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三大定律传统.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2199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2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三大定律传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遗传三大定律传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遗传三大定律传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遗传三大定律传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遗传三大定律传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三大定律传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三大定律传统.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任务3 连锁交换规律,2,一、连锁遗传现象二、连锁遗传的解释三、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四、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3,一、连锁遗传现象,1.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贝特生)花色:紫花(P)对 红花(p)为显性;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 圆花粉粒(l)为显性。杂交组合:,4,组合一:相引相,5,结果: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6,组合二:相斥相,7,结果: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

2、型;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8,2、连锁遗传现象.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叫做连锁遗传现象。,9,二、连锁遗传的解释,10,1.每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规律?,表明各个单位性状的遗传是受分离规律支配的!,11,2.为什么F2 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推测:F1形成的四种配子数不相等证明:测交试验,12,3.测交法试验,赫钦森(C.B.Hutchinson,1922)玉米

3、测交试验籽粒颜色:有色(C)、无色(c)籽粒饱满程度:饱满(Sh)、凹陷(sh),13,测交:相引相,14,15,测交:相斥相,16,试验结果分析,F1产生的四种类型配子比例不等于1:1:1:1;亲本型配子比例高于50,重组型配子比例低于50;亲本型配子数基本相等,重组型配子数也基本相等-为什么如此?-贝特持当时未能解释-6年后(1912年),17,3.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果蝇眼色与翅长的遗传试验:眼色:红眼(pr+)对紫眼(pr)为显性;翅长: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18,相引相,Ppr+pr+vg+vg+prprvgvgF1 pr+prvg+vgprprvgvg(测交)F

4、tpr+prvg+vg 1339prprvgvg 1195pr+prvgvg 151prprvg+vg 154,19,相斥相,Ppr+pr+vgvgprprvg+vg+F1pr+prvg+vgprprvgvg(测交)Ftpr+prvg+vg 157prprvgvg 146pr+prvgvg 965prprvg+vg 1067,20,4.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连锁遗传规律: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控制果蝇眼色和翅长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

5、。即:相引相中,pr+vg+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而prvg连锁在另一条染色体,杂种F1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别具有pr+vg+和prvg。,21,三、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在摩尔根的试验中,曾用灰身长翅的雌果蝇(BBVV)和黑身残翅的雄果蝇(bbvv)进行杂交,然后用F1中的灰身长翅的雄果蝇和黑身残翅的雌果蝇进行测交,后代中只出现了两种亲本类型,黑身残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22,23,解释,这是因为在果蝇中,雄性是完全连锁的,即基因B和V同处于一条染色体上,基因b和v 处于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F1杂合雄蝇(BbVv)只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不产生重组类型,所以用双隐性雌蝇测交的后代,只

6、能有两种表现型。如果在同一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在遗传时完全不分离在传递到下一代,叫做完全连锁。为了简单明确和书写方便,连锁基因常表示为BV/bv。,24,25,不完全连锁,继上述试验,摩尔根用F1灰身长翅的雌果蝇和黑身残翅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出现了四种类型: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而且两种亲本类型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数目比较多,两种新类型灰身残翅、黑身长翅比较少,这是因为同源染色体上连锁的非等位基因在杂合子形成配子时,(在统计中)少部分发生分离,产生重组配子,出现了性状重组个体,这样的连锁遗传情况叫做不完全连锁。,26,不完全连锁:,当两对非等位基因为不完全连锁时,F1不仅产生亲

7、本型配子也产生重组型配子。,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长翅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黑身残翅,27,四、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28,1.交换发生的机制,减数分裂前期 I 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节段互换。(基因论的核心内容)1.同一染色体上的各个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一定的位置,呈线性排列;2.染色体在间期进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基因也随之复制;3.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节段互换,导致基因交换,产生交换型染色单体;4.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中四种染色单体分配到四个子细胞中,发育成四种配子(两种亲本型、两种重组合型/交换型)。5.相邻两基因间发生断裂与交换的机会与基

8、因间距离有关:基因间距离越大,断裂和交换的机会也越大。,29,连锁与互换的遗传机理,P,F1,30,2.重组型配子的比例,对于一个孢(性)母细胞而言,由于交换可以发生在B和V之间,也可发生在B和V区段之外,只有发生在B和V之间的交换才可以产生与B和V有关的重组配子,表现出不完全连锁,而发生在 B和V区段之外的交换不产生B和V之间的重组。对于大量的性母细胞,发生在B和V之间的交换是少部分的,因此,重组型配子的比例总是少数的(50%)。重组型配子比例是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比例的一半,并且两种重组型配子的比例相等,两种亲本型配子的比例相等。,31,重组型配子的比例,32,3.交换的细胞学证据,33,五、连锁交换定律的意义,连锁定律的发现,进一步证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按一定的距离和顺序呈线性排列的。连锁基因交换造成的基因重组,是生物界出现多样性的又一重要原因。育种工作中,可根据交换值的大小预测杂交后代中理想类型出现的概率,便于确定育种规模。利用基因连锁造成性状相关,根据某一性状间接选择相关的另一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