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局部腐蚀重要.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2468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2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局部腐蚀重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金属局部腐蚀重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金属局部腐蚀重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金属局部腐蚀重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金属局部腐蚀重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局部腐蚀重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局部腐蚀重要.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面腐蚀(均匀腐蚀)阴阳极共扼反应在金属相同位置同时发生或交替发生,阴阳极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区别,整个表面用Ecorr表征,在此电位下表面均匀溶解腐蚀。腐蚀速度可测量/预测。,局部腐蚀 由电化学不均一性(如异种金属、表面缺陷、浓度差异、应力集中、环境不均匀等),形成局部电池。局部腐蚀阴、阳极可区分,阴极/阳极面积比很大,阴、阳极共扼反应分别在不同区域发生,局部腐蚀集中在个别位置,急剧发生,材料快速腐蚀破坏。,局部腐蚀形式多样性 电偶腐蚀、缝隙腐蚀、小孔腐蚀(点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开裂等。,局部腐蚀普遍性 工业中局部腐蚀很常见(全面腐蚀10),局部腐蚀(化工)80,因此对局部腐蚀的研究和防

2、护尤为重要。,局部腐蚀危害性 腐蚀集中在个别位置急剧发生、腐蚀破坏快速、隐蔽性强、难以预计、控制难度大、危害大,易突发灾难事故,在同一介质中,异种金属相互接触,电偶电势差异 电偶腐蚀 电偶腐蚀在化工/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现象 电偶腐蚀 金属电极构成宏观腐蚀电池 电位较低的金属腐蚀增大,电位较高的金属腐蚀速度减小,电偶腐蚀,3.电偶腐蚀的控制 正确选材,避免异种金属或电偶序差大金属接触 保持阴/阳极面积合适比例,避免大阴极、小阳极 异种金属接触时应加以绝缘;表面处理、涂覆可使电偶效应减少;应用缓蚀剂,可有效防止电偶腐蚀。,最常见的一种局部腐蚀形式 点蚀随机分布,孔径:微米-毫米 孔口有腐蚀产物覆盖或

3、开放式 点蚀失重甚微,但对设备破坏很严重 点蚀可诱发其它形式的局部腐蚀,SCC、晶间腐蚀的起源 点蚀一般发生在具钝性的金属表面(如不锈钢、铝)表面缺陷、硫化物夹杂可诱发点蚀 材料 Cl等阴离子对点蚀可产生直接促进作用 环境。,点腐蚀(孔腐蚀),(1)环境因素 腐蚀介质类型:NaCl,CaCl2可促进溶解氧还原(阴极过程),Cl侵蚀性强,诱发促进点腐蚀发生/发展卤素(侵蚀性)离子浓度影响大,存在临界离子浓度:Ep=-0.088 lg a Cl+0.108(V)-不锈钢 Ep=-0.124 lg a Cl-0.0504(V)-铝,影响点蚀因素 材料因素 金属或合金的性质、缺陷状态、表面特性等 环境

4、因素 介质性质、pH、温度、流速等,氧化性金属离子促进点蚀,如:Fe3+、Cu2+、Hg2+(FeCl3,CuCl2)加速金属离子还原,相当于施加阳极电位;含氧阴离子抑制点蚀,如:OH、SO24、NO3,可排斥Cl吸附,抑制点蚀能力:OH NO3 SO24 ClO4 pH对点蚀发生过程影响较大,而对发展过程影响较小 温度上升,点腐蚀数增加,达到90溶解氧减少,点蚀速度下降 介质流动能降低点蚀速度,氧浓度增加,钝化加强 改善传质可消除闭塞效应和自催化作用,减缓点蚀发展。,(2)材料因素 不同金属耐点蚀能力显著不同,Al Fe Ni Zr Cr Ti 钝性金属对点蚀比较敏感 合金元素:Cr、Mo、

5、Si、Cu、Ni等能有效提高耐点蚀性 C、Mn、S 可使点蚀敏感性增大 固溶处理,消除缺陷、夹杂、二次相、晶间相,可提高耐点蚀性 敏化处理,则导致点蚀倾向性增大 表面状态对点蚀发生影响很大,粗糙、表面夹杂、机械损伤、位错露头等对耐点蚀不利。,5.点腐蚀控制(1)选择耐点蚀合金/增加有利合金元素;(2)电化学保护/控制电位低于Ep;(3)表面处理/改变表面状态;(4)添加缓蚀剂,如:NO3,CrO42,Cr2O72,SO42等(5)消除侵蚀性阴离子,如Cl等。,缝隙腐蚀影响因素 金属材料 钝化能力/再钝化能力。环境因素 含Cl-浓度越高,越易发生缝隙腐蚀,卤素离子是引起缝隙腐蚀危险离子,敏感性为

6、 Cl-Br-I-。溶解氧大于0.5ppm,即可引起缝隙腐蚀。一般温度越高,发生缝隙腐蚀倾向性越大。,缝蚀与点蚀特点/区别,(1)所有金属/介质体系均可发生缝蚀,(2)缝隙腐蚀起源是几何因素和氧浓差,(3)缝蚀比点腐蚀一般更易发生,(4)缝蚀与点蚀发展过程类似,但发生过程不同,(5)点蚀可成为缝蚀源,缝隙腐蚀的控制(1)合理设计和施工,避免缝隙,连接处密封、涂覆、妥善排流,清除沉积物。(2)电化学保护(3)缓蚀剂(4)改善介质环境(5)选择耐缝蚀合金5.4 晶间腐蚀 晶间腐蚀 晶粒边界比晶粒本体腐蚀快得多,危害性大。晶间腐蚀在宏观上不易察觉,金属甚至保持光泽,但强度可完全消失。不锈钢,Al,N

7、i,Cu合金等易发生晶间腐蚀。,1晶间腐蚀条件金属学因素:(1)晶界异相析出,元素贫乏区形成,如:不锈钢因形成(Cr,Fe)23C6而导致贫Cr区;铜合金CuAl2,导致贫Cu;(2)晶界析出易溶相,如Al3Mg2,Mg2Si等溶解,产生晶间腐蚀;(3)位错或空位在晶界积累,导致杂质或缺陷集中;(4)晶界应力较大;(5)多晶金属材料晶界活性较大,易于发生晶界吸附、晶界沉积等反应;(6)热加工处理过程在晶界新相生成。,2晶间腐蚀理论(1)贫化理论 在敏化温度,过饱和C化合物 Cr23C6 在晶界析出,其周围形成贫Cr 区,因Cr在晶界扩散比在晶粒扩散速快,使晶界Cr很快耗尽(阳极),与晶粒形成活

8、化/钝化电偶电池,发生阳极选择性腐蚀,促使晶间腐蚀的发生。,电化学因素:晶界与晶粒平衡电位差异,造成电化学腐蚀速度不一;晶界与晶粒阳极极化率不一,或腐蚀阻力不一;介质中氧化剂在晶界和晶粒位置还原行为差异或腐蚀阻力不一。,(2)晶界杂质或第二相选择性溶解理论 贫化理论不能解析全部现象,如:温度、超低碳不锈钢等。又提出:FeCr 金属间化合物 相,在一定条件下在晶界沉淀,相在过钝化电位可发生严重选择性腐蚀。如AlZnMg合金,晶界析出MgZn2,Mg5Al3而发生选择溶解。两种理论相互补充,能解释较多晶间腐蚀形象。奥氏体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充气海水)、MgCl2(普遍,严重)、强氧化性介质HNO3

9、(浓),Na2Cr2O7等容易发生晶间腐蚀。,4.晶间腐蚀控制(1)降低合金含碳量,如发展超低碳不锈钢(成本高);(2)加入稳定元素,如Ti,Nb,对碳亲合力大,优先形成碳化物;(3)固溶处理,使碳化物溶解(10501100),然后快速冷却,特别是对焊件处理(快焊快冷);(4)采用双相钢,如奥氏体+铁素体(1020),铁素体在晶界,含Cr高,不形成贫Cr区。,1应力腐蚀开裂特征(1)应力作用(拉应力/张应力)应力来源:冶炼、加工残余应力;80SCC,主要发生在焊接应力区;材料使用中外加负载外加应力是主要应力来源。,SCC体系存在临界应力腐蚀门槛值KISCC,一般应力愈大,开裂时间愈短;应力愈小

10、,开裂时间愈长,应力小到一定值时,不发生SCC;断裂时间是评价材料SCC敏感性的重要指标。,破裂时间,(2)SCC敏感介质 腐蚀介质中某些离子或分子对SCC有特效,如大气中微量 H2S,NH3 可使高强钢、Cu发生SCC;ppm Cl,在高温下可使奥氏体不锈钢发生SCC,ppm S2O32 可使奥氏体不锈钢发生SCC ppm(parts per million)是指百万分之一。硝脆、碱脆、氯脆等是特定介质对特定材料作的作用而发生SCC。温度影响至关重要,SCC 热激活反应。溶解O2对SCC有重要影响。pH下降,SCC敏感性增大,破裂时间缩短。发生均匀腐蚀的体系则一般不会发生SCC。,应力腐蚀开

11、裂的三个阶段,(4)SCC过程应力腐蚀开裂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裂纹孕育期,应力集中,微裂纹成核,诱导期几分钟数十年;第二阶段:裂纹扩散期,由裂纹源发展到极限应力值对应的裂纹深度。电化学过程控制,与强度因子无关,决定于反应物(产物)扩散速度(0.5-10 mm/h);第三阶段:破裂期,机械因素控制,随应力强度增大,材料断裂。,合理选材 改变合金成分(低C,Cr,N,Mo)改变合金组织(热处理)改变应力 避免应力集中 减少外应力 消除内应力 改变应力方向 合理结构 SCC控制 改变环境 调整环境温度、浓度、pH 加缓蚀剂 环境处理 电化学保护 阴极保护 阳极保护 牺牲阳极 表面处理 表面

12、处理 表面电镀 表面有机涂覆,5.8 磨损腐蚀 磨蚀(或冲刷腐蚀)介质和金属表面的相对运动引起的腐蚀破坏。大多数金属可发生磨蚀,软金属更易发生磨蚀,自钝化金属(如Al,SS)在钝化膜磨损后腐蚀急剧发生。磨蚀与金属材料,表面膜,介质流速,湍流,冲击等有关。工业中螺旋浆推进器,泵叶轮,热交器弯管等磨蚀很常见。,1.磨蚀的几种情况(1)湍流腐蚀湍流比层流搅动剧烈,加速腐蚀剂供应和腐蚀产物移动,液体切应力,使金属材料磨损腐蚀加剧。(2)空泡磨损高流速冲击和压力突变,表面形成气泡,气泡破裂使表面膜破坏,新暴露金属迅速腐蚀又成膜,新气泡破裂又破坏膜。循环进行,表面形成点蚀空穴。空泡腐蚀 机械和化学因素共同作用。(3)磨振腐蚀金属/液体界面在负荷条件下发生微小振动或往复运动而导致腐蚀破坏,表面呈麻点或沟纹。,2.影响因素(1)金属/合金性质,耐蚀性高 抗磨损腐蚀好,膜性质关系大,耐磨损/抗腐蚀/自钝化。(2)流速,流速对不同金属的腐蚀起不同的作用,影响程度差异大。如对钛合金,海水流速不影响;而对碳钢影响可高达10倍左右。,3.磨蚀控制(1)选材/研制抗磨蚀材料;(2)合理设计,减小流速,保证层流;(3)增大直径,使弯管头流线型化;(4)阴极保护;(5)表面处理光洁度、耐蚀钝化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