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快速理解.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1766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快速理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快速理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快速理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快速理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快速理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快速理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快速理解.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理解鉴赏指导,内容提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地分析,探悉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生误答的原因,进一步论述古代诗歌鉴赏要求和具体内容,古代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和概念术语,把握鉴赏要领。举例论述古代诗歌鉴赏快速理解的阅读策略。关键词:古代诗歌 鉴赏 要求阅读策略,古代诗歌阅读的热点是唐诗宋词,宋诗和元曲也在考查之列;从设题看,都做了相应的提示,入口比较容易;从阅读对象的题材看,高考所阅读的诗歌一般以借景(托物)抒情类,思乡(思亲)怀远(怀古)类且写作背景相对淡化的比较常见的名作为主;从具体阅读内容看,它可以是对诗句在作品中的语境意义的理解与分析;可以是对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概括

2、分析;可以是对作品内容的综合评价。每道试题都丛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对作品进行鉴赏,不可能从一个角度进行泛泛考查。从题型看,前几年是客观选择题,2002年以后变为主观表述题,进一步加大了对考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提高了答题的难度。,误答原因:考生文学底蕴欠缺,阅读品质低下;轻读诗,重做题,摆不正读诗与做题的 关系;临场心态不佳,导致发挥失常;缺乏阅读激情,感情体验不到位,认识肤浅;术语运用欠规范,语言贫乏,表述没有文采。,古代诗歌考查的要求、具体内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以及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意 具体内容:形象:、了解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自然景物形象;、形

3、象的典型性;3、形象的个性特征及内涵;语言:、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挖掘词语的含义,了解个别词语的特殊含义,从情感和意境上品味语言;、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格及表达效果;、分析作品的主体风格及其艺术魅力;表达技巧:、分析作品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选择材料、刻画形象、描摹手段等方面的特色;、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及表达效果;、鉴赏作品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创造性;评价:、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评价作品的现实意义及社会意义,从修辞的角度,这里主要说一下借代,借代是大家熟悉的一种修辞方法,但唐诗宋词中的借代,还有自己的特点.(一)、在唐诗中,往往以汉代唐.在

4、唐诗中,往往不直说唐朝,而是以汉朝替代.究其原因,是诗人所写诗歌内容对唐朝统治者多有否定以,想以此表达的委婉含蓄一点.后来约定成俗,在唐朝诗人中,以“汉”代“唐”成为习尚.例如:例【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2】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3】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兵车行)【4】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晚秋)【5】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在这些诗歌中,都以汉代唐.例后面说“汉家”,前面说匈奴,以

5、保持一致,因为汉朝的外敌是匈奴,实际上这里代唐朝的外敌。例中的“武皇”指汉武帝,以与后面的汉家一致,实际上指代唐玄宗与例中的汉皇相同。,二)在唐诗宋词中,色彩借代很常见.在唐诗宋词中,特别是宋词中,用作定语的色彩词代指中心词,例如:【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2】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4】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苏轼水龙吟)【5】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李清照如梦令)【6】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范公丛竹歌)【7】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6、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例到例中,“红”代指“花”,“翠”、“绿”代指“绿叶”,突出了花、叶的特点,形象更鲜明。例中的“黄”指代“黄狗”,“苍”代指“苍鹰”,兼有押韵的用途。,(三)、往往用首饰穿着代指女子.唐诗宋词中,提到妇女时常常用她们的首饰,穿着来借代,以突出她们的雍容华贵美丽照人的形象.例如:【1】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永怀古迹)【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环佩,衣带上系的玉佩,这里指代王昭君,”红巾翠袖”,用艳丽的穿着代指美人.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南宋时候流行

7、的女子饰物,这里用来代指在元宵节前来观灯的女子.,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及术语、鉴赏要领。:、塑造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包含人物形象及蕴涵某种情感或思想的物象;塑造形象的方法技巧:细节刻画、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暗示、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寓意、化用典故、借古讽今、情感基调:喜悦、甜蜜、愉悦、淡泊、犹豫、激昂、愤懑、恬淡、闲适、失望、寂寞、幽怨、旷达、缠绵、诗歌的语言风格:平淡质朴、沉郁顿挫、典雅工丽、委婉含蓄、自然清新、清幽淡远、豪迈飘逸、雄奇奔放、洗练明净、古代诗歌的重要主题及内容重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

8、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常见内容有: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高中教材中柳永的雨霖铃抒发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2001年高考卷所选的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属于这类诗。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高中教材中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宫廷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2002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

9、乡之情。,4)边塞诗1.反映边塞战争的诗,按内容可分为誓死御侮,立志报国的诗,如书愤;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如高适的燕歌行;揭露边敌烧杀劫掠,给百姓带来灾难的诗,如杜甫的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揭露非正义战争,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严重负担和灾祸的诗,如兵车行闲适类:或表达闲适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桃渊明归园田居,1998年高考所选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写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

10、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情操;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民生诗,这类诗作真实生动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抒发诗人对生活的真挚情感,按内容又可以分为反映劳苦大众人民不幸生活状态的诗歌,卖炭翁;描写女性痛苦的诗,如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反映知识分子的生活及思想;反映国计民生及风俗习惯的诗歌。,鉴赏要领:从作者推测背景,从题目联想内容 从小序了解缘由,从注释破解难点 从语言读出感觉,从景物体味情感 从意境洞察心胸,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思路把握结构,从表达分析技巧,

11、古代诗歌快速理解技巧范例1、从作品的标题入手。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文眼,往往是作品的灵魂,或是作品的线索,它常常暗示了作品的主旨和情感.体现了作品的构想,尤其是惜别送别类诗歌,思乡怀远类诗歌的标题中往往蕴涵了一些相关的事件或是情感基调。20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的一个重要节日。考题中有一问题是“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朝廷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服,贺节日,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本应合家团聚,但诗歌的标题中有“思家”

12、,可见作者客居异乡,进一步可推断诗歌的主旨是思乡怀远。,2、从作品的注释入手诗歌鉴赏题的注释有时候解释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有时候交代了写作背景或创作缘由,一旦有注释,考生就要从注释捕捉必要的信息。如2005年湖南卷16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敢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饶郡城。注释: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谪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正值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通过注释中的背景介绍可以知道,两人都为贬谪之身,失意之人,但心情

13、不同,柳宗元侧重北归不得,但有这可能,因此,乞援于京华亲故,而李德裕政治上失意,生还回归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诗情就更显悲凉。,从作品的意象入手。意象是指物象与心意的有机结合,古诗中许多物象具有固定含义,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学意象,这些需要考生熟记。如“南浦”“长亭”是送别之所,“芳草”,“梧桐”,“芭蕉”常常与孤独,寂寞,特别是与离愁别绪相联系;“杜鹃”与悲苦之事相联系;“蟋蟀”与促人纺织,准备冬衣及怀念征人联系;“蝉”喻指一种高洁的人品,“大雁”,“青鸟”指传书的信使,“梅”,“松”“竹”“荷”等代表美好的人格与节操;“月亮”,“羌笛”,“胡笳”往往会引起思乡之情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4、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考题中问:“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从标题中不难看出朋友是贬谪之身,暗切贬谪之地为龙标,在诗歌中可以获得一些相关的信息: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最后水到渠成,运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人隔两地,难以想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抒发对朋友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切。,4、从作品的形象入手。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般是人物的一个神

15、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等等,鉴赏时便可从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甚至细节描写来赏析文学形象,从而领悟全诗。尤其是写战争的诗歌,我们抓住了细节,就找到了解读的突破口,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前一句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醉里”点明“醉酒之中”,“看剑”一方面说明人物身份是武士,另一方面暗示了报国的雄心;“挑灯”点出时间是夜晚,也勾画出词人仔细观剑的神态,表现了要求杀敌的强烈心情。以下几句写梦境,“吹角连营”说军号响亮,士气高涨。“八百里”说地域广大,“分麾下炙”,“翻塞外声”写演奏雄壮的军歌,使词的意境伸展扩大;“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16、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部队行进中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战马之速,弓箭之疾,驰身疆场的决心之大可见一斑,然而结句“可怜白发生”,使词的感情急遽变化,一声无奈,感慨万端,表达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矛盾。雄壮高昂的基调与悲凉低沉的结句形成对比,壮志难酬的痛苦与驰身疆场,请缨报国的豪情形成对比,意象繁复,意境深沉开阔,壮词的特点尤为明显。,、以景情结合的关系为主,从作品的情感字词和议论抒情句入手解读借景(托物)抒情类诗歌,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特征说明诗歌语言大多是情感信息的载体,那么,我们不妨从景情结合的关系抓起,一般说,诗歌中景情结合的方式有借景(托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我们就要看诗歌中

17、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一个画面,写景有没有层次,景物有哪些特征,有没有赋予事物以特殊的含义,是否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情感个性等,景物描写是不是渲染了环境氛围,铺垫了怎样的情感基调,尤其要捕捉诗歌中直抒胸臆,暗合题旨的情感信息比较强烈的字词和诗句,去解读写景抒情类诗歌。,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这首诗写了作者听流浪艺人奏水调子的感受,首句写景既交代了环境,又为全诗奠定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氛围,也抒发作者寂寞惆怅的心情,而“断弦”二字更蕴涵了强烈的情感,反映筝曲的激越,弹筝人创造了“岭色千重万重雨”的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形象所感动,

18、心潮澎湃,不能自已,以致于拨断了弦,只有乐人倾情演奏,才能使听者感动,所以,这“断弦”二字还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可见,这两个字包孕了丰富的情感信息。,再如:(2005年福建10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做此诗。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心情自然喜悦激动,再加上好友相陪,登上名楼,美景尽收眼底,第三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以拟人手法写了大雁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君山衔来了美好团圆之月,形象生动活波,情趣盎然。这两句感

19、情色彩强烈,是我们理解的突破口。,此外,还可以从作品中的音乐曲调入手,古诗里常常在诗句里出现乐曲名称,这些乐曲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者寓意,对诗歌的整体意象或者情感的表达有直接的意义。如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情,例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例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唐后主所制作的乐曲,为绮靡之音乐。例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也做“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表达边关将士对后方亲人的离愁别绪。例如“羌笛何许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情。例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