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折弯操作指导书.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0682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折弯操作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数控折弯操作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数控折弯操作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数控折弯操作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数控折弯操作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控折弯操作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折弯操作指导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控折弯操作指导书1、目的为完善折弯工艺,提高折弯效益,规范折弯作业方法及流程。2、适用范围适用于钣金车间折弯工序生产作业3、操作流程图(见附件)4、作业内容4.1、数控折弯特点数控折弯是将板料在数控折弯机上,利用凹凸模具,使其变形弯曲的一种加工过程。凹凸模 又分为通用的弯曲模与专用弯曲模。数控折弯与普通折弯机相比有如下优点:4.1.1、上模两端下压的同步性可得到精确检测。4.1.2、后定位自动化程度高,定位精度高4.1.3、编程操作简单,无需借助任何夹具,可一次性折弯成多种长度和角度的工件。4.1.4、折弯灵活性大、通用性强,不但适合方便试制,而且适合于各种生产类型。4.2、AS系列折弯机床

2、主要结构4.2.1、机架:本部件由左、右立柱、油箱、工作台、撑补偿油缸等零件焊接成框形机架。4.2.2、滑块:本部件由滑块、油缸、光栅尺、圆弧导轨等组成。4.2.3、模具:本部由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二部分组成。4.2.4、液压:液压系统采用电液比例伺服阀控制系统,控制两油缸活塞杆的空行程、工作行程、 回程及上述三个运动规范中的同步运动。4.2.5、后挡料:本部件由挡料架前后移动(X轴)、挡料架上、下移动(R轴)两部分组成。4.2.6、前挡料:本部件用于安装于工作台正面。4.3、折弯机模具介绍公司在折弯机上的模具通常有:上刀模(图1)、低压下模(图2、)、无压痕双折边模(图3)、 双折边模(图4)

3、,如下所示:普通下模的折弯槽的选择原则L=6t10t,正常情况下选8t,t为板厚。尖刀大弯刀无压痕双折边模图3图44.4、机床内几个重要参数的定义4.4.1、Y1、Y2的位置定义:从工作台台面到滑块上的上模支承面之间距离见图5。4.4.2、X轴的位置尺寸定义:从折弯中心线到挡料指前端面之间距离见图5。挡W指调节蛛钉4.4.3、机床的操作功能介绍4.4.3.1、机床操作站:由数控操作站、机床电源开关、油泵启动准备开关、警示信号灯(三个)、停止按钮、脚踏开关。4.4.3.2、数控操作站见下图6。操作开关与用户界面GD00E)回 回0 0S0图64.4.4、具体按键说明及使用(略)。4.5、编程加工

4、前准备工作,按数控折弯机操作规程执行。4.6、正常情况下折弯机所用的上模和下模参数及机床参数已设置好,暂不考虑模具编制。4.7、 折弯编程时展开料计算方法(L=a+b+A或L=a+b-A),图7。b -L=a+b_A4.7.1、以图8零部件为例介绍折弯程序的编制90度直角图圆弧A值材料厚度内侧弯曲半径R值0.250.51.01.52.02.53.03.50t50.900.951.151.351.551.751.952.151.01.71.81.92.12.32.52.72.91.22.02.22.42.62.83.03.21.52.452.652.853.052.953.153.352.03.

5、23.43.63.84.04.24.42.54.154.354.554.754.955.153.04.95.15.35.45.75.84.7、加工编程实例4.7.2加工工件板料参数:板厚Th:2.0抗拉强度。:45Kg/mm2上模编号P:1 下模编号d: 16板料宽度Lmat:1000mm (设上模刀尖圆角R为2mm)4.7.3、折弯步序示意C.顷*步序一,图9:_ 打一厂.1IL聘由后挡料X定位尺寸:76+3.8/2=77.9mm。.、,1挡料指的高度根据需要实际高度调节。图9步序二,图10:后挡料X定位尺寸:4+92+38/2=97.9mm。挡料指的高度根据需要实际高度调节。步序三,图11

6、:后挡料X定位尺寸:58.34+107.82+3.8*45/90+3.8/2*45/90=169.01挡料指的高度根据需要实际高度调节。步序四,图12:后挡料X定位尺寸:58.34+3.8/2*45/95=59.24挡料指的高度根据需要实际高度调节。4.7.4、实例编程步骤1、按数控操作站2键显示“折弯参数”页面,图13pxxxNxxCYTH:x.x。xx.xKg/mm2p/dx/xCR/ri x.xx-MEM-POS-CORa xx.xY1xxx.xxxxx.xx . _Y2xxx.xxxxx.xx . _Xxxx.xxxxx.xx .RQxxx.xxxxx.xx .LmatRx_xxxxF

7、b xx TONExt startVy TDC11AT_._sSPF1:_ F2:F3: F4: F5:Cr:4.7.4.图134.7.4.2、将光标移到“步序号N”区域.输入99,图14。PxxxN99CYTH: x.x。xx.xKg/mm2p/d x/xCR/ri x.xx-MEM-POS-COR/ a xx.x 、aY1xxx.xxxxx.xx . _Y2xxx.xxxxx.xx ._Xxxx.xxxxx.xx . Rxxx.xxxxx.xx . QLmatxxxxFb xx TONRx_ Ext startVy | _% f _ AT_._s TDC SPF1:F2:F3:F4:F5:

8、Cr:图144.7.4.3、按一下数控操作站删除键壬,所有原先的可编程参数被删除,图15。P 0 N 1CYTH: _._._Kg/mm2p/d _/_CR/ri_._-MEM-POS-COR/、a.Y1.xxx.xx.Y2.xxx.xx.X.xxx.xx.R.xxx.xx.QLmatFb _ TONRxExt startVy |一%fAT_._sTDCSP图15F1:F2:F3:F4:F5:Cr:4.7.4. 4、逐个输入步序1所需参数,4.7.4. 4.1、光标移到TH:区域,输入板厚2。4.7.4. 4.1、光标移到。区域,输入板料抗拉强度45。4.7.4. 4.2、光标移到上模纺编号区

9、域,输入上模编号1。;4.7.4. 4.3、光标移到下模纺编号区域,输入下模编号16。4.7.4. 4.4、光标移到折弯角度区域,输入第一个折弯角度90。4.7.4. 4.5、移下光标后DNC自动计算Y1和Y2的要求值。4.7.4. 4.6、光标移到X区域,输入第一个折弯步序的后挡料X定位尺寸77.94.7.4. 4.7、光标移到Lmat区域,输入板料宽度1000。4.7.4. 4.8、移开光标,DNC自动计算所需的折弯力Fb,4.7.4.4.9、光标移到AT区域,输入保压时间0.1s,图16P0 N1CYTH:2.0。45.0 Kg/mm2p/d1/16CR/ri_._-MEM-POS-CO

10、Ra90.0Y1330.56xxx.xx.Y2330.56xxx.xx.X77. 90xxx.xx.R._ xxx.xx.QLmat1000Fb 18TONRx_Ext startVy1 _% +% AT 0sTDC &TSPF1:F2:F3:F4:F5:Cr:图164.7.4. 5、第1步序参数输入完成,按|?|键转到第2步序页面,DNC将第1步序参数复制到第 2步序,在页面上只需修改与第1步序不同的参数。4.7.4.5.1、光标移到X区域,输入第二个折弯步序的后挡料X定位尺寸97.9 4.7.4.5.2、光标移到Rx区域,输入后挡料退让距离40 (该步序需要设置X回退) 4.7.4.5.3

11、、移开光标,DNC自动计算所需的折弯力Fb,图17P 0 N 2 CYTH: 2.0。 45.0Kg/mm2p/d 1/16CR/ri_._-MEM-POS-COR/、a90.0Y1330.56xxx.xx.Y2330.56xxx.xx.X97. 90xxx.xx.R.xxx.xx.QLmat1000Fb 18TONRx40 ExtstartVy t_% T-_ % AT0.1sTDC1SP图17F1:F2:F3:F4:F5:Cr:4.7.4.6、第2步序参数输入完成,按卜键转到第3步序页面,DNC将第2步序参数复制到第3步序,在页面上只需修改与第2步序不同的参数。4.7.4.6.1、光标移到

12、角度区域,输入折弯角度1354.7.4.6.1、移下光标后DNC自动计算Y1和Y2的要求值。4.7.4.6.1、光标移到X区域,输入第一个折弯步序的后挡料X定位尺寸1694.7.4.6.1、光标移到Rx区域,按擦除键:为|擦除X回退距离,图18。P0 N 3TH:2.0。p/d1/16CR一-MEM-、u135.0Y1333.95Y2333.95X169.00R.QLmat1000Rx_ ExtVy1 _% +TDC 1*1CY45.0Kg/mm2_/ri_._-POS- -CORxxx.xx .xxx.xx .xxx.xx .xxx.xx.图18Fb 18TON start_ % AT 0.

13、1ssp 一F1:F2:F3:F4:F5:Cr:4.7.4.7、第3步序参数输入完成,按I?键转到第4步序页面,DNC将第3步序参数复制到第4步序,在页面上只需修改与第3步序不同的参数。P0 N 4CYTH:2.0。45.0 Kg/mm2p/d/ a1/16CR/ri_._-MEM-POS-COR135.0Y1333.95xxx.xx.Y2333.95xxx.xx.X59.30xxx.xx.RQ.xxx.xx.LmatRx_1000Fb 18TONExt startVyTDCl匚% 1% AT 0sSPF1:_ F2:F3: F4: F5: Cr:图19光标移到X区域,输入第一个折弯步序的后挡

14、料X定位尺寸59.3,图194.7.4.8、第4步序参数输入完成,按? 键转到第5步序页面,因键具有复制作用,为避免 复制多余步序,通常应在有效最后步序的后一个步序页的CY中输入一个0,作为程序结束标记4.7.4.8.1、光标移到CY区域,输入0,图204.7.4.8.2、 零部件多步序编程参数输入完成后,按|键检查折弯步序编程是否正确,检查无 误后,按区|键开始加工零部件。P0 N5CY 0TH:2.0045.0 Kg/mm2p/d1/16CR_/ri._-MEM-POS-COR/ a90.0Y1333.95xxx.xx.Y2333.95xxx.xx.X169.00xxx.xx.R.xxx.

15、xx.QLmat1000Fb 18TONRx_40ExtstartVy1 _% t_% AT 0.1sTDCIISPF1:_ F2:F3: F4: F5: Cr:图204.8、零部件折弯尺寸、角度误差、过程检验按钣金车间折弯作业流程图要求执行。4.9、开机及回标志点操作按数控折弯机操作规程执行。4.10、折弯机参数设置(略)4.11、影响折弯精度几个因素折弯时要保证工件的主要精度:工件尺寸精度;折弯角部直线度;折弯时邻面垂直度及表面 粗糙度。影响其精度分析如下。4.11.1、挡料指定位准确性是影响工件尺寸精度关键,挡料指定位位置误差会一比一复制到工件 上。因此尽量调节得使挡料指定位位置度相同。

16、4.11.2、在无压痕模具上,工件折弯时由于模具运动,员工夹挚工件时很难保持与工件运动统一 性,至使工件滑动。影响工件尺寸精度。根据员工熟练程度不同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加工此类尺 寸时尽量用熟练程度好的员工4.11.3、工件定位位置选择不同,对尺寸精度影响。工件定位时,尽量使用上道工序一次加工完 成部位,尺量使用上道工步定位边。避免上道工序误差复制到下道工序。4.11.4、上模和下模未对正,间隙不均,对尺寸精度有影响。而且工件易出现扭曲现象。两端角 度不一致。4.11.5、上模安装时,折弯角部尖端安装时未对正、对齐或使用了磨损相差大的模具会影响工件 直线度。4.11.6、下模损坏,磨损不均对直线

17、度和工件垂直度有直接影响。4.11.7、下模对垂直度影响,由于下模刀槽制造角度均为88度,而我们用的材料各不同,折弯上 模圆角R不同,折弯时工件角部回跳角不同。编程后注意修正值的调整。4.12、介绍几种折弯方法4.12.1、窄长工件折弯窄长工件定位往往是单定位点定位,在加工过程中,工人容易把它弯成扭曲现象,其实,只要 稍微注意一下这问题就解决。在折弯过程中保证工件边与下模垂直即可。目测把握性不大,可用 直角尺或邻边垂直工件,图21。4.12.2、斜边工件折弯斜边定位时,一般采用单点定位,定位很不方便,在折弯时很难掌握。单件加工按图21办 法即可,双件或多件按图22介绍的另一种双工件办法,二工件

18、对边对齐即可。4.13、折弯工艺参数4.13.1、折弯件展开计算方法(略)4.13. 2、试件精度检测条件4.13. 2. 1、工作精度检验时试件的要求4.13. 2. 1. 1、试件长度:2000mm4.13. 2.1. 2、试件宽度不小于100mm4.13.2.1.3、试件厚度:公称力1000kN为2mm;公称力10002500kN为3mm;公称力25006300kN 为 4mm4.13. 2. 1.4、试件材料为A3钢板,其抗拉强度小于450MPa4.13. 2. 2、试件件数应不少于3件。4.13. 2. 3、试验用下模开口尺寸为试件厚度的810倍。4.13.2.4、试件折弯角度为90

19、度。4.14、试件精度检测序号简图检验项目允许检验检验方法1略试件折弯角 度精度等级在全长上万能角度 尺将万能角度尺靠在折弯试件 的外表面上依次多处测量,误 差以测得的最大、最小角度与 规定折弯角度90 的差值 差。I30II1III1 302略试件折弯直 线度精度等级在1000长度上塞尺、 检验 平尺将长度1000的平尺的检验面 靠在折弯试件的棱边上,用塞I0. 30尺测量两者之间的间隙,误差II0. 75以任意一米长度内的最大间 隙值计。III1. 004.15、机床后挡料的定位精度:机床的后挡料X轴的重定位精度为允许值为0. 30mm。4.16、折弯参考线计算方法。4.16.1、折弯参考

20、线是首次折弯理论依据,参考位置准确性是关系到首件质量问题。根据公司弯 曲件展开计算特点,以公司大侧板一部份折弯图样为例来计算一次折弯参考线,图23。40199工艺案件:公司无压痕模具, 上刀模30。(26* )尖刀膜圆 角R在0. 75-1业5之间,双折 弯系数口 6;内折弯系数4. 0 外拆弯系数;4. 6,4 3 2. 9展开长 1-197+66+38 + 4 0+70+40-4*2-4, 6*2-0, 86 = 4 32. 9 4图23一次折弯参考线:L1=40+70+40-0.43-0.46*2=140.37,图 24 之图一。二次折弯参考线:L2=38-2=36,图24之图二;图二定位时要考虑到压平误差。三次折弯参考线:L3=68-2=66,见图24之图三。3666(ffl三)图244.17、零部件直线度、垂直度、平面度相关工差(略) 4.18、折弯操作时安全作业按钣金车间安全操作规定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