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管理制度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9556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职管理制度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离职管理制度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离职管理制度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离职管理制度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离职管理制度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职管理制度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职管理制度培训.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离职管理制度培训,培训目的,为规范公司员工的离职管理,确保公司和离职员工的正当权益,特制订本制度。公司所有员工,不论何种原因离职,均依照本制度办理。若有特例,须由总经理签字认可。,目录,离职责任追究,5,离职类别与定义,一、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包含辞职,辞退,开除,自离四种类型。二、终止劳动合同关系:合同期满不再续签劳动合同。,辞职,辞退,开除,自动离职,合同期满,类别,辞职,辞退,开除,自动离职,合同期满,类别,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4,自动离职(自离):是指在合同期内,员工未经公司批准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行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公司将按员工自动离职处理,哪些情形可能会被辞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2、者,公司可以辞退员工:A、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能力较差、表现不佳者。B、试用期满后工作态度差,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的,无法满足工作需求者。C、员工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D、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E、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达成变更劳动合同协议的。F、公司因生产经营状况确需裁减人员的。G、因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经营停止的。H、公司制度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哪些情形可能会被开除?,下列情况之一者,公司有权开除员工:A、严重违反劳

3、动纪律或公司规章制度的。B、严重失职、营私舞弊、贪污腐化或有其它严重不良行为,对公司利益或声誉造成损害的。C、对公司有严重欺骗行为的,造成公司财产或名誉损失的。D、因触犯法律而被羁押拘留、劳教、逮捕、判刑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E、泄漏公司商业或技术秘密,使公司蒙受损失的。F、其它违反公司制度中有关开除类规定者。G、国家或地方政府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自离的情形,有以下情形的做自动离职处理:A、连续旷工3个工作日或在1个月内累计旷工达5个工作日,经劝戒无效者。B、未按正规手续申请离职而自行离开工作岗位者。C、已申请离职但未办妥离职交接手续而自行离开公司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公司提出不再续签劳

4、动合同:是指合同期满,公司根据情况不再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并提前30天通知员工的行为。员工提出不再续签劳动合同:是指合同期满,员工不愿与公司续签劳动合同,并提前30天通知公司的行为。,员工离职标准,辞职:凡正式员工离职,必须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提出离职申请,经公司批准后办理离职手续;试用期内员工辞职,员工必须提前3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提出离职申请,经公司批准后办理离职手续。如劳动合同上另行约定离职通知期的,按双方约定,公司可以要求员工继续工作至最后工作日,也可以立即批准员工的辞职报告,并要求员工立即办理离职交接手续。辞退:公司辞退员工,在试用期内,可随时书面通知当事人;试用期满后,须提前一

5、个月书面通知当事人,如未提前通知,公司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金。被辞退员工须办理完交结手续,才可结清帐款。工资结算到离职之日。开除:被开除员工,无须提前通知,也不发给经济补偿金,公司通知之日即为被开除之日,员工须即时办理交结手续,结清帐款。如被开除员工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公司将追究其赔偿责任。自离:员工自离,公司不发给任何工资和补偿;若自离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的,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力。合同期满,双方解除劳动关系,须提前30天提出书面通知或协议。员工必须办理好交接手续,结清帐款,如被解职员工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公司将追究其责任。,辞职程序,员工辞职审批程序:员工提交离职申请书 部门直接上级

6、审批 部门最高负责人审批 人力资源部审批(面谈)总经理审批 董事长审批 员工办理离职交接手续(按程序在所在部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进行相关内容的离职交接)员工提出辞职申请,总监级别以下员工离职经总经理审批生效,总监级别以(含总监)上员工须由董事长审批方可生效),员工自动离职离职程序,自离的审批程序:自离员工的直接上级提交离职通知单 人力资源部核实 总经理审批 备案.,辞退、开除、合同期满不续签的离职程序,辞退、开除、合同期满离职审批程序:部门直接上级提交离职通知书 人力资源部核实情况(面谈)人力资源部审批总经理审批 董事长审批 人力资源部通知要求离职的员工 员工凭离职通知办理离职交接手续(按程

7、序在所在部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进行相关内容的离职交接),离职交接流程,财务部,人事部,所在部门,a.工作内容交接b.邮件/电话向公司人员及客户说明离职日期与交接人c.客户资料交接d.办公电脑密码文件资料办公设备工具钥匙等,离职面谈工作证/服员工手册企业邮箱社保停缴,借款情况报账情况未收回货款借用产品工资核算单据等,员工本人持离职手续办理清单按次序在下部门进行交接工作。审批后的交接单应交至人力资源部备案。,会计,人事专员,接交人上级领导(监督),离职手续办理的要求,1、若员工提出辞职的,员工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部门上级领导及人力资源部,(试用期内应提前3个工作日)。如劳动合同或相关协议上

8、另行约定离职通知期的,按双方约定,公司可以要求员工继续工作至最后工作日,也可以立即批准员工的辞职报告,并要求员工立即办理离职交接手续。2、员工无论以何种原因离职的,离职前必须完整填写离职手续办理清单和工作交接清单,进行移交工作,并确保各部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清理和接受工作。离职交接工作必须由所在部门领导安排,交接双方必须对所交接的内容或事项列出清单逐一核实并签字。离职手续办理清单经所有部门签字确认后,递交人力资源部存档。工作交接清单由所在部门接交人保存。,离职手续办理的要求,3、离职时交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向公司指定人员交接已完成的工作任务及未完成的工作任务。(2)报销应报票据,归还公司

9、欠款。(3)交还所有公司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门禁卡、钥匙、备用金、物品、公司为员工提供或办理的各类有效证件、员工手册、固定资产或特殊配置(如汽车、自行车、手机、电脑、租借房屋等)、办公用品和各类资料。(4)移交所有属于公司的财产和岗位职务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参加项目文档资料、客户清单和联络方式、客户书面或口头需求、公司的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载体、公司的商业秘密及商业秘密载体、公司客户的信息及商业秘密及相应载体、供应商的信息及商业秘密及相应载体、其他合作伙伴的信息及商业秘密及相应载体等、未完成项目的业务移交)。(5)双方合同约定的应移交的物品。,离职手续办理的要求,4、人力资源部负责主持离职面谈

10、,员工离职前应在人力资源部签发的离职面谈表上签字。5、公司将在员工离职当日与其核算工资,并按正常发薪期发放,即离职之日的次月15号转入其银行帐户。每月1-15日(含)之间离职的员工,公司可以选择是否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每月16-31日之间离职的员工,所有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缴纳自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所在月份的次月起终止。6、员工离职后,相关部门应立即解除对该员工的指纹授权、网络登录授权、公司信用卡授权及其他任何授权,并关闭该员工电子邮件地址及其他任何公司配备给该员工的通信通讯途径。,离职手续办理的要求,7、若员工与公司签有培训协议和保密协议及竞业限制协议的,双方应按此协议履行各自义务。8、若

11、员工拒绝或未能按照公司要求完成离职交接手续的,公司可要求其赔偿因此所产生的一切损失。9、如果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或其他协议有相关约定,同时按其他协议约定办理。10、试用期员工在公司上班未满7天(不含)期间,提出辞职或被公司辞退,公司不给予任何补偿;员工辞职或被辞退后,在职期间发生的所有经济纠纷由员工个人承担,公司不负任何责任。11、员工在被公司开除后,即日内办理完所有手续,并于当天内必须离开公司,若有逗留,给予200元以上的罚款。,员工离职责任追究,所在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在员工离职时依据工作交接单仔细盘点办公用品、公共财产及所借财务等其它资产,造成损坏的应按折旧标准赔偿,否则由所在部门

12、领导或工作被移交人承担责任;员工离职时应交回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手册,业务资料等不得外带,一旦发现,公司有权追究其法律及经济责任;任何原因员工离职,部门直接上司都应及时通知人力资源部,按程序办理离职手续,若因滞后信息造成损失,公司将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员工办理离职手续的过程中,部门领导应指定接交人,进行工作交接。未按公司有关规定履行职责,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将追究双方相关责任;,员工离职责任追究,部门领导审批离职申请单时应注意填写批准离职日期及交接手续办理截止日期。离职员工必须认真办理工作交接工作,部门领导应担任或指定人员担任工作交接过程中的监督员(监交人),若因工作交接影响工作进度或给公司及部门造成重大损失的,对双方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离职员工必须本人办理离职手续,不得由他人代办(特殊情况委托他人办理的须写出授权书)。离职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所有的手续,过期后公司有权按自动离职处理。,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