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常见疾病CT诊断与分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0718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胰腺常见疾病CT诊断与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胰腺常见疾病CT诊断与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胰腺常见疾病CT诊断与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胰腺常见疾病CT诊断与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胰腺常见疾病CT诊断与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胰腺常见疾病CT诊断与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腺常见疾病CT诊断与分析.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胰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胰腺正常解剖,位于腹膜后,横跨1、2腰椎之间前方,胰头位于十二指肠圈内,前方为网膜囊后壁,正后方为腹膜后大血管结构。长13-17cm,重60-140g,分头、颈、体、尾,胰头与颈以肠系膜上静脉右缘为界,头位于右方,颈位于前方,钩突位于后方,体尾无明显分界,一般认为腹主动脉前为体,左肾前为胰尾,且与脾门相邻,胰腺血供,胰腺动脉无固有动脉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所形成的动脉弓、胰背动脉、胰横动脉、胰大动脉、胰尾动脉以及发自脾动脉的多条细小分支胰腺静脉主要回流到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系统;头回流胰十二指肠上下静脉,体尾回流脾静脉,胰腺导管系统,主胰管由胰尾开始,沿途接收胰小叶的小管

2、,管径从尾至头逐渐增粗,直径可达2-4mm,与胆总管下端汇合成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部副胰管主要接受胰头前上部的胰小管,为局限于胰头内的导管,较细,在主胰管上前方,大多与主胰管相通。,正常胰腺解剖图,一 正常胰腺CT表现,带状,横跨于腰1、2前,胰尾位置高,胰头钩突最低胰头被十二指肠圈包绕,外侧十二指肠降段,下方为十二指肠水平段由头向尾逐渐变细,头、颈、体、尾在横断面平均前后径分别为233mm、192.5mm、203mm、152.5mm,实质密度均匀,30-50HU,增强扫描后密度均匀增高钩突位于肠系膜上动、静脉右后方,且静脉在动脉右侧,并列于钩突的前方,这是钩突重要解剖标志,另外在左肾

3、静脉平面也有助于认识钩突位置,脾静脉沿胰腺体尾部后缘走行,是识别胰腺的标志,平扫时无脂肪间隙不要误认为胰腺增大,有脂肪间隙时别误认为胰管高分辨CT主胰管直径可达5mm,表现为细线状低密度影肥胖体型胰腺可显示为羽毛状结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萎缩,正常胰腺与胰腺脂肪浸润,二 胰腺炎,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临床表现及CT表现均不相同,现将急性胰腺炎(单纯型和坏死型)、慢性胰腺炎CT表现分述如下。,(一)急性胰腺炎,病理与临床病因:胆源性:结石、炎症、狭窄 酒精性:酗酒、暴饮、暴食感染性:病毒、内、外毒素代谢性:高脂、高钙、高糖手术后:胃肠术、胆道术等,病理特点:各种病因胰管内压升高

4、胰液外溢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胰组织自溶 胆盐激活脂肪酶 脂肪坏死,胰腺轻度肿胀、充血水肿(早期)局灶或弥漫出血、坏死胰内、外脂肪坏死及液体积聚炎症被控制纤维包绕假性囊肿大多为单纯水肿型,少数为出血坏死型坏死性者可并发蜂窝组织炎和胰腺脓肿,临床特点:起病急骤,上腹部痛,多为持续性 有发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上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血白细胞计数、血和尿淀粉酶升高,CT表现:急性单纯性胰腺炎少数轻型病人,可无阳性表现多有不同程度的胰弥漫性增大 胰密度可稍低,均匀或不均匀 胰腺轮廓可模糊、或少量渗液胰腺可均匀增强,无坏死区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体积常有明显弥漫性增大 胰腺密度不均,增强

5、后更明显 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边界模糊 胰外积液,小网膜囊积液多见 两肾前筋膜、肾周筋膜可增厚 炎症可扩展到大网膜上部或胸腔病灶有气泡提示产气杆菌感染 假性囊肿多为单房,囊壁均匀,急性胰腺炎CT分级标准,Grand A:正常胰腺Grand B:弥漫性或局灶性胰腺肿大,包括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胰管扩展,胰头内小积液,不伴胰周积液Grand C:胰体内异常伴胰周模糊,条片状密度等表现,胰周脂肪组织炎性改变Grand D:单一、界限不明确的积液或蜂窝组织炎Grand E:胰腺或邻近区域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境界不清的积气或积液,鉴别诊断,慢性胰腺炎:大多有急性胰腺炎病史,胰管扩张达5mm,呈串珠状,沿

6、胰管分布的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胰腺癌:胰腺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缘可呈分叶状,较大的肿块内见低密度;胰腺炎经抗炎治疗后炎症消退,形态可恢复正常,急性单纯性胰腺炎,急性单纯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水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蜂窝组织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小网膜囊脓肿,产气菌感染,胆源性胰腺炎,(二)慢性胰腺炎,病理与临床病理特点:可分酒精性和梗阻性两大类,均为胰腺纤维化,体积缩小,小叶结构丧失;晚期胰腺萎缩,酒精性:小导管和主导管均扩张,内有蛋白类物质或栓子,见胰管结石和胰体钙化梗阻性:主导管常见有中度扩张,小导管正常,上皮完整,管内无堵塞且很少钙化,临床特点:上中腹部疼痛,饮酒

7、和饱餐可诱发或加重体重减轻,长期消化不良、腹泻,CT表现 胰腺体积正常、缩小或增大钙化,约27%-65%,形态多样,沿胰腺管分布胰管扩张,呈串珠样改变,且扩张程度比胰腺癌轻,扩张的胰管内也可见结石上述后两者显示对慢性胰腺炎诊断具有特征性,鉴别诊断,主要和胰腺癌:二者均可引起胰头呈分叶状增大,强化不明显,但胰头癌引起胰管扩展多较光滑和规则或呈截断状;胰腺癌钙化少见慢性胰腺炎晚期所致胰腺萎缩,与糖尿病晚期所致胰腺改变相鉴别,CT不易鉴别,主要结合病史,慢性胰腺炎-胰腺萎缩,慢性胰腺炎 胰腺多发性钙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 胰管扩张,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二 胰腺肿瘤,胰腺肿瘤分类外分泌性肿瘤胰腺

8、癌 多起源于胰管上皮、少起源于腺泡细胞胰腺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瘤(小囊性腺瘤,良性肿瘤)黏液性囊性瘤(大囊性腺瘤,恶变倾向)胰腺囊肿 真性囊肿、假性囊肿,内分泌性肿瘤功能性胰腺内分泌细胞肿瘤包括 细胞瘤 胰岛素瘤 非细胞瘤 胃泌素瘤 胰多肽瘤 生长抑素瘤 胰高血糖素瘤 舒血管肠肽瘤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细胞肿瘤,(一)胰腺癌,病理与临床病理特点:胰头癌最多,胰体癌次之,而胰尾癌最少胰头癌易侵犯胆总管而引起阻黄而被发现多源于胰管上皮细胞,极少源于腺泡上皮富有纤维组织质地坚硬,为少血供的肿瘤胰头癌常直接侵犯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胰体癌常侵犯腹腔动脉以及肠系膜上动脉胰尾癌常侵犯脾门,胰腺癌易转移到肝脏胰腺癌

9、易淋巴转移到胰周及后腹膜淋巴结,临床特点: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腹胀、腹痛、纳差、体重减轻胰头癌可早期出现梗阻性黄疸胰体、尾癌多因肿块就诊发现,CT表现:1 胰局部肿大 胰腺外形因局部隆起或肿块变形平扫肿块密度与正常胰腺等密度较大肿瘤内发生坏死则见低密度增强扫描时瘤灶密度增加不明显胰头癌常可见胰体尾部萎缩表现胰头钩突癌表现为三角形态消失体、尾癌肿块内常见低密度坏死,2 胰导管阻塞 肿瘤远端的主胰管扩张,甚至形成潴留性囊肿 少数钩突癌发生在导管开口下,无主胰管扩张3 胆总管阻塞 胰头癌常早期侵犯胆总管下端引起胆总管阻塞 梗阻近端胆总管、胆囊、及肝胆管均可见扩张 胰管、胆总管均受累则可见所谓的

10、“双管征”,4 侵犯胰周血管胰腺与血管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肿块包绕血管,血管形态不规则血管内有癌栓形成甚至完全阻塞,5 侵犯周围脏器 胰腺癌易侵犯十二指肠、胃窦后壁、结肠、大网膜十二指肠及结肠受累,显示局部肠管壁增厚、僵硬胃窦后壁受累则增厚,且胃与胰腺的脂肪间隙消失侵犯大网膜致大网膜混浊、增厚形成“饼状大网膜”常同时有腹膜种植性转移,而合并有大量腹水征象6 肿瘤转移征象a.血行转移 肝脏常见b.淋巴转移 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鉴别诊断,慢性胰腺炎:钙化多见,可有胰头局限性增大,但密度均匀,形态规则,无恶性侵犯的表现,有反复发作的病史,血尿淀粉酶高胰腺内分泌肿瘤:有内分泌症状有特征,发病早,瘤体

11、小,增强时明显强化起源于间质的肿瘤:如海绵状血管瘤、囊状淋巴瘤等,一般较胰腺导管上皮癌体积大胰腺转移瘤:尸检率3%,以黑色素瘤、乳腺癌及肺癌多见,需结合临床病史,胰头癌,胰头癌伴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胰腺癌:包绕周围血管并肝转移,胰体尾癌,胰尾癌,胰尾癌伴肝转移,胰腺癌:门静脉海绵样变,(二)胰腺囊性肿瘤,病理与临床病理特点: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性肿瘤浆液性者多见于体尾部,老年女性多粘液性者包括粘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浆液性者较少见,而粘液性者更多见浆液性者多较小,而粘液性者多较大浆液性者为良性,粘液性者多为恶性两者均多发生于体尾部、中老年女性,临床特点:浆液性囊腺瘤多一般无症状 粘液性囊性

12、肿瘤可有腹痛等,CT表现:浆液性囊腺瘤 腺瘤包膜光滑、菲薄,呈多房蜂窝样 水样密度,有时见条状或放射状钙化 粘液性囊性肿瘤 肿瘤多为大单囊,也可几个大囊组成囊壁厚薄不均、囊内有线状菲薄分隔囊壁可见壁结节、壳状或不规则钙化恶性者囊壁常较厚,可见壁结节强化,鉴别诊断,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有钙化及囊变,但血供丰富,囊壁强化明显胰腺假性囊肿:可钙化,增强扫描时明显不同,假性囊肿无壁结节,囊壁不强化胰腺囊性淋巴管瘤:罕见,亦可呈多囊性改变,常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胰腺畸胎瘤:罕见,肿瘤不仅有钙化,还有脂肪成分,胰腺囊腺瘤,胰腺浆液性囊腺癌,胰腺囊性癌伴肝转移,胰尾部囊性癌,胰腺粘液性囊腺癌,胰尾囊性癌,(三)

13、胰腺囊肿,病理与临床病理特点:真性囊肿为先天性,其囊壁有上皮细胞覆盖假性囊肿囊壁无上皮细胞,仅由纤维膜构成囊肿主要继发于急性胰腺炎、手术、外伤等系胰腺炎的炎性积液未能吸收,被包裹而成囊肿可位于胰腺内或胰腺外,可单发或多发以胰周、小网膜囊、左前肾旁间隙最为常见胰腺外囊肿尚可上达纵隔内,下至腹股沟区可见于肝脾内、胃肠道壁内、腰大肌和髂肌,CT表现:直接显示囊肿呈均匀水样密度真性囊肿壁菲薄,且厚薄均匀假性囊肿壁可厚可薄,可不均早期壁较薄、慢性囊肿则较厚伴感染时囊壁增厚,密度增高囊肿圆形或卵圆形,多为单房对比增强囊壁有不同程度强化,鉴别诊断,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可占胰腺内分泌肿瘤15%,体积多较大,因

14、出血坏死而呈囊性,囊内有分割,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强化胰腺囊性瘤或囊性癌:囊内有分割,囊壁上有壁结节,其囊变及囊内分割均可强化,钙化呈星芒状或斑片状,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胰腺炎伴多发性假性囊肿形成,外伤性囊肿,真性囊肿,(四)胰岛细胞瘤,病理与临床病理特点:多发生在胰岛组织较多的体、尾部通常是单发结节状,直径不超过2cm一般为良性,对周围组织压迫不明显部分尚可向周围扩散,甚或远处转移分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两类,临床特点:表现以其分泌激素而定胰岛素瘤可低血糖昏迷(最多)胃泌素瘤则消化性溃疡内分泌素检查有助诊断,CT表现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多数瘤灶较小,多数小于2厘米,胰腺

15、形态和轮廓无改变瘤灶较大者呈局限性肿块,少数可钙化瘤灶强化早而明显,强化持续时间较长少数肿瘤为少血管性,甚至为囊性改变恶性胰岛细胞瘤可发现肝或胰周转移灶,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胰腺肿块多较大,多发生在胰体、尾部密度可均一,少数病变内有结节状钙化增强检查均一强化,也可为不均一强化,鉴别诊断,胰腺癌:肿块相对较小,增强后肿块一般低于胰腺,钙化较少,约2%,容易侵犯周围结构,肝内转移不适表现血管性强化结构。胰腺囊腺瘤: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较大,容易囊变坏死,胰腺囊性瘤或囊性癌:囊内有分割,囊壁上有壁结节,其囊变及囊内分割均可强化,钙化呈星芒状或斑片状,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功能性胰岛素细胞瘤,非功能胰岛细胞瘤

16、并肝转移,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后复发,三 胰腺发育异常,环状胰腺 病理与临床 病理特点环状胰腺是在胚胎发育时由于腹侧胰始基尖端固定,不能随同十二指肠一起旋转属胰腺发育异常带状胰腺组织环,部分或完全包绕十二指肠第一段或第二段,使肠腔变窄胰头呈环状并包绕十二指肠降部,有一单独导管单独导管与胆总管汇合,临床特点 以十二指肠梗阻为特征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以40-50岁为高峰段,男性多见。1918年泰德曼(Tiedemann)氏首先发现本病,CT表现十二指肠降部管腔狭窄,管壁周围有一圈与胰腺实质密度一致的软组织结构环绕,并与胰体、尾部胰腺组织相连增强扫描呈现与胰体、尾的密度一致,环状胰腺平扫,增强,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