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桥式 门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1895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桥式 门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桥式 门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桥式 门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桥式 门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桥式 门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桥式 门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桥式 门式).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起重机事故案例(1),2,起重事故案例(1),内容提要 桥式起重机事故案例 门式起重机事故案例经过、原因、教训、措施,3,桥式起重机事故案例,取物装置事故 零部件损坏事故 结构件损坏事故 安装和检修中的事故 触电事故 违章作业事故,4,桥式起重机事故案例,取物装置事故 零部件损坏事故 结构件损坏事故 安装和检修中的事故 触电事故 违章作业事故,5,吊钩冲顶坠落 吊钩相撞坠落事故 吊钩钢丝绳脱槽事故 龙门梁脱钩事故 吊具使用不当引起的死亡事故 吊物工具脱出砸人事故 系物索断裂引发的伤亡事故,取物装置事故,6,1.事故简介 1988年11月29日,某厂电炉加料起重机主钩冲顶,拉断钢丝绳,吊钩坠落

2、,砸死一人2事故发生过程 某钢铁厂二炼钢车间起重机司机甲驾驶5号桥式起重机给7号电炉装完第四遍料并平完料之后,炉前工乙指挥该起重机准备将掉在电炉西侧的一根废钢吊人,起重机甲在起升主钩的同时,降落副钩,结果主钩却超过上升极限位置后继续上升,将起升钢丝绳拉断,致使吊钩坠落将乙砸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吊钩冲顶坠落之一,7,3事故原因分析(1)在起升主钩、下降副钩作业时,因主钩起升高度限位器的触头发生粘连,使限位器失效,导致主钩继续上升冲顶坠落。(2)在起升主钩、下降副钩作业时,当主钩起升到位后,司机将上钩控制器手柄拉到零位,但因操作不慎,使控制器手柄从零位移动,造成主钩继续上升。(3)管理部门

3、未按要求对起重机进行定期检查保养,木未对主钩起升高度限位器触头进行定期更换而埋下事故隐患。,吊钩冲顶坠落之一,8,4事故结论与教训 这是一起设备缺陷与人为过失共同造成的事故。除了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手柄没到零位,应吸取教训外,起升机构的安全装置起升高度限位器,一定要保证性能可靠。运行前一定要进行功能试验,如有异常,要及时修复,否则应停止使用。,吊钩冲顶坠落之一,9,5事故的预防对策(1)尽快修复起升高度限位器。如果不能修复,或修复后性能不可靠,应予以报废新的。另外,还要将副钩的限位器和其它起重机的起升高度限位器全部检查一遍。(2)根据设置安全装置的冗余原则,每个起升机构最好设置两个限位器,实行双

4、保险。如果每个限位器的可靠度R0.9,那么两个限位器并联后,可靠度提高为:RsI-(1-R)2=0.99式中:R单个限价器的可靠度;Rs两个并联限位器系统的可靠度。(3)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思想教育,作业时增强安全意识,做到思想集中,技术熟练。技术难度大的动作要反复训练,生理上达到条件反射,使操作者会开、会做,灵敏准确,一步到位,避免手柄未到零位,而思想却到了“零位”的现象出现。另外,地面指挥人员应站在不危险的区域指挥,即使在加了两套可靠的起升限位器的起重机下作业,也不应站在吊钩下方,以防不测。,吊钩冲顶坠落之一,10,1事故简介 1989年1月5日,某钢管厂电炉车间在用桥式起重机吊钢锭

5、模时,由于操作失误和起升高度限位器失灵,造成吊钩冲顶,拉断钢丝绳,吊钩组坠落,致一人死亡。2事故发生过程 该厂电炉车间热渣工甲、乙、丙3人配合使用11号桥式起重机进行清渣装车作业。甲、乙二人发现有一块大钢渣饼被一个废钢锭模压住,准备将废钢锭模吊开后再吊钢渣饼。甲指挥吊钩下降,右手抓住吊钩上的钢丝绳的一端,去穿挂废钢锭模的耳朵,但吊钩突然上升,将甲的手套拉脱挂在钢丝绳上,吊钩冲顶,拉断主起升机构钢丝绳,造成吊钩组坠落,接伤甲的头部,甲受伤后向后倒下,头撞在地面的中注管上,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吊钩冲顶坠落之二,11,3事故原因分析(1)该起重机主钩起升高度限位器失灵。(2)司机误操作。将吊钩下

6、降误操作为上升;在限位器失灵的情况下,又未启用紧急停车开关,致使吊钩冲顶。,吊钩冲顶坠落之二,12,4事故结论与教训 设备缺陷与人为过失共同造成的事故。该车间安全管理和设备管理不完善,对有关部门多次查出的问题和设备隐忠整改不力,对曾发生过的同类设备事故隐瞒不报,并未作认真分析和严肃处理,以致同类事故再次发生,酿成严重后果。此外,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员应加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当甲指挥吊钩下降时,应注意观察吊钩的动作,如发现方向反了应立即指挥停车,或者在冲顶前尽快躲避,以减少伤亡。5事故的预防对策(I)修复或更换起升高度限位器,有条件的可采用两套起升高度限位器。(2)起重机司机应经常检查高度限位

7、器是否良好。(3)加强起重机司机和起重工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持证上岗。,吊钩冲顶坠落之二,13,1事故简介 1989年6月30口,某钢厂机修厂准备用30t主钩吊重物时,5t副钩起升控制器手柄未回零位,停电后再送电时,副钩上升冲顶,断绳坠钩,致使一人死亡,一人受重伤。2事故发生过程 某钢厂4名工人准备用传料车把5根轴类锻件从准备工段运到水压机处,叫30/5t桥式起重机过来吊料。当30/5t桥式起重机司机听到喊声后,把起重机主钩上挂的四爪吊钳放下,打算用主钩来吊传料车。在地面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司机把起重机开到传料车上方对位后放下主钩。这时司机将副(钩)小车往一侧端梁开动,同时操纵副钩控制器使副钩

8、起升到离起升高度极限位置0.3m左右时,打算停止副钩起升,便拉回副钩控制器手柄,但没有拉到“零位”。恰巧就在这一瞬间副(钩)小车碰到远行极限位置限制器,造成自动切断电源,也使副钩停止上升。司机为使起重机继续工作,又重新送电。由于副钩起升控制器手柄仍在上升位置,送电后副钩继续上升,这时司机只注意下边,没再注意副钩,而副钩的起升高度限位器失灵,致副钩冲顶。此时在起重机下面干活的人员听到上面有响声,但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正在拉另一根钢丝绳吊索准备往主钩上挂时,副钩的起升绳被拉断,副钩坠落,砸到一人头部及另一人手指上,造成一死一伤。,吊钩冲顶坠落之三,14,3事故原因分析(1)起重机司机违反操作规程。

9、在停止副钩上升时,未将手柄拉到零位;在副钩小车碰到运行限位器使起重机断电后,未检查副钩起升手柄是合在零位;在重新送电前也未注意此问题;副钩起升手柄始终处于上升位置。送电后,副钩继续上升,又没引起司机注意,酿成事故。(2)副钩起升高度限位器失灵,末及时修复。,吊钩冲顶坠落之三,15,4事故结论与教训 起升限位器故障与操作失误共同引起的伤亡事故。从管理和设备两方面总结教训。在管理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警钟长鸣。在每月的点检表中该起重机副起升机构的高度限位器失灵已有记载,但未能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对起重机司机应加强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切忌再发生手柄拉不到零位的误操作。在设备上存在的故

10、障应加以整改。该起重机除了起升高度限位器有故障外,电气线路也存在缺陷,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中没设置零位保护线路。,吊钩冲顶坠落之三,16,5事故的预防对策 加强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对从事起重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持证上岗;修复和更换起升限位器,电气线路中增加零位保护功能,当断电后重新送电时,若控制器手柄不在零位,则不能使该机构启动,只有将手柄回到零位后才能启动该机构。,吊钩冲顶坠落之三,17,1事故简介 1989年6月23口,某带钢厂在进行换辊作业时,桥式起重机司机先后用副钩和主钩试吊,由于操作不慎,主钩与副钩和挂在副钩上的C形钩槽梁相撞,使钢丝绳脱出动滑轮槽,主钩坠落,砸死一人。2事故发生过

11、程 换辊作业时,开始用桥式起重机副钩吊起C形钩起吊,但未能将轧辊拉出。乙班值班工长指挥起重小车向南移动,准备用主钩通过地滑轮拉辊,同时,精轧班长用撬棍将地滑轮撬起,然后取来钢丝绳递给工人甲,甲在地滑轮南侧穿钢丝绳时,起重机司机自行启动主起升机构将主钩下落,主钩产生摆动,又与副钩和挂在副钩上的C形钩槽梁相撞,产生旋转晃动,导致主钩上2动滑轮处的钢丝绳脱槽,并从外侧护罩内抽出,主钩靠自重迅速坠落,砸在废物铁箱边缘,又斜落下来砸到工人甲的背部右侧,经抢救无效死亡。,吊钩相撞坠落事故,18,3事故原因分析(1)起重机司机违章作业。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自行下落主钩,没有确认主钩下方是否有人作业。(2)设

12、备存在严重缺陷。吊钩组设计不合理,防护罩不能起防护作用。在正常情况下,钢丝绳脱槽以后,空吊钩组也掉不下来。,吊钩相撞坠落事故,19,4事故结论与教训 这是一起起重机司机违章操作及设备存在缺陷而引起的设备和伤亡事故。管理者对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不严格,对司机的习惯性违章作业没有加以及时和坚决制止,落买持证上岗制度不力。对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够,作业现场管理不善,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是应从这次事故中吸取的教训。5.事故的预防对策 加强安全管理和设备管理;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修复或更换吊钩组。,吊钩相撞坠落事故,20,1事故简介 1989年3月9日,某烧结厂用桥式起重

13、机吊钢板,在空钩下落的过程中,吊钩滑轮组上的一侧钢丝绳脱槽,吊钩下落,砸死 一人。2.事故发生过程 某钢铁公司烧结厂机修车间对一系列2号烧结机进行16小时的定修。架工班班长甲安排工人乙带领3名架工将零米处的钢板吊运到距地面15.8m高的炔结机平台上。乙安排一人开起重机,另外二人到零米处撬钢板、绑绳扣,乙则站在烧结机平台上指挥。在乙的指挥下,在对起重机设备进行检查后,就对准吊装孔放钩,当空钩降至离地面56m处时,丙来到吊装现场,主动帮助橇钢板,乙发现后立即指挥停降吊钩,此时,吊钩滑轮组一侧的钢丝绳突然跳槽脱出滑轮外,导致空钩加速下降,砸中丙的肩部,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吊钩钢丝绳脱槽事故,21,

14、3事故原因分析 此起升机构为双联滑轮组,倍率为3,吊钩组上有3个动滑轮,共有6根钢丝绳承受载荷。由于该吊钩组一侧的动滑轮保护卡损坏,没有修复,该侧钢丝绳跳槽后在吊钩自重作用下,脱出滑轮以外,这时只有4根钢丝绳受力,倍率变为2。多余的2根钢丝绳失去张力,被承载(空钩自重载荷)钢丝拉动而向上运动,迅速缩短,因而吊钩组迅速下落,砸到工人身上。4.事故结论与教训 这是一起由设备故障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设备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是应当吸取的深刻教训。该吊钩在此前曾发生过类似落钩现象,引发了险肇事故。但未能引起领导重视,未及时安排整改,或停止使用。,吊钩钢丝绳脱槽事故,22,5事故的预防对策 美国工程师海因里希

15、从55万次事故的统计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涉及同一对象的330次同类事故中,有300次未产生伤害,29次产生轻微伤害,1次产生严重伤害,这一统计规律称为330事故模型,其中90为险肇事故,伤害事故不到10,严重伤害事故只有0.3。它说明了事故的广泛性。但是险肇事故与伤害事故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不知孰先孰后,其中的一次严重伤害事故可能在最后次发生,也可能在中间阶段发生,也可能在开始发生。所以伤害事故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危险性。已经发生的险肇事故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事故的线索,是预告伤害事故随时有可能发生的警报和危险信号。这时有关人员应该引起高度警觉,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及时找到和消除事故隐患。,吊钩钢丝

16、绳脱槽事故,23,1事故简介 1993年7月21日,某炼钢厂在用桥式起重机和龙门梁吊钢水包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龙门梁与起重吊钩脱开而翻倒,砸死1人。2.事故发生过程 某炼钢厂电炉车间零点班准备出第二炉钢时,钢锭工甲指挥桥式起重机吊钢水包,以便把包内的钢水渣倒出来去接钢水。起重机司机乙将起重机开过来放下主钩,挂好钢水包的龙门梁后,甲举手习惯性向钢水包底方向一摆,示意下降副钩,然后去拿包底小链淮备往起重机副钩上挂。这时,乙正开始起升主钩,当龙门梁与钢水包体接近垂直位置时,已停止主钩上升,并开始向包底方向行驶小车下降副钩。而此时,起重机上的主钩却与龙门梁脱离,龙门梁绕包耳轴心倒向包底,将拿小链的

17、甲砸在下面,甲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龙门梁脱钩事故,24,3事故原因分析(1)起重机主钩上未设防让吊索具意外脱钩的闭锁装置;(2)起重机司机违章操作,未认真瞭望,在用主钩将钢水包龙门梁由下垂状态,提升至与纲水包体垂直时,其主钩上升停止位置控制不当,因位置偏低,致使龙门梁从主钩中脱出而翻倒;(3)受害者钢锭工在指挥起重机提升钢水包龙门梁时,未认真观察吊钩是否到位,在吊钩提升未到位,龙门梁未进人稳定状态时,违章进入起重作业危险区,且未戴安全帽;(4)起重机司机与钢锭指挥吊工,未经安全技术培训,缺乏安全知识,属无证违章上岗。,龙门梁脱钩事故,25,4事故结论与教训 这是一起设备缺陷和人为差错共同引起

18、的事故。主钩上未设防脱钩闭锁装置,司机未作认真瞭望,受害人违章进入危险作业区,又不戴安全帽,2人都未经安全培训。安全管理不善。5事故的预防对策 在起重机管理、操作人员中采用3E对策:Engineering 工程技术措施 Education 安全教育措施 Enforcement 管理措施 是根除事故的根本措施。,龙门梁脱钩事故,26,1事故简介 1989年2月19日,某厂用起重机和钢板专用卡具吊钢板时,由于卡具位置不正,使钢板倾斜从卡具中脱出,砸死1人。2事故发生过程 某钢厂劳动服务公司五金铸造厂五金工段段长甲与工人乙到机电修分厂金属结构车间借用剪切机剪切钢板。每张钢板重935kg,其长、宽、厚

19、分别为7.5m、1.6m和10mm,2张钢板用车运到加工场地,需用起重机卸钢板,使用的吊具是吊钢板的专用卡具,操作时必须2人同时作业,于是乙便对甲说,一个人不能吊,得再找几个人来。甲却说:“不用,我一个人能吊,卸在地面就行。”当第一次试吊因吊具所放位置不在钢板重心,只好将钢板放下,起重机司机要他将钢板向重心移,当第二次起吊时,吊具又偏离了重心,钢板第三次吊起,又将钢板转过90后,顺车间由西向东缓行。当起重机行至距运钢板车7.5m时,起重机司机发现吊具北侧有脱落危险,当即响铃,同时喊甲躲开。就在这一瞬间,钢板坠落到地面,砸在甲的胸部,经抢救无效死亡。,吊具使用不当引起的死亡事故,27,3事故原因

20、分析(1)非司索人员违章操作。应由2人同时操作的吊钢板专用卡具,却由1人操作,致使吊起的钢板出现倾斜,使钢板从卡具中脱出。(2)司索人员未经安全技术培训,缺乏安全知识,且左眼失明,视力不好给司索操作带来困难。(3)起重机司机违反“十不吊”的安全规定,在载荷绑挂不牢时起吊。,吊具使用不当引起的死亡事故,28,4.事故结论与教训 这是一起违章作业事故。必须2人操作的工具只用1人做,欲速则不达,违章者害了自己,后人应引以为戒。5.事故的预防对策 钢板不好捆绑,吊运时干万要找准重心;地面人员应远离吊重,即使滑脱,也可避免伤亡;应加强安全教育,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吊具使用不当引起的死亡事故,29,1事故

21、简介 1978年3月,某机械制造厂的徐冷炉车间,操作工人用7.5t桥式起重机,在吊装徐冷炉半成品中,由于捆绑系索断裂,重物坠地,当场把操作人员压在徐冷炉下面,经抢救无效死亡。2事故原因分析(1)起重机吊装人员违反起重机使用安全规程,擅自进入被吊运物件下方,造成不安全因素。(2)用钢绳系索缠绕徐冷炉部件时,绳索经过边角处,没有使用垫物来保护钢绳,经现场调查,钢绳系索断裂就是被锐利的边角切断的。(3)在吊运该构件时,没有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也没有对工人进行特殊的安全教育,工人自行其事,造成本事故的发生。,系物索断裂引发的伤亡事故,30,3事故教训与对策(1)必须加强对操作起重机的工人的安全生产教育。

22、(2)对这种持殊部件的起吊,必须制定专门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并在现场要有安全人员进行督促检查,以防止事故发生。(3)对用作捆绑被吊物件的绳索,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钢丝绳的损坏,避免隐患。,系物索断裂引发的伤亡事故,31,桥式起重机事故案例,取物装置事故 零部件损坏事故 结构件损坏事故 安装和检修中的事故 触电事故 违章作业事故,32,零部件损坏事故,制动器失灵引起铁水爆炸事故 制动器故障导致磁盘坠落事故 钢丝绳绳卡松动引发的泼钢事故 钢丝绳断裂引起的伤亡事故,33,1事故简介 1982年8月6日,某钢铁公司某车间一台桥式起重机制动器失灵,造成吊运的铁水包滑落,使几十吨铁水倾翻

23、,倒在水坑里,引起巨大爆炸,造成11人死亡。,制动器失灵引起铁水爆炸事故,34,2事故发生过程 某钢铁公司某车间里有两台桥式起重机,一台起重量为120t,用来吊运满包铁水包,另一台为75t,用来吊运空铁水包。吊车司机下班后,生产需要将里边的一个铁水包吊运出来。在场的一个电工师傅甲主动上车顶替司机,他认为是空包,就操作75t吊车去吊。实际此包是满包,甲将这满包吊起来,并移到外面。此时,75t吊车起升机构制动器承受不了过大的载荷,制动器失灵,铁水包向下滑落。操作者又缺乏经验,慌了手脚,使铁水包落在一个地坑旁,整个包倾翻,几十吨铁水倒在水里,引起巨大爆炸,损失惨重。起重机主梁严重变形,司机室歪斜,操

24、作者甲被抛出司机室外,当场死亡。另外,在围墙外休息的民工也惨遭不幸,共死亡11人。,制动器失灵引起铁水爆炸事故,35,3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违章操作。由于操作者不是该吊车的司机,不熟悉车间内铁水包的现状、起重机性能以及地面环境条件,误将有铁水的满包当成空包吊运,使起重机严重超载,制动器失灵。操作者缺乏经验,在关键时刻未能采取补救措施,致使一包铁水倾翻倒在水坑内引起爆炸。,制动器失灵引起铁水爆炸事故,36,4事故结论与教训 本事故是无证违章操作的责任事故。教训:要严格操作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5事故的预防对策 首先建全岗位责任制,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安全保护,在有超载可能的场合

25、,应该安装超载限制器,避免设备超载运行,以确保安全。,制动器失灵引起铁水爆炸事故,37,1.事故简介 1992年7月6日,某钢厂电炉分厂原料跨5t电磁桥式起重机司机在完成生产任务后,将电磁吸盘悬空停在料场。因悬空的电磁吸盘突然坠落,砸死了正在吊车下拾物的另一车间的工人。2事故发生过程 某钢厂电炉分厂原料跨5t电磁桥式起重机司机在完成生产任务后,将电磁吸盘悬空停在料场,其高度大约离地面5m左右。铸造车间一工人违章进入废钢料场拣挑旧自行车把及破损的晶体管收音机机芯时,悬空的电磁吸盘却突然坠落,将该工人砸在下面,当场死亡。,制动器故障导致磁盘坠落事故,38,3事故原因分析 该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安装的是

26、长行程交流电磁铁制动器,其型号为JC3200/15,电磁铁型号为顺MZS1-15。由于该起重机作业繁忙,且要求吸杂钢的电磁吸盘升降制动时,要保持一定的缓冲距离,减小制动时产生的惯性力,以防杂钢在快速大幅度振动中脱落。为此,在调整制动器间隙时,考虑到高温作业环境以及制动轮和闸皮间摩擦发热造成间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保留一定间隙。当作业完毕后,制动轮与闸皮温度随间歇时间延长而降低,其间隙也随之逐渐加大,制动力矩减小,导致松闸。致使2.7t重的电磁吸盘坠落。,制动器故障导致磁盘坠落事故,39,4事故结构与教训 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受害人违反劳动纪律,脱离生产岗位,擅自进入起重作业危险区域。起重司机违章

27、操作,当作业完毕后,未按安全要求将电磁吸盘放到地面,而是悬在空中,埋下事故隐患。5.事故的预防对策(1)加强管理和劳动考核,强化劳动纪律,对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择优上岗。(2)对于这种制动力矩不能调整得过大的起升制动器,要经常调整制动器的制动力矩,使其长期保持在合适状态。(3)工作结束后,电磁吸盘一定要放到地面上或搁到某一物体上,绝对禁止悬在空中。(4)如有条件,可更换电磁吸盘,降低对制动力矩的要求。,制动器故障导致磁盘坠落事故,40,1事故简介 1991年11月19日,某钢厂炼钢车间由于起重机钢丝绳绳卡松动引发大包(钢水包)坠落到连铸机中间包上,钢水喷溅,造成4死1伤的重大伤亡事故

28、。2事故发生过程 某钢厂精炼炉出钢,主厂房CD跨一台85t冶金桥式起重机将装满钢水的大包(钢水包)吊到连铸机中间包正上方,正在对包口,这时在连铸机中间包东平台的两名浇铸工正在开启滑动水口,实施浇铸作业。在西平台上,浇铸班长在北面慢慢转动大包,副班长在南面对包口,吊车司机俯视钢包。此时吊车卷扬钢丝绳突然从绳卡中脱出,绳卡落地,大包坠落到中间包上,瞬间向西倾倒,副班长被大包压住,当场死亡,班长看到坠包,飞身往北跳下平台,也被倾泄的钢水烧死。东平台上的两名浇铸工立即转身往东跳下东平台幸免遇难。钢包倾斜使西平台被压垮,钢水倒在中间包底层西侧的轨道中间及两侧,钢水爆炸,向四周作业区喷溅,正在观察对包的吊

29、车司机被向上的热浪灼伤后,沿吊车扶梯爬上吊车大梁,自北向南奔跑。BC跨吊车司机见状即攀沿上梁,将其背下送上了救护车。此时,连铸机中间包班有3名工人正在维修备用中间包,其中有2名工人处在距备用中间包3m的料筐处磨水口,事故发生后,钢包向他们所在方向倾倒,钢水直向他俩扑去,两个全身立即着火,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相继死亡。正在维修的另一名工人听到巨响后感到一股热浪向其背后袭来,立即本能地奔跑到中间包后面,幸免遇难。,钢丝绳绳卡松动引发的泼钢事故,41,3事故原因分析 此次事故是由于钢丝绳绳卡在事故发生以前已经松动,钢丝绳与绳卡有相对滑动,导致钢丝绳从绳卡中滑出脱落,钢水包倾翻。造成绳卡松动的原因是

30、:(1)吊车安装没有按制造厂的安装要求和起重机安全规程的要求在钢丝绳的绳卡螺栓上安装防止压紧螺母松动的锁紧螺母;(2)绳卡不合标准,在型号选择上尺寸偏小了1个型号,所用型号的绳卡无法将32.5mm的钢丝绳压紧到规定的要求;(3)在施工自检、监测、交工验收过程中均未按设计标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4)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对绳卡部位进行认真的检查与维护。,钢丝绳绳卡松动引发的泼钢事故,42,4事故结论与教训 这是一起由于固定起升钢丝绳绳端的绳卡松动,使钢丝绳在承受载荷作用时,从绳卡中脱出,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启示:(1)吊运液态金属等危险品的起升机构钢丝绳绳头固定应十分牢靠。如采用绳卡固定时,一定要有

31、防止压紧螺母松动的防松措施。(2)按照冗余原则,从安全角度考虑,绳卡型号必须合适不能比标准型号小。(3)在起重机的安装施工自检、验收检验、在役检验和监督检验中,都要对起升绳的绳端固定情况进行检验,不能留下隐患。(4)在吊运热态金属的起升机构中,最好不采用天然纤维芯钢丝绳。在高温烘烤下,绳芯收缩,会使绳径变细,哪怕绳卡螺母不松动,也存在抽绳的危险。这种起升机构最好不采用绳卡固定方式。,钢丝绳绳卡松动引发的泼钢事故,43,5事故的预防对策(1)按设计更换AB跨、CD跨钢丝绳的绳卡,钢厂其他类似的绳卡都要按国标安装锁紧螺母。(2)按规范和设备使用要求完善吊车的维护检修制度,并落实到部门和具体责任人。

32、(3)钢厂所属二级单位设立吊车管理专职机构,设点检员进行点检。(4)CD跨吊车修复后必须进行严格的监测,发放合格证后方可启用。(5)为继续使用此型号吊车吊运钢水包进行论证。,钢丝绳绳卡松动引发的泼钢事故,44,1事故简介 某公司成品库车间,有2台10t桁架式桥式起重机。1982年10月6日下午,在吊运成捆钢筋过程中,由于起升钢丝绳断裂,造成被吊运的钢筋坠落,司机当场被砸死。2事故发生过程 送料员在2名钢筋裁剪工人协助下,欲将一捆长1.5m重3.5t的钢筋吊运到裁剪机旁。司机先将钢筋吊起1.3m高度后,由送料员等3人调整该捆钢筋力向,使钢筋长度方向与该起重机桥架相垂直,司机用遥控器操纵起重机,把

33、它由西向东运送,同时该捆钢筋也被逐步提升。突然听到崩一声,该捆钢筋压在起重机司机身上,且起重机起升钢丝绳被拉断,大家急忙救出被压司机并立即送往医院,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从事故现场看到,发生事故的起重机,在梁上有两台10t小车,其中一台为备用小车,吊运成捆钢筋时,只用一台小车起运,小车滑轮组钢丝绳倍率为4,钢丝绳直径为18mm。另外看到,事故发生后,小车起升钢丝绳被拉断,吊钩脱落掉在地面上,吊运成捆钢筋的挂梁及司机手持遥控器也坠落至地面上。离地面高8.5m的桁架梁的下方钢板,有遭受到撞击的刻痕,挂梁长7.5m;高、宽各为0.3m。,钢丝绳断裂引起的伤亡事故一,45,3.事故原因(1)经现

34、场检验证明,本次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起重机起升钢丝绳在吊运钢筋时被拉断,使钢筋坠地,砸在司机身上造成的。(2)起重量10t起重机只起吊3.5t成捆钢筋,再加挂梁等重物也不会越过10t,这说明钢丝绳断裂不是超载引起的,而是在吊载之前已经发生了局部断裂,而没有被发现。据调查,该起重机没有经有关方面的检查,就投入使用。(3)司机没有遵守起重机安全使用规程,擅自进入被吊物品下方。(4)使用起重机的单位,没有建立一整套起重机安全使用规程,经常检查起重机的易损部件,特别是钢丝绳这类零件。(5)司机及其起重机操作者,没有进行有关部门的技术培训,无证上岗。,钢丝绳断裂引起的伤亡事故一,46,4事故教训与对策(I

35、)起重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关主管部门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才能操作起至机。(2)起重机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才能允许使用。(3)使用起重机的单位,必须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经常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以消除起重机各项不安全隐患。(4)起重机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起重机各项规章制度,决不能在被吊重物下方工作。,钢丝绳断裂引起的伤亡事故一,47,1事故经过 2003年12月13日,海洋石油工程公司在旅大项目进行平台导管架打桩作业。第一节桩已安好,在吊第二节桩插入一号桩时,由于插入点所留间隙偏小,无法进行焊接作业,需要拔出重新插入。在吊机拔二号桩的过程中,二号桩的一根悬挂钢丝绳断裂,将在桩基部

36、作业的三名工人打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2事故原因:在吊装作业时,没有将人员清出现场;吊装的索具断裂;打桩作业程序不够明确。,钢丝绳断裂引起的伤亡事故二,48,桥式起重机事故案例,取物装置事故 零部件损坏事故 桥式起重机结构件损坏事故 安装和检修中的事故 触电事故 违章作业事故,49,桥式起重机主梁断裂坠落事故,起重机结构件损坏事故,50,1事故简介 1992年10月5日,某炼钢厂炉前1号125t铸造起重机在向1号混铁炉兑铁水时,该起重机桥架南主梁中部突然断裂,致使整机坍塌,其南边主梁和两根副梁断裂坠落在地;北边主梁及东边端梁弯曲变形,但未落地;副小车掉地后冲出厂房外约1m,主小车悼落在两根副梁

37、上,铁水罐及板钩均被压在吊车下面,没有发生人员伤亡。,桥式起重机主梁断裂坠落事故,51,2事故原因 该铸造起重机是工字梁加副桁架结构,1979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在13年运行过程中,先后对该起重机结构作过较大变动。第一次是1984年将主小车进行了更换。小车重量由原来的44054kg变为62776kg,主小车车轮由原来4个增加到8个。小车改造设计和制造均由原起重机制造厂承招。第二次是1990年更换司机室,并将司机室由南边大梁移到北边大梁。1988年12月根据转炉扩容要求,还对该起重机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合格。,桥式起重机主梁断裂坠落事故,52,该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即对事故发生

38、原因及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确定主断面,并对主梁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进行分析检验;根据当事人讲述情况和事故发生后的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对各断裂部位断口的宏观分析,确定起重机南主粱下盖板中部的断裂面为主断裂面。化学分析:主断面下盖板钢材材质为15MnTi。材料性能试验结果:主梁下盖板材料各项机械性能皆符合国家技术要求(GB 1591-88),桥式起重机主梁断裂坠落事故,53,金相组织分析结果:主断面两端夹杂物呈分散分布,中部则呈集中分布。通过对破坏后的起重机现场取证调查分析,认为该起重机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南主梁下盖板距东端梁外侧13.1mm处发生疲劳断裂所致。而南主梁下盖板开裂的主要原

39、因又是由于主梁下盖板与主梁下走台板焊接缺陷所引起的。金相组织宏观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南主梁下盖板断裂起源于焊接接头部位。疲劳源与焊接裂纹相关,该部位正处于焊接起弧处,焊接裂纹在各种应力作用下,沿应力最大方向扩展到一定程度后,导致主梁断裂。,桥式起重机主梁断裂坠落事故,54,3事故结论与教训 武汉科技大学起重机研究室受多家冶金厂的委托,对多台类似的起重机进行了检测评估。综合评价意见:铸造起重机常采用单腹板工字梁加副桁架(或空腹梁)的主梁结构,其上下水平桁架上铺设钢板兼作走台,垂直载荷主要由高而窄的工字梁承受,副桁架参与承受水平惯性力和啃道侧向力。我国70年代,由于当时钢材缺乏,出现了为节省钢材采

40、用这种结构的大型起重机。通过多年运行以后,持别是对工作级别高、启制动频繁,经常超载使用的冶金起重机,该桥架主梁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空腹副桁架的下弦杆容易出现断裂,甚至上弦杆也出现断裂现象,既使对断裂的弦杆进行焊补,下弦杆应力已经释放,必然增加上下盖板的应力水平。,桥式起重机主梁断裂坠落事故,55,这种主梁有以下缺点:应力集中断面多:为了节省材料,减轻自重,辅梁做成空腹,使主梁成为非均匀梁。上下水平桁架上虽铺有钢板,但其厚度小,焊接不牢固,只能用作走台,固定轻小设备,不能承载。许多横向加筋板将工字梁与空腹桁架相连接,沿主梁全长有多个应力集中断面,是易产生疲劳裂纹的危险断面。局部焊缝多。垂直桁架弦杆

41、也要焊接,这些焊缝短,只能采用手工焊,质量难以保证,每条焊缝都要起弧、灭弧,容易伤害母材。焊缝处的残余应力与工作应力迭加,往往接近或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降低结构的疲劳强度。工字形梁与空腹桁架变形不协调。,桥式起重机主梁断裂坠落事故,56,板梁结构的桥式起重机主梁容易产生下挠,或下挠较多,主梁下挠越严重,下弦杆附加应力就越大,最后导致下弦杆断裂。下弦杆断裂后,若不及时修复,就有可能导致上弦杆断裂,垂直力和水平力都要靠工字钢承受,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从结构力学分析知道,开口断面工字钢的抗约束扭转的能力是很差的,它的水平刚度也很差。综上所述,下弦杆断裂是一个危险征兆,也是一个警报信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42、。这时应及时检查上拱度,一般上拱度会有所减少,应检查下弦杆有无裂纹。,桥式起重机主梁断裂坠落事故,57,4事故的预防和对策 启发:(1)对于工作级别为A7、A8的冶金起重机,从设计制造都要考虑主要承载金属结构的疲劳强度。(2)桥式起重机主粱以箱形截面为好。(3)起重量在50t以上的冶金桥式起重机的主梁以宽翼缘箱形梁为好,而且主梁主腹板上方宜设量T形钢,以避免承轨处角焊缝出现疲劳裂纹。,桥式起重机主梁断裂坠落事故,58,桥式起重机事故案例,取物装置事故 零部件损坏事故 桥式起重机结构件损坏事故 安装和检修中的事故 触电事故 违章作业事故,59,桥式起重机在检修电气中的事故 联轴器伤人事故 点检运

43、行时出事故 主小车架安装时坠落事故,安装和检修中的事故,60,1.事故简介 1989年6月25日,某钢厂检修桥式起重机电气设备。由于现场人员过多,而又没有周密的安全防护措施,一外来实习学生随意地合闸送电,致使起重机突然启动运行,造成一人坠落地面死亡。,桥式起重机在检修电气中的事故,61,2.事故发生过程 某炼钢车间组织检修副跨10t桥式起重机。车间设备副主任布置电工班负责检修起重机控制线路,更换控制器,起重司机配合电工班作业,同时参加检修的还有该厂技校电工班5名实习学生,车间电气设备员负责停、送电联络及有关技术问题。由于检修厂房内还有一台起重机要进行排渣作业,所以厂房内起重机电源滑线没有拉闸停

44、电,只将待检修的起重机总电源拉闸断电。当电气设备员蹲在滑线侧主梁小车轨道上时,在驾驶室内总电源开关西侧的一名电工班实习学生,手搭在电源开关操作手柄上,无目的地将电源开关合上。由于大车控制器正在高速挡上,致使大车突然起动向西驶去,在主梁上的电气设备员便本能慌忙地站立起来,因身体失去平衡,大叫一声坠落到地面。这时,正在驾驶室检修的工人发现后,立即拉下开关,大车滑行7m左右停车。速将该电气设备员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桥式起重机在检修电气中的事故,62,3事故原因 在桥式起重机进行检修时,没有制定出周密的安全防护措施方案,参加人员过多,现场指挥不当,在切断起重机电源后,既没有上锁,悬挂醒目标志牌,

45、又未设专人监护,致使实习学生随意无目的地合闸送电,导致事故发生。,桥式起重机在检修电气中的事故,63,4事故结论与教训 这是一起由于管理不善,在检修起重机电气设备时,由外来人员操作送电引发的伤亡事故。主要是现场指挥不当,安全措施不力。事故本来可以避免发生,教训是惨痛的。在人多手杂的情况下,没有对断电、送电环节做到双保险。除搬掉电源操纵手柄外,还应采取另外断电措施,如断开空气开关,摘掉保险等。使任何一个偶然的动作都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对实习的学生事先应进行安全教育,使之不能随意动电气开关、手柄、手轮等操作元件和电气设备。也应派专人陪护。,桥式起重机在检修电气中的事故,64,5事故的预防对策 在有实

46、习生在场的检修条件下,应把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进现场前进行专门安全教育,提出严格要求,到现场后应派专人监护。断电后应加锁,挂牌,实行多处断电,根除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要完善该起重机电气线路的控制系统,加装零位保护功能,即使意外合闸送电后,哪怕手柄处在高挡,起重机也不能运行。检修人员应注意自身安全,无事不要到主梁的轨道上,应处在有栏杆的安全位置,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桥式起重机在检修电气中的事故,65,1.事故简介 1989午10月15日,某炼钢厂工人在检修起重机小车时,吊车司机在检修人员尚未完全离开小车时启动起升机构,使一名检修工人的衣服被联轴器缠住,造成重伤后死亡。2事故发生过程 某炼钢厂检修车

47、间吊车检修工段甲和乙等人负责对整模2号吊车进行检修。经检查确认,小车运行机构联轴器的键磨损严重,需要立即更换,要求将吊车开到灯光下。吊车司机来到操作室,此时乙和其他的人都相继离开小车,只剩甲一人蹲在主轴的东侧没下去。当主卷筒一动,司机看到有大量积灰降落,立即停本,发现甲躺在主卷简与传动铀中间的定滑轮上,衣服被联轴器缠住,后脑部裂开100mm长的裂口,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联轴器伤人事故,66,3事故原因 甲安全意识不强,自我防护能力差,动车前没有离开小车,同时劳保用品穿着不符合安全要求;司机在操作前没有打铃警告,也没有最后确认作业人员是否已全部离开危险区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严;安全联保网虽

48、巳建立,但贯彻执行不力,发挥作用不够。,联轴器伤人事故,67,4事故结论与教训 这是一起检修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以及起重机司机未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违章操作,致使检修人员的衣服被联铀器卷绕,造成重伤死亡的责任事故。教训:在检修起重机的时候,起重机司机开车前没有打铃和确认车上无人,冒险开车;受害者在车上的站位不妥,工作服没穿好。,联轴器伤人事故,68,5事故的预防对策 检修人员在检修起重机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两穿一戴。起重机司机要经过正规培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操作技能,在有检修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动车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询问和了解

49、是否有人在危险区域,再打铃警告,然后缓缓启动起重机。,联轴器伤人事故,69,1事故简介 1992年9月1日,某钢铁公司设备点检员在司机因故离开吊车后,违章指挥另一兼职点检员上车操作运行,自己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违章独自一人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检查而造成自身死亡。,点检运行时出事故,70,2事故发生过程 机动科设备点检员甲同运转车间一兼职点检员乙对38号桥式吊车进行检查。当他俩来到38号吊车后,发现该车司机没有摘操作牌和锁上车门,而离开吊车到地面生产班组联系其他工作去了。甲、乙二人便在该车司机不在的情况下,自行到吊车上部进行检查。乙反映该吊车西北侧主动轮开动时有噪音。甲见当班司机不在现场,就叫乙下去

50、开车,他听一听声音。乙说:“你注意点,站住扶好。“甲问答说:“你开吧,没问题。”乙下到操作室,响铃两次示意后,操纵吊车往返一个来回,将车停在锰钢合箱处。38号司机在地面发现自己的吊车操作室灯亮着,且有人在操作,马上顺着扶梯上到安全走台上等车。吊车停下后,司机上车问乙:“主动轮是否有噪音?”乙说:“可能有,我上去看看。“乙推开舱口盖,来到车上,只见甲身子向北坐在走行轮的减速机上,双手垫头趴在大车端梁上,满脸是血。后来组织送往医院抢救,经医生检查已经死亡。,点检运行时出事故,71,3事故原因分析 在乙开动起重机运行的时候,甲在西北侧主动车轮附近听声音,但由于所处的位置太靠近传动部件,被大车运行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