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修订).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1766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修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修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修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修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修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修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修订).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专项复习,考纲解读诗歌鉴赏,(二)古代诗文阅读 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艺术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性),Ps:所谓鉴赏评价,属于考试能力要求的范畴,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考试内容,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月 杜甫万里瞿唐 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 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闲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

2、;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3分)(思想性)补充:只答“漂泊流离”或“思乡怀归”,各给1分;答“漂泊流离”或“思乡怀归”,再加上“遭逢战乱”(或“安史之乱”、“妻离子散”、“自己流落”、“望月怀远”等),给2分。只答“困居”不给分。根据诗中的“乌鹊”意象,答“怀才不遇”及与之相应的意思给1分。,月 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评分细则,(2

3、)本小题4分,答对一项给2分。(艺术性)“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1分),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1分)补充:答“万里”表示“瞿塘峡的空间距离大”等意义,不给分。“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1分),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1分),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1分),月 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1)作者通过描写、赞咏弓形的残月,抒发了一种孤寂、思乡、悲凉的感情。(2分)(2)“万里”一词是形容距离的遥远,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思乡思家的情感。“夜久

4、”一词描述夜幕降临已经很久了,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当时孤寂、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深切情感。(4分)(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经历动乱后内心的悲伤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2分)(2)“万里”描绘出在月光下瞿塘峡开阔广大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作者的孤寂的心情。“夜久”是指长久的静夜,暗指安史之乱。诗人写南飞的乌鸦夜久后落在江边,即是诗人自己在安史之乱后安身于瞿塘峡,间接抒发了内心寂寥之情。(3分),6分样卷,5分样卷,(1)主要抒发了诗人因国家战乱而流落他乡,感到孤独、寂寞的感情。(2分)(2)“万里”突出了诗人远离了自己的故乡,非常思念家中的亲人。“夜久”描写了当时已是深夜,

5、但是诗人仍然没有入睡,心里感到惆怅。(2分)(1)对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悲痛与叹息,在赏月中产生明月仍在,盛唐不再的感伤和悲凉。(1分)(2)“万里”是空间上的形容词,描写了在瞿塘峡上,明月始终高挂的景象,表现作者悲痛感伤的心境下始终与明月为友,渴望向明月诉说心事。“夜久”时间上的形容词,夜深人静鹊落江边,作者依旧在孤独地赏月,表现出他心中的忧愁苦闷,令全诗增添淡淡悲凉。(2分),4分样卷,3分样卷,(1)抒发了作者国破家亡的痛心,对故乡的思念,对怀才不遇的悲哀。(2分)(2)“万里”体现了瞿塘峡的范围很大,在哪里也可看到。“夜久”作者把自己比成乌鹊,飞久了就停在江边,体现作者因为社会动荡,被

6、困居在瞿塘峡里,体现他对百姓的怜悯。(0分)(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被贬后的忧伤之情。(0分)(2)“万里”表达了作者离开京城,被困于瞿塘峡的忧愁。“夜久”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的不眠,思念之情。“万里”、“夜久”更加表达了作者的忧伤,被困时的郁闷之情,点明中心。(1分),2分样卷,1分样卷,诗歌鉴赏知识储备之意象,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

7、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静女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可以是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青天”),甚至是某些可以描述的行为。,草木类:,1.落花:花落而春尽,不免使人伤春悲秋,感慨青春易逝,古人见落花而伤怀,大多因移情所致,折射出对人生短促的伤感。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就表达了作者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遭际和悲凉心境。又如宋朝欧阳修的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也是这种伤感的情调。2.杨花:即柳絮,杨花的特点是轻柔多情、飘

8、忽不定,容易使人产生离愁别绪的联想。因此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如苏轼的词作水龙吟中有“细看来,不是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之句,其伤离别之意蕴,不言而喻。3.蓬草:在中国文学里,“飞蓬”一词有“野外飘零、身不由己”的象征意义,蕴含着无奈、哀愁与悲叹。(“芦荻”“浮萍”亦有此意蕴)如李白在送别杜甫时就慨叹:“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4.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如葛胜冲的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5.梧桐:在古典诗歌

9、中,“梧桐”的意蕴比较丰富,在传说故事中,它往往是品质高洁和爱情忠贞的象征。如孔雀东南飞中写到的:“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此外,因为梧桐遇秋先陨,所以容易引起文人的的悲秋之情,所以”梧桐“这一意象也多用来表达孤独失意的情感。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ps:至于“梅”“兰”“竹”“菊”“柳”“松”等意象,自不必赘述。,动物类,1.鸿雁:“鸿雁传书”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另:双鲤

10、 亦可代指书信)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前两句,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引出耳听萧萧风声、目见随风而来的雁群,表达作者因遭长时期的贬谪而产生强烈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在古诗词中,文人还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如“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又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用比兴的手法,以缥缈的“孤鸿”喻“幽人”,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Ps:鸿鹄即天鹅。因飞得

11、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2.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另外,因为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即以蝉自况,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又如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3.鹧鸪:因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表示行路的艰难,也用来表达亲人对离别的伤感惆怅。如唐代张籍的湘江曲:“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就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4.蟋蟀: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

12、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如姜夔的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古诗中的“蛩”也指蟋蟀,如唐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ps:“猿”与“杜鹃”之类自不必说。,物象类,1.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皆属此类。3.浮云:

13、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在古诗词中浮云多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刘长卿的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能把一片思念之情带给远方的友人。4.长亭:道旁置亭,原本是为了供行旅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的。由于长时期作为送别的场所,使得这一物象在诗人笔下带上了主观色彩。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表达的就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依依惜别之情。,ps:很难想像古诗中没有了“月亮”会怎样,所以就不再讲了。,行为类,1.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14、,凭栏处,潇潇雨歇。”2.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再如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3.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再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4.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如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5、?”,鉴赏诗歌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创造形象、表达感情和传递思想的。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诸如此类的审美习惯,都是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的特点。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这些传统的意象所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小结,做做练习吧,夕阳楼 李商隐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课堂练习,孤鸿,感 遇(唐)张九龄兰叶春

16、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课堂练习,这首诗歌中的“兰”“桂”是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注:葳蕤(wiru):形容枝叶茂盛,意境,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

17、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雄浑壮阔 苍茫辽远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清新明丽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萧瑟凄凉,21,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意象:,意境:,一片月色,捣衣声、秋风、玉关、,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赏析示例,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

18、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的问题。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赏析示例,咏物言志类 思乡怀人类边塞征战类 山水田园类咏史讽今类 感时惜别类闺怨禅理类,诗歌鉴赏知识储备之诗

19、歌分类,咏物言志类,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就有6021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概言之,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

20、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1.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自豪。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2.咏物诗的目的在于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在具体描写上经常用到拟

21、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3.整体构思上,通常运用对比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方法探究,画眉鸟 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结合全诗来看,这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诗歌的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以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赏析示例,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以物喻人,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

22、”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赏析示例,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课堂练习,这首诗以“风”喻人,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描写风起,次句用一“加”字仿佛风是急人所雷的有意行动。下面写风的活动,用“驱”、“卷”、“寻”、“出”、“为君”等字眼,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其“青

23、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2)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 而已。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核按钮板块三.11,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加之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等原因,与亲人、友人的分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这一类诗歌经常设计的主题有: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等。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24、。,思乡怀人类,方法之一:抽取诗中意象,体悟诗歌意境,这是一首散曲小令,曲牌名为“天净沙”,题目是“秋思”。这是抒发天涯旅思的代表作。这首小令共描绘出三幅画面。第一幅:枯藤、老树、昏鸦,给人的感觉是苍凉、孤寂、萧瑟。第二幅:小桥、流水、人家。又给人以“温馨”的感觉。第三幅: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让人觉得冷清、凄凉、路途遥遥。这三幅画面都围绕着一个“愁”字。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方法探究,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

25、;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叹时光易逝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方法二:寻找表达途径,解读诗中情感,方法探究,诗人常常从自身写起,写眼前凄凉的景象,以借景抒情。故多用细节描写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孤单寂寞,有时也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想象或联想,写家人或朋友的情景。在修辞方法上多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思乡怀人之情化作具体的物象,生动而感人。,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唐)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提示: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

26、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全文来谈谈你的看法。,赏析示例,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被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边塞征战类,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家乡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风格豪迈悲壮。常用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比喻、夸张、用典。,形象:

27、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内容:劝别友人,前路莫愁。情感:旷达胸襟,豪迈情怀。表达: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赏析示例,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帽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注:“九月”句意思: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帷帐。,(1)

28、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愁苦。,诗人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结合起来。如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的心情等。,核按钮板块三.14,课堂练习,36,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

29、: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课堂练习,37,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概括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参考答案】,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30、。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官场仕途的厌恶,归(退)隐,对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生活的喜爱与向往。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比喻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山水田园类,山水田园类诗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类诗歌在创作时必然是以描写景物为重点,借景抒情、缘景析理。因此我们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加注意: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

31、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解题方法:描写了什么景 创设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方法探究,赏析示例,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提示:“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1)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

32、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甘于寂寞的恬淡胸襟,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课堂练习,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

33、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如果给咏史诗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诗。,咏古讽今类,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涉及内容,(一)明确史实:因为此类作品多用典故,所以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二)体会意图:作家之所以借历史

34、故事来触发感慨,一定有现实的原因。解读此类诗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自然的风雨,暗指的往往是现实社会。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方法探究,(三)常用方法:用典、渲染、烘托、比喻,汉宫词 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这是一

35、首富有社会意义的咏史诗,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飘渺地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编织在一起,首两句是神仙传说,入木三分地揭露汉武帝迷恋神仙的痴心妄想;三四句是历史故事,刻画汉武帝一心求仙而无心求贤的思想行径。诗人不加评议,完全用形象说话。,赏析示例,注:“金茎露”,是汉武帝在建章宫神明台所立的金铜仙人承露盘接贮的“云表之露”。,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36、。,提示:“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课堂练习,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

37、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伤时送别类,知识梳理,第一:注意题目是否有送别字眼第二:注意诗词中是否有一些常用的送别意象第三:注意诗词中的景物(环境的描写)与所表达情感的联系点,送别诗常用艺术手法描写手法:衬托、以乐衬哀、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修辞手法:拟人、夸张、比喻,鉴赏要点,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王 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上阕前两句用 的手法,三四句用 句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阕借惜春表达了 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是一首送别诗。“眉眼盈盈处“四个字有两层意思,试作简要分析。,比喻 设问或双关 惜别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一指有着眉眼盈盈的那个人。,课堂练习,完成核按钮,板块一:5、8、12、17、18 板块二:3、6、8 板块三:4、8、11、14、16、19、21、26,冬天来了,春天已经不远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