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分支撑网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2863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部分支撑网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十部分支撑网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十部分支撑网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十部分支撑网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十部分支撑网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部分支撑网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部分支撑网教学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支撑网,按功能的不同,现代通信网可以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支撑网。支撑网是为保证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通信网功能,提高整个通信网的服务质量而形成的专门网。支撑网包括No.7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第十章 支撑网,10.1 No.7信令网 10.2 同步网 10.3 电信管理网,10.1 No.7信令网,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1信令的定义,信令是在电话机或其他终端与交换局、交换局与交换局、交换局与各种业务控制点及交换局与操作维护中心等

2、之间,为了建立呼叫连接及各种控制而传送的专门信息,是控制交换机动作的操作命令。,2信令的分类,按信令工作区域分: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按信令传送信道分: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按信令功能分:管理信令、线路信令和路由信令,10.1 No.7信令网,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1No.7信令系统的优点,信令传递速度快信令容量大灵活性大安全可靠性好适用范围广具有提供网络集中服务的功能,2No.7功能级结构,图10.1No.7信令方式功能结构,10.1

3、.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MTP-1)为信令传输提供一条双向数据通路,规定了一条信令数据链路的物理、电气、功能特性和接入方法。信令链路功能级(MTP-2)它规定了在一条信令链路上传送信令消息的功能以及相应程序。信令网功能级(MTP-3)由信令消息处理和信令网管理两部分组成。用户部分(UP)由不同的用户部分组成,每个用户部分定义了实现某一类用户业务所需的相关信令功能和过程。,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图10.2No.7信令系统结构,3No.7信令系统构成,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电话用户部分(TUP)规定了电话通信呼叫接续处理中所需的

4、各种信令信息格式、编码及功能程序。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SCCP为MTP提供附加的寻址和选路功能,以便通过No.7信令,在通信网中的交换局和专用中心之间传递电路相关和非电路相关的信令信息或其他类型的信息,建立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信令业务。智能网应用部分(INAP),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事务处理能力(TC)是指网络中分散的一系列应用在相互通信时采用的一组规约和功能,它为访问网络中的数据库提供标准接口,是目前通信网提供智能网业务、支持移动通信和信令网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功能的基础。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ISUP是规定在ISDN环境

5、中提供语音或非话交换所需的功能和程序,以支持基本的承载业务和补充业务。移动应用部分(MAP),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10.1 No.7信令网,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1No.7信令网的组成,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信令链路组成。,信令点 SP是处理控制消息的节点,它可以是各种交换局和各种服务中心。信令转接点 通常把能将信令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路转发到另一条信令链路的信令节点称为STP。信令链路 在两个SP之间传输信令消息的链路称为信令链路。,

6、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2信令工作方式,按照通话电路与信令链路的关系,信令工作方式可分为对应工作方式和准对应工作方式。,图10.3信令工作方式,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3信令网的分类,图10.4信令网的分级结构示意图,按网络结构的等级可分为无级信令网和分级信令网,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10.1 No.7信令网,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图10.5我国信令网等级结构示意图,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1第一级HST

7、P间的连接方式,图10.6第一级HSTP间的连接方式,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2第二级LSTP间的连接方式,(a)分区固定连接方式,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b)分区自由连接方式,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3我国信令网与电话网的对应关系,图10.9信令网与三级电话网的对应关系,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第十章 支撑网,10.1 No.7信令网 10.2 同步网 10.3 电信管理网,10.2 同步网,10.2.1 同步网的基本概念 10.2.2 同步网的同步方式10.2.3 同步网结构10.2.4 我国同步网的等级结构,1网同步的概念,同步是指信号之

8、间在频率、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通信中的“同步”是指“数字信号”的发送方与接收方在频率、时间、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的关系,以保证正常的通信得以进行。,2同步网的任务,网同步是指,通过适当的措施使全网中的数字交换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工作于相同的时钟速率。因此,要求数字网中各种设备的时钟具有相同的频率,以相同时标来处理比特流。,10.2.1 网同步的基本概念,10.2 同步网,10.2.1 同步网的基本概念 10.2.2 同步网的同步方式10.2.3 同步网结构10.2.4 我国同步网的等级结构,图10.10同步概念示意图,1准同步方式,10.2.2 网同步的同步方式,又叫独立时钟法,

9、在各个数字设备节点处均设立互相独立、标称速率相同的高稳定度时钟,它们的频率精度要求保持在极窄的频率容差之中。,2同步方式,主从同步方式,优点:避免了准同步网中固有的周期性滑动;锁相环的压控振荡器只要求较低的频率精度,较准同步方式,大大降低了费用;控制简单。,10.2.2 网同步的同步方式,缺点:系统采用单端控制,任何传输链中的扰动都将导致定时基准的扰动。一旦主节点基准时钟和传输链路发生故障,就会造成从节点定时基准的丢失,导致全系统或局部系统丧失网同步能力。,分类:直接主从同步方式等级主从同步方式,10.2.2 网同步的同步方式,互同步方式,优点:当某传输链路或节点时钟发生故障时,网络仍然处于同

10、步工作状态,不需要重组网络,简化了管理工作;可以降低节点时钟频率稳定度的要求,设备较便宜;较好地适用于分布式网络。,10.2.2 网同步的同步方式,缺点:稳态频率取决于起始条件、时延、增益和加权系统等,因此容易受扰动;由于系统稳态频率的不确定性,因此很难与其他同步系统兼容;由于整个同步网构成一个闭路反馈系统,系统参数的变化容易引起系统性能变坏,甚至引起系统不稳定。,10.2.2 网同步的同步方式,3外时间基准同步,外时间基准同步方式是指数字通信网中所有节点的时间基准依赖该节点所能接收到的外基准信号。通过将本地时钟信号锁定到外基准信号的相位上,达到全网定时信号的同步。目前常用的外时间基准信号是G

11、PS。,10.2.2 网同步的同步方式,10.2 同步网,10.2.1 同步网的基本概念 10.2.2 同步网的同步方式10.2.3 同步网结构10.2.4 我国同步网的等级结构,10.2.3 网同步的结构,1全同步网,图10.11主从同步网,图10.12多基准全同步网,2全准同步网,在全准同步方式下,网内所有时钟都独立运行,不接受其他时钟的控制。,3混合同步网,在混合同步方式下,将同步网划分为若干个同步区,每个同步区是一个子网,在子网内采用全同步方式,在子网间采用准同步方式。,10.2.3 网同步的结构,10.2 同步网,10.2.1 同步网的基本概念 10.2.2 同步网的同步方式10.2

12、.3 同步网结构10.2.4 我国同步网的等级结构,图10.13我国数字同步骨干网络组织示意图,10.2.4 我国同步网的等级结构,1我国同步网的组网方式及等级结构,第一级是基准时钟,由铯原子钟或GPS配铷钟组成。第二级为有保持功能的高稳定时钟(受控铷钟和高稳定度晶体钟),分为A类和B类。第三级时钟是具有保持功能的高稳定度晶体时钟,设置在各省内汇接局(Tm)和端局,第四级时钟是一般晶体时钟,通过同步链路与第三级时钟同步,设置在远端模块、数字终端设备和数字用户交换设备当中。,10.2.4 我国同步网的等级结构,2BITS时钟作为同步时钟基准或备用时钟基准的应用,(1)数字交换机的同步(2)移动通

13、信网的同步(3)SDH网络同步,第十章 支撑网,10.1 No.7信令网 10.2 同步网 10.3 电信管理网,10.3 电信管理网,10.3.1 TMN概述 10.3.2 TMN的体系结构10.3.3 TMN的逻辑结构10.3.4 TMN的网络结构和设备配置10.3.5 我国电信管理网系统10.3.6 TMN的发展趋势,1TMN定义,10.3.1 TMN概述,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是提供一个有组织的网络结构,以取得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之间、操作系统与电信设备之间的互连。它是采用商定的具有标准协议和信息的接口进行管理信息交换的体系结构。提出TMN体系结构的目的是支撑电信网和电信业务的规划、配置、

14、安装、操作及组织。,图10.15电信网的总体关系,10.3.1 TMN概述,2TMN的发展趋势,业务管理各电信运营商逐步从网络管理向业务管理过渡 综合管理网络信息必须能够从低层传递到高层,高层根据获取的网络信息,做出相应决策,决策信息再反向传递给各管理层。电子传单的逐步应用,10.3.1 TMN概述,10.3 电信管理网,10.3.1 TMN概述 10.3.2 TMN的体系结构10.3.3 TMN的逻辑结构10.3.4 TMN的网络结构和设备配置10.3.5 我国电信管理网系统10.3.6 TMN的发展趋势,10.3.2 TMN的体系结构,1功能体系结构,图10.16管理网(TMN)功能体系结

15、构,2TMN的信息体系结构,(1)面向对象技术在TMN中的应用,图10.17管理者、代理者及对象之间的交互作用,(2)管理者/代理,10.3.2 TMN的体系结构,(3)管理信息模型,图10.18TMN管理层模型,10.3.2 TMN的体系结构,图10.19TMN通信模型,10.3.2 TMN的体系结构,3TMN的物理体系结构,图10.20TMN物理体系结构示意图,10.3.2 TMN的体系结构,10.3 电信管理网,10.3.1 TMN概述 10.3.2 TMN的体系结构10.3.3 TMN的逻辑结构10.3.4 TMN的网络结构和设备配置10.3.5 我国电信管理网系统10.3.6 TMN

16、的发展趋势,10.3.3 TMN的逻辑结构,图10.21TMN的逻辑分层体系结构,10.3 电信管理网,10.3.1 TMN概述 10.3.2 TMN的体系结构10.3.3 TMN的逻辑结构10.3.4 TMN的网络结构和设备配置10.3.5 我国电信管理网系统10.3.6 TMN的发展趋势,10.3.4 TMN的网络结构和设备配置,1网络结构,图10.22TMN的分级网管结构,图10.23按子网划分的TMN,2网络设备的配置,10.3 电信管理网,10.3.1 TMN概述 10.3.2 TMN的体系结构10.3.3 TMN的逻辑结构10.3.4 TMN的网络结构和设备配置10.3.5 我国电

17、信管理网系统10.3.6 TMN的发展趋势,1传输网的监控与管理,10.3.5 我国电信管理网系统,图10.24传输监控系统的物理配置及结构,图10.25SDH网络管理等级,10.3.5 我国电信管理网系统,2固定电话交换网的网络管理系统,图10.26长途电话通信网络网管系统结构示意图,10.3.5 我国电信管理网系统,3DDN网管系统,图10.27兼容网管系统示意图,10.3.5 我国电信管理网系统,4数字同步网监控系统,功能:故障管理:包括设备自身故障、设备性能劣化、链路故障、链路传输性能降质、链路定时性能降级等。性能管理:包括最大时间间隔误差、时间偏差、频率偏差、原始相位等数据的收集、整

18、理、贮存和处理。配置管理:包括设备内部冗余配置中的主备倒换,对输入信号的判决门限的设置与修改,对定时参考输入信号的分析和强制倒换。安全管理:包括操作级别的管理,口令的设置、修改和保护等。,10.3.5 我国电信管理网系统,10.3.5 我国电信管理网系统,5七号信令网监控系统,图10.28七号信令网网管系统结构,10.3 电信管理网,10.3.1 TMN概述 10.3.2 TMN的体系结构10.3.3 TMN的逻辑结构10.3.4 TMN的网络结构和设备配置10.3.5 我国电信管理网系统10.3.6 TMN的发展趋势,10.3.6 TMN的发展趋势,1综合化与集成化2网元级管理向网络级管理转化3Web化 4智能化5面向业务的网络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