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2265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学习目标,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现代教育发展的背景。掌握公立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世俗化的进展,教育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内涵和进展,了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变革。理解工业革命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重难点各国公立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及影响。教育科学化思想的内容和意义。现代大学的理念及影响。,第一节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教育的巨大变化,公立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普及,推进了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发展,推进了实科教育和教育世俗化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起,促进了科技的传播和应用。教育心理学运动,促进了人们对教育教学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研究型大学的

2、建立,奠定了现代大学精神的基础。大学服务职能的形成,密切了高等教育与工业社会的联系。,工业革命对时代的影响,一、政治的民主化 工业革命打破了等级制度,平民社会随之产生,扩大选举,实行普选成为时代人民的要求。选举权的扩大和普及强调个体受教育的意识,只有提升文化,才能从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社会地位。各国自由主义政党谋求国家世俗化和教育世俗化的努力中取得了重要成就。通过议会制,各种教育法律得以颁布和实施,从而推动初级义务教育的发展。二、工具理性的兴起,科技进步使得科学的世界观最终取代了宗教的世界观,人们科学理性的观念提升。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工具理性精神的成熟和完善,人类希冀借助科

3、学、理性的途径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目的。工具理性强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注重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的科学精神从自然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三、哲学思潮的繁荣: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唯意志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出现,为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来源。四、心理学的发展:联想主义心理学、理性主义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第二节 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时间:19世纪2030年代国家:英国代表人物:杰里米边沁、詹姆斯穆勒、约翰穆勒斯宾塞、思想:(1)教育要实现最大多数人得最大幸福。(2)道德教育应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4、3)课程以实用知识为主。(4)开展多样化的教育。,评价:促进了英国教育改革,如伦敦大学的建立,在办学理念上比较注重实用知识课程的学习。国民教育思想(1)裴斯泰洛齐的国民教育思想(2)德国的国民教育思想费希特的新教育主张第斯多惠的国民教育主张评价:裴氏教育思想直接影响了德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和革新,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国家:德国代表人物:洪堡、歌德、席勒、沃尔夫思想:(1)强调学习古典语言。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2)强调在教育中尊重人性,重视人性的和谐发展,促进人得身体和精神的均衡。(3)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一切力量,陶冶人成为完美的人。评价:对19世纪德国的教育产

5、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洪堡教育改革促使德国建立了新的教育体系。,三种教育思想的比较,第三节 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一、英国的公立教育制度原先,英国的初等教育基本是由宗教和慈善团体办理的,后来英国政府逐渐加强了对初等教育的干预。1、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对教育的控制权 1806年怀特布雷德提出的校区学校法案是国会首 次以国家的名义讨论国民教育问题,从而改变了国家不过 问教育的传统。1833年,国会通过了一项教育补助金法案,这既是英国政府正式干预教育的开始,也是英国教育从宗教教派活动或民间活动向教育国家化发展的转折点。,1870 年,国会通过的初等教育法表明英国政府全面承担起国民教育的职责,标志着英国

6、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2、设置教育管理机构 1839年首次成立了枢密院教育委员会;1856年枢密院教育委员会改组为枢密院教育局,到了1899年改为议会直属的教育署,在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统一了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领导权,从此初步形成了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二、法国的公立教育制度 1、1802年,拿破仑政府颁布了公共教育基本法,旨在建立一个统一、集中的国家教育行政体系。,此后又颁布了关于帝国大学条例的政令,建立了帝国大学及大学区制,这种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一直延续了近两个世纪。2、基佐提出了一项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基佐法案,它扩大了地方在管理教育上的部分自主权,但中央集权式的性

7、质未变。,3、19世纪80年代,全面推行普及义务初等教育成为法国政府最主要的目标之一,费里法案确立了法国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为以后法国国民教育近百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美国的公立教育制度 美国的公立教育制度是在公立学校运动中建立起来的,公立学校运动是指广泛建立由公共税收维持、公共行政机关监督、向所有儿童免费开放的初等学校制度的运动。贺拉斯曼的公立学校思想和教育活动为19世纪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到1865年,美国大多数州都建立了公立学校制度,大量儿童获得了初等教育。美国公立学校的建立奠定了美国教育制度的基础。,公立学校运动的内容1、建

8、立了以州为主的教育领导体制。2、确立了征收教育税制度,征收教育税成 为稳定的公共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3、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兴起。4、加快学校内部教学改革。,四、德国的公立教育制度德国被认为是最早建立公立学校制度的国家,马丁路德被公认为是近代国民教育和普及义务教育的理论先驱1872年,德国政府颁布了普通学校法,规定614岁的8年初等教育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到19世纪末,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所以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和实现义务教育的国家。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新的办学精神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继教学之后的另一项重要职能。,第四节 城市化与教育变迁,工业革命

9、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世界教育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世俗化时期,教会相继失去了对生活与思想的各个领域的控制。教育已成为一种公民权利,从而成为整个社会关心的事业,而不再是仅仅为私人和地方所关心的事业。一、教育世俗化运动二、实科中学的快速发展三、女子教育的兴起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教育世俗化运动,(一)英国的教育世俗化在英国,除了公学和许多为上等和中等阶级设置的私人学校意外,还有为劳动阶层设立的慈善学校。这些学校大部分属于非国教派的“皇家兰卡斯特协会”和国教派的“全国贫民教育促进会”。1、1833年,英国政府开始对这两个协会提供补助金,由它们向中小学发放。2、1862年,枢

10、密院教育委员会修订了拨款管理标准,这项补助金需要根据考核结果而定,没有通过考核的学校不能获得补助金。这一制度一直实行到1895年。3、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标志着英国初等教育经过漫长的民间办学和公助民办阶段之后,教会和私人对教育的控制权逐步削弱,公立教育制度正式得到了确立。但该法案是英国教育史上最典型的 一个妥协的产物,实质上没有触动原有的私人办学体制,使英国的 初等教育形成了公立体制和私立体制并存的格局。,(二)美国的教育世俗化,在美国,1917年的联邦宪法中就规定人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主权,却没有设置国教。1、公立学校运动确立了以州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克服了教育分散自治的传统观念;

11、反对教会学校与公立学校一样分享公共基金及税收,基础教育的控制权开始由私人和教会之手转移到地方或州的行政当局手中。2、1842年,纽约州的 一项法律规定:“任何学校都不得教授、灌输或实践宗教教派的教义或教务,违背者不能分配给任何资金。”这一法律后来被其他各州借鉴,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教育与宗教分离的原则,使教学内容逐渐脱离教会控制,进一步走向世俗化。,(三)法国的教育世俗化,1、17、18世纪,法国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教会控制的。2、19世纪初,拿破仑在教育上实行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但教会势力依然强大。初等教育统一由教会管理,但处于国家的监督之下,并由国家给予津贴。3、1881年和1882年两次颁布的

12、费里法案对法国初等国民教育世俗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法案的一项内容就是废除法卢法案中教会监督学校及牧师担任教师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课,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喝世俗化三原则,为后来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4、1901年,所以得宗教团体都必须申请并得到政府批准才能继续办学。1904年,在孔布执政时期,各宗教团体在神职人员指导下进行的一切教学都被禁止。,(四)德国的教育世俗化,德国的教育世俗化运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德国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基本由教会管理。直到1787年,普鲁士才正式成立了高级学校委员会,负责管理普鲁士境内的中等和高等学校。自181

13、5年“神圣同盟”成立之后,德国教育世俗化进程开始出现倒退。1872-1879年间,新任宗教与教育部大臣法尔克对德国教育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他强调国家对教育的责任,取消了教会管理初等教育的权力,交由政府官员担任的督学负责。,实科中学的快速发展,实科中学是近代欧美国家实施实科教育的一种中等学校类型随着近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用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科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日渐受到广泛重视。,德国的实科中学,德国是兴办实科教育较早的国家。1832年,普鲁士率先颁布了实科中学毕业考试章程,标志着实科中学得到了政府的承认。1901年,德国进行了教育改革,实科中学获得与文科

14、中学、文实中学相等的权利,其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英国的实科中学,英国的实科中学出现于18世纪,振兴在19世纪中期。当时,英国正发生着古典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辩论。以斯宾塞、赫胥黎为代表的教育家和科学家,抨击古典教育,力倡科学教育。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实施后,英国的实科学校和技术学校迅猛发展。,美国的实科教育,1751年,美国政治家、教育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了费城文实学校,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将古典课程与现代实用学科相结合、兼顾升学与就业双重培养目标的中等学校。,女子教育的兴起,法国大革命,孔多塞第一次提出了“给妇女以全部公民权的主张”。工业革命的历史性要求成为妇女参与教育的重要前提,使妇

15、女尤其是劳动人民家庭的妇女走出家庭,投身社会劳动,并使其在社会化劳动中,在经济上获取一定的独立地位,从而争取妇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上的权利。,英国女子教育,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中等教育主要被男子控制,女子教育受到忽视。186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捐款学校法。该法案规定,女子学校和男校同样得到捐赠款的资助;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到19世纪末,从小学到大学,英国女性和男性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了正规教育。,德国女子教育,1872年,德国女子中等学校教师会议在魏马召开,并成立了“女子中等教育协会”。德国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海伦朗格在1887年提出了一项改革女子教育

16、的方案。1894年,普鲁士颁布了普鲁士女子高等学校章程到1908年,德国建立了一套女子学校体系,为916岁的儿童设立了女子中学和高等女子中学,提供了2年普通课程或者4年培养小学和初中师资的师范课程。,法国女子教育,法国直到1867年,在维克多杜律伊的影响下,女子教育才受到重视。1877年,卡米耶塞对女子教育进行了改革,三年后建立了国立中学。1883年,卡米耶塞在塞弗勒创办了师范学校,培养公立女子中学的师资。与德国相仿,法国女子学校的男校长都已由妇女取代。,女子教育的兴起和强调是对教育平等的推动,也是对妇女权益的保障,为妇女的解放和进入社会贡献力量铺平了道路。,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19世纪70年

17、代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以传授生产科学技术原理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学校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对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各国也日益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真正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1853年,英国政府成立了负责中等教育和技术教育的专门机构-科学和艺术局,对实施科学和艺术教育的学校提供资助。从1860年开始,科学和艺术局实施了科学教育考试计划,制定了教学大纲,这是英国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开端。1881年成立了以塞缪尔森为首的皇家技术教育委员会。1887年,全国技术教育促进会成立。经过该组织的努力,1889年英国议会通过

18、了技术教育法案,这是英国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第一个立法,标志着公立职业技术教育制度正式确立。由此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在19世纪后十年获得了长足发展。,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德国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较早的西方国家。19世纪,德国开始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传统的培训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专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学校逐渐增多。到1835年,普鲁士的25个辖区设立了20所地方工业学校。,随后德国政府先后两次对这些地方工业学校进行了改革。从1860年开始,创建于19世纪二三事年代的中等程度的职业学校逐渐升格为工科大学,主要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19世纪,法国的职业技术教

19、育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兴起和发展起来。1881年,法国成立了一所将高级初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学校-国立初等职业学校,由教育部领导,以训练工头和工匠为宗旨。1892年,法国政府成立了工商实科学校,它的建立标志着法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开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开始致力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其主要标志是1919年7月25日议会通过的阿斯蒂埃法。,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19世纪初,美国开始了产业革命,同时职业技术学校也正式开办。1860年美国工业化发展跃居世界第四位,1890年前后美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美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进行了延伸和渗透。,第五节 教

20、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概况形成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鼎盛时间:19世纪前期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第斯多惠。发展历程:1、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最早是由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次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心理学化理论体系。3、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和第斯多惠对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裴斯泰洛齐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家庭。5岁时,父亲去世。裴斯泰洛齐由母亲和一位忠心耿耿的女佣抚养成人。裴斯泰洛齐的祖父是一位乡村牧师,童年在祖父家里生活时,裴斯泰洛齐目睹了18世纪瑞士农民和手工业者生活的艰难,萌生出“长大以后一定要帮助穷人”的愿望。176

21、8年,裴斯泰洛齐创办“新庄”示范农场,帮助农民学习新的耕作技术,以改善农民生活。失败后,裴斯泰洛齐转向教育活动。1774年,裴斯泰洛齐开办“贫儿之家”,先后收容50多名穷孩子。1799年,在斯坦兹组建孤儿院。在孤儿院里,他与80多个孤儿朝夕相伴,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献给了这批孤儿。1799年-1804年,裴斯泰洛齐在布格多夫的小学任教,后担任校长,并开办初等学校教师训练班。1805年,学校迁至伊弗东。在伊弗东,裴斯泰洛齐工作20年,把伊弗东办成了当时欧洲的“教育圣地”。裴斯泰洛齐创立的教育理论在欧洲引起教育界内外广泛的注意。许多教育家纷纷到伊弗东参观学习。德国教

22、育家赫尔巴特和福录倍尔也曾到过伊弗东,受到裴斯泰洛齐的启发和教育。裴斯泰洛齐不仅在教育实践领域成就卓著,在教育理论上,也有自己独创性的贡献,著有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787)、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01)天鹅之歌(1826)等。在裴斯泰洛齐的社会改革思想中,教育是变革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他曾经说过:“穷人为什么总是贫困,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谋生技能教育。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这是他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穷人教育事业的动力。正如他在72岁的生日庆典时所说,他脑海中萦回的始终是“人的教育,整个人民的教育,尤其是穷人的教育”。,名言警句1.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

23、,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2、今天应做的事情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3.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4.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爱”,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对人们积极的爱。这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在家庭中奠定。儿童对母亲的爱是从母亲对婴儿的热爱及其满足于身体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要素,则有待于学校教育。教师对儿童也应当具有父子般的爱,并把学校融化于大家庭之中。,教育心理学化思想1、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了解人的本性的发展进程。(1)人的自然

24、天性是与生俱来的。(2)教育应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3)“教育适应自然”。2、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1)要素教学法(“心理学化的原则“)(2)提出了德智体各育的原则。,评价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化思想对教育科学化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19世纪遍及欧美的教育心理化运动,推动了教学科学化进程。,赫尔巴特(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

25、“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教师本身对学生来说,也是经验的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是直接的,同样也是丰富的;是的,在教学的时间中他们之间形成一种交际。行政制度在教育上也有特别意义,因为每一个学生,没有地位与位置的差别,都必须习惯于参加这种制度,使他可以成为社会中一般有用的人。有秩序的健康生活必须是教育的基础,同样也是教育的最初准备。,赫尔巴特的名言,福禄贝尔(1782-1852)是牧师的儿子。1782年出生在德国一个美丽的村庄,在他出生

26、九个月时母亲去世,父亲再婚,继母对福禄贝尔很冷淡。年幼的福禄贝尔由舅舅抚养长大,舅舅也是一位牧师,他无微不至地关怀孤独的福禄贝尔,并将他送入学校学习,让他和同龄的朋友一样,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之中。1797年16岁的福禄贝尔按照父亲的希望,学习几何、测量,当起了森林管理员,1799年进入“艾那大学”哲学系。1805年去葡萄牙开始教育生涯,他两次访问瑞士.J.H裴斯泰洛齐的伊韦尔东学院并在该校任教,他深受夸美纽斯(母亲学校的思想以及裴斯泰洛齐(1746-1827)家庭教育论的影响而成就其特有的幼儿教育思想。1837年,年已五十五岁的福禄贝尔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同年四月,他邀请瑞士工匠紫格尔担任助手

27、,开始为孩子制做“恩物”(即福禄贝尔教具),同时,动员家长制做教具,向家长讲解教具和手工的内容。1839年,他开设了幼儿教育辅导学习班,设置了游戏场所。1840年将此游戏场所命名为幼儿园,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幼儿园,福禄贝尔也为此被后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的幼儿园的概念是绿色家园,是让所有生命都健康成长,使幼儿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让幼儿的生命经历变得丰富多彩,都能成为杰出人才。此幼儿园于1851年8月被当地政府以“幼儿园宣传无神论和社会主义”为理由,下达禁令,此禁令直至1852年6月21日福禄贝尔离世,也未被解除。福禄贝尔七十一岁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但他的教育思想却在世界广泛传播,直至今日他所

28、发明的福氏教具,仍为孩子们所喜爱。在他逝世后,1861年出版了论文集幼儿园教育。,福禄贝尔的生平,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教育必须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人的心理不是固定和静止的,总是由一个阶段向着另一个阶段前进。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自动性”。评价福禄贝尔重视儿童活动及其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他创立的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第斯多惠(17901866),德国教育家。1808年文科中学毕业后,先后进黑博恩大学、蒂宾根大学学习数学、哲学和历史学。1811年大学毕业,不久获博士学位。1813年起在法兰克福市模范中学任教5年。18201847年,先后担任梅尔斯师范学校和柏林师

29、范学校校长,任职期间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改革,使这两所学校成为当时德国的模范学校。1848年担任全德教师联合会主席。因其终生从事师范教育,致力于发展国民教育,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第斯多惠的生平,教师必须有独创性。他对学生要成为理性和启蒙的真实的火炬,使学生得以揭穿自己的错误意见,而被引导到真理的道路上去。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通过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教学中维持纪律的能力,来源于教师的充沛的精力和意志的坚定性,一句话在于教师的性格的力量。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

30、促进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样的东西。,第斯多惠的名言,教育心理学化思想(1)儿童的发展乃是他潜在的自然本性和力量的开展。(2)儿童心里的发展顺序潜存于天性之中,随着生理的成熟而自然地表现出来。评价1、丰富了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也使这一思想与教育心理学化得思潮接近。2、使“教育的自然适应性”这一术语直接被教育心理学化所代替。,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比较,第六节 教育科学化运动,教育科学化思想产生于16、17世纪。一、斯宾塞的教育科学化思想 斯宾塞在外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预备说”的观点,在斯宾塞看来,知识的价值就是

31、知识给人所带来的功利的大小,给人带来幸福的程度,为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效果。斯宾塞设计的课程体系,内容较为广泛,以自然科学知识为重点,重视知识对生活的实际用途,冲击了英国传统教育中过于追求“装饰”的课程体系,代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二、赫胥黎的教育科学化思想赫胥黎强调科学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教育,需要指出的是,他反对单纯的自然科学的学习,主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赫胥黎阐述了科学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手段,指出学校教育不能只重视课本知识,而轻视实践经验。,教育科学化思想的影响斯宾塞和赫胥黎所提倡的的科学教育思想适应了当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也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

32、求,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促进了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第七节 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一、现代大学只能与目标的变革(一)科学教育:大学现代转向的肇始所在英国。以国会通过的牛津大学法和剑桥大学法为开端,传统大学逐渐取消了宗教方面的种种限制,逐渐打破故步自封的局面,开始面向世俗阶层,接受科学革命和近代科学技术的成果。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的英国传统大学不仅逐步开设了适应工商业发展的课程,还开始从事物理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除此之外,还建立了新大新。美国传统大学课程内容的科学化始于哈弗大学。它的改革在后期极大的推动了美国高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后建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也是全面实施科

33、技教育的重要场所。,(二)工业社会与大学培养目标的转向,1.英国 19世纪中叶爆发了对英国高等教育影响深远的新大新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的序幕。19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现了许多民办的城市学校。19世纪末,大学推广运动影响广泛,它加强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社会下层子女有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所有中世纪大学都被关闭了,并创办了一批专科学校和理工科学校。19世纪中叶之后,法国高等教育的技术化倾向更加突出,神学地位大大下降。3.德国 19世纪建立了高等工业学校和多种专业性学校。,总之,工业革命时期,欧美高等学校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学技术成了大学教学和研

34、究的主要内容,培养技术型人才,成为了大学的主要教育目标,大学与工业社会的联系更加的密切。可以这么说,高等教育自此进入了一个科学教育时代,孕育着现代大学的制度和理念。,评价,二、研究型大学的创立与发展,(一)柏林大学的办学理念首先,提倡纯科学研究,排斥职业性和功利性学科。其次,鼓励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再次,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习明纳,习明纳指一种起源于德国、讲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明年是。其具体含义:在教授的指导下,大学后研究生院中优秀的学生组成研讨小组,定期集中,师生共同探讨原创性喉集中性的研究承购,警醒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敬爱噢学后东。在课程中,通过师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发表,共同探索新的知

35、识领域,发现真理。习明纳的结构与实施只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主持人介绍主体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并不作任何学理的界定与评价。2.主题报告宣讲。有报告人进行专题发言。由于一般有1到2周的准备时间,报告人通过查阅资料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将自己的光点融入其中。3.回应人发言。回应人针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补充、批评、商榷等多种形式的评述。,4.限时辩论与交流。围绕交流主题,针对报告人和回应人的发言,课程参与者可以向报告人提问,对报告人提出自己的相反观点,对发言者的观点、论据提出批评意见,对相对立的命题进行辩论。报告人也可以进行解释、不吃年糕甚至反批评。,5.总结与评点。有主持教师进行专题评

36、点,简短地总结当天的讨论,思考,习明纳的教学模式对现代教学有什么启示?,1、学会自主复习习明纳打破了传统教学法中的教师灌输模式,不再是仅仅强调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更强调知识的接收与运用。2、提高表达与概括能力实行习明纳的过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教授提出问题,学生一起思考并研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另一种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是对现有知识的困惑或者是对现有现象的质疑并提出自己新的观点。3、养成思考的习惯无论是准备习明纳还是开展习明纳的过程中甚至是结束之后,都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有些可能是对前面问题的解决,有些却可能是推翻前面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我们需要通过习明纳养成思考思辨的习惯,才会不断在学术

37、研习的道路上向前进。4、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习明纳的过程中,除去知识层面还会出现很多操作或者处理层面的问题,作为习明纳的主体学生我们需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及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有一双解决问题的巧手有效地处理问题,在事后还要能够总结问题起因并提出有效的避免方法等等。,(二)德国大学队欧美大学的影响,1.对美国大学影响从1814年的第一批四名美国学生赴德国大学学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有一万名美国青年和学者达德国大学学习。这些人回国后,大多成为美国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骨干,成为传播德国大学思想的主要力量。,2.对英国大学的影响应归科学家赫胥黎十分推崇德国大学,他呼吁英国的大学学习

38、德国大学的经验。19世纪后期,科学研究之风已盛行于英国大学。3.对法国大学的影响勒楠指出:与德国大学相比较,法国的学员处于一种低劣的有失脸面的状况。经过多年的努力,法国在以前专业学员的基础上,成立了17所大学,科学研究在大学获得了重要地位,三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形成与发展,1861年美国国会通过莫雷尔法,它的颁布实施使美国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赠地学院运动”,农业和机械工艺教育在大学得以广泛推广,为美国工农业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此外,还新城了美国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确立了美国高等教育民主化原则,孕育了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康奈尔计划”和“威斯康星思想”,进而导致了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产生。“康奈尔计划”的内容:开设通用课程;所有学科、科目与课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不得厚此薄彼;加强学科研究工作;加强商业、市政管理及人际关系事物的研究,向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学校向社会各阶层开放,招收新生无种族及性别限制。“威斯康星思想”内涵:大学要参与州的各事项,大学与州政府密切合作,学术自由;其核心思想就是帮助州政府在全州各个领域开展技术推广和函授教育,将大学的知识和技术传播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实现大学与社区和学校一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