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语言.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1764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6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语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诗歌鉴赏之语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诗歌鉴赏之语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诗歌鉴赏之语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诗歌鉴赏之语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语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语言.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答案示例:1.“带”的意思是带领,傍晚时分,万物开始归 家,在平静的江面上,泛着归来的孤舟,空中 飞着南去的老鹤,傍晚时分的钟声徐徐飘来,作者思乡思亲的愁绪正好寄托于老鹤远去.“带”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绵绵离愁,把这感 觉写得生动.活泼.形象,也提升了诗的灵性.失分原因:基本没有涉及表现手法-拟人 未直接点出表达效果-具有动感,得分:1分,答案示例:2.“带”字 首先,突出了当时的情景,老鹤南飞,表

2、现天时、季节已晚。其次,抒发了作者内心无比期待的心情,希望老鹤能到海幢寺为他报平安。失分原因:没讲清楚老鹤所“带”的对象-钟声“季节已晚”的说法毫无道理。,得分:0分,答案示例:3.“带”字在诗中表明时间已经很晚,老鹤已经把钟声带到海幢寺了。更好地承接上文,体现出时间的飞逝。失分原因:未说到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表达效果的理解较离谱-体现出时间的飞逝。,得分:0分,2006年广东省高考题简析,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手法,写活了老鹤与钟声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个方

3、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老鹤与钟声 本无联系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比拟或拟人,词语含义,表达作用,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炼字题如何解答?答题基本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村 杜甫清江一曲

4、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参考答案】本诗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答题步骤】鉴赏常用语如:a、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b、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C、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

5、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看,在诗中指回望。,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释词,描述,意境或情感,二、解题步骤,【方法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久经锤炼的字的妙处。诗歌的字、词、名句具有形象、凝炼、含蓄的特点,

6、鉴赏时应注意其深层含义。对典故性字词,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对描写性字词,要分析对塑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对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审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课堂练习二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

7、,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闹,答案:(1)“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2)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3)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极为生动。,(解释字义),(描述景象),(意境或感情),(1)“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请简要

8、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尽的思念愁绪。,(3)“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课堂练习三,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00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答:“绕”字好(步骤一),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

9、家的场景(步骤二),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步骤三)。“晓”字好(步骤一),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步骤二),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步骤三)。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拓展训练,“穿”是穿过的意思,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顿生孤独之情。“穿

10、”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孤独之至,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08天津卷,练习一:2008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

11、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的神态。“退”字别致、生动的表现出飞鸿在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4分),练习二:2006福建卷,不能换。“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字除了有“对”的意思,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寞冷清的气氛外,还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

12、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更偏重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孤 雁杜 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你认为上面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练习五,参考答案:孤;因为首联大雁因“孤”而“飞鸣、念群”,颔联“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大雁的怜悯之情。“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所以“孤”就是诗眼.,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练:(07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07天津),答:“葱葱”“靡靡”,都是草木茂盛的样子,溪边的树木在下过雨后更加茂盛了,江边丛生的草被雨水浸润得更加郁郁葱葱。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对浓重春色的欣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