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与功能性食品.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0581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5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与功能性食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肿瘤与功能性食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肿瘤与功能性食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肿瘤与功能性食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肿瘤与功能性食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肿瘤与功能性食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与功能性食品.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肿瘤与功能性食品 研究和控制肿瘤,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课题。营养、食品在人类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直是这方面的研究重点,特别是对肿瘤的预防方面寄予很大的希望。目前,有关膳食、营养与肿瘤的预防的研究有不少新的进展。除了传统的营养素外,存在于食品中的某些微量功效成分,在预防肿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发抗肿瘤功能性食品,前景光明。一、肿瘤的定义 人体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由于内部或外界条件的影响,细胞核内的DNA在转录、复制时常会发生差错。这些差错的反复累积,最终会导致不可修复的损伤,造成DNA结构上的改变,就称为基因突变。所有能引起肿瘤的物质,均会诱发细胞突变,而绝大多数的致突变物,同

2、时又是致肿瘤物。,肿瘤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地疯狂生长,且可起源于体内的任何组织或器官。与正常的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外观较原始,形状极不规则,并有大而不规则的核。当肿瘤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将正常的器官挤在一边,并且夺取进入体内的营养物质,从而干扰了机体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死亡。肿瘤(Tumor)的定义是,机体局部组织的细胞发生了持续性异常增殖而形成的赘生物(Neoplasia),由实质细胞、血管、支持性基质与结缔组织所组成。良性肿瘤(Benign tumor)为纤维包膜所包被,只有局部生长,在正常状态下不破坏宿主,或仅由于所占体积的原因而对宿主产生破坏作用。良性肿瘤不产生浸润与转移,不会侵

3、入到周围组织中。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则能产生浸润与转移,病体一般无包膜,即使有假性包膜也可被穿透。恶性肿瘤即通常俗称的“癌”(Cancer),对宿主有很大的破坏作用。Cancer的拉丁文意思是“蟹”,意为新生的东西呈蟹爪样的疯狂扩散。,人体中易发生肿瘤病变的,多集中在胃、肝、肾、肺、膀胱、结肠、咽、乳腺、淋巴、口腔、前列腺、子宫、皮肤和血液等部位。我国比较常见的有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淋巴癌、乳腺癌和大肠癌等。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基因结构的改变称为突变。并非所有的突变都是癌变,只有那些导致癌细胞产生恶性行为的突变才是癌变。导致癌症的物质,分致癌剂与促癌剂两种。只有致

4、癌剂才能导致基因突变。促癌剂是在致癌剂之后发挥作用的,它能促进起始细胞转化为癌细胞。有些物质既是致癌剂又是促癌剂,称为完全致癌物。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十分复杂多变的过程,各有不同的细胞与遗传机理。目前一般将之分成两个阶段:诱发与促进。许多潜在的致癌物,可能存在于空气、食品、饮水、烟草、工业化合物以及以病毒的形式存在。正常机体具有抵御致癌物侵害的能力,在它们产生危害前将其排出体外,外,或者修复,它们已经产生的危害。但是,当机体防御能力降低,体内致癌物被活化,造成遗传损伤,从而使细胞功能、细胞生长和分裂发生异常,有缺陷的遗传物质将会传代下去。这个阶段称为肿瘤发生的诱发阶段。诱发

5、阶段的损伤细胞,并没有完全形成肿瘤细胞。只有当异常细胞广泛繁殖并逐步占据正常细胞的空间,从而威胁健康细胞和组织功能,才会形成肿瘤。某些肿瘤,在这个后一阶段,可能持续很长时间(10年、20年或更长时间)。在肿瘤发生之前,机体内外因素可以加速或减缓损伤细胞的分裂,甚至停止肿瘤发生,这一阶段称为肿瘤的促进阶段。能减缓致癌过程的因素,称为抑癌剂。许多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品,含有抗肿瘤成分,能使机体在细胞损伤之前分解致癌物,减少肿瘤发生的危险,同时停止或逆转促癌阶段。某些食品则会增加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如富含红肉的食,品,与高脂食品一样,不仅会增加肥胖的危险性,还会增加发生多种肿瘤的危险性;高

6、盐食品能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饮酒会增加患各种癌症的可能。三、影响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 肿瘤是由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化学、物理与营养等因素,与个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肿瘤发生的基础,约2的肿瘤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尽管与遗传因素有关,但肿瘤主要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据统计,约8090的肿瘤是由环境因素诱发。其中,35为食物因素引起,30以吸烟为病因,而5是由职业与环境中化学致癌剂所致。因此,肿瘤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合理的膳食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肿瘤的发生。肿瘤是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作用而引起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合理膳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7、类开始步入单纯追求味觉享受的误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或者爱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是一种典型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吸烟:吸烟是一种不良行为,对健康构成多种危害,不仅引发肿瘤,而且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心理紧张和压力:社会心理因素与肿瘤的关系,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心理因素指人的性格特征、生活事件和应付能力等。各类心理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缺少运动:生命在于运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繁重的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所代替。现代人们出门有汽车,上楼有电梯,办公现代化,家务劳动社会化,甚至现代人连步行都越来越少。,在诸多环境因素中,不合理膳食被认为是除吸烟之外的最重要因素。人类

8、约35的肿瘤与膳食有关,其波动范围为2060。膳食主要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促癌阶段,膳食不当或营养不平衡会导致促癌过程的加快,合理膳食和平衡营养则可延缓和阻碍促癌过程的进展。通过选择适宜的、多样化的和营养平衡的膳食,从事适度的体力活动,维持适宜的体重以及尽量减少对不良环境因素的暴露,并持之以恒,就能最大限度预防肿瘤发生。提倡科学的膳食,不吸烟,少饮酒,保持心情愉快,坚持体育锻炼等,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肿瘤发生的方法。四、肿瘤的早期警示 伴随着肿瘤的出现,病人或早或迟都会出现一些局部或全身的症状。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肿瘤出现的第一个症状,更具有警示的意义。后期出现的症状,就失去了警示的意义

9、。早期警示并不等于癌症,仅说明癌症存在的可能性。这些征兆一经发现就应深入检查,早期发现必须早期诊断,以免贻误时机。,(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肿瘤八大警告信号 可触及的硬结或硬变,如乳腺、皮肤及舌部发现的硬结。疣(赘瘤)或黑痣发生明显的变化。持续性消化不正常。持续性嘶哑、干咳或吞咽困难。月经不正常的大出血,经期以外的出血。鼻、耳、膀胱或肠道不明原因的出血。经久不愈的伤口与不消的肿胀。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二)美国肿瘤协会提出的七大警告信号 排便或排尿习惯的改变。不愈合的溃疡。不寻常的流血或分泌。乳房或其他部位出现肿块或局部增厚。消化不良或吞咽困难。,疣或痣有明显变化。声音嘶哑或持续咳嗽。(三)全

10、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提出的我国常见肿瘤十大警告信号 乳腺、皮肤、舌或身体其他部位有可触及或不消的肿块。疣(赘瘤)或黑痣明显变化,如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毛、渗液、溃烂或出血等。持续性消化不良。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异物或上腹部疼痛等。耳呜、听力减退,鼻塞、鼻衄、抽吸咳出的鼻咽分泌物带血,头痛、颈部肿块。月经期不正常的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持续性嘶哑、干咳或痰中带血。,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或带黏液,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原因不明的血尿。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原因不明的较长时间的体重减轻。五、抗肿瘤的功能性食品 正如上述,人类约有35的肿瘤是

11、与膳食因素密切相关的。只要合理调节营养与膳食结构,充分发挥各种成分自身的抗肿瘤功效,就可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发生。科学证实,改变膳食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75的胃痛和75的结肠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关于预防肿瘤的膳食建议:合理安排膳食,膳食中保证充分营养,食物要多样化。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豆类以及粗加工谷类等。,一年四季,坚持每天摄入400800g的各种蔬菜和水果;每天摄入600800g的各种谷类、豆类、植物类根茎;以粗加工为主,限制精制糖的摄入。红肉(指牛肉、羊肉、猪肉)或由这些肉加工成的食品。红肉摄入量应低于90gd。选择鱼和禽肉比红肉更有益于健康。限制高脂食物,尤其是

12、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多摄入植物油,并控制用量。限制腌制食品的摄入,控制烹调盐和调料盐的摄入,成人食盐摄入量低于6gd。不要摄入常温下储存时间过长、可能受到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采用冷藏或其他合适方法保存易腐烂食物。食物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和其他残留物低于国家规定限量,它们的存在是无害的,但乱用或使用不当可能影响健康。不摄入烧焦的食物,以及少量摄入直接在火上烧烤的肉、鱼、腌肉或熏肉。,一般不必摄入营养补充剂。若食品来源单一或饮食习惯不好则要适当补充。控制体重,坚持体育锻炼,反对过量饮酒。开发抗肿瘤食品,要充分合理地应用各种功效成分,诸如免疫球蛋白、活性多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同时还要注意能

13、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对肿瘤发生或抑制的复杂影响关系,合理平衡各种营养素的搭配及活性成分的配伍关系。(一)能量 能量与肿瘤的发生关系明显。限制能量摄入,可以减少动物自发性肿瘤的发生率,延长肿瘤发生的潜伏期,抑制移植性肿瘤的发展。如限制50的能量,可使小鼠自发性肿瘤的发生率,由对照组52下降至27;可使苯并芘诱发皮肤癌的发生率,由对照组65下降至22。人类限制能量可减少肿瘤的发生,体重超重的人比体重正常或较轻的人更容易患肿瘤,死亡率也高。,另外,不限制膳食能量,但迫使动物不断地运动以促进能量的消耗,同样也可以抑制化学致癌物的致癌作用。限制能量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可因肿瘤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当

14、动物进食量受到限制时,自发性和致癌物引起的肿瘤可被完全抑制,而移植性肿瘤所受的影响则很少。试验还表明,喂饲相同的能量,体重较重的大鼠的各种肿瘤发生率均高于体重较轻的大鼠。(二)脂肪 高脂肪与肠癌、乳腺癌的发生率高有关。在脂肪摄入量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如西欧、北美及大洋洲等,乳腺癌和大肠癌(主要为结肠癌)的发生率高;而脂肪摄入量较少的非洲与亚洲等,这些癌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在动物试验中,增加脂肪含量,肿瘤发生率增加,当脂肪含量由总能量的25增加到2027时,动物肿瘤发生率增加而发生时间提早。不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脂肪含量,则肿瘤发生率不再按比例增加。,在动物饲料中当牛脂占总能量的35时,可增加化

15、学致癌物诱发的肠道肿瘤。高脂肪膳食影响大肠癌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高脂肪膳食使得肝脏的胆汁分泌增多。胆汁中初级胆汁酸尤其是牛磺胆酸与甘氨鹅脱氧胆酸增多,在肠道致病菌(主要是腐败梭状芽孢杆菌)的作用下,由牛磺胆酸转变的脱氧胆酸,和由甘氨鹅脱氧胆酸转变的石胆酸,可能都是致癌物。临床分析表明,在大肠癌患者粪便中的胆汁酸和梭状芽孢杆菌浓度很高。另外,高脂肪膳食还能影响小肠内环境的正常平衡,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与活性。高脂肪膳食促进乳腺癌发生的机制,与上述不同。影响乳腺癌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激素,雌性激素中的雌酮和雌二醇都有致癌作用。高脂肪与高糖膳食易使人肥胖,肥胖的脂肪组织能使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雄烯二酮芳香

16、化成雌酮,促进绝经期后乳腺癌的发生。其次,肠道细菌可以将胆汁固醇转变为雌激素固醇。高脂肪膳食促使胆汁分泌增加,使得雌激素的产生量也增加。,尽管如此,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至少有10项前瞻性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膳食脂肪的总摄入量与女性乳腺癌等并无明显关系。当然,这并不等于不应控制膳食中脂肪的摄入。因为肥胖已被证明是多种癌症(乳腺癌、胰腺癌和结肠癌等)的重要危险因子,而脂肪显然是控制肥胖的重要关节。各种不同脂肪酸的作用,被建议是今后研究的主攻方向。(三)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较低的膳食可促进人与动物肿瘤的发生,如果提高蛋白质含量或补充某些氨基酸,则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如以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食管癌,高蛋白

17、组动物发生食管癌的潜伏期长,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率较低,癌细胞分化较好。另一试验是,以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大鼠食管癌,当饲料中加入半胱氨酸或胱氨酸时,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当然也有试验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或补充某种氨基酸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如色氨酸就与膀胱癌发病有关。一般说来,当高于正常需要量23倍以上的蛋白质,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免疫球蛋白通过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达到抵抗肿瘤的目的。但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出的免疫球蛋白成本太高,显然无法应用在功能性食品的生产上。比较实用的方法,是从鸡蛋等原料中提取,这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四)碳水化合物 动物试验表明,高碳水化合物或高血糖浓度,有抑制

18、化学致癌物对动物的致癌作用,如给大鼠注射四氧嘧啶造成严重的糖尿病时,动物对氨基芴的致癌作用有耐受性。给小鼠注射纤维肉瘤细胞,同时在饲料中添加8的葡萄糖,动物无肿瘤发生,而对照组动物则发生恶性增生。这表明,高葡萄糖使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但是对人类来说,高糖膳食却易诱发胃癌。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胃癌发生率较高,如在日本,胃癌发生率就很高。流行病调查表明,糖摄入量过多与乳腺瘤发病率直接相关。尤其是精制糖摄入过多,是乳腺瘤发病率增大的原因之一。另外,膳食纤维与大肠癌的关系十分密切,膳食中膳食纤维含量低,则大肠癌发生率就高。,存在于香菇、金针菇、灵芝等食用或药用菌中的某些活性多糖,具有通过活化巨噬细胞

19、和刺激抗体产生,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肿瘤的作用。这种多糖由于具备比免疫球蛋白更低的成本而日益受到重视。通过生物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富含活性多糖的真菌菌丝体,由此开发的抗肿瘤食品更具良好的前景。膳食纤维在预防结肠癌方面的作用已成定论,这起因于膳食纤维诱导肠道内有益菌群(特别是双歧杆菌)的大量繁殖,同时结合肠内有毒物促进其排出体外,这样就缩短了有毒物对肠道的毒害避免了癌症的发生。功能性低聚糖、活酸菌或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也有明显的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对大肠癌的预防也有明确的效果。(五)维生素 1维生素A 动物试验表明,缺乏维生素A易被化学致痛物诱发黏膜、皮肤与腺体肿瘤。临床分析也表明,支气

20、管癌症患者血清中,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良性支气管肿瘤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维生素A可抑制化学致癌物诱发动物肿瘤的形成。维生素A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防止上皮组织癌变。有人认为,维生素A酸能使溶酶体变为不稳定,从而增强了癌变细胞溶酶体的脆性,促使溶酶体内释放水解酶进入细胞浆,促进肿瘤细胞的退化。也有人认为,维生素A可以改变致癌物的代谢,增加免疫反应,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相反有人报道,大量的维生素A可增加地鼠的气管鳞癌发病率,增强致癌物对地鼠颊部皮肤的致癌作用,并认为这是因为维生素A增强细胞膜通透性的缘故。2维生素C 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维生素C摄入量较低的地区的食管

21、癌与胃癌的发病率较高,在大范围的人口中肿瘤的发生率与每日摄入的维生素C平均值成反比,癌症病人中的维生素C含量低于健康人。,维生素C能抑制强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它可以减少人体内合成亚硝胺的成分之一亚硝酸盐的含量,与亚硝酸基形成亚硝酸基和维生素C的中间产物,从而抑制亚硝胺的形成。维生素c也可促使已形成的亚硝胺分解,还可降低3,4-苯并芘、黄曲霉素B1的致癌作用。癌瘤病毒能使正常细胞内cAMP含量下降,而使细胞发生恶变。若能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则可以便恶变的细胞再转为正常。维生素C能通过肾上腺素的合成,使cAMP生成增多;或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力,使cAMP的分解减少。总的结果是,使cAMP增加而

22、起防癌作用。某些癌细胞能释放透明质酸酶,使细胞间质解聚。正常人血清中存在着抑制透明质酸酶的物质(PHI),而这种酶抑制物的形成需要维生素C。当膳食中缺乏维生素C时,血清中PHI浓度下降,透明质酸酶释放增加,细胞间质解聚,使癌瘤细胞易于扩散增殖。,3维生素B2 缺乏维生素B2的动物,化学致癌物对其致癌性增强。给大鼠喂饲缺乏维生素B2的饲料,之后局部用巴豆油涂抹诱发出皮肤乳头瘤,其皮肤肿瘤发生早、数量也多。用偶氮染料诱发的肝肿瘤,其肝脏中的维生素B2明显低于正常值,肝肿瘤发生率与肝脏中的核黄素浓度成反比。4维生素E 在小鼠饲料中添加含有较高浓度维生素E的小麦胚芽油,或直接使用维生素E,可降低腹腔注

23、射化学致癌物引起的皮肤肉瘤和皮肤瘤发生率。(六)微量元素 已知在膳食防癌中,有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是硒、锗、铁、碘、钼等。根据动物试验,可能有致癌作用的9种元素是铍、镉、钴、铬、铁、镍、铅、钛及锌。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有致癌性作用的4种元素是砷、镉、铬及镍。,1硒 硒具有抗癌作用,可使多种化学致癌物引起动物肝癌、皮肤癌及淋巴肉瘤的作用受到限制。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消化道癌患者血清硒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血清硒含量与肿瘤死亡率为负相关性。部分国家的调查结果也发现,不同地区农作物硒含量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肿瘤死亡率呈明显的负相关。2碘 当膳食中的碘含量较低时,可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而甲状腺肿容易转化

24、为甲状腺肿瘤。在甲状腺肿流行的地区,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也较高。其原因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时,通过反馈作用,使得过量的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不断作用,结果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并发生肿瘤。低碘食物还会促进与激素有关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发生。3铁 缺铁常与食道和胃部肿瘤有关。由于铁的缺乏,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结果使得胃酸含量过低,细菌在胃内聚集能将,摄入的硝酸盐降解为亚硝酸盐,最终形成致癌的亚硝胺。同样的机理,恶性贫血病人的胃癌危险性增高。4钼 我国的研究表明,土壤中的钼含量与当地食道癌发病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在食道癌高发地区,人体钼含量较低。无论是美洲还是非洲,食道癌高发、高死亡率地区的土壤与饮水

25、中的钼含量均较低或缺乏。(七)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体内自由基对正常细胞的破坏作用导致人体衰老,同时也破坏了体内正常的抗病防御能力,易诱导肿瘤的出现。因此,各自由基清除剂也具有抵抗肿瘤侵害的生理功效。膳食中-胡萝卜素对肿瘤的保护作用,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备受重视。为数众多的相关性研究、对照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都表明-胡萝卜素对若干癌症,特别是肺癌有保护作用。,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20世纪90年代,在芬兰和美国进行的三项长期、大型人群干预研究的结果,不但未能表明-胡萝卜素的防癌作用,而且似乎对吸烟者有增加患肺癌的危险。芬兰进行的研究,是以近3万名男性吸烟者为对象,让他们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每日补

26、充20mg-胡萝卜素。结果表明,肺癌死亡率的OR值为1.40(1.191.65,P005),即补充-胡萝卜素组较对照组的肺癌死亡率高40。另一项美国西部的研究,是以近2万名男性吸烟者为对象,在每日补充30mg-胡萝卜素和7.5mg视黄醇长达4年后,发现肺癌死亡率的OR值为1.46(1.062.00,P001)。第三项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的研究,以22071名男性医生为对象,其中11为吸烟者,让他们每2d补充50mg-胡萝卜素持续12年,未见对癌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八)蔬菜和水果的活性成分 与上述的悲观结果相反,蔬菜和水果越来越被证明是多种癌症的保护因素,包括消化道癌(口腔、食道、胃、结肠、直

27、肠)、呼吸系统癌(咽、喉、肺)及与内分泌有关的癌(乳腺、胰腺)。在大量的前瞻性研究中,几乎没有不一致的结果。最引人注意的,是在病例专一对照性和前瞻性研究中,有些还显示出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越高,则发生癌症(胃、肺等)的危险性越小。为什么蔬菜和水果会对诸多癌症有保护作用,一般认为除了其中所含的抗氧化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外,多种多样的活性物质很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活性物质,包括各种类胡萝卜素,大蒜和韭菜中的大蒜素类含硫化合物,绿叶蔬菜中的酚酸、叶绿素,卷心菜和菜花中的异硫代氰酸酯类,以及蔬菜与水果中的槲皮素等。,(九)具有抗肿瘤功效的典型活性成分 具有抗肿瘤功效的典型活性成分见表8

28、-2。表8-2 具有抗肿瘤功效的典型活性成分 典型活性成分 生理功效 番茄红素(Lycopene)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 硒(Selenium)抗衰老,增强免疫,抗肿瘤 姜黄素(Curcumins)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 隐黄质(CryPtoxanthin)抗肿瘤 异硫氰酸盐(Isothiocyanates)抗肿瘤 染料木素(Genistein)抗肿瘤 鞣花酸(Ellagic acid)抗肿瘤,清除自由基,美容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抗肿瘤,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 懈皮素(Quereetin)抗肿瘤,促进血液循环,抗过敏 a-胡萝卜素(a-Carotenes)抗肿瘤,抗衰老 B-胡萝卜

29、素(B-Carotenes)抗肿瘤,抗衰老,改善视力,抗辐射 黄芪多糖(Astraglan)增强免疫,调节心血管,抗衰老,抗疲 劳,抗肿瘤香菇多糖(Lentinan)增强免疫,抗突变,抗肿瘤,续表 典型活性成分 生理功效 灵芝多糖(Ganoderman)增强免疫,抗突变,抗肿瘤 云芝多糖(Coriolan)增强免疫,抗突变,抗肿瘤 银耳多糖(TTremellan)增强免疫,抗突变,抗肿瘤 虫草多糖(Cordycepsan)增强免疫,抗突变,抗肿瘤 金针菇多糖(Flammulinan)增强免疫,抗突变,抗肿瘤 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n)增强免疫,抗突变,抗肿瘤 猴头菇多糖(HHericiuman)增强免疫,抗突变,抗肿瘤 猪苓多糖(Griforan)增强免疫,抗突变,抗肿瘤 茯苓多糖(Pachyman)增强免疫,抗突变,抗肿瘤 人参提取物(Panax gensing extradt)提高免疫力,抗炎,抗肿瘤 刺五加提取物(siberian ginseng extract)提高免疫力,改善大脑供血抗癌 灰树花提取物(Maitake mush-room extract)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