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范围制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1388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3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许可范围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行政许可范围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行政许可范围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行政许可范围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行政许可范围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许可范围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许可范围制度.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行政许可主要制度,(一)行政许可范围制度,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范围,1、普通许可(批准)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1)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销售、使用。(2)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有关活动。(3)金融、保险、证券等涉及高度社会信用的行业的市场准入和经营活动。(4)利用财政资金或者由政府担保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贷款的投资项目和涉及产业布局、需要实施调控的投资项目。(5)污染防治、环境保护。(6)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事项。,这类许可事项的特征是:对从事这类活动法律并不禁止,但必须符合

2、法定条件;一般没有数量限制;设定许可的目的主要是防范危险和保障安全;这类许可与被许可人的自身条件有关,一般不能转让。,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范围,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范围,2、特许事项(赋权)即有限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这类许可事项的特征是:一般都有数量限制;申请人取得许可应当依法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类许可可以依法转让。,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范围,3、认可事项(资格资质确定)即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有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认可需符合四个条件:(1)为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是为

3、个人提供服务。(2)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利益职业、行业,如律师、医师。(3)需要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特殊信誉是以特殊技能和品德支撑的信誉,如会计师、医师所应具备的信誉;特殊条件是指不同于同类事物或者不同于一般平常情况的条件;特殊技能,指常人所没有而应当经过学习、培训方能取得的技能。(4)一般可通过考试来判断,与特定身份相联系,不得转让。,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范围,4、核准事项(技术审定)即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核准需符合两个条件:(1)这些设备、设施、产品、物品要按事

4、前公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来建造、施工,或者生产、提供。(2)审定的方式是检验、检测、检疫,审定的依据是事前公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这里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是可量、可测,由科学的数据支撑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范围,5、登记事项(主体资格确定)即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这类许可事项的特征:未经登记就没有从事某种活动的主体资格;一般没有数量限制;这类许可不能转让。这种登记的功能:是证明性的,或者向社会提供某种信息。,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范围,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可以对上述五类事项以外的其他事项设定行政许可。,不设定的事项范围,1、公民、法人或

5、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个人自治 只要是作为社会成员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情,都应该留给他们自己去做主,不仅政府不要去干预,自律组织也不要去干预。诸如家庭雇请保姆、企业负责人聘用秘书之类的事项,都是完全能够自主处理好的事情,就没有必要由政府去管理。,不设定的事项范围,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市场优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就不要用行政许可的方式去管理。,不设定许可事项的范围,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自律优先 自律管理一般成本比较低、效率比较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行的许多资质资格的许可、产品质量的许可等,将退出行政许可的范围,由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的自律管理来替代。,不设定的事项范围,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事后监督优先 行政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行政许可作为一种事前监督管理的方式,其主观性强,运作的成本高、风险也大。因此,即使需要政府管理的事项,也应当优先考虑采取事后监督管理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的价值取向,1、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2、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3、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