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2518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学专业教学情况汇报,主要内容,一.评估情况 二.教学改革三.专业发展,一、评估情况,今年上半年,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对中央电大主干专业进行了总结性评估。金融学和会计学专业进行了两次自评汇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金融学专业评估小组对专业办学给予较高评价,许多溢美之词,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专家肯定的意见多集中在专业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的不足:(1)学科本身科研关注不够(电大整体印象);(2)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整体规划;(3)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与管理,评估结束以后,出现了所谓“后评估现象”,满足于评估过关的情况较为普遍,这种

2、现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金融学专业怎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基本思路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既有的教学改革思路,致力于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出路:除了要切实重视评估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而对不足进行整改,关键是要坚持教学改革不动摇,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打造品牌,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立足于专业的课程改革重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建设(英国经验、穆尔学说)虽然近年基本解决了“有无”问题,质量和使用效率如何都有待提升。中央电大已成立相对独立的教学资源处,相信工作力度将会加大。金融学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要在发扬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工作重点进一步向课程资

3、源建设转移,核心是建设反映教学过程的课程平台,而不是简单地整合资源,教学资源建设的重心将向教学过程监控转化,二是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整合。所谓更新,主要是追踪学科前沿,根据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安排科学合理的学科内容;所谓整合,主要是剔除一些陈旧的知识与内容,将前沿理论与金融实践重新组织,正确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三是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手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相对于高职教育来说特点不鲜明实践教学虽在近年取得一定进展,但同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仍有差距,这也是评估专家对许多专业的一致意见金融学专业自去年成都教学工作会议以后,正在积极筹建中央电大金融实验

4、室,虽然受到总结性评估和干部聘任的影响,但原财经部领导的努力是客观的,金融教学实践的形式应该多元化,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社会调查、专题研讨、文献调研、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等都是实践教学的可行方式新教学计划把专业教学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处理要以创新思维开发教学实践的新途径,三、专业发展,专业发展问题因招生下滑而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现状:虽然在理论上强调专业发展要根植于教学改革基础之上;在实践上也左冲右突,但收效并不乐观专业发展态势大体符合于我们的整体估计(58年辉煌;5年左右调整;然后缓缓复苏;原因已经在几次会议上作了分析)问题的严峻性虽不意味着金融学专业会走向将死之局,但长此以往

5、无疑会消磨意志与其说是“汇报”,不如说是“讨教”!说出我们的所思所想,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形成立足我国实际的专业发展实施策略或行动框架必须对问题及其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金融行业专业性强,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压缩了在职成人学历教育的发展空间。(2)建立高等教育发展立交桥的构想存在难以逾越的政策障碍(向下延伸容易,向上延伸艰难;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分离本身存在扭曲;研究生教育虽可照此办理,目前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也不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所鼓励)。(3)仅靠高职高专作为生源基础,似难摆脱68家共切一块蛋糕的困局。(4)结构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中心城市形势严峻;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的省

6、区压力稍小)。(5)电大办学的特长或品牌效应尚未形成,成为制约电大长远发展的最大阻力。,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占半壁河山(53%),将是电大潜在的生源基础;(2)向下延伸,同证书教育接轨,已有的经验表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学专业发展压力。(3)世界金融向微观方向发展的趋势,可以大大拓展金融业的范围。(4)政策上的利好因素(中央党校停办函授教育)。做法:总结性评估尚未完全结束,即对金融、金融学、农村金融、财务金融等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研讨审定,并对金融学专业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具体规划;开设了农村金融专业顺应世界金融向微观发展的趋势,是以金融财务(学术规范、内敛特

7、征)还是理财专业(面向市场、发散特征)为突破口更容易成功?,请批评指正谢谢!,二、进展与措施(二)制订了具有特色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提出“加强教学全过程监控”的教学与管理理念(系统思维而不是局部火花;成功是各个环节的协调,失败是一个环节的失误),成为专业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仍在研究)提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并在教学组织和资源建设中予以充分体现把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转化为试点工作中的具体要求,提出“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产出,在产出中研究并提高教学质量”的运作机制,并制定了操作程序,迄今坚持不懈教学实施方案为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谢谢各位!,金融学(货币银

8、行学)基本框架图,金 融 市 场 金 融 市 场,宏 观 均 衡中央银行、货币供求与均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发展,国 际 金 融 关 系,国 际 金 融 关 系,货币与汇率,信用与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体系,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保 险 学,公司理财学,金融工程学,金 融 史,金融学说史,信托租赁,信用管理,风险投资,固定收益证券,银行结算,信用评估,投资银行学,财务报表分析,金融统计分析,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温特劳布的“七动机说”交易性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平方根定律 预防性货币需求量的决定:立方根定律,投机

9、性货币需求量的决定:资产组合模型,预期收益率 C B A 风险债 货券 币持 持有 有比 比例 例,米尔顿 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的理论:货币需求函数,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分析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效用、收入、机会成本。货币需求函数式:对货币需求函数式的分析:抽象简化:回归分析:m/p=aYbic 经验公式:ln M/P3.0031.394lnY-0.155lni 结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政策意义。,有关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的讨论,从前人研究成果中抽象 货币需求口径的变化:C M1 M2L 分析角度:宏观与微观 分析思路:主观与客观 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 事先与事后 静态与动态 现代各种理论的假定前提

10、与适用环境,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B m 与存款创造乘数的关系;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源:B 中央银行业务 货币政策 流:存款货币的创造 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国内各主体的行为 最终通过银行体系实现 可兑换货币 国外因素影响,货币乘数与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货币乘数:存款货币创造乘数:通货-存款比(C/D)提现率(c)准备-存款比(R/D)准备率(r,e),货币供应的控制,不同学术阵营对货币供应控制的理论阐释和政策主张不同。货币供应的控制依不同口径有两种基本模型:存款货币(M2以下)模型:通过控制 B、m Ms,前提条件: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能力通过控制B和若干行为函数即可控制和预测;货币乘数相对稳定

11、。资金流量模型(M2以上):通过利率对各经济主体金融活动的一揽子影响来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的控制手段与技术:动态适应性,凯恩斯学派的调控机制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供应的调控应以充分就业为界:充分就业点前,可增加货币供应以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就业点后,可稳定货币供应。货币供应的调控手段应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直接和间接增减货币供应量。,凯恩斯学派的调控机制主张,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的控制应随金融创新作调整控制范围扩大到一切金融机构和全部交易活动;控制方法由 rd 转向控制再贴现率 利率 货币总量;控制的指标应注重资产流动性;控制的重点由MS转向信用规模。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行事”。,货币

12、学派的调控机制理论,调控原则:规则性稳定货币平抑经济波动。调控目标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和。调控的方法: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调控的手段是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在操作上通过调节高能货币和存款准备比率等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弗莱堡学派的调控机制理论,调控总原则:保持货币供应与实际需要相适应,以维护币值稳定。调控的具体原则:货币供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保持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调控的目标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潜在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率+可承受的通货膨胀(紧缩)率。调控指标:中央银行货币量。调控的方法:区间论;货币目标公布制。,合理预期学派的

13、调控机制理论,理论调控目标:与公众预期相一致的最优货币供应量。但由于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和个体与总体合理预期的差异,最优货币数量至今仍是不可知的。调控原则:恒定性,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永不更改。,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争论的实质: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争论的政策意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 没有可控性 货币政策可能无效。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具有可控性 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国外学者的争论,外生货币供应论:货币供给是可以被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代表人物:凯恩斯(1936);弗里德曼(1963);米什金(1998)等。主要依据: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很强;同时对决定货币

14、乘数的因素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政策意义:货币政策很重要(有效)。,国外学者的争论,内生货币供应论:货币供给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代表人物:托宾(1963、1976);萨缪尔森(1979)、琼罗宾逊夫人(1982)等。主要依据:货币供给模型受众多主体行为影响,实际经济运行对货币供给有决定性作用;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影响巨大;中央银行受制于多方因素,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给。政策意义:货币政策难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中间指标应该选择利率。,国内学者的观点,主张内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强;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内生性因素很强。主张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学者 从本源上说货币

15、供给都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决定的,货币供给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我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权威和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1995-2003年M0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1995-2003年M1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1995-2003年M2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一般理论思辨,能否用“非此即彼”来判定?纳入内生性与外生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中讨论货币供给问题的复杂性。可控性程度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决定货币供给可控性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与能力在不断变化。动态地具体分析 货币供给可控性分析的基本路径:货币供给的口径;货币供给模型中的决定因素;货币当局的控制能力。,我国货币供给可控性的现实分析,

16、基础货币 B,准备金,流通中现金,货币乘数m,准备存款比率R/D,通货存款比率 C/D,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中 央 银 行,决定,可控,发 行,可控,影响与调控,我国货币供给可控性的现实分析,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中央银行应该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调控责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增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需要适时调整并不断提高调控能力。,关于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问题,货币中性论与非中性论之争:对经济有无实质性影响 无:货币中性,货币政策无效 有:货币非中性,货币政策有效 货币非中性论者之争:货币在经济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

17、的?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否存在货币幻觉?不存在货币幻觉:货币中性;存在货币幻觉:货币非中性积极作用论:相机抉择短期内存在,长期不存在:货币短期中性而长期中性 稳定作用论:单一规则,格里高利曼昆的设问,货币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还是相机抉择?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1994-2003年中国各层次货币供给统计,关于超额货币与失踪货币的问题,货币供应货币需求:“超额”货币供应货币需求:“失踪”问题的关键:是否存在精确的货币需求公式?货币需求自身的变化 用钱:流动的货币 贮钱:不流动的货币“”是否有问题?,怎样理解货币供求的均衡与失衡,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

18、程;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货币失衡有两种状况:MS,Md为通货膨胀;MS Md 为通货紧缩.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货币失衡的表现不同.,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的差异,主要表现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供求均衡与否主要表现在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上;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失衡主要通过商品供不应求、票证配给、排队、黑市猖獗等扭曲地表现出来.均衡实现机制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健全的利率机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计划和行政性措施强制实现均衡.转轨经济中二者并存,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的关系,形式上货币均衡不过是货币供求相互平衡的一种货币流通状态;实质上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

19、一种反映:一般等价物。货币均衡有两个层次:货币市场上的局部均衡;整体市场上的一般均衡.局部均衡中内生货币供应论与外生货币供应论的货币均衡图形不同.一般均衡中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存在四边联动关系两极之间的均衡关系.,内生与外生货币供应论均衡图,内生论均衡图 外生论均衡图i Md Ms i Md Ms Q Q,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关系,市场供求:S D 货币供求:Md Ms,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扩张界限,该问题主要说明货币供给(总需求)对总供给有否能动作用.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有早期的“面纱论”、马克思的“第一推动力论”、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论、现代经济学的“三阶段论”等各种学说.,货

20、币扩张对总供给影响的三阶段,第一阶段:当资源充分闲置时,Ms增加,总供给增加,但价格不变.第二阶段:潜在资源仍可利用时,Ms增加,总供给继续增加,但价格陆续上升.第三阶段:资源无闲置时,Ms增加,总供给不变,而价格直线上升.,P 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 B A 第二阶段 O Y,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传 导 过 程,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中介指标,最终目标,监 测 和 预 警,我国采用过哪些货币政策工具?,1984-1994年:贷款计划:规模控制;再贷款额度控制.存款准备金.利率管制.再贴现.1995年后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贷款规模控制从逐步缩小到完全取消;利率管制逐步放松;再贴现业务得

21、以长足发展;启动公开市场业务和间接信用指导.,如何把握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内部时滞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可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流通手段 现金需求 支付手段 存款货币需求 贮藏手段,交易性Md,投机性Md,宏 观 货 币 需 求,微 观 主 体,微 观 主 体,微观主体 流通手段 现金需求 支付手段 存款货币需求 贮藏手段,交易性Md,投机性Md,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研究重点与力图突破之处:以精品课程为目标强化基本要件建设 构建课程

22、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精品课程建设,教材与教辅材料建设,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精品课程 网 站,基础性教学模块,选择性教学模块,货币银行学(1997-2003),金融学(2004),金融学学习手册(2004),课程介绍,教学队伍,教案课件,重点难点释疑,相关链接,作业练习,教学指导,教学研究,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学生学习质量考核保证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教师授课质量保证体系,多元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复合式,全程性,多元化,考评激励,团队合作,教学研究,主要特点与突破之处,尝试了如何在社会科学基础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贯穿全面素质教育的路径 确立了“以学为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新理念与新范式 构建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多维-立体-交互”式教学平台 解决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的矛盾创新了课程教学与考核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创建了国内首批多模块组合的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