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高级兽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32184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3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重庆市高级兽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3年重庆市高级兽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3年重庆市高级兽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3年重庆市高级兽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3年重庆市高级兽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重庆市高级兽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重庆市高级兽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畜体:头、躯干、四肢生命活动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体液约占体重的60%,细胞外液(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占体重的20%)。成年动物的血量占体重的5%-9%,组织间液约为体重的15%。稳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神经调整特点:作用快速、作用精确、作用时间短暂和表现自动化。体液调整特点:传导较慢、作用面广泛、作用长久、经神经传导的时间长得多,而且随血液流向全身各个部位。自身调整特点:影响范围小,效应也小,对刺激的敏感性较低。限制系统:非自动限制、反馈限制和前馈限制系统。细胞:是动物体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遗传基本单位。体内全部的生

2、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及其产物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组成: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功能: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功能、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及接受刺激细胞产生兴奋性和生物电等现象,肌细胞还有收缩功能。细胞膜:由双层脂质分子、蛋白质和少量多糖组成。功能:屏障功能、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模式)、信号转导功能等。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细胞核:内含大多数遗传物质(DNA)o骨:骨膜骨质骨髓(红、黄骨髓)骨:长骨扁骨短骨不规则骨骨:有机物(骨胶原)、无机物(磷酸钙、碳酸钙)骨:头骨、躯干骨、四肢骨前肢骨:肩带骨、前臂骨、前脚骨后肢骨:髅骨、股骨、膝盖骨(骸骨)、小

3、腿骨、后脚骨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兴奋性是一切活动组织都具有的共性,传导性是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共性,而收缩性是肌肉组织独有的特性。关节:关节面、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血管淋巴管及神经运动系统:骨、骨连接、肌肉三部分组成。肌肉:板状肌、多裂肌、纺锤形肌、环形肌肌肉:动力肌、静力肌、动静力肌肌肉协助:筋膜、黏液囊、腱鞘、滑车、籽骨皮肌:面皮肌、颈皮肌、肩臂皮肌、躯干皮肌躯干肌肉:脊柱肌、颈腹侧肌、胸壁肌、腹壁肌前肢肌:肩带肌、肩部肌、臂部肌、前臂部肌、前脚部肌后肢肌:臀部肌、股部肌、小腿肌、后脚部肌头部肌:面部肌、咀嚼肌(闭口、开口肌)被皮系统:皮肤、皮肤衍生物皮肤腺:汗

4、腺、皮脂腺、乳腺皮肤分类:表皮(复层扁平上皮)、真皮(致密结缔组织)、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功能:感觉、分泌、爱护深层组织、调整体温、排泄废物、汲取及贮存养分物质。内脏定义:机体内部器官。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组成:1、管状器官: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管道,有管腔,一端或两端与体外相连。2、实质器官:肺、肝、胰、肾、睾丸、卵巢,无管腔,由实质或间质组成。管腔(内向外):黏膜 消化系统口腔:唇、颊、软腭、 咽生理:吞咽、呼吸、 食管:反刍动物瘤胃、(上皮、固有膜、黏膜肌)、黏膜下层、肌层(内环、外纵肌)、浆膜。硬腭、口腔底、舌、齿爱护和防卫功能、共鸣作用。 网胃、瓣胃均由食管演化。胃:反

5、刍动物前胃(瘤胃80%、网胃5%、瓣胃7-8%),起贮存食物和分解粗纤维的作用;皱胃7-8%(真胃),有消化腺,能分泌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汲取作用。犊牛特点:哺乳期皱胃特殊发达,瘤胃和网胃相加的容积约等于皱胃的1/20。禽胃:前为腺胃,能分泌消化液;后为肌胃,也叫砂囊。组织结构(内向外):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单胃运动方式:容受性舒张、蠕动和惊慌性收缩。复胃运动方式:1、反刍:包括逆呕、再咀嚼、再混唾液、再吞咽。成年牛一昼夜约6-8次,每次40-50分钟:2、瘤胃气体的产生与暧气:牛每小时约17-20次。胃液的成分及功能:1、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成有活性。2、壁细胞分泌盐酸

6、:有利于蛋白质消化;有肯定杀菌作用进入小肠,能促进胰液和胆汁分泌,并刺激小肠运动;使食物中的Fe3+还原为Fe2+,与铁和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有利于汲取。3、黏液细胞分泌黏液、碳酸氢盐: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了“黏液一碳酸氢盐屏障二4、内因子:促进VB12汲取入血。肠: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肓肠、结肠、直肠)小肠壁结构:黏膜、黏膜下组织、肌层、浆膜大肠壁结构:黏膜、黏膜下组织、肌层、外膜小肠是汲取养分物质的主要部位。主要机制是通过内容物的简洁扩散和主动汲取等。迷走神经兴奋加强小肠运动,交感神经兴奋则抑制小肠运动。肝: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参加消化。胰:呈淡红黄色。1、外分

7、泌部分泌胰液,含多种酶,进十二指肠,参加消化。2、内分泌部称胰岛,分泌激素,对糖代谢起重要的调整作用。消化概念:机体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物的酶解作用,使大块的、分子结构困难的食物,分解为通被汲取的、分子结构简洁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消化分类:机械、化学、细胞内、细胞外消化(效率更高)。消化系统:机体消化食物和汲取养分物质的总称。组成: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小肠腺、胰腺和肝脏)。功能:消化食物、汲取养分和排出食物残渣。消化定义: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酶的催化进行水解。汲取定义:各种养分物质的消化产物、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经肠黏膜细胞进入小肠绒毛的

8、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的过程。生物转化器官:肝(主要)、肾、胃肠道、肺、皮肤、胎盘。生物转化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结合反应等。呼吸系统协助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及胸膜腔。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气体交换的场所(器官)。肺容量: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量。包括: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肺总量。鼻:调整空气温度和湿度及音色,鼻毛起过漉空气中的灰尘作用。喉:上通咽,下接喉。也是发音器官。组成:由喉软骨(4种5块,包括环状、甲状、会厌和成对的杓状软骨)、喉肌、韧带组成。功能:呼吸、发声、爱护、吞咽。气管和支气管:软骨、肌肉、结缔组织和黏膜构成。功能:空

9、气通道,有清除异物、调整空气温度和湿度及防卫功能。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过程:1、外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2、气体运输;3、内呼吸或组织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1气体分压差、容解度和分子量;2、呼吸膜面积与厚度;3肺通所/血流量比值。泌尿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复肾(鲸、熊、水獭)、有沟的多乳头肾(牛)、光滑的多乳头肾(猪、人)、光滑的单乳头肾。膀胱:贮存尿液的器官。雄性生殖器官:睾丸、附睾、输精管和精索、雄性尿道、副性腺、阴茎、包皮和阴囊组生殖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生殖管:附睾、输精管、雄性尿道交

10、配器官:阴茎、包皮。副性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雌性生殖器官: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阴道前庭和阴门组成。生殖腺:睾丸生殖管:输卵管、子宫交配器官:阴道、阴道前庭、阴门尿的生成: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2、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汲取;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食肉动物尿液呈酸性,食草动物尿液呈碱性。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仔畜必需在诞生后24-36小时刚好从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建立起被动的免疫体系。心血管系统组成: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构成。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每收缩、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每分钟的心动周期即为心率。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

11、收缩性。第一心音(心缩音):发生于心缩期的起先,音调低、持续时间较长。缘由主要是心室肌收缩,房室瓣关闭及射血起先引起的主动脉管壁的振动。其次心音(心舒音):发生于心舒期的起先,音调高、持续时间较短。缘由主要是半月瓣关闭、血液冲击瓣膜及主动脉血液减速引起的振动。第三心音:出现在其次心音之后,音调低。与血流快速流入心室引起心壁与瓣膜的振动有关。第四心音(心房音):很弱,仅心音图上可见。心房收缩引起的。动脉:将血液由心运输到全身各部的血管。静脉:将血液由全身各部运输到心的血管。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肺循环(小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输出,经肺动脉、肺毛细管、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体循环

12、(大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输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运输到全身各部,通过毛细血管、静脉回流到右心房。中心静脉压:临床视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心的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及体循环静脉系统血管惊慌度三个因素的影响。对了解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右心功能有重要的意义。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单元: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等7个部分组成。微循环的调整主要通过神经和体液调整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来影响血流量。组织液:是血浆毛细血管壁面形成的。影响组织液生生的因素: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淋巴回流

13、、毛细血管通透性。心脏的神经支配:传出神经为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血液概念:是在循环系统中心脏和血管腔内流淌的一种结缔组织。组成:由血浆(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养分成分以及无机盐、氯、激素、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和血细胞(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组成。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为1.050-1.060,呈弱碱性,Ph值为7.35-7.45。血浆的功能与作用: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一清蛋白。2、维持血浆正常Ph值一缓冲功能。3、运输功能(脂类、Hb、胆红素,激素、维生素、金属离子、药物)。4、免疫作用(免疫球蛋白及补体)。5、催化作用(血浆功能酶、外分泌酶、细胞酶)。6、养

14、分功能。7、参加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及球蛋白一一凝血因子)。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溢血红蛋白。白细胞具有防卫和免疫功能。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的作用与特点: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它具有结合与运输02和C02的功能。血量:成年动物的血量占体重的5%-9%一次急性失血20%就会影响动物生命活动,一次急性失血超过30%动物就会死亡。血浆与血清区分:在于血清纤维原蛋白。血浆蛋白有白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0.9%的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红细胞生理:形态和数量、渗透性、血沉

15、、生理功能。血沉: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沉降速度。溶血: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会渗入红细胞内,膨胀成球形,胞膜最终裂开并释放出血红蛋白。红细胞生成所须要的主要原料:蛋白质和铁是主要,VBI2、叶酸和铜离子是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主要物质。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三类。生理功能:主要有生理性止血、凝血功能、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和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等。凝血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最终形成血凝块。维生素K缺乏可以导致凝血障碍。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纤溶酶的激活、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抗凝物:1抗凝血酶III、2肝素、3蛋白质。淋巴系统:由

16、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可产生淋巴细胞,通过淋巴管或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参加机体的免疫活动。主要是防卫系统。中枢淋巴器官:胸腺具有培育、选择和向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输送T淋巴细胞的作用,还有分泌胸腺激素、胸腺生成素、胸腺肽等多种激素。骨髓:是全部免疫细胞的来源,也是B细胞分化、发育的部位。分为红骨髓(能产生血细胞)和黄骨髓(当贫血时可产生红骨髓)。腔上囊:鸟类的特有结构,中枢免疫器官,产生B淋巴细胞,从而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完成特定的免疫应答。四周淋巴器官:脾由被告膜和实质构成,具有造血、滤血和贮血等作用。神经系统定义: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整系统。组成:由脑、脊髓、

17、神经节和分布于全身的神经组成。分类: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四周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四周神经系统:指由中枢发出,且受中枢神经支配的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脊神经:为混合物性神经,含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由椎管中的背侧根(感觉)和腹侧根(运动)形成,其感觉纤维始于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植物性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器官、血管、皮肤的平滑肌和腺体等,主管感觉(传入)与运动(传出)。因不受意志支配,故称自主神经。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交感谢神经主要功能:瞳孔扩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削减

18、,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机体处于惊慌状态时,起主要作用。副交感神经:1增进胃肠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2瞳孔缩小以削减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存能源。3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约不必要的消耗,帮助生殖活动。主要是保持身体在宁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特征: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惫性。脑: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6部分组成。脑干: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脑神经:共12对。感觉神经:嗅、视、位听神经。运动神经:动眼、滑车、展、副和舌下神经。混合神经:三叉、面、舌咽和迷走神经。内分泌系统组成:由内分泌腺和分布

19、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内分泌定义: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基础,通过血液循环或扩散到相应的细胞调整其生理功能的过程。内分泌腺:没有分泌管的腺体,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激素对机体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机能活动、新陈代谢起非常重要的调整作用。内分泌器官: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泡状、不具排送分泌物的导管,毛细血管丰富。没有排泄管;腺内富有血管,激素由毛细血管或血窦进入血液。激素的分类:按化学性质分为含氮激素、类固醇激素、脂肪酸衍生物类激素。激素的一般特性:相对特异性、富效生物活性、协同作用或颉顽作用、充许作用等特性。激素作用机

20、制:含氮激素是其次信使学说,类固醇激素是基因表达学说。腺垂体激素:腺垂体是体内的内分泌腺,能分泌7种激素,属蛋白质或肽类激素,具有调整生长、代谢、生殖等作用。1、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作用,主要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2、催乳素: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引起并维持成熟乳腺泌乳。3、促激素:包括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4、促黑色激素。神经垂体激素:升压素、催产素。甲状腺激素: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蛋白质代谢、糖代谢、脂肪代谢。2、产热效应: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量。3、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成熟。特殊是对脑和骨骼。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21、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低下时,兴奋性降低。表现出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嗜睡等症状。5、心血管系统活动影响: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阻力降低。甲状旁腺激素:主要功能是调整脊椎动物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使血钙水平上升,血磷水平下降。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及其生理作用: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2、参加应激反应:3、其它功能。胰岛激素: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影响机体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感觉器官:是机体与外界环境发生联系,感知四周事物的变更的一类器官。主要有眼、耳、鼻、舌皮肤等。眼:眼球由巩膜、脉络膜、网膜组成。由外向内分为纤维膜、

22、色素膜、视网膜。附属器:眼脸、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耳: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包括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骨迷路和膜迷路)。家禽解剖特点:禽类盲肠基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盲肠扁桃体,是禽病诊断的主要视察部位。公鸭鸣管形成膨大的骨质鸣泡,故发声嘶哑。禽类泌尿系统由肾和输尿管组成,没有膀胱。尿在肾脏中生成后,经输尿管干脆输送到泄殖腔与粪便一起排出。公禽生殖器官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和交配器官组成。母禽只有左侧卵巢和输卵管正常发育,具有繁殖机能,生殖器官只有卵巢和输卵管。输卵管依其形态和机能不同可顺次分为了5部分

23、:喇叭部、膨大部、峡部、子宫部和阴道部。胸腺:黄色或灰红色,鸡约14叶(鸭约10叶)。幼龄时很发达,接近性成熟时最大,随后渐渐退化,到成年时仅留残迹。主要功能是产生T细胞,后转移到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其它淋巴组织中,在特定的区域定居、繁殖、参加细胞免疫。腔上囊(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淋巴器官。鸡在4-5月龄最发达,鸭在于3-4月龄最发达。到性成熟后起先退化,10月龄基本消逝。功能与体液免疫有关,是产生B淋巴细胞的初级淋巴器官。后转移到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其它淋巴组织中,在抗原刺激下,转变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加体液免疫。脾脏:具有免疫功能,还有制造和储存血液的功能。淋巴结:鸡没有,鸭等水禽有两

24、对(胸腺和腰淋巴)。主要作用是产生淋巴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内的细菌与异物,参加免疫活动。其次章动物生理学概念:探讨正常健康动物机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任务:提示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说明各种生理现象;驾驭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更有效的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爱护动物资源,促进畜牧和水产等养殖为的发展。新陈代谢定义: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更的总称。物质代谢: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的物质的转换过程。分为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能量代谢: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的能量的转换过程。分为同化作用(储存能量)和异化作用

25、(释放能量)。功能:1、从四周环境中获得养分物质;2、将外界引入的养分物质转变为自身须要的结构元件,即大分子的组成前体;3、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4、分解有机养分物质;5、供应生命活动的一切能量。体温: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散热方式: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热喘呼吸散热及其它散热方式。第三章动物生物化学组成生命物质的主要元素1、碳、氢、氧、氮四种,占细胞的99%,是构成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2、含硫和磷的化合物在生物细胞的基团和能量转移反应中起重要作用。3、金属元素在保持组织和细胞肯定的渗透压、离子平衡、细胞的电位与极化中有重要作用。生物体内的大分子:主要有糖原、核酸

26、、蛋白质。三磷酸腺昔被称为能量货币。蛋白质构成:主要元素C、H、O、N、S5种。其中N元素的含量稳定,占蛋白质的16%,测定样品中的氮的含量就能算出蛋白质的量。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核酸定义:由很多核甘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为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分类: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分布在胞液。1、转移核糖核酸(tRNA)起携带和转移活化氨基酸的作用;2、信使核糖核酸(m三)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3、核糖体的核糖核酸(rRNA)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储存、复制和传递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主要存在细

27、胞核内。碱基:1、DNA有腺噪吟(八)、鸟噪吟(G)、胞啥呢(C)、胸腺喀咤(T)2、RNA有腺噪吟(八)、鸟噪吟(G)、胞嗒咤(C)、尿嗓咤(U)糖类(碳水化合物)定义:是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分类:单糖、双糖、多糖、复合糖。功能:供应能量,供应碳源,构成组织细胞成分,糖的磷酸衍生物,可以形成很多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动物体内糖的来源:1、消化道汲取;2、非糖物质转化而来。血糖:指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分布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调整血糖浓度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可降低血糖。生物催化剂酶定义: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能催

28、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功能:1、是生物催化剂,能在机体中非常温柔的条件下,高效率的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2、生命活动中的消化、汲取、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反应过程。3、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细胞新陈代谢包括的全部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特点:催化高效性、专一性、活性可调整性、易变性等。分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酶的作用原理: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只有能量已达到或超过了该反应所要求的“能域”水平分子,才能发生反应,这样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越多,反应速度越快。影响酶促反

29、应的因素: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2、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3、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4、Ph对对酶促反应的影响。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不行逆性抑制作用和可逆抑制作用)。生物氯化定义:把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为C02和H20,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脂类定义:是脂肪(由甘油的三个羟基和三个脂肪酸合成,又称甘油三酯)和类脂(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及其酯)。必需氨基酸:指动物必不行少而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意须要,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包括赖、甲硫、色、苯丙、亮、异亮、缀和苏氨酸。氮的代谢:生成尿素、生成尿酸、生成谷氨酰胺。物质

30、代谢:指物质在体内的消化、汲取、运转、分解等与生理有关的化学过程。特点:1、各种物质代谢过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2、不断受到精细调整。3、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4、各种代谢都具有共同的代谢池。5、ATP(三磷酸腺昔)是机体储存能量和消耗能量的共同形式。6、NADPH(还原型辅酶II)供应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量。代谢的划分:消化汲取、中间代谢、排泄。核酸技术定义:是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的发觉为基础的DNA重组技术。特点:1、在体外DNA水平上操作。2、目的基因在宿主体内的细胞水平上表达。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特定的外源基因转移表达的基因工程技术。酸碱平衡定义:机体调整酸碱物质含量及其比

31、例,维持血液PH值在正常范围的过程。正常动物血液的PH值恒定在7.35-7.15之间。调整: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体系,由肺呼出二氧化碳和由肾排出碱性物质来调整体液的酸碱平衡。缓冲体系:碳酸氢盐缓冲体系(实力最大)、磷酸氢盐缓冲体系、血浆蛋白体系和血红蛋白体系。第四章动物病理学疾病定义:疾病是在肯定条件下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困难斗争过程.基本特征:1、是在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过程,与健康有质的区分。2、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肯定缘由引起的,没有缘由的疾病是不存在的。3、任何疾病都是完整统一机体的反应,呈肯定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更,这是疾病时产生各种症状和体

32、征的内在基础。4、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和抗损伤的斗争和转化。5、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变更和肯定的因果转化关系。6、疾病时不仅动物的生命活动实力减弱,而且其生产性能、特殊是经济价值降低,这是动物疾病的重要特征。疾病发生的外因:生物性因素(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温度、光能、放射能、电流、机械性因素、大气压、噪音等)、养分性因素。疾病发生的内因:防卫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反应性变更、遗传因素、特异性免疫反应。发展规律:潜藏期(隐藏期)、前驱期、临床经过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终结期)四个阶段。转归:完全康复(痊愈)、不完全康复、死亡三

33、种形式。变性定义: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样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分类:细胞变性(细胞肿胀、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和细胞间废变性(黏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淀粉样及纤维素样变性等)。坏死定义: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死亡组织、细胞物质代谢停止,功能丢失,并出现一系列形态学变更,是一种不行逆的病理变更。缘由:缺氧、生物性因素、化学性、物理性、神经性因素。分类及特点: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由于水分削减和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干燥无光泽的凝固状。常见形式:贫血性梗死(常见于心、脾、肾等器官)、干酪样坏死(见于结核病、鼻疽)、蜡样坏死(见于动物的白肌病)

34、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蛋白水解酶的作用面分解变为液态。常见于富含水分(脑组织)和脂质的组织或蛋白分解酶丰富(胰腺)的组织,化脓性炎灶或脓肿。3、坏疽:继发有腐败菌感染和其它因素影响的大块坏死而呈灰褐色或黑色等特殊形态变更。干性坏疽:组织干燥、皱缩,质感、呈灰黑色。坏疽区与健康组织间有一条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带。常见于缺血性坏死、冻伤。湿性坏疽:呈污灰色,暗绿色或黑色的糊粥状,有恶臭。多发于肠、子宫、肺等,也可见于动脉受阻同时伴有淤血水肿的体表组织坏死。气性坏疽:呈蜂窝状,按压时有捻发音,局部组织呈污秽的棕黑色或表绿色,并肿胀。常见于阉割、割伤等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时。机体处理坏死组织

35、的方式:反应性炎症、溶解汲取、腐败脱落、机化和包囊成钙化等。坏死的主要类型:1、糜烂:黏膜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2、溃疡:较深的坏死性缺损。3、窦道:由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4、机化:新生的肉芽组织汲取、取代坏死物地过程。5、包囊形成:四周新生的肉芽组织将坏死组织包袱起来。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有固态钙盐沉积。分为养分不良性和转移(迁徙)性钙化两种。黄疸:由于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全身皮肤、巩膜和黏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分为溶血性黄疸(多见于中毒、血液寄生虫病、溶血性传染病、新生仔畜溶血病)、肝性黄疸(实质性黄疸)、堵塞性黄疸三种类型。尿酸盐镇静(痛风):指体内口票吟代谢障碍,

36、血液中尿酸增高,并伴有尿酸盐(钠)结晶镇静在体内一些组织器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内脏型和关节型。有遗传因素。充血、淤血:局部器官或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分为动脉性充血(充血)和静脉性充血(淤血)。出血定义: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现象。分类:出血分为裂开性出血和渗出性出血。渗出性出血多见于某些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如猪瘟、猪丹毒、炭疽、出血性败血病、鸡新城疫等)、淤血、中毒对血管的损伤,血小板数量削减或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等。病理变更有:点状出血、斑状出血、出血性浸润等。血栓定义: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面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

37、栓。分类: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及透亮血栓四种类型。结局:主要有血栓的软化、机化、钙化三种。栓塞:血性栓塞、空气性栓塞、脂肪性栓塞、组织性栓塞、细菌性栓塞、寄生虫性栓塞等。梗死定义:因动脉血流断绝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呈白色。病变主要表现为病灶稍隆起,略干燥,硬固,黄白色,四周有充血,出血带。常发生于心、脑、肾等。出血性(红色)梗死:呈暗红色,肿大,硬固,切面潮湿,与周边组织界限清晰。主要发生于肺、肠、脾等。休克: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可视黏膜苍白或发绢,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分类:感染性、过敏性、失血性或失液性、神经源性、心源性、烧伤性、

38、创伤性休克。分期:1、微循环缺血期9休克早期或微循环血管痉挛期),2、微循环淤血期(休克期、代偿不全期),3、微循环凝血期(DlC期、微循环衰竭期)。对机体影响:主要表现为细胞损伤、物质代谢障碍、器官功能障碍等。适应:定义:当环境变更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变更,以避开环境的变更所引起的损伤的过程。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增生、萎缩、肥大及化生。增生:指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并常伴发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的病理过程。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增生两种。萎缩:发育正常组织或器官,因其组成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数量削减而引起的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分为全身性(见于长期养分不良、慢性消化道疾

39、病、严峻消耗性疾病)和局部萎缩。肥大:发育正常组织或器官,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而致整个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的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肥大(又可分为真性和假性肥大)。化生: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变更的状况下,在形态和功能上转变成另一种组织的过程。见于结缔和上皮组织。再生定义:体细胞或组织损伤或死亡后,由邻近健康的组织细胞分裂增殖以完成修复的过程。分类:生理性和病理性再生(完全和不完全再生)。再生实力:上皮(皮肤、黏膜和浆膜的被覆上皮)、结缔组织、神经纤维、骨组织等再生实力较强;肌肉、软骨组织再生实力较弱;神经细胞无再生实力。创伤愈合:基本过程都是以炎症和组织再生为基础,其基本形式是肉芽组织的生长

40、和上皮再生。肉芽组织作用:1、抗御感染,爱护创面,清除坏死物:2、机化或包袱血凝块、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及其它异物;3、填补创口或修复其它缺损。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有动物的年龄、养分状况、局部血液供应状态、创内是否有细菌感染、血块和坏死组织以及组织损伤程度等。水肿定义:等渗性体液在组织间隙(细胞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它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病理过程。细胞水肿:细胞内液增多。积水:液体在浆膜腔内积聚过多(特殊表现)。浮肿:皮下水肿。脱水定义:各种缘由引起动物机体体液的丢失称为脱水。分类:1、高渗性脱水:定义:水的丢失多于盐分的丢失,特点是缺水后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上升。缘

41、由:饮水不足;失水过多。2、低渗性脱水:以电解质丢失为主,失盐大于失水。特点是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降低。缘由:补液不当;丢钠过多。3、等渗性脱水:动物体液中的钠与水按血浆中的比例丢失的一类脱水,特点是细胞外液容量削减和渗透压正常。缘由:主要是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软组织损伤等。酸中毒: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的缘由:1、固定酸生成过多;2、肾脏排酸障碍;3、碱性物质丢失过多;4、酸进入体内过多;5、高钾血症等。缺氧:低张性、血液性、循环性、组织性缺氧等四种。发热:定义:由于内生性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整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调整性体温上升,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度时,则称

42、为发热。发热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一种重要发临床症状。发热机理:信息传递、中枢调整、效应器反应等3个环节。阶段:1、升热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温热在体内蓄积,体温上升。患病动物表现兴奋担心,食欲减退,脉搏加快,皮温降低,畏寒战栗,被毛直立等。2、高热期:产热和散热在比较高的水平上维持。患病动物呼吸、脉搏加快,可视黏膜充血、潮红,皮肤温度增高,尿量削减,有时起先排汗。3、退热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下降。患病动物体表血管舒张,排汗显著增多,尿量也增加。应激反应的本质是一种生理反应,目的在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保证在损伤或功能障碍后复原正常。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更:1、物质代谢的变更(有代谢

43、率增高,血糖上升,脂肪酸增加,负氮平衡);2、急性期蛋白(AP-蛋白)的作用(抑制蛋白酶,凝血和纤溶,清除异物等作用);3、热休克蛋白(可提高机体对损伤刺激的耐受性);4、心血管功能变更(心中加速、血压上升);5、急性胃肠黏膜损伤及功能变更(胃黏膜缺血,氢离子屏障减弱,胃黏膜前列腺素的作用(爱护胃黏膜);6、机体反抗力的变更(反抗力减弱)。炎症定义: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因子的刺激及损伤产生的一种以防卫适应为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本质:是机体的各种抗损伤反应。分类:1、依据临床经过的急缓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2、依据炎症时变质、渗出、增生变更的不同,可分为变质性炎(主要发生于心、肝、肾、脑、脊髓等

44、器官);渗出性炎(渗出物不同可分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卡他性、化脓性、出血性、坏疽性炎(腐败性炎)等类型):增生性炎(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增生性炎)。临床表现:体表局部的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变更变更:变性、渗出、增生。纤维素性炎症:多见于一些传染性疾病。常发生于浆膜(胸膜、腹膜、心包膜)、黏膜(喉、气管、胃肠)和肺等部位。化脓性炎:通常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和绿脓杆菌等引起的。败血症概念:病原体(细菌、病毒、原虫)侵入机体后突破机体的防卫结构进入血液,并在体内大量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和全身性中毒,呈现一系列和全身性病理变更过程,称为败血症。常伴有菌血

45、症、病毒血症、虫血症和毒血症。主要病理变更有:尸体变更、出血和渗出、黄疸、脾脏急性肿大、急性淋巴结炎和实质器官变性。肿瘤生长方式分类:膨胀性生长(良性肿瘤)、浸润性生长(恶性)、外生性生长(突起性生长)、内生性生长、弥散性生长。扩散方式:干脆扩散和肿瘤转移(淋巴管、血管、种植性转移等形式)。小叶性肺炎病原:引起小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原有巴氏杆菌、链球菌、嗜血杆菌、坏死杆菌、葡萄球菌、马棒状杆菌、马流产沙门氏菌等。主要病理变更:有多发于肺的心叶、尖叶、隔叶前下部,病变为一侧或两侧性。发炎的肺小叶呈灰红色,质地变实。病灶的形态不规则,呈岛屿状散在分布,其间夹杂着灰黄色或灰白色(气肿)的肺小叶。切开时,

46、切面略隆起、粗糙、质地变硬,可从小气管内流出混浊的黏液或脓性渗出物。大叶性肺炎病因:是病原微生物,主要见于一些特殊的传染病。如牛肺疫,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马传染性胸膜肺炎,牛、绵羊、猪、犬、猫兔等巴氏杆菌引起的肺炎过程,常伴发大叶性肺炎。病理变更可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结局期)。卡他性肠炎特征是有大量带黏液的渗出物流出。见于长期饲养不良、慢性感染及继发于慢性心、肝疾病。出血性肠炎的特征是肠壁水肿、增厚,严峻出血病例肠浆膜下呈充溢性或斑块状暗红色出血。常见于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魏氏梭菌、犬细小病毒感染、仔猪弧菌性痢疾)、寄生虫(鸡组织滴虫病、球虫病)、某些化学毒物或霉菌中

47、毒(碎中毒、黑斑病甘薯中毒等)。坏死性肠炎特点是指肠黏膜及黏膜肌层发生坏死的一种炎症,有时坏死波及整个肠壁。常见于猪瘟、鸡新城疫、小鹅瘟等。增生性肠炎病变特征是指肠管壁明显增厚的一种炎症。常见于结核、副结核、组织胞浆菌病等。肝周炎的病变特点是肝肿大,肝被膜增厚,初期可见肝边缘有大量橘黄色胶冻状物附着,随病程延长,肝被膜附着一层纤维素性伪膜,被膜下散在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及坏死灶。常见于禽大肠杆菌等疾病引起的浆膜炎症过程中。心包炎是指心包的脏层和壁层的炎症,通常伴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当中。依据炎性渗出物的性质不同可区分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腐败性和混合性等类型。创伤性心包炎多见于牛动物,偶见于羊。心肌炎是指由各种缘由引起心肌局部性或充溢性炎症。依据发生的缘由可分病毒性、细菌性、中毒性、寄生虫性和免疫反应性心肌炎。依据发生的部位和性质:1、实质性心肌炎(虎斑心)较为常见,多伴发于犊牛和仔猪恶性口蹄疫、牛恶性卡他热、马传贫、鸡白痢、猪脑心肌炎病毒感染、犬幼小病毒感染等。2、间质性心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