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主要功能.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1307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的主要功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血液的主要功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血液的主要功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血液的主要功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血液的主要功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的主要功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的主要功能.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液的主要功能,本章主要内容,采血 离心 血浆-血细胞分离,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正常值:4050,3748,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Hct),血液离心(3000r/min,30min),采血涂片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下血液表现,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血 细 胞 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40-50)淋巴细胞 血小板 单核细胞血液 水(91-92)电解质 血 浆 晶体物质 葡萄糖等(50-60)维生素 溶 质(8-10)白蛋白 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原 球蛋白,一、血液的组成,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正常人的血液总

2、量约占体重的78%,即7080ml/Kg血液.,失血量:成人一次 20%会出现严重临床症状 30%以上会有生命危险。,二、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浆(plasma)血细胞(blood cells),1、比重(specific gravity)血液:1.0501.060,主要决定于红细胞数目。血浆: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红细胞:1.0901.092,主要决定于血红蛋白。,2、黏滞度(viscosity)(相对于水而言)血液/4-5;血浆/1.6-2.4。,粘滞性大小和红细胞数目/血浆蛋白含量有关。疾病时,微循环血流减慢,红细胞叠连聚集粘滞性增大,血流阻力加大。,3、血浆渗透压(os

3、motic pressure),(1)渗透压的概念 指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如渗透压大则表示该溶液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强。渗透压溶液颗粒数,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和大小无关。1渗透克分子=1L溶液中含有6.021023 个颗粒,常用毫渗透克分子。,(2)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作用示意图,红细胞内与血浆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可维持红细胞形态血浆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胶体渗透压,可从组织中吸收水,低渗溶液 等渗溶液 高渗溶液,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相近的溶液。(0.9%NaCI溶液,5%葡萄糖溶液)高渗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低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

4、的溶液。,正常值:7.357.45,7.35为酸中毒,7.45碱中毒,低于6.9或高于7.8将危及生命。,4、血浆pH值,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血细胞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第二节 血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发生变迁:胚胎发育早期,由卵黄囊造血;胚胎第二个月开始,由肝、脾造血;胚胎中期以后骨髓开始造血到婴儿出生时,几完全依靠骨髓造血;成人只有骨髓(椎骨、肋骨、胸骨、颅骨、长骨近端骨骺等)造血有意义。,一、血细胞的生成过程称为造血(hem

5、opoiesis),二、红细胞的生理 Physiology of Erythrocyte,(一)、数量,形态,功能,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女性:3.55.01012/L;Hb:110150g/L新生儿:6.01012/L;Hb:170200g/L,数量,构成:血红蛋白(铁 和珠蛋白)形态:双凹圆盘形,无核无线粒体功能:运输O2和CO2功能丧失:(CO,Fe2+Fe 3+),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与表面积和体积比值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1).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二)、红细胞的生理特

6、性,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2)悬浮稳定性,定义: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的特性(2)衡量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定义:1小时红细胞下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正常值(魏氏法):0 15 mm/h;:0 20 mm/h。关系:血沉与悬浮稳定性呈反变关系。,影响因素:带正电荷的纤维蛋白、球蛋白、胆固醇 红细胞叠连 血沉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恶性肿瘤 血沉 白蛋白、卵磷脂 血沉,3)渗透脆性,定义: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脆性实验:,等渗溶液是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1.9尿素。等张溶液是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盐溶液。如:0.9NaCl(生理盐水)。渗透脆性与抵抗力呈反变

7、关系。,(三)、红细胞的生成及调节,红细胞生成1.生成场所:红骨髓 放疗、化疗红骨髓()红细胞数再碍2.生成原料:Fe2+和蛋白质(1)Fe2+来源:内源性铁衰老红细胞破坏,Hb分解释放出来的 外源性铁食物供应的,一般为Fe3+,在胃酸的用下还原成Fe2+(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治疗:口服硫酸亚铁,3.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 缺乏红细胞成熟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内因子:由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 作用是帮助维生素B12吸收胃切除术后内因子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治疗口服VitB12无效,必需肌注.,PO2 RBCHb,肾管周细胞(主),肝细胞(次),雄激素 T3生长素,

8、2.红细胞的生成调节,Fe运至红骨髓作重新合成HB原料或至肝内贮存,胆红素经肝至胆汁再至肠随粪尿排出,将Hb分解成胆红素,氨基酸,及Fe三部分再排入血循环。,RBC破坏,衰老RBC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四)、RBC的破坏,RBC无分裂能力,平均寿命120天。,三.白细胞的生理(自学部分)Physiology of Leukocytes,形态:无色、有核、球形数量:正常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较高15109/L,白细胞吞噬和消化细菌示意图,白细胞的分类:嗜酸性粒细胞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WBC 单核细胞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白细胞的功能(1)粒细胞 中性

9、粒细胞:吞噬细菌、异物、清除衰老的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不具备吞噬能力,胞浆中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2)单核细胞:含更多的非特异性酯酶,更强的吞噬作 用,进入组织中的单核细胞称为巨嗜细胞。功能:合成释放更多中细胞因子,调节其他细胞生长。(3)淋巴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T淋巴细胞约占总数的70%-80%,它的功能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转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四.血小板Platel

10、et,形态: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体积小,无核。,数量:正常值(100-300)109/L当数量 50109/L时,易形成出血点。当数量 1000109/L时,血小板过多易发生血栓。,1、粘附:血小板可附着在损伤的血管内膜下的胶原组织上。2、聚集: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3、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储存许多物质(如ADP、ATP、5-羟酚胺、儿茶酚胺等)排出的现象。4、收缩:血小板含收缩蛋白使血栓坚固。5、吸附:血小板表面可吸附大量凝血因子加快凝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第三节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al Hemostasis,生理止血(hemostasis):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出血

11、,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1-3min。,1.血管收缩:血管受损局部小血管收缩 2.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初步止血。粘附:少量血小板粘着在胶原上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血小板止血栓3.血液凝固:永久止血。启动凝血系统坚固血栓(二期止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管损伤 暴露血管内皮下组织 血管收缩 5-HT、TXA2 血小板激活 凝血系统激活(黏附、聚集、释放)血小板止血栓(初步止血)纤维蛋白形成 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相互交织

12、成网状,网住血细胞,形成血凝块。,一、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血清:在全血或血浆凝固之后,静置数小时,可见血凝块回缩,有清澈淡黄色不凝固的液体析出,称为血清。,血清和血浆的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增加了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和激活了的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blood coagulation factor):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要点:共12个(XIII,其中被取消)、在肝脏合成,且需要维生素K参与 除Ca2+外,其余的因子都是蛋白质,大部分以酶原 的形式存在,需要激活,被激活的因子在右下角标a,如:a 只有在血管外 只有和共存时才起作用

13、,(二)、凝血过程,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thrombin)最终使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变为纤维蛋白(fibrin)的过程。,1、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生成2、凝血酶原激活生成凝血酶3、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因子的激活由两种途径完成,即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参与途径的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子不相同。,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是指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来自血液的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是指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组织因子(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又称

14、为组织因子途径。,特点:1、凝血过程是一个正反馈过程。2、Ca2在多个环节上起促凝作用。3、凝血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酶促反应连锁反应。缺乏、因子,分别称为甲型、乙型和丙型血友病。,(三)抗凝和促凝 1.抗凝措施 用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抗凝血酶、蛋白质C、蛋白质S、肝素等)用降Ca2+剂(草酸盐和柠檬酸盐)2.促凝措施 加温(不能超过42oC)应用粗糙的表面如纱布、棉花,二、纤维蛋白溶解定义: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简称纤溶。(一)纤溶酶原被激活为纤溶酶 激活物分三类:血浆激活物(小血管内皮细胞)组织激活物:存在组织中,以子宫、前列腺、肺、甲状腺中较多。激肽释放酶(依赖)(二)纤维蛋白

15、的降解,凝血和纤溶 正常机体内呈动态平衡,从而保持血流的正常状态。凝血纤溶,将发生血栓 纤溶凝血,将发生出血倾向,正常情况下体内的血液为什么不会在血管内凝固?,1.体内有体液抗凝系统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TFPI和肝素。2.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故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3.血液不断流动,即使血浆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不断地被稀释运走。4.血液中具有纤溶系统,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Blood Group and Transfusion,概 述:血型的发现:1901年Landsteiner 发现了第一个在临床上有

16、重要意义的RBC的ABO血型系统。,血型(Blood group):红细胞上特异性抗原类型,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30“for his discovery of human blood groups”,Karl Landsteiner was born in Vienna on June 14,1868.His father,Leopold Landsteiner,a doctor of law,was a well-known journalist and newspaper publisher,who died when K

17、arl was six years old.Karl was brought up by his mother,Fanny Hess,to whom he was so devoted that a death mask of her hung on his wall until he died.After leaving school,Landsteiner studied medicine at the Univerisity of Vienna,graduating in 1891.Even while he was a student he had begun to do bioche

18、mical research and in 1891 he published a paper on the influence of diet on the composition of blood ash.To gain further knowledge of chemistry he spent the next five years in the laboratories of Hantzsch at Zurich,Emil Fischer at Wurzburg,and E.Bamberger at Munich.,这种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即抗原的特异性,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我或异己的

19、标志。除血细胞外,一般组织细胞也有“血型”.血型的分类:目前已知人类的RBC除ABO血型外,还有R、Kell、MNSS、P等23个血型系统.,一、ABO血型系统,(一),型和型血清鉴定血型,(二)血型的鉴定,血型鉴定,中国人ABO血型分布,(三)遗传与分布,(四)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1、同型血相输;异型血慎输;2、O型血可供给A型、B型、AB型的红细胞,3、AB型血可少量接受A型、B型、O型红细胞。,Rhesus monkey RBC,(含Rh抗体)血清,恒河猴/人,红细胞凝集反应,(+),(-),Rh(+),Rh(-),二、Rh血型系统,Rh血型,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Rh抗原

20、,(含抗原)称为Rh阳性。,分型:国人多数为Rh阳性血型(汉族为99.66);少数人为Rh阴性血型。抗体:IgG,可通过胎盘。,反复输血 新生儿溶血,临床意义,Rh血型特点:不存在天然Rh抗体,Rh阴性孕妇,怀Rh阳性胎儿,Rh(-)受血者,第二次输Rh(+)血液时,易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天津美术学院_谢晓荣,1997年5月30日的一次车祸,为AB型Rh阴性血型的谢晓荣在医院急救时被输入了AB型Rh阳性血。手术成功,身体恢复,但她的体内已经产生了Rh免疫性抗体,如果她将来的丈夫属于Rh阳性血,她怀的胎儿也是阳性血,就可能出现流产或新生儿溶血。,Rh血相输时,三、输血原则直接配血(主侧)RBC+

21、血清-+间接配血(次侧)血清+RBC-+-+输血原则,结论:供血者RBC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可 慎少 不 不,供血者 受血者 结 果,临床血型鉴定图,四、输血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和遵循输血的原则;2.输血前应检测血型和常规做交叉配血试验,细心检查、核对避免血型不合引起输血反应;3.输血时严格遵守操作规则,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注意 输血的速度和数量;4.输血后一定时间内也应注意病人的反应;5.如有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或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 救治。,习 题(第一章-第三章),1、简述何谓正反馈与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2、名词解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3、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4、简述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因素 及两者的作用。5、简述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