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医学医药.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8989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医学医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消化系统医学医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消化系统医学医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消化系统医学医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消化系统医学医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医学医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医学医药.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消化系统,组成:1、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2、消化腺:大消化腺(唾液腺、胰、肝)小消化腺(胃腺、肠腺),第一节消化管,一、一般组织结构图1(一)粘膜上皮:复扁(口、咽、食管和肛门)、单柱(胃、肠)固有层:结缔组织,胃腺、肠腺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二)粘膜下层(submucos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皱襞-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突起有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三)肌层(muscularis),骨骼肌/平滑肌内环外纵(胃为三层)肌间神经丛(四)外膜(adventitia)纤维膜:食管、十二指肠大 部和大肠末段浆膜: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二、口腔,粘膜只有上皮和

2、固有层,无粘膜肌层复层扁平上皮;硬腭部出现角化;口底部上皮薄固有层内含小唾液腺,下连骨骼肌(唇、颊处)或骨膜(硬腭处)感觉神经末梢丰富,舌乳头(lingual papilae),为舌背部粘膜形成的乳头状突起丝状乳头:遍布于舌背,数量最多图2菌状乳头:多散在分布于舌尖、舌缘,较少轮廓乳头:位于舌界沟前方,10余个图3,味蕾(taste bud),味觉感受器,卵圆形小体,主要分布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由三种细胞组成:图4暗细胞明细胞基细胞:干细胞,可相继分化为暗细胞和明细胞,三、食管,特点:图5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粘膜下层有食管腺(粘液性)肌层:上1/3-骨骼肌 中1/3-混合 下1/3-平滑肌

3、 外膜:纤维膜,四、胃,(一)胃的一 般结构胃小区、胃小凹(gastric pit)图6粘膜: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贲门腺(cardiac gland)幽门腺(pyloric gland)胃底腺(fundic glan 粘膜肌层粘膜下层:结缔组织肌层:很厚的平滑肌(内斜中环外纵)外膜:浆膜,(二)胃底腺 图7,1、主细胞(chief cell,胃酶细胞)图8 LM:柱状,核圆,于基部,胞质基部强嗜碱性,顶部有酶原颗粒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顶部有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2、壁细胞(parietal cell,泌酸细胞)图9 LM:圆锥形,核圆,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嗜酸性

4、 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大量线粒体 功能:分泌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3、颈粘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分泌酸性粘液;楔形,色淡,核扁平,居基底4、内分泌细胞:见后述,五、小肠,(一)一 般结构粘膜 图10 上皮:单柱(形成肠绒毛)固有层:大量小肠腺、结缔组织 粘膜肌层粘膜下层:十二指肠腺(复管泡状,分泌碱性粘液和表皮生长因子)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 其余-浆膜,(二)表面积的 三级放大,环行皱襞:距幽门5cm到回肠中段,由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 图11 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肠腔突出形成 图12 微绒毛:上皮

5、细胞游离面的指状突起,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三)上 皮,1.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图13 LM:高柱状,绒毛游离面有纹状缘 EM:游离面:微绒毛、细胞衣 侧面:紧密连接 胞质: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参与形成乳糜微粒2.杯状细胞(goblet cell)分泌粘液;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加3、.潘氏细胞(Paneth cell)图14 小肠腺所特有,锥形,胞质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四)固 有 层,小肠腺中央乳糜管(central lacteal):腔大,内皮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大,运输乳糜微粒 有孔毛细血管:水溶性物质经此入血少量平滑肌纤维:收缩可缩短绒毛,

6、利于淋巴和血液运行淋巴小结:十二指肠、空肠为孤立淋巴小结;回肠为集合淋巴小结,六、大肠,无环行皱襞和绒毛图15上皮中杯状细胞非常丰富大肠腺发达,直而密外纵行肌三处增厚形成结肠带,七、阑 尾图16,腔小不规则大肠腺短而少粘膜肌层不完整淋巴组织丰富,八、内分泌细胞,特点:散在分布 锥形,底部有大量分泌颗粒分泌肽类和胺类激素分为:开放型:细胞有面向管腔的游离面和微绒毛;占绝大多数 封闭型:被相邻细胞覆盖,未露出腔面;占少数,主要的胃肠内分泌细胞,ECL细胞-组胺D细胞-生长抑素G细胞-胃泌素(gastrin)I 细胞-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cholecystokinin-pancreozymin,C

7、CK-PZ)S细胞-促胰液素(secretin),第二节消化腺,一、唾液腺复管泡状腺 外包被膜,内分小叶实质分导管和腺泡腺泡分浆液性、粘液性和混合性有肌上皮细胞,协助分泌物排出导管分闰管(腺泡)、分泌管(单层柱状上皮)主要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腮腺:浆液性腺;分泌物含大量唾液淀粉酶 图17 下颌下腺:混合性腺,浆液性腺泡较多;分泌物含唾液淀粉酶和粘液舌下腺:混合性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分泌物以粘液为主 图18,二、胰腺图19,被膜:薄层结缔组织胰腺小叶实质分为:外分泌部,为浆液性腺 内分泌部(胰岛),(一)外分泌部图20-21,1、腺泡:主要由锥体形的腺泡细胞组成,为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

8、胞 腺泡腔内有泡心细胞,扁平或立方形,色浅,是闰管起始部的上皮细胞,为胰腺腺泡的特点2、导管:由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主导管 组成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二)内分泌部,即胰岛(pancreas islet)图22 分散于腺泡之间的大小不等的浅色细胞团,分泌多种激素,参与代谢调节特殊染色下可见 甲、乙、丙、丁四种细胞:图231、甲细胞(细胞):20%,多位于外周,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2、乙细胞(细胞):70%,多位于中央,分泌胰岛素(insulin)3、细胞(细胞):5%,散在分布,分泌生长抑素,直接作用于邻近的胰岛细胞,抑制其分泌,三、肝,一般结构表面覆以致密

9、结缔组织被膜,除右叶上后部为纤维膜外,均为浆膜结缔组织随肝门部的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和肝管的分支伸入实质,将其分隔形成大量肝小叶肝小叶之间各种管道密集的部位为门管区,(一)肝小叶(hepatic lobule)图24-26,是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多角棱柱状 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轴肝板:由单层肝细胞排列形成;切片上呈现为肝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放射状排列,并吻合成网界板:肝小叶周边的肝板,肝细胞较小,嗜酸性较强,1、肝细胞(hepatocyte),LM:多面体形;核大而圆,居中,常染色质丰富,部分有双核或多倍体核;胞质嗜酸性,含弥散分布的嗜碱性团块图27-28 EM:1)有三种功能面:血

10、窦面胆小管面细胞连接面:有紧密连接、桥粒、缝隙连接,2)细胞器发达 粗面内质网:合成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脂蛋白和补体等血浆蛋白滑面内质网:参与生物转化和代谢,如胆汁合成、脂类代谢、糖代谢、激素代谢和有机异物的转化高尔基复合体:参与蛋白的加工和胆汁排泌线粒体、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丰富3)含糖原、脂滴、色素等内涵物,2、肝血窦(hepatic sinusoid)图29,位于肝板之间,汇入中央静脉;内皮细胞有大量窗孔,无基膜,通透性高,腔大而不规则肝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附于内皮上,形态不规则,多突起,溶酶体丰富,参与清除血液中的异物、衰老血细胞图30-31肝内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

11、:附于内皮或肝巨噬细胞上,溶酶体丰富,有免疫功能窦周隙:肝细胞与血窦内皮间的腔隙贮脂细胞:位于窦周隙内,形态不规则,有突起胞质含大量脂滴;贮存维生素A,形成网状纤维图32,3、胆小管(bile canaliculi),相邻肝细胞质膜局部凹陷围成的微细管道,连接成网,腔面有微绒毛,肝细胞间隙有连接复合体封闭图33,(二)门管区(portal area),又称汇管区,是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小区,含门三联管(portal triad),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图34,(三)肝的血管,肝A(来自腹腔A)小叶间A 血窦中央V小叶下V肝V下腔V门V(来自胃肠道)小叶间V 血窦中央V小叶下V

12、肝V下腔V,(四)胆汁的排泄过程,肝细胞胆小管赫令管(位于小叶边缘,单层立方上皮)小叶间胆管(门管区,单层立方上皮)左、右肝管(肝门,单层柱状上皮)总肝管 与胆囊管汇合 胆总管 与胰管汇合 十二指肠乳头,本章重点,食管的结构特点胃的分层、胃底腺的细胞构成和功能 小肠的分层及小肠腺、绒毛的结构与功能各种小肠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胰岛的结构和功能肝的一般结构,肝小叶的结构 肝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 肝血窦结构特点和功能肝血液循环的特点,胆汁排出途径,图2 舌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光镜像,图3 舌轮廓乳头光镜像,图4 味蕾,明细胞,暗细胞,基细胞,图5 食管模式图,图6 胃底部结构模式图,主细胞,

13、颈粘液细胞,壁细胞,内分泌细胞,图7 胃底腺,图8 主细胞电镜像,图9 壁细胞电镜像,图10 十二指肠(左:模式图 右:实物图),绒毛,小肠腺,十二指肠腺,图11 回肠纵切面光镜像(示环行皱襞),图12 小肠绒毛(左:空肠 右:十二指肠 中央乳糜管),图13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光镜像,图14 潘氏细胞光镜像(焰红与坚固绿染色),图15 左:结肠壁模式图 右:结肠粘膜光镜像,图16 阑尾光镜像,图17 腮腺光镜像,图18 舌下腺光镜像,图19 胰腺光镜像(示胰小叶,胰岛),图20 胰腺外分泌部光镜像,图21 胰腺腺泡细胞电镜像,D细胞,外分泌部,外分泌部,A细胞,B细胞,图22 胰腺内分泌部模式图(根据Mallory染色绘制),图23 胰岛B细胞(免疫组化,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图24 肝小叶光镜像,猪肝,人肝,图25 肝小叶模式图,图26 肝小叶扫描电镜像,图27 人肝小叶内的细胞光镜像,图28 肝细胞电镜像,图29 肝小叶内细胞关系示意图,图30 小鼠肝细胞与肝巨噬细胞(台盼蓝注射),图31 肝血窦与肝巨噬细胞电镜像,图32 肝贮脂细胞电镜像,图33 胆小管光镜像(镀银染色),图34 肝门管区,模式图,光镜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