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小品种精粹.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2851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小品种精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陶瓷小品种精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陶瓷小品种精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陶瓷小品种精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陶瓷小品种精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瓷小品种精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小品种精粹.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陶瓷系列,之,陶瓷小品种精粹,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始於明正德年間,清康熙時繼續燒制。陶瓷界還有另外一種“素三彩瓷”的定義,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種之一,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並不限於此三色,但不用紅色。其製作方法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劃好的紋樣內,再經低溫燒成。“素三彩”一詞首先出現在清末寂園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黃、茄、綠三色之瓷品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數,無特定含意。之後,民國初年的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也提到:“茄、黃、綠三色繪成花紋者謂之素三彩”。與明清時期的五彩、鬥彩器相對比,素三彩是在素胎上掛低溫彩釉

2、,而五彩、鬥彩是在燒制好的釉胎上施彩釉。其次,素三彩的圖案大多使用錐刻紋來表現,工藝略顯粗拙(“素三彩”與“粉彩”的結合器除外),五彩、鬥彩則是使用黑彩、青花描輪廓,圖案分外細膩。因此,同時期五彩、鬥彩製品的繪畫藝術造詣也較素三彩器更勝一籌。明清三彩瓷的演變,可以看出它在明初永宣禦廠中慢慢發展壯大,至成化時期形成較大規模。隨後,鬥彩、五彩瓷的創新普及令其一度失去優勢。清初康熙禦廠製作又令其出現高潮,雍正時期甚至與其他新興彩瓷工藝結合創新。在各種陶瓷工藝不斷前進的歷史舞臺中,“素三彩”也在幾度沉浮中逐步改革更新。,素三彩,高12釐米 口徑15.9釐米 足徑4.6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碗撇口,口以

3、下內收,高足微外撇,中空。碗嫋光素無紋飾,碗外劃刻纏枝蓮五朵。足部劃刻朵雲紋飾。紋飾為綠地,五朵蓮花中兩朵素胎、兩朵孔雀綠色,一朵黃色。莖葉及朵雲紋飾為紫色彩。素三彩瓷器以正德時期為代表,主要採用黃、綠、紫色,因不使用紅色,故稱“素三彩”。傳世器物有爐、高足碗等。此件高足碗採用先劃刻紋飾,後施彩,劃花流暢,彩色濃豔,傳世數量不多,故極為珍貴。,明正德 景德鎮窯素三彩高足碗,名作赏析,高10.7釐米 口徑23.7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素三彩”是指用黃、綠、紫等素色釉裝飾器皿的通稱,它不限於三種彩色,此種素三彩是正德瓷器中極具代表性的品種,此洗的外部刻劃海水,海浪和海蟾紋,以黃彩填入海蟾紋內,綠彩表

4、現海水,白彩表現海浪,三個雲頭型足內施以紫彩,口緣有“正德年制”四字款,上覆以黃彩。這在傳世正德素三彩器中比較少見。,明正德 景德鎮窯素三彩海蟾紋洗,高16.6釐米 口徑35.8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碗敞口,深腹,圈足,造型碩大,古樸。裹外以黃彩為地,上繪綠、藍、紫、黑等色為裝飾,裏壁繪四鳳穿牡丹花,外壁繪二龍戲珠紋,珠下蓮花托一區,上書“玄山蒼水”豎行楷書字銘。此碗的珍貴之處,在於足內用紅彩書寫的字跡,盡管模糊不清楚,尚能看到“皇明崇禎十一年臘月八吉日時,福有悠歸”。是一件帶有明確紀年的崇禎瓷器,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明崇禎十一年 景德鎮窯素三彩龍鳳牡丹紋碗,高11.9釐米 口徑20.3釐米

5、 上海博物館藏 康熙素三彩中常見有黃、綠、紫三色,且多為白地。此爐通體塗黑,留出白地,用黑彩畫出朵梅,再勾繪黃色的花蕊。爐兩側有獅面雙耳,施黃彩,眉眼清晰,前額有一“王”字,底有仿“大明嘉靖年制”楷書款。是康熙素三彩中較少見的精品。,清康熙 景德鎮窯黑地素三彩獅耳爐,高17.8釐米 口徑18.5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器為平頂八方形,各方均為鏤錢形孔格式,飾以黃、綠、紫三彩。繪有魚子與蟠螭紋圖案,下部為束腰橢圓形器座,兩相扣合,器內可燃香料,香味從孔中徐徐揚起。此一類造型以三彩器為多。除此有圓、正方二八方等形,還有青花、五彩、紅綠彩描金等,俱都名貴。此薰為康熙新燒三彩器物中的典型作品。,清康熙

6、景德鎮窯素三彩鏤空花薰,直徑28cm克利斯蒂拍賣行2000年5月1日香港拍賣會拍品 此盤通體施黃釉為地,盤內壁外沿菱形開光內飾花卉紋,四周以綠彩飾網格紋為地,盤心以綠,黃,紫等彩飾花鳥紋。此盤雖仍以素三彩裝飾,但其風格已趨近於五彩等主流彩瓷品種,這體現了清康熙時期對三彩瓷器的變革和創新。,清康熙黃地素三彩花鳥紋盤,法華,陶瓷裝飾技法。屬低溫色釉陶瓷器製品,亦稱琺華、琺花。始于元而盛於明。法華釉以牙硝作助溶劑。釉色有黃、綠、白、紫、藍等色,以黃、綠、紫三色居多。製作時,使用特別的帶管泥漿袋,在器胎表面勾勒出凸線的紋飾輪廓,再按設計需要用色釉填出地子和花紋,入窯燒成。法華器主要產於山西地區,以陶胎

7、為主,器形有花瓶、香爐、動物等。明代江西景德鎮也仿製法華器,但用瓷胎,以燒大型瓶、罐、缽等為多,圖案有花鳥、人物故事等,與山西法華有很大區別。在此主要介紹明代景德鎮窯的仿法華器。,法華,高34釐米 華辰2003年春季拍賣會拍品 此罐為瓷胎,器形、邊飾與曾藏於日本萬野美術館的庭院人物圖罐相似,為明景德鎮窯仿山西法華陶器作品,與後者相比,前者存世較少。製作工藝採用立粉技術,在瓷胎罐身上勾勒出雲頭、蓮瓣、八吉祥、松樹與醉八仙等輪廓,再分別在輪廓線內填天藍、黃、白色釉彩,色彩絢麗,釉質純淨,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明正德景德鎮窯法華醉八仙圖大罐,明嘉靖景德鎮窯法華三彩人物罐,此罐直頸,鼓腹,平

8、底,瓷胎。高36.4釐米,底徑21.5釐米。罐內部塗為綠色,外表以紫色為底,上飾孔雀藍和露胎質本色。頸部以朵雲紋為飾,肩部的蓮瓣紋呈垂肩狀,蓮瓣中央內套小蓮花、蓮葉和雲紋。罐體中部為“出行會友圖”,由三幅朋友之間相約出行的生活場景組成,每個場景之間以樹木、花草、山石和雲紋相隔,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銜接。罐的下腹部為變形的仰蓮瓣紋和小蓮瓣。肩頸部和下腹部的蓮瓣紋在同類型的法華三彩罐上亦常見。整體畫面表現內容繁多,但安排卻疏朗有致,一派鳥語花香、雲霧繚繞的景象。,畫面色彩的運用上遵循景德鎮法華的慣例,紫色為底,以孔雀藍填入部分紋飾,如衣飾、花草、樹木等,而其他部分則根據畫面的明暗變化任其裸露胎體本色

9、,此“三彩”實則“二彩”,外借胎色,體現了製作者獨具匠心的設計。法華是在琉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品種,始於元代,盛於明中期以後。以牙硝為助熔劑,施釉方法亦非常有特色,它將彩畫中的立粉技術運用到陶器上,再分別加入黃、綠、紫三色釉料,填出底子和花紋色彩,再入窯燒成。此罐藏於國家博物館。,紅綠彩是元代景德鎮從宋加彩工藝中分離而獨樹一幟的釉上裝飾彩類。即在施有白釉的器物上僅用紅、綠兩色勾畫出紋飾,再入窯以800左右的低溫燒成。因此也常稱為“宋加彩”或“金加彩”。紅者如棗,綠者發翠,具有濃鬱的民間藝術氣息,紅彩是以鐵為呈色劑的礬紅彩,用青礬加熱、煆燒而成,最大的特點是將彩施於器表之前就已呈現紅色,在

10、施彩時就已知道其燒成後的呈色。紅彩一般為正紅色或稱棗紅色。綠彩則有翠綠、墨綠、褐綠和淺翠綠等不同呈色,這是在配製彩時控制呈色物質而有意造成的。紅綠彩瓷常與釉下棕褐彩和黑彩相配合,是宋元時期瓷器裝飾藝術中的特點,其構圖運筆多以寫意為主,紋飾人物、花鳥、山水常見,民窯居多。,紅綠彩,元代釉上彩瓷器極難見到。元代是否生產釉上彩瓷器長久以來不太清楚,但元末明初文獻中又有“新燒者足大,素者欠潤,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的記載。這件玉壺春瓶,高25釐米,從胎釉、造型到紋飾都具有元代瓷器的特徵。首先通體白釉泛點青色;造型上瓶的口部撇度大,頸較細,腹部下垂為元代玉壺春瓶式樣;瓶體繪多層紋飾,有蕉葉、古錢、

11、雲頭卷枝、上仰蓮瓣等,都是元代青花中常出現的裝飾紋樣;近底處上飾仰蓮瓣一周,花瓣間不相連有間隔,又是元代紋飾繪畫的方法;腹部飾獅子戲球紋,獅子猶如中國的舞獅,很有情趣,畫面間加繪許多珍寶如象牙、銀綻、方勝、珊瑚等,也是元代瓷器常出現的裝飾。紅綠彩獅子戲球瓶可以說是一件典型的元代釉上彩瓷器。,元紅綠彩玉壺春瓶,釉裏三彩又稱“釉下三彩”,是清康熙朝創燒的集青花、釉裏紅、豆青三種色彩於同一器上的釉下彩新品種。是在瓷坯上以藍、紅、豆青三色描繪圖案,然後吹上白釉,入窯高溫燒造而成。青花以鈷為著色劑,釉裏紅以銅為著色劑,豆青則以鐵為著色劑,由於三種彩料對發色的溫度及氣氛要求不同,其成功燒制實屬不易,清康熙

12、朝燒造量不大,傳世品更是極為少見。,釉裏三彩,高41.6釐米 口徑10.9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清代康熙時期釉裏紅製作工藝得以恢復,燒造了較多的好作品。同時還出現了豆青與青花釉裏紅相結合的釉裏三彩,這種品種的燒造比純粹的青花釉裏紅難度更大。此瓶釉色純正、形制規整,器腹以釉裏紅飾兩條四爪龍,躍動於以青花所飾的波濤洶湧的海水之上,神態十分生動。堪稱康熙釉裏三彩器中的佼佼者,底足內書“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楷書款。,清康熙 景德鎮窯釉裏三彩海水雙龍紋瓶,白地酱彩,高5釐米 口徑25.8釐米首都博物館藏 此盤撇口,弧壁,圈足,足底修飾規整。通體以白地醬彩裝飾。內底飾折枝花紋,內壁飾折枝花果紋,有葡萄、石榴

13、、桃、折枝花等,外壁飾纏枝蓮紋。所有的圖案均先暗刻線條,採用雕填工藝技法,在澀胎上雕刻花紋,施釉後在高溫下燒成,再填醬彩入爐低溫烘烤而成。內底、口沿及足牆上均繪有醬彩弦線。白地醬彩為宣德時期新創燒的品種。其白釉上刻填的醬彩呈現未經攪拌的芝麻醬色,晶瑩光亮。常見器物有這類花果大盤,這種形制一直延續到正德時期。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週邊青花雙線圈。,明宣德 景德鎮窯白地醬彩花果紋盤,高5.1釐米 口徑25.1釐米 足徑16釐米上海博物館藏此盤撇口,圈足。通體施白釉,內外壁均刻填醬釉紋飾,盤心飾折枝萱草花一束,內壁飾折枝花果三束,外壁飾纏枝花卉,底有青花雙圈“大明弘

14、治年制”楷書款。白釉刻填醬釉花果紋瓷器在宣德時已出現,至弘治時製作更趨精美。醬色和白釉相映,色彩對比新穎,為仿宣之妙品。,明弘治 景德鎮窯白釉刻填醬釉花果紋盤,釉里赭花,高31.2釐米,口徑9.6釐米,底徑13.7釐米。這件釉裏赭花鳥紋荷葉式蓋罐,胎灰而堅,豐肩圓腹,下斜收,至底處稍外撇,平底無釉,荷葉形蓋。白地褐花,全器紋飾分六層,腹上部繪對稱雙鳳四喜鵲,襯以菊花紋,腹下部繪菱形四開光,內飾折枝菊花,近底處繪團扇形開光,內飾折枝花卉,三層的主要畫面各以錢紋和卷草紋相隔,構圖嚴謹,變化中求統一,互相呼應,主次分明。雙鳳四喜鵲紋飾較為少見,是當時匠師的創新之作。1957年出土,現藏廣東省博物館。

15、,元代景德鎮窯釉裏赭花鳥紋荷葉式蓋罐,墨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種。是以豔黑為主,兼用礬紅、本金等彩料在白釉面上描繪圖案,經彩爐烘烤而成。墨彩為五彩、琺瑯彩、粉彩瓷器中常見色彩之一。墨彩瓷的燒制方法是在燒成白中泛青的瓷釉上繪畫上水墨彩,然後經低溫燒成。墨彩以水墨彩繪為主,並加以部分粉彩,如藍粉、淡黃等彩色、但在每件器物畫面上所施加的粉彩面並不大,僅起到點綴的作用,這種畫面處理方法以雍正時期最為突出。墨彩始見於清朝康熙中期,流行於雍正、乾隆朝並一直延續至清末、民國時期。康熙時的墨彩色澤濃重,彩釉配製純淨,上塗一層玻璃白,燒就的墨彩漆黑瑩亮;有以綠彩為底者,更為瑩亮濃鬱。其製品白釉地多微閃青色,紋飾多以

16、花鳥為主,畫風深受同時代畫家的影響。到雍正、乾隆年間。墨彩多用國產料仿燒水墨琺瑯效果的瓷器,猶如白紙作畫,濃淡相宜,潔淨素雅。清末、民國時期亦多有仿造,但不及康、雍、乾時製品精美。,墨彩,高4.5釐米 口徑5.4釐米 首都博物館藏 此杯敞口,圈足,外壁以墨彩繪山水人物圖,杯心繪墨彩山水,點染皴擦,濃淡相宜,層次分明;釉色潔白,墨彩黑亮豔麗,如同一幅作於瓷器上的山水畫,堪稱雍正墨彩瓷器中的上佳之作,外底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清雍正 景德鎮窯墨彩山水杯,直徑6.8cm 克利斯蒂拍賣行1999年11月2日香港拍賣會拍品 成交價:115,000元港幣 此對杯為撇口,圈足。器物通體施

17、白釉,其上以釉上墨彩繪山水紋飾,高山上一棵大樹傲然獨立,另一側有人物在山上行走,是一幅山水人物圖。圈足內署“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清雍正墨彩山水紋杯(一對),紫砂器,通高10.3釐米 口徑6.7釐米 長14.5釐米 湖南省文物商店藏 此壺作圓角長方體,方口,方底附餅形四足,彎柄與方口流均與器身呼應呈長條方形,圓角長方鈕方蓋,蓋面鼓起,子口密縫緊湊,形制敦實厚重,製作講究。壺腹正面刻陰文:“且飲且讀,不過滿腹。為禹同道兄。”落“遠”字刻款及“陳鳴遠”篆書陽文印章。題句刻工精到,筆力遒勁,字體流暢。據考陳嗚遠是宜興陶藝製作史上重要的陶藝家,其活動年代主要在清康熙年間,目前傳世所見陳鳴遠款紫砂

18、器,最能確定其製作年代的,當屬紫砂壺。此壺即是其代表作之一。,清康熙 宜興窯陳嗚遠款紫砂方壺,通高15.3釐米 口徑4.8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壺為長形六方式,直口,折沿,短頸,直流,曲柄。壺蓋及鈕形制與壺體緊密吻合。朱紅色砂泥極為細膩,壺身三面以本色泥印製烹茶圖,另三面鐫刻乾隆禦制七言詩一首。句末有“乾隆”兩字篆書印章款。據文獻記述,此烹茶詩為高宗皇帝作于乾隆七年夏至時分,那天乾隆赴地壇祭祀,禮畢後歸返圓明園夏宮,于途中寫成。這件茶壺以禦制烹茶詩為裝飾,開辟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紫砂裝飾的先河。,清乾隆 宜興窯烹茶詩句紫砂壺,高文中詳細介紹了紅梨庵發僧在水盂上摹零陵寺唐井銘文的經過。器底有

19、“楊彭年造”篆書陽文方款。在井闌上刻銘文之風盛于梁朝,由於井闌銘文頗具道教與佛家書風,因而成為後世文人推崇的風尚。清代紫砂器製作因文人的介入,也引入了井闌銘文裝飾,大凡使用這一裝飾的器皿亦多製成井闌式,此器即是。,清道光二年 宜興窯楊彭年制紫砂水盂,高 4.8釐米 口徑6.2釐米 底徑9釐米上海博物館藏此盂圓口內斂,肩圓弧,直壁,平底內凹呈淺圈足,形似井闌,簡樸規整。胎質細膩,胎色紫褐。器身陰刻題跋:“道光二年小除日偶來溧陽訪零陵寺唐井,摹其文作注水具。是日逢天雨,花漂墮,研席間具成卍字,亦一奇也。紅梨庵發僧手書並跋。”,礬紅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在氧化氣氛中燒制而成的低溫紅釉。它的色澤往往

20、帶有一種如柳丁般的紅色。礬紅創燒於明嘉靖間。到清康熙時,礬紅有了很大的進步,色澤鮮豔,華麗凝重。一般用於五彩、鬥彩繪制紋飾,無一色釉器。嘉慶以後,礬紅色澤均不甚佳,僅光緒時稍有起色。,礬紅釉,高12.5釐米 口徑13釐米 壁厚0.9釐米 1955年河北安次出土,河北省博物館藏 此爐直口厚唇,腹壁上部較直,下部內收成園底。下有三蹄形足。腹部伸出附耳一對,兩耳內弓。肩部凸起弦紋一道。胎釉潔白細膩,其上加繪礬紅紋飾,彩呈磚紅色。口沿下繪卷草紋一周,腹部繪纏枝蓮,於番蓮花朵之中襯以輪、螺、幢、傘、花、瓶、魚、結八寶,耳與足根繪垂雲紋,唇、肩及足端繪紅帶紋,秀麗悅目。圖案佈局合理,彩繪清晰,表現出宣德時

21、期紅彩瓷器的藝術風格。,明宣德 景德鎮窯礬紅彩八寶紋三足爐,高19.6cm 克利斯蒂拍賣行1999年11月2日香港拍賣會拍品 成交價:402,500元港幣 此瓶撇口,細長頸,頸下部起一道凸弦紋,圓腹,圈足。通體施白釉,釉色潔白勻淨,其上以礬紅彩裝飾,頸部飾有朵梅紋,變形蓮瓣紋等紋飾,腹部主體紋飾為夔龍紋,所繪之龍張牙舞爪,加以紋飾疏朗,更是別具氣勢。礬紅一般只是出現在五彩等彩瓷的裝飾中,而像這樣通體以礬紅裝飾的器物不多,故彌足珍貴。底足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清雍正礬紅夔龍紋瓶,高4.7釐米 口徑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杯敞口,深腹,圈足,造型規整。胎質潔白精細,通體施白釉,

22、其上以礬紅彩裝飾,紅彩呈色純正。主題紋飾為雙龍戲珠紋,其下繪海水紋,龍的造型刻畫深動。底有“同治年制”楷書款。礬紅的主要著色劑是氧化鐵,其色調與原料的精細度有關,越精越鮮豔。同時也與烘燒的溫度和時間有關,如能適當地掌握溫度和時間,就可得到鮮豔的紅色。這件器物上的紅彩,顏色豔麗,是一件燒制十分成功的官窯器。,清同治 景德鎮窯礬紅彩雙龍紋杯,高31.8cm克利斯蒂拍賣行1999年11月2日香港拍賣會拍品 此爐為鼎式,直口,短束頸,圓腹,腹兩側各置一板耳,三蹄足,配有紅銅蓋?通體施白釉,釉滋潤勻淨。其上以礬紅彩為裝飾,頸部飾纏枝花卉紋,腹上部為如意雲頭紋,主體紋飾為纏枝連托八寶紋,足部飾纏枝花卉紋。

23、整器紋飾繁密,紅彩色澤鮮豔,而這出現在制瓷業幾近凋敝的咸豐時期則更屬不易,堪稱同類器物中的精品之一。,清鹹豐礬紅蓮托八吉祥紋三足香爐,高62cm佳士得香港2004年4月26日春季拍賣會拍品成交價9023750港元 這件大罐盤口,闊頸,頸中部飾一道較深的凸弦紋,左右各塑一魚形耳?豐肩,肩以下漸斂,圈足。通體紋飾彩繪而成。頸部至肩部繪有花草紋,在以綠彩所飾的草紋中,繪以不同顏色的朵花,魚耳以黃彩和天藍彩為飾,腹部主體紋飾為雲龍紋,在以綠彩與天藍彩構成的背景上,兩條以黃彩繪制的金龍遨遊其間,脛部以藍黃兩彩繪蓮瓣紋。此器論精美雖難與五彩,鬥彩同儔,但以其造型之高大,紋飾之繁密,仍可堪稱明代彩瓷中的代表

24、作之一。口沿處以青花書“大明萬曆年制”六字橫款。,明萬曆景德鎮窯彩繪雙龍紋雙耳罐,口徑9.8cm翰海2003年秋季拍賣會拍品 所謂“螺鈿”,是指用螺殼與海貝磨製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據畫面需要而鑲嵌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工藝的總稱。不過,螺鈿的鑲嵌,一般都出現在漆器或木器上,在瓷器上卻異常少見,而本器輒為一例。此器撇口,圓腹,圈足。內壁飾白釉,外壁飾以烏金釉,其上繪有紋飾,色彩豐富,口沿處還有邊飾,但這些看似手繪的紋飾,卻都是由螺鈿所鑲嵌而成,堪稱康熙時期的一大創舉,足內署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清康熙景德鎮窯瓷嵌螺鈿山水人物碗,高15釐米、口徑17.9釐米、底徑17.9釐米

25、廣東省博物館藏 淺絳山水,山水畫創作風格的一種,盛行于宋代,它是在水墨鉤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淺絳山水畫法特點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而淺絳彩正是根據淺絳山水演變而來的。此器通體施白釉,其上以赭彩等彩料繪以山水人物圖,全圖的近景為一道坡岸,岸上樹木叢生,岸邊有若干點景人物,人物面朝“水面”;在遠處的“水面”上二兩葉扁舟航行其間,由此可知,此圖的主題為送別。整圖從構圖方式看,還帶著一分宋畫的意境。此器可謂是將本只在紙中之景轉移到了瓷器之上,其繪畫手法幾乎與在紙上作畫無異,堪稱雍正新創品種中的又一精品,不僅體現了雍正皇帝超凡的審美觀,也體現了工匠們的高超技藝。,清雍正 景德鎮

26、窯淺降彩山水人物紋筆海,高50釐米 口徑20.5釐米 足徑22.5釐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此罐器型高大,侈口,束頸,溜肩,圓腹,圈足,底白釉,波浪釉符散明顯,中心礬紅楷書款“登瀛閣制”。罐器裏白釉,外壁以白釉作地,其上用胭脂水釉彩繪紋飾。口沿處飾一周雲肩紋,腹部繪一龍一鳳穿引於牡丹花間,所繪龍鳳無威嚴之感,卻洋溢著喜氣祥和的氣氛,近足部飾一周變體蓮瓣紋。胭脂水釉,又名金紅釉,是清康熙年間創新的名貴色釉,雍正、乾隆兩朝極為盛行。其色勻淨明豔,嬌嫩欲滴,所繪紋飾顯得鮮豔華貴,十分喜人。,清嘉慶 景德鎮窯胭脂紅彩龍鳳穿牡丹紋罐,通體施白釉,釉勻淨,迎光見橘皮紋,六足端露胎。口沿飾兩道金彩弦紋,餘部

27、以綠色料彩繪畫,墨線勾勒邊莖。口沿一周飾纏枝花卉紋,唇側面飾散點式兩方連續圓珠紋與弧線紋,頸部飾蓮花紋,肩部飾如意雲裝飾帶,腹部飾六方寶相花紋,脛部飾一周蓮瓣紋,圈足飾圓珠紋,綠彩勾出如意雲足輪廓。底有紅彩“慎德堂制”兩行四字楷書款。慎德堂是圓明園內道光帝的行宮。晚清慎德堂款瓷是官窯精品,是道光帝的御用瓷。,清道光 景德鎮窯綠彩花卉紋六角花盆,高15.5釐米 寬22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花盆胎體潔白堅致。通體呈六棱形,方折沿,口沿外側凸起一周方圓唇,束頸鼓腹,圈足外撇,下設六隻如意雲頭足。,清光緒三十三、三十四年(西元1907、1908年)間,湖南瓷業學堂研製出黑、藍、紅、褐、綠五種高火釉下彩

28、顏料,醴陵從此燒制出名揚天下的釉下五彩瓷。湖南瓷業公司在成立初期的十幾年中,由於不惜工本製造上等瓷器,所以出品優良、畫工精美,尤其是釉下彩陳設瓷,裝飾效果別具一格,在當時已達到了極高的水準,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高峰”。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在武漢舉行的勸業獎進會上,獲得一等金獎;宣統二年(西元1910年)在南京紫竹林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獲得第一等奏獎;宣統三年(西元1911年)在義大利都朗博覽會上獲得最優獎;西元1915年在美國三藩市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牌獎。據西元1911年的時報報導,那一時期,醴陵瓷器名聲極盛,“風潮所布,舉國若狂,各埠商販之來此販運者絡繹不絕”。這標誌著醴陵瓷

29、業進入一個輝煌時期。民國七年(西元1918年),湖南瓷業公司遭北洋軍閥蹂躪,制瓷機具被毀,生產停頓。後來雖也逐漸複業,但因用人不當,經營不善,以及醴陵瓷業的日益凋零,到西元1930年,隨著湖南瓷業公司和湖南模範窯業工廠以及一些商辦瓷廠的相繼倒閉,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基本停止了生產,數千瓷工失業,技工流散,技藝瀕於失傳。,釉下五彩,清宣統釉下五彩山水紋瓶,此瓶盤口,束頸,溜肩,長圓腹,圈足。通體施白釉,釉色潔白勻淨。腹部以釉下五彩飾山水紋,然所繪之山水,不管是從形態還是從敷色來看,似已與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不類,而更偏向於西方的油畫,更注重寫實,如同將一幅風景照片印於瓷器之上,這顯然與當時的設計者已受到

30、西方文化的影響有關。然總的來說,這仍是湖南瓷業公司生產的釉下五彩中的精品陳設瓷之一。,清宣統 釉下五彩鏤空花卉瓶,此瓶撇口,束頸,豐肩,長圓腹,圈足。通體以釉下五彩裝飾,頸部飾人物故事紋?腹部主體紋飾為鏤空花卉紋,作者巧妙地將花與葉之間的空隙鏤空,從而達到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所繪花卉頗為寫實,且形制碩大,極富淺浮雕感,是一件頗具藝術欣賞價值的陳設瓷。足內以青花書“大清宣統二年湖南瓷業公司”十二字三行楷書款,交待了本器的製作時間和製作單位。,经过了近三年的制作过程,这部凝聚我心血的演示文稿终于完成了。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增长了许多有关陶瓷的知识,也欣赏到了许多典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或出现在某一著名拍卖会上,甚至藏于私人之手的众多精美绝伦的瓷器和陶器。虽然这些只是图片,但却仍然然让我收获颇丰。不过,我也借此看出了中国文博界的一些现象:在第一个部分:青瓷中,这些瓷器所属的地区分布非常广,而后两个部分的瓷器则几乎都云集在北京、上海这两座大城市中,尤其是故宫博物院,几乎是大部分瓷器的所在地,由此所反映出的,正是如今的中国文物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事实,而这种现象是很不科学的,尤其是当遭受到一些自然灾害的时候,因此,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文博界人士的注意。当然,就我而言,我还是会对那些历经沧海桑田的艺术品表达出一贯的热爱的,而这也将体现在以后的玉器部分中申之一生,跋,精品课件资料分享,SL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