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1961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9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第一节 过度训练(过度训练综合症)一.原因和发病机理(一)原因 1.训练安排不当 2.比赛安排不当 3.其他原因,(二)机理,1.皮层和皮层下功能紊乱,2.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3.应激系统发生一定的“衰竭”,4.器官的形态学改变,二.症状与体征,(因程度和个体特征而异)1.早期(与神经衰弱相似)2.中期和后期,三.处理,调整训练计划、休息、营养,停止专项训练、比赛、按摩、体疗、药物等,四.预防,第二节 过度紧张,一.概念:指在训练或比赛时,一时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而引起的病理状态。(任何项目都可发生)二.原因:1、一时性运动量过大 2、训练水平低 3、机体的机

2、能状况不良,二.症状,1.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及运动应激性溃疡,上腹部疼痛,突然吐血,2.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害,呼吸困难、咯血(可死亡),3.脑血管痉挛或晕厥,肢体麻木、头痛,4.运动猝死,三.处理,1.立即停止运动,2.体位,平卧,半卧位,平卧,3.其他,保暖,注意饮食,急救穴、抢救,给氧,四.预防,1.比赛前体检2.遵守科学训练和比赛的原则3.加强医务监督五.运动猝死的预防1.及早识别高危人群2.注意观察猝死的先兆症状3.避免过度运动和过度训练,第三节 晕 厥,一.概念:是由于脑部一时性供血不足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丧失。二.原因及原理 1.血管扩张(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2.直立位血

3、压过低 3.重力性休克(疾跑后急停)4.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重力性休克:,征象:重力性休克发生前有些人会感到全身无力、头昏、眼花、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继而突然晕倒,意识丧失,脉率快而细弱。一般经休息处理后很快恢复。清醒后患者仍感虚弱、头昏、头痛,多数人记忆力能很快恢复。预防:坚持科学系统训练,提高心血管机能。疾跑后要继续慢跑(或步行)一段距离,然后慢慢停下来。,三.症状与体征,四.处理(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五.预防,第四节 低血糖症,早晨空腹时的血糖浓度正常:80120mg/100ml低血糖症:55mg/100ml一.原因与发病机理二.症状与体征三.处理四.预防,第五节 运动性贫血,一

4、.概念 运动性贫血:指直接由运动训练所造成的贫血。贫血:指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状态。正常成人:Hb:男 120-160 g/L 女 110-150 g/L RBC:400-550万/mm3 350-500万/mm3 我国运动性贫血的诊断标准:Hb:男 120 g/L 女 105 g/L 14岁以下 男女 120 g/L,二.原因及原理,1.红细胞破坏增加2.蛋白质和铁质需要量增加及摄入不足三.症状与体征 鉴别:减少或停止运动训练1个月,并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和铁,看Hb是否上升。,四.处理,(一)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应减小运动量,必要时可停止正常训练。一般说来

5、,当男运动员的血红蛋白100120g/L,女运动员在90110g/L时,可边治疗边训练,但训练时要减少强度,避免长跑等耐力性运动;而男运动员低于100g/L,女运动员低于90g/L时,应停止大、中运动量训练,以治疗为主。,(二)饮食治疗,饮食的营养价值要高,采用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如猪肝、蛋黄、动物全血等。,(三)药物治疗,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运动员中贫血常见的是心脾两虚和气虚型。可采用党参30克、红枣10枚、生地30克、地骨皮6克、白芍12克、乌梅5枚、鸡血藤30克、生地榆30克。西药可服用硫酸亚铁、富血铁等。,五.预防,安排好运动量和训练强度,遵守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原则。膳食要富

6、于营养,运动员每天每公斤体重应摄入蛋白质2克,必要时还可补充氨基酸和铁剂。克服偏食和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使运动训练与进食之间有一定的休息间隔。,第六节 运动性血尿,一.概念:指直接与运动有关,经详细检查,未发现其它原因的血尿。二.原因与发病原理(可能)1.肾静脉高压 2.肾脏缺血、缺氧 3.肾脏损伤 4.膀胱损伤,三.症状与体征,1.运动后骤然出现血尿 2.除血尿外,一般无其他症状与体征.3.男运动员多见,尤其以跑、跳和球类运动员多见。4.各项肾功能检查、血液检查和X线检查均正常。5.绝大多数人(95)的血尿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6.血尿可在多年内反复出现,但预后一般良好。,四.

7、鉴别诊断(是关键),(一)器质性疾病所致的血尿: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1肾小球肾炎:,常有浮肿、尿少、血压高等征象,尿液检查除有红细胞外,还有蛋白和管型。2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等。这些病都有血尿、脓尿和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液细菌培养阳性。肾盂肾炎和肾结核常有腰痛和发热。,3泌尿系统结石:,常有肾绞痛、尿频、尿急、尿量减少或尿中断现象腹部X线平片或肾盂造影检查常可发现结石。(二)外伤性血尿运动时腰部受到钝物打击或摔倒,造成肾脏挫伤,可以引起运动后血尿。一般这类病人都有腰部受伤史和腰痛。,五.处理(治疗和训练安排),对运动员运动后出现肉眼血尿者不论

8、有无主诉均应暂时停止运动训练,进行必要的检查。对无特异性主诉的镜下血尿的运动员可采取边训练边检查的办法,尽快做出较明确的诊断。对运动性血尿者,除合理调整和安排负荷量外,可试用一般止血药物。对伴有身体机能下降的运动员可试用ATP、维生素B12加细胞色素C等肌肉注射,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中医中药以养血凉血、清热利湿为主。方药可采用当归、白芍、阿胶、生地、木通、栀子、丹皮、元参、紫草、鲜茅根、小蓟、竹叶等。也可采用车前子加红糖治疗。,六.预防,1遵守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原则,负荷量和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骤然加大负荷量和训练强度。做好全身和腰部的充分准备活动。2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时的饮水制度,在

9、剧烈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适当补充水分。调整好步速。3注意外界环境的变化,避免过度训练。,第七节 运动性腹痛,一.概念:指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或诱发的腹部疼痛.二.原因 1.缺乏锻炼,训练水 不够2.准备活动不充分3.呼吸与动作间的节奏配合不良4.膳食制度不合理,三.原理,肝脾淤血,呼吸肌痉挛或活动紊乱,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内脏器官病变,四.疼痛部位及性质,左.右季肋部,季肋部或下胸部,上腹部.脐周围.左右下腹部,钝痛.胀痛.牵扯性痛,锐痛,钝痛.胀痛.绞痛,五.处理,1.减小运动强度2.调整呼吸3.按压痛处4.或停止运动5.针刺足三里.内关等穴6.腹部热敷,六.预防,(针对发病原因进行预防),第八

10、节 肌肉痉挛(抽筋),一.概念:指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二.原因及原理:1.寒冷刺激 2.电解质丢失过多 3.肌肉舒缩失调 4.运动性肌肉损伤症状与体征,四.处理:,以肌肉收缩相反的方向牵引肌肉,局部按摩,点穴(承山、委中、阿是穴等),五.预防,第九节 中 暑,一.概念:是由高温环境或受到烈日的暴晒而引起的疾病.二.原因及原理(体内热量贮积所致)类型:1.中暑痉挛 2.中暑衰竭 3.日射病 4.中暑高热(热射病),三.症状与体征,1.先兆中暑,2.轻度中暑,3.重症中暑,四肢无力,肌肉痉挛疼痛,皮肤苍白、出冷汗、脉细弱、体温正常,剧烈头痛、头晕、烦躁、体温多正常、重者昏迷,早期大量出汗,后期无

11、汗,体温迅速升高,昏迷,死亡,先兆中暑症状,全身软弱、乏力、头昏、头痛、眼花、耳鸣、恶心,或身体大量出汗,或肌肉抽搐疼痛等。,四.处理,将患者迅速移至阴凉通风处,平卧,迅速降温(可用冷水、冰水擦浴、加用风扇吹风,或在额部、颈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冷湿敷)。清醒者给服清凉饮料,或含盐低糖饮料。病情严重或昏迷者,可针刺急救穴或嗅以氨水,并立即送医院处理。,五.预防,1.平时坚持在较热的环境中锻炼,提高机体的耐热能力。2.在热的环境中运动,时间不要过长。3.在烈日下运动应戴帽,穿浅色、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在室内运动要注意通风,馆内人数不宜过多。4.夏天运动应准备清凉消暑或低糖含盐饮料。

12、5.运动时注意全身肌肉交替进行活动,避免仅用单侧肢体负荷。6.发现有中暑先兆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给以处理。,第十节 溺 水,一.原因及原理二.症状与体征三.处理:(就地抢救)1.立即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及异物 2.迅速倒水 3.再次清除口、鼻部的异物 4.呼吸、心跳停止的,立即做心肺复苏处理四.预防,溺水的原因及原理,1.水堵塞呼吸道,或由于泥沙的刺激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痉挛,窒息,不会游泳、呛水、体力不支、肌肉痉挛、患病等。,2.吸入淡水时,水容易进入肺泡毛细血管,导致血液稀释和红细胞破坏,出现溶血。,血钠、血氯降低,血钾过高,心脏骤停而死亡,3.吸入海水时,大量血浆向肺泡渗出而引起肺水肿

13、。高钙血症还可使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第十一节 游泳性中耳炎,一.概念,中耳的普通炎症性疾病统称为中耳炎。游泳性中耳炎是游泳时细菌随水进入中耳而引起的中耳炎症。,二.原因其原理,1.当外耳道积水时间较长,鼓膜可被浸软,使耳部产生不适,此时如用硬物挖耳,极易损伤鼓膜,水中的致病菌便会侵入鼓膜,从而引起中耳炎;2.游泳时呛水,或过度用力擤鼻,常会使感染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造成中耳感染;3.患感冒、流感和上呼吸道炎症时,如果疾病未愈而下水游泳,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水中致病菌乘虚进入咽鼓管,并蔓延、扩散进入中耳。,三.症状与体征,急性中耳炎的早期一般无全身症状,有些患者常有疲乏感。若是化脓性炎症时

14、期,患者有寒战、发热、全身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儿童较成人严重),大便干燥或便秘等。局部症状常有耳内刺痛难忍、听力减退、耳鸣、在乳突部有压痛。若鼓膜穿破,常有黄色脓液从外耳道流出,此时,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明显减轻。,若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根治,常会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此时,患者长期或间歇性流耳脓,有不同程度耳聋。严重者有剧烈头痛,眩晕、呕吐等,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慢性乳突炎,耳后骨膜下脓肿、硬脑膜外(或下)脓肿等。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应引起重视。,四.处理,患者最好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吃流质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并及时到医院治疗,以防发生并发症,尽早使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患急性中耳炎后,一定要及时、彻底治疗,否则,容易转变为慢性中耳炎。,五.预防,1.不要在不清洁的水中游泳。2.游泳时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不要在水中嬉戏,以免呛水。3.游泳前应检查鼓膜是否破损或穿孔.4.患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等疾病,在没有完全治愈时,不宜下水游泳。5.当外耳道进水后,不要随便掏耳,上岸后可采用同侧单足跳法等将水排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