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的概.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1309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系统疾病的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血液系统疾病的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血液系统疾病的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血液系统疾病的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血液系统疾病的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系统疾病的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系统疾病的概.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液系统疾病的概述,新入科3月培训资料,血液病概念:,以血液、造血器官以及出、凝血机制的病理变化为其主要表现特征的一类疾病。,血液病的分类,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红细胞疾病,(一)数量异常 1、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2、红细胞增多症。(二)质量异常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病、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白细胞疾病,(一)数量异常 1、白细胞减少 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2、白细胞增多 常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如感染、炎症、药物、中毒、过敏(二)质量异常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三、出血性疾病,(一)血小板异常1、数量异常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质量异常 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小板无力症(二)凝血功能障碍1、凝血因子缺乏 血友病2、循环血中抗凝物质过多(三)血管壁异常 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四)其他因素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液病的特点,1贫血2、出血倾向 3、黄疸 4、淋巴结肿大 5、肝、脾肿大 6、口腔及黏膜的病变 7、骨、关节出现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8、不明原因的发热,血常规的解读,1.红细胞(RBC),【参考值】成年男性:(4.55.5)1012/L成年女

3、性:(4.0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 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和某些年老者。(2)病理性变化 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的脱水造成血液浓缩;绝对增加: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血不良(再障),过度破坏(溶贫)和各种原因的失血。,2.血红蛋白(Hb),【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见红细胞计数。,3.血细胞比容(HCT)【参考值】男性:40%50%女性:35%45%【临床

4、意义】增加:见于大面积烧伤和脱水患者。减少:见于贫血患者。4.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参考值】8295fl(1L=1015 fl)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731pg(1g=1012 pg)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20360g/L 7.红细胞体积分别宽度(RDW)【参考值】15%【临床意义】RDW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即大小不等性)的参数,增大时有临床意义,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MCV、MCH和MCHC三项指标主要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8.白细胞(WBC),【参考值】(1)白细胞计数 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

5、0)109/L,(2)白细胞分类(DC)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粒性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临床上大多数白细胞的总数变化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或降低。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病理性变化:增加:急性感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减少:某些感染(如伤寒或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理化因素的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2)淋巴细胞 增多: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等)、某些

6、慢性感染如结核、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减少:主要见于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除猩红热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减少:伤寒和副伤寒、术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较少,可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5)单核细胞 增多:某些感染(结核、伤寒、疟疾、心内膜炎)、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9.血小板(PLT)【参考值】(100300)109/L【临床意义】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大出血和术后、脾切除术后(一时性)。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如

7、白血病和再障、血小板破坏过度,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10.血小板比积(PCT)【参考值】0.1%0.28%【临床意义】增多:骨髓纤维化、慢粒、脾切除。减少:再障、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1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9.412.5fl【临床意义】MPV的临床意义需要结合PLT计数讨论。PLT,MPV:骨髓自身正常,但外周血小板破坏过多造成巨核细胞数及大小均增加;PLT,MPV:骨髓增生性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症;PLT,MPV:骨髓抑制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骨髓瘤或白血病化疗后、再障、AIDS病人;PLT,MPV

8、: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术后、某些血红蛋白病。12.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18%【临床意义】PDW反应血小板体积异质性(即大小不等性)的参数,增大时有临床意义,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卫细胞,它参与机体对细菌、病毒等异物入侵时的察觉和反映过程。细菌或病毒侵犯人体遇到的最初抵抗就来自于白细胞,因此机体反映的最初变化就是白细胞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运动能力和吞噬能力均比较强,当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时,可迅速将其包围,并进行水解和消化。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和

9、可能性就会增加。单核细胞在血液中的吞噬能力较弱,当它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中,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吞噬能力大大加强,它可聚集于感染灶附近,被淋巴细胞激活后,吞噬和杀灭病毒、真菌、原虫、分枝杆菌等病原体,还可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变性血浆蛋白、衰老和损伤的红细胞、血小板等。淋巴细胞是一种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可进一步分为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分别执行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嗜酸粒细胞主要参与超敏反应嗜碱粒细胞能制造并储存组胺、慢反应物质和肝素,参与免疫应答,具有抗凝血作用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主要是把氧从肺带到组织,把二氧化碳从组织带到肺。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黏附、聚集、释放。,1、观察血液,段时间后,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2、把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可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1、观察血液,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电镜下的红细胞,形状:,特点:,作用:,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成熟的),含有血红蛋白,运输氧,电镜下的白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特点:,作用:,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包围、吞噬入侵人体的病菌,电镜下的血小板,特点:,作用:,凝血、止血,最小、没有细胞核,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