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1683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朱熹,一、个人生平二、主要哲学思想三、影响与评价,一、个人生平,生平简介重要事迹成就,生平简介,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一、朱熹出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今属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随母迁居建阳崇安县。晚年曾在抚州定居,游历甚广。南宋诗人

2、、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二、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初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三、淳熙二年(1175年),与陆九渊为首的另一学派在信州(今上饶)鹅湖寺相聚,就两学派之间的哲学分歧展开辩论。四、淳熙五年(1178年),经宰相史浩推荐,朱熹出任南康(今江西星子县)知军。在任期间,他募集钱粮赈济灾民,百姓得以安生。,五、嘉定二年(1207)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六、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七、淳熙九年,冯去疾提举江南西路,特建南湖书院(今富奇汽车厂址),以纪念朱熹 他一生虽谈不

3、上富足但是也谈的上小康。,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南剑州,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 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淳熙八年十二月,任直秘阁受命巡视台州时,上书弹劾前太守唐促友“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官钱”,宰相王淮包庇,朱熹不畏权奸,连上书十次,终于罢免了唐仲友新任江西提刑官职。并上奏朝廷,指出当时南宋天下“如人有重病,内自心腹,外达四肢,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提出“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六策。

4、,朝廷识其才,多次委以重任,朱熹力辞不受,致志于理学。先后主管台州崇道观、武夷山冲佑观、华州云台观、西京崇福宫、西太一宫、南京鸿庆宫,讲学庐山白鹿洞书院,著书立说。一生著作甚多,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四十部。其哲学思想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关于理学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庆元三年,韩佗胄擅权,排斥赵汝愚,禁道学,朱熹受牵连被斥“十罪”,革职回家,于庆元六年三月去世,终年七十一岁。朱熹死后,宋嘉定二年诏谥“文公”,宝庆三年赠“太师”、封“信国公”,绍定三年封“徽国公”,咸淳五年诏赐“文公阙里”于婺源。元至正元年诏立“徽国文公之庙”。崇祯十五年诏称“先儒朱

5、子”(后改称“先贤”),列为于汉唐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秋祭祀。,关于理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二、哲学思想,理气论.动静

6、观.格物致知论.心性理欲论.美学思想.,理气论,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

7、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动静观,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

8、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格物致知论,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行为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9、。,心性理欲论,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专指理言,是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

10、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美学思想,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含有艺术美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题。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朱熹还多次谈到乐的问题。他把乐与礼联系起来,贯穿了他把乐纳入礼以维护统治秩序的理学根本精神。朱熹对“文”、“道”关系的解决,在哲学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前人。

11、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三、学术影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

12、有重要影响。,两宋时期,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门人黄斡曾总结曰:“继往圣将微之绪,启前贤未发之机,辨诸儒之得失,辟异端之论谬,明天理,正人心,事业之大,又孰有加于此者。“(行状)又曰:“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同上)清人全祖望指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宋元学案晦翁学案

13、)这些评价虽属溢美之辞,但真实地反映了朱熹在学术界的地位及其影响,主要著作,谢上蔡先生语录三卷绍兴29年(1159)论语要义隆兴元年(1163)论语训蒙口义隆兴元年(1163)延平问答隆兴二年(1164)诗序辨说一卷乾道三年(1167)困学恐闻隆兴二年(1164)程氏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乾道四年(1168)家礼五卷乾道六年(1170)论语精义二十卷乾道八年(1172)孟子精义十四卷乾道八年(1172)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乾道八年(1172)八朝名臣言行录五十九卷乾道八年(1172)西铭解义一卷乾道八年(1172)十月 太极图说解一卷乾道九年(1173)四月 通书解四十卷乾道九年(1173)四

14、月 程氏外书十二卷乾道九年(1173)六月 伊洛渊源录十四卷乾道九年(1173)古今家祭礼二十卷淳熙六年(1174)近思录十四卷淳熙二年(1175)阴符经考异一卷淳熙二年(1175)婺源茶院朱氏世谱一卷淳熙三年(1176)论语集注十卷淳熙四年(1177)孟子集注十四卷淳熙四年(1177)大学章句淳熙四年(1177)中庸章句淳熙四年(1177),论语或问二十卷淳熙四年(1177)孟子或问十四卷淳熙四年(1177)大学或问淳熙四年(1177)中庸或问淳熙四年(1177)诗集传八卷淳熙四年(1177)十月 周易本义十二卷淳熙四年(1177)易学启蒙四卷淳熙十三年(1186)孝经刊误淳熙十三年(1186)八月 童蒙须知一卷淳熙十三年(1186)小学六卷淳熙十四年(1187)三月 中庸辑略二卷淳熙十六年(1189)孟子要略五卷淳熙三年(1192)楚辞集注八卷庆元元年(1195)仪礼经传通解三十七卷,续二十九卷庆元二年(1196)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卷庆元三年(1197)韩文考异十卷庆元三年(1197)书集传六卷庆元四年(1198)冬(朱子完成数篇,其他悉口授蔡沈补成)楚辞后语辩证八卷庆元五年(1199)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黎靖德编,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刊行 朱子全书六十六卷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李光地等承御命编纂。,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