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8章《微子篇》.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1615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18章《微子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论语18章《微子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论语18章《微子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论语18章《微子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论语18章《微子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18章《微子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18章《微子篇》.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八章微子篇,主讲人:xxx,孔子(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成为圣人。,孔子生平,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共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时代的病态,孔子为什么要出国?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谁来指点迷津?到底该不该做官?穷达行藏各有志。,十八章导读,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

2、子曰:“殷有三仁焉。,1、微子:名启。纣王的同母兄。眼看纣王即将灭亡,为了保存祖宗的祭祀,以免同归于尽,微子就出走了。2、箕子:纣王的叔父,曾多次劝谏纣王,纣王不听,箕子披发装疯,被纣王拘囚,降为奴隶。周武王灭殷后,才被释放。3、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屡次强谏纣王,纣王大怒,遂将比干剖胸挖心,残忍地杀死。4、三仁:三位有仁德的人。,一,【译】纣王无道,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被纣王拘囚降为奴隶,比干屡次劝谏被纣王杀死。孔子说:“殷朝有这三位仁人啊!”,【评点】孔子称赞的这三个仁人,虽然表现不同,但其内在实质,都是爱自己的国家,并且维护这个国家所遵循的原则。他们看到纣王破坏这个原则,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

3、来维护。正是由于这一点,孔子才称他们为仁人。从孔子对他们三人的称赞中,可以更进一步体会仁德的内涵。,二,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1、士师:古代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2、三黜():多次被罢免。“三”,表示多次。3、去:离开。4、焉:代词,表疑问。哪里。5、往:去。6、枉:不正。7、父母之邦:父母所在之国,即祖国。,【译】柳下惠担任鲁国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多次被免职。有人说:“您不可以离开这个国家吗?”柳下惠说:“正直地事奉人君,到哪一国去不会被多次免职?如果不正直地事奉人君,何必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呢?”,【评点】柳下

4、惠是儒家很推崇的仁人君子。柳下惠的高风亮节浓缩为四个字;直道事人。从本章中可看出柳下惠是一个直道事君的人,秉性正直,坚持节操,不迎合时尚。其次,他对当时社会有深切了解,明白世皆枉道,直道难行。他对祖国怀有深厚之情,不愿离开父母之邦。,三,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1、若:像。2、季、孟之间:次于季氏,高于孟氏。3、行:离开。,【译】齐景公谈到怎样对待孔子时说:“要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我办不到;要用比季孙氏低、比孟孙氏高的待遇来对待孔子。”不久,刘景公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便动身离开齐国。,【评点】本章记叙孔

5、子是如何离开齐国的。从文意看,孔子离去的原因不是因为礼数不周到,而是因为齐景公不能施行孔子的主张。当时齐国执政的是晏婴,他反对儒家,反对在齐国推行鲁国的那一套。他对齐景公说:“儒者不守法,崇丧遂哀,破产厚葬,特别讲究礼节,老百姓难以学习。要用孔子对国家没有好处。”齐景公本是一个没有作为、没有主见的国君,他听了晏婴的话后就以“吾老矣,不能用也”为借口,辞退孔子。孔子到齐国是为了行仁政,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并不是为了功名富贵。既然环境不允许,也就立即离开齐国,决不枉道以事人。,四,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1、归:同“馈()”,赠送。2、季桓子:鲁国贵族,姓季孙,名斯,季康子的

6、父亲。从鲁定公时到鲁哀公初年,一直担任鲁国执政的上卿(宰相)。3、行:离开。,【译】齐国人赠送歌姬舞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便离开了鲁国。,【评点】本章记叙孔子是怎么离开鲁国的。鲁定公14年,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齐人惧怕。孔子55岁那年,齐平公为了讨好鲁定公,便把歌姬舞女馈赠给鲁国,孔子极力反对,季桓子却贸然接受下来。君臣观看演出,被声色所惑,三天不视朝听政。孔子看到鲁国君臣如此迷恋女色,朝政日衰,不足有为,便大大失望而去职离鲁。孔子离开鲁国时,用歌来表白心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史记孔子世家)可见,孔子对立身处世是慎重的,“

7、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治家格言),可留则留,不可留马上就走,决不依违于俯仰之间,表现了高尚的人格力量。,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1、楚狂:楚国的狂人。2、接舆:春秋时代楚国隐士,见楚昭王政事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3、凤:凤凰。古代传说,世有道则凤鸟现,无道则隐。此比喻孔子。4、衰:衰微。5、谏:规劝,使改正错误。6、犹可追:尚可补救,还来得及改正。7、而:语助词,相当于“矣”。8、殆:危险,不可救治。9、辟:同“避”。,五,【译】楚国有位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他唱道

8、:“凤凰呀,凤凰呀!你为何这样不识时务?过去的事无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算了吧,算了吧!如今执政的人不可救治了。”孔子下车,想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以回避孔子。孔子不能和他交谈。,【评点】接舆是一个隐士。所谓隐士,乃是不满社会现实,眼看政治无可挽救而知难隐退的人。本章记孔子传道济世的心情不被接舆所理解,接舆善意地讽喻孔子急流勇退。古人认为,凤凰是一种有德行的鸟,它在天下太平时出现,而在乱世时隐藏不出。楚狂人把凤凰比作孔子这是对孔子的尊重,意思是说,现在是乱世,你为什么还要寻求出仕呢?难道凤凰的德行衰微了吗?现在避世隐居还来得及。接舆在乱世时知难而退了,还想对孔子的处世态度起点提示劝阻

9、作用,实际上,他是不可能理解孔子传道济世的理想和作法。,六,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下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1、逸民:德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2、少莲:据说东夷之子,“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3、不降其志:不降低他的志向。4、辱:辱没。5、言中伦:话语符合道德伦理。6、行中虑:行动经过思考。7、隐居放言:隐居不仕,放肆直言。8、身中清:保持自身洁白,洁身自爱。9、废中权:废弃权势合乎权变。10、

10、中:符合,合乎。11、无可无不可: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译】有德行而避世隐居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是“柳下惠、少莲,他们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他言谈符合伦理道德,行为经过思虑,仅此而已。”说虞仲、夷逸是“避世隐居,放肆直言,保持自身清白,废弃官位而合乎权宜变通。而我与这些人不同,没有什么绝对可以,也没有什么绝对不可以。”,【评点】孔子在本章中论述了逸民的不同操守,从对比中表达了自己与他们不同之处。七位逸民把“可”与“不可”分得十分清楚。如伯夷、叔齐认为食周粟、仕于周

11、“不可”,柳下惠认为降志辱身而离开鲁国“不可”。而孔子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也就是说,对自己的举止、进退,采取中道原则:不偏执,不固执,用时,用变,但为实现“天下归仁”的“有道”社会政治理想的原则立场不可动摇。按孟子公孙丑的说法,是“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的意思,所以公山弗扰佛肸、这类人请他,他都想去。而在鲁国、卫国受到国君的敬重,他也没有在那里求官。这就是孔子的“无可无不可”。,七,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1、大师:鲁国乐师之长,名挚。2、适:到,去。3、亚饭:古代天子和诸候吃饭要

12、奏乐。亚饭是第二次吃饭时奏乐的乐师。“三饭”、“四饭”依此类推:4、“干”、“缭”、“缺”是乐师的名字。5、鼓方叔:击鼓的乐师,名方叔。6、河:古时专指黄河。播鼗():播:摇。鼗:即波浪鼓,长柄,两旁系有小槌。,【译】大师挚逃到齐国,亚饭乐师于逃到楚国,三饭乐师缭逃到蔡国,四饭乐师缺逃到秦国,击鼓乐师方叔逃到黄河边,摇小鼓的乐师武逃到汉水边,少师阳和敲磬的乐师襄逃到海滨。,【评点】周成王特赐鲁国以天子之乐,所以有“周乐尽在鲁”的说法。到春秋时代礼崩乐坏,鲁国乐师不满鲁哀公荒于朝政,沉迷于齐国的歌姬舞女,因而四处逃散。此章与以下的两章,和孔子及其弟子无关,可能不是论语原有的内容,有人认为是“后人

13、得之于他书,采而附之于本篇之后者。”,八,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1、周公:周公旦,鲁国的初封始祖。2、鲁公:周公旦之子伯禽。3、施:同“弛”,怠慢。4不以:不用。5、故旧:故人、旧亲。6、弃:舍弃。,【译】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怠慢自己的亲属,不让大臣抱怨没有被信任,故人旧亲没有重大错误不要舍弃,不要对每个人求全责备。”,【评点】伯禽代父就封于鲁国前,周公旦特意向他提出几点告诫:首先要任人唯贤,不要把好处只给亲近的人;其次,要信任大臣,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是行政的左右手。再次,对于共同创业的故交老友,没有重大过失,不要抛弃他们

14、,要推已及人地爱护他们。最后,对人才不要求全责备,待人要宽厚,有意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朱熹集注引胡氏认为,孔子曾用这段鲁人久为传诵的话来教导过门徒,所以它被收录在论语中。,九,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1、八士:八位有教养的知识分子,八位贤士。2、伯适(),同南宫适的“适”读音一样。3、季()。上述“八士”,生平事迹不详。,【译】周朝有八位有教养的人: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评点】本篇开头说“殷有三仁”,这是“乱世显忠臣”。周开基立业的,除周公、姜尚外,这八位有教养的人士,可能是很得力的。周朝之所以兴盛,在于统治者善于用人,人才济济,同心协力,开八百年之基业。春秋末期,鲁国衰微,人才四散,孔子深为感慨,在本篇中间提到隐士、逸民和八位乐师,足见孔子对人才的爱慕。钱穆论语新解说:“盖维持世道者在人,世衰而思人益切也。”,谢谢观看!,主讲人:胡文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