周率一样,永远也解不开.魏楷笔法是切翻技巧,唐楷笔法是藏顿技巧,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是我多年的教训和体会.具体讲解切翻之法,在这里很难,请参考我工作室里有关主题帖子内容.那里有专门的讲解.,李松点评作品13,这件作品显示出作者有较长的习书经历,娴熟,成熟.为什么说了两个熟?,意思是,自己的书写习惯或者说是习性,再或者说是套路,非常的清晰.如果短时练字大概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也许正因为太熟才是结症所在,正因为有套

9、路,才会出现僵化,这是艺术创作比较忌讳的问题.书法的创作比较高的境界不是用套路,而是用方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审美.所以,要解决套路问题,就要果断的扔掉一些东西,尤其是那些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手法一定要丢弃并置换新的手法,这样才会一步一步的前进.,李松点评作品14,这件作品没有犯常见的错误,没有用唐楷写魏楷,非常好.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走下去,思路是:一,可以继续临此帖,同时把古朴的东西提炼出来,把甜腻的东西打掉;二,也可以换帖.换其他的技巧含量更高的法帖临习,这样会有更深的体会,会对魏楷理解的更加透彻.,李松点评作品15,此作标定意临,我相对认可这样的意临.之所以说相对,是因为临的意味出来了,

10、呆板丢掉了.这样的意临,在学习书法的某个环节一定要采用,因为他对将来的创作非常有益.这样的训练会大大提高书写的能力,而不强化描摹的训练,所以我们认可这样的意临,并且希望坚持这样的学书之路.只想提示一点,这样的训练容易忽略细节,容易丢掉东西.如果意很足,丢的东西越少越好.细腻处越充分越好.总之,很不错,加油吧!,李松点评作品16,凭作者的书写能力看,横向的训练有一定盲区,多方技巧的训练不到位.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看,比较偏的法帖(尽管是经典),不应该当作主法源.因为,这样的东西,风格极为另类,特殊的技巧特殊的风格.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风格当中,如果打入其他的技巧非常难,因为这类的作品有很强的排

11、他性.通常情况是,碑中有的字,能够写出来,碑中没有的字,写的就很牵强.如果进行组拼,也很难合炉,所以我们一般都建议选择那些可溶性强的法帖来学习,这样会使你的风格样式按照你的思路向前推进,而不是在一个固定的模式当中原地周旋.况且这种样式,在当代没有一点新奇之感.,李松点评作品17,小爨写的如此轻松,非常好.小爨很难写轻松,因为它的用笔不容易加速度,能写成这样,有这样的意识,我非常认可.写碑,一定要强调他的书写意味,而不要追求描摹的意味,越描摹越死.这种意识应该强化到写任何魏楷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请参考第40楼和44楼的意见.,李松点评作品18,此作写的如此精工,如果从技巧上挑不出什么毛病.如果

12、从审美上来判断,很值得反省.这样的作品主要的特征是可读性强,可赏性差,实用性强,艺术性差.这样的风格样式在当代的楷书创作中占有极高的比率,所以参展入选率比较低.若说精工,目前书界有相当多的作品已达到了极致,因此,竞争力比较低.如何强调个人的风格应该是目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两点意见仅供参考:一是停楷写行;二是写魏楷.写行,意思是增加你的活泼与趣味;写魏楷意思是提升审美表现,增加技巧含量.,李松点评作品19,从帖子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在作深入的反省和思考,这很好.当一个人的字写到一定的时间之后必须自我反省,这是书法家必须具备的素质.最可怕的就是自我感觉良好.从作品看,作者的作品有一定的品位,看

13、出是在用心写字,这种态度我非常认可.想说的课题是,当代写小楷者众多,九届国展,楷书一类小楷竟然占60%,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也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人一多,风格趋同就多,这就是当前小楷创作的现状.如何解决?好象不是一个很轻松的话题.如果把眼睛离开那些司空见惯的路数,应该是一个思路.在几次书法培训班上,我曾经用电脑演示过某些墓志楷书,当把字缩小以后,就是标准的小楷.而且他们的风格与那些大路的风格迥异.这给我们一个很明确的提示,小楷的法源,大有拓展的余地,而且大有发展的空间,只是人们很少去顾及,甚至于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每当我在演示的时候学员们都有豁然开朗之感.具有小楷意味的墓志非常斑斓

14、,非常美妙,非常诱人.取之用之,会走向一个新的境界.,李松点评作品20,这件作品取法路子是对的.新手就应该这样下手.因为这个路子不会走偏走斜.需要提示的是从基础入手,将笔法,将魏楷笔法纯正的技法掌握,所以请注意浏览我在当代书法网工作室里关于张猛龙笔法研究的帖子.如果掌握了纯正的方笔技法,再写其他,应该没有障碍.这是我多年的心得体会.,李松点评作品21,元桢墓志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很值得发掘.你所发的图版看不清楚,不好说的.下面的一幅作品属于流行书风系列,尾随他人风格样式创作非常值得注意.因为,先入为主后入为辅.人们很难关注你,赏识你.凭你现在的灵性和手上的感觉,大可开辟自己的一条道路,尾随者死

15、,拓疆者生.,李松点评作品22,看作品,看出作者非常的机巧,有想法,但想法不深;也有办法,但是办法不多;这样的想法需要整理.把灵的,动的,率的,快意的保留下来,把碎的,机械的,失控的东西打掉.如何解决?只有临帖!尽量少看当代人的作品,尤其是获奖作品.要知道,往往目取也能上手,也能被染,也能被套.如果喜欢机巧一路,魏楷体系里俯拾皆是,如果真真正正扎进魏楷正脉,你所需要的东西一定使你满载而归.我一再强调,魏楷体系是一座富矿,就看你挖不挖,怎么挖.何必舍高求低尾随人后呢.,李松点评作品23,凡写过唐楷的人,下手张玄,都非常上手,同时在当代临习此墓志的人相当之多,这里需要讨论的是取向问题.如果走碑路,

16、攻此墓志我以为不是上策.理由是,它不是魏楷风格基因最纯正一路,所以写唐楷之后写它一般不困难,但是写张猛龙一路就很难上手,这就是他们两者之间的最大差异.如果将张玄手段溶入小楷,这个路子可行.但是通向其他魏楷,路子不容易打通.这也是当代学习魏楷的一种误判.要知道,魏楷标志性的笔法是方笔,就象隶书蚕头雁尾是隶的标志性笔法一样.不会蚕头雁尾就没有抓住要领,同样,不能方笔,很难入魏楷之门,这是我们多年来实践和教学的经验.所以,建议,找纯正的魏楷法帖入手.也可以参照前面的一些相关的点评.,李松点评作品24,从作者这件作品的水平看,应该属于临帖阶段,严格讲不具备较强的创作能力,作品反映出明显的功力不足。我非

17、常赞同张旭光先生说的一句话:“到位”、“味道”。虽然只有四个字,但非常精辟,功力不到就是不到位,品位不高就是没有味道。这四个字很值得我们玩味,所以把自己的训练拉到底层,拉到微观,拉到细节。一句时髦的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愿与这位朋友共勉。,李松点评作品25,由作品提供的参数,可以认定作者曾经下过一番工夫。否则写不出这样的作品。值得提出的话题是,所用的技巧从哪里来?从古来?从今来?从古来,则入古,从今来,则从今。今,未必是新;古,未必是旧。入古者深沉,从今者直白。这就是取法的分野所在。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书法很多古训仍旧是指南,比如“取法乎上”,比如“因性以练才”都不是过时的话,书法的学习从古是

18、大道,创新是现在的提法,时代的不同,关键的差异,必然会使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发生变化。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否则,不是走向盲区就是走向误区。作者的手头表现能力可以说是很不错的,只是取法的方向有些偏差。还是那句说过的话:魏楷这座富矿,在等待着我们开掘。,李松点评作品26,临帖第一要义:“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尤其对涉书不深者,是必须要坚守的底线。此临就存在这样的不“精”不“似”的问题。技巧表现风格,风格制约技巧。笔法不到位,是第一大不到位。因为在技法当中,笔法是第一位的。如果考察古代字体的演变,几乎都是笔法的演变轨迹,所以人们把笔法当作书法第一大法。此临笔法丢的东西太多,又不是意临,所以很容易发生获

19、法的迷乱,从而导致用法的错位。,李松点评作品27,学习魏楷,最容易发生的偏差是黑、板、僵、硬、厚、钝、呆,此临比较典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生疏所至,不得法所至。生疏,在于用笔不通不畅,不得法是用笔动作太多,所以,无法畅快,无法灵动。解决的办法,只有找到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方法。我们的理念是,用最简单最轻松的手段,写出最精确的笔画,就是科学合理的方法。请参照我在当代书法网工作室里关于张猛龙笔法研究的相关主题。,李松点评作品28,看了三临,知道在强化方笔技巧的训练,对路,对头。但是,要作到真正的强化,应该还是我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手法:“切与翻”。一定要“切”的准确,“翻”的利索。把这种手段,强

20、化到随手即出,并且要有速度,要准确。这样才能训练到位。由作品看,这种手法使用的还比较生疏。也可以不用造像来训练,用碑或者墓志来训练,这样相对轻松一些,省些鼓努之力,去些僵持之笔。OK?,李松点评作品29,看了此临,感觉手法有误。魏的味道,隶的味道,两者的混合是该碑的特征之一。由此可知,这两方面的技巧,都不能缺失。小的方笔,隶的折笔,是该碑笔法训练的要点,有必要再回头写张猛龙,以及一些汉碑。另外,行笔不能狐疑,否则笔软,坚挺的意味会丢失。,李松点评作品30,作者具有不错的创作能力,各种技巧的驾驭是经过了不错的训练,总的是可以肯定的。我想谈的话题是,格调问题。走魏楷之路,一般的不会堕入俗格,但是往

21、往会堕入平格。所谓平格,就是人们都知道的司空见惯的一种风格。解决这样的难题,我认为是终生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整合古法的能力,不仅仅是取法乎上,而且还要取法乎当!合我者取之,不合者弃之。这样,不断的整合积累,个性、格调会渐渐清晰起来。这需要有持久的时间和功力来保证。加油!,李松点评作品31,看到你的字很高兴,看来你近期没少下工夫,个别的笔画,已经摸到了典型的意味,尤其是“勾”这一笔写的还行,因为他难度比较大,掌握他不容易。下一步,要找灵透的东西、轻松的东西,增加细线的比率,还可以强化笔速。必要的话,将墨法打入,不要频频蘸墨,拉出飞白,这样灵透自现。,李松点评作品32,写小楷,可以大胆打入行书

22、的笔法和笔意。笔法是映带连绵,笔意要灵动轻松。需要说明的是,笔法和笔意不是一回事。写大字不宜打入笔法,大可参以笔意,否则,就不是楷书了,会列入行书了。而小楷则可以,甚至连绵的笔法可以大胆运用,以增加他的灵动性和书写性,小楷可以笔笔独立,以表现他的凝重,更可以呼应映带,以增加他的趣味。君可一试。,李松点评作品33,这件小楷写的非常空灵,古意盈纸,可人,可人啊!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格调,坚守下去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参考的话题是,增加他的轻松感、随意感,如果运用到位,可再上一格。,李松点评作品34,用唐楷写张猛龙,此为典型案例,我戏之为“唐猛龙”。这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很多的教科书都在讲解以唐法解碑法

23、。误人!误人!这是非常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问题。所以,我在魏楷教学当中在高呼“去唐”、“去糖”。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所见到的学员,写的魏楷,都是含“唐”和“糖”量比较高的,前者方法不对,后者入俗。要警惕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身上发生,切切!切切!,李松点评作品35,此临应该是李谋墓志,我是从文字看出来的。我非常熟悉这块墓志。但是你临作与李谋风格相去甚远。不宜!不宜!如果不喜欢这个味道,完全可以换帖,如果喜欢,则应该尽可能的忠于原作,不要随便改造它。因为改造它一点意义都没有。根据是此志的风格是魏楷当中的一个孤品,一个格调极高的孤品,如果改造成了其他的面目,临它何用?!,李松点评作品36,前面元彬临的不错,

24、相当不错。既临出了原帖的手法,也再现了原帖的风貌。训练有素。可以大胆深入开掘,向魏楷纵深挺进。,李松点评作品37,临的有点杂,从现在的情况看,宜专不宜杂,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相对的守一两部帖子比较好,打进去,获法之后,再换帖,这里要找到自己的训练点。所谓的训练点,就是自己驾驭不了的,驾驭不好的那个点。一点一点必然成线,一点一点就会深入。,李松点评作品38,临的有点杂,从现在的情况看,宜专不宜杂,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相对的守一两部帖子比较好,打进去,获法之后,再换帖,这里要找到自己的训练点。所谓的训练点,就是自己驾驭不了的,驾驭不好的那个点。一点一点必然成线,一点一点就会深入。,李松点评作品39

25、,写的轻松率意,笔致灵活,这一点不能丢。但是往往率意有了,失控也增加了。这是一对矛盾。我们的看法是两者都要有,两者都不能缺。如果设定一个两选其一,我们往往选后者。失控越多,未必显得灵动。所以,有一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在书法的训练当中,强化训练的就是这一对矛盾的统一。快而准,灵而精。,李松点评作品40,这件作品显示出作者有较长的习书经历,娴熟,成熟.为什么说了两个熟?,意思是,自己的书写习惯或者说是习性,再或者说是套路,非常的清晰.如果短时练字大概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也许正因为太熟才是结症所在,正因为有套路,才会出现僵化,这是艺术创作比较忌讳的问题.书法的创作比较高的境界不是用套路,而是用方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审美.所以,要解决套路问题,就要果断的扔掉一些东西,尤其是那些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手法一定要丢弃并置换新的手法,这样才会一步一步的前进.(此评,即35楼的评语),李松点评作品41,此作集了张猛龙的六个字,加上制作,看不出书写的痕迹,难以细评。,李松点评作品42,与前面的爨碑临作问题相近,请参照。此不赘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