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史耀芳).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2940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史耀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史耀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史耀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史耀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史耀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史耀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史耀芳).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讲:史耀芳 博士 电话:,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一、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问题学习困难:学习不适应;缺乏科学方法;丧失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差;被动学习等考试焦虑:考前有明显的紧张情绪,有逃避考试的倾向;出现生理反应;考中有强烈的生理反应如出汗等;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思维能力下降,甚至头脑一片空白学习障碍:感知觉障碍;视听功能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多动性行为障碍厌学逃学:学校恐惧,2.人际交往问题技法方面问题:社交方法欠缺、不看交往对象认知方面问题:理想与现实不符;自我为中心 情感方面问题:嫉妒与自卑;自负与害羞、孤僻 人格方面问题:气质性格等人格差异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

2、突,3.情绪问题愤怒情绪:急性情绪亢奋(情绪化)、好攻击等紧张情绪:过度担心、惊惶失措等 急躁情绪:易冲动、感情用事等冷漠情绪:不合群、孤癖等,4.行为问题品德行为:反复说谎、偷窃等恃强行为:过分好斗或霸道、严重破坏财物等 伤害行为:自残、疟待动物或他人等对抗性挑衅行为:鲁莽冒险、违纪违规等,5.抑郁倾向情感麻木:丧失既往生活、学习的热忱和乐趣,常闭门独居,回避社交自评过低: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 情感退行: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行动迟缓 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不值得留

3、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躯体症状:常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障碍,二、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分,心理健康水平的四个等级,1.精神分析理论主要观点潜意识理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自我防御机制基本技术自由联想释梦阻抗移情,三、常见心理辅导理论与基本技术,2.行为主义理论主要观点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观察学习原理认知行为学习基本技术松驰训练系统脱敏强化技术冲击疗法,3.认知主义理论主要观点生理、心理与社会模式个体信念始于童年合作的治疗关系转变自动思维是关键基本技术理解语言的特殊意义质疑绝对化指出认知歪曲认知预演,4.人本主义理论主要观

4、点积极的人性观自我概念与积极关注需要心理失调的原因基本技术同感性理解尊重真诚,案例1 唐培智,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尽管他已是12岁的男子汉了,但平时看起来却像是女孩子一般,特别害羞,怕与老师和同学打交道。他总是耽心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印象,一举手、一投足都生怕做错了什么,使得大家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印象。他特别害怕同学们和他开玩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尽量避免与同学们交往,结果是越少和同学们打交道,就越害怕交往,形成恶性循环,成为人际交往障碍。而郑爽同学却与他不一样,别看他只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却傲气得很。他总认为自己比其他同学聪明一些,与同学们在一起,总是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如

5、果同学们不吃他那一套,他就发脾气,甚至骂人,弄得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不想理他。,四、常见心理问题辅导与咨询对策,案例1 唐培智,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尽管他已是12岁的男子汉了,但平时看起来却像是女孩子一般,特别害羞,怕与老师和同学打交道。他总是耽心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印象,一举手、一投足都生怕做错了什么,使得大家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印象。他特别害怕同学们和他开玩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尽量避免与同学们交往,结果是越少和同学们打交道,就越害怕交往,形成恶性循环,成为人际交往障碍。而郑爽同学却与他不一样,别看他只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却傲气得很。他总认为自己比其他同学聪明一些,与同学们在

6、一起,总是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如果同学们不吃他那一套,他就发脾气,甚至骂人,弄得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不想理他。,案例分析认知障碍:由于小学生心理不成熟,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较易受到片面认知的影响。不良情绪:小学生中,不良情绪引起的交往障碍是比较常见的。如动不动就发脾气,找同学的茬,对交际的恐惧、担心害怕,讨厌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交往,嫉妒同学们取得的成绩,对自己缺乏自信,害羞,孤僻等均可引起交往的障碍。人格特点:在小学生中,气质、性格的差异也常可导致交际的障碍,如胆汁质的人常会由于一点小事而勃然大怒,对同学大发雷霆;内向型的人对周围不太关心,不愿过多与同学交往,

7、这些均可引起人际交往的障碍。不良教育:有些家长由于自身修养方面的原因,在为人处事方面存在缺陷,如虚伪、狭隘等,在教育子女时,也常给予一些消极、错误的指导,导致其子女在与同学交往时,事事计较,无容人之心,这些无疑给同学们之间的交往设置了障碍。,辅导策略改变认知结构,克服人际偏见:改变小学生单纯、片面的人际认知结构,使小学生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正确的认知是改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因此,老师和家长在实施教育时,要让小学生不能仅仅凭他人的外貌、表情、姿态、谈吐、衣着等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更应该注意避免“以貌取人,以成绩取人”。加强个性修养,确立良好印象:个性的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障碍的

8、根本原因,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品质的培养:(1)豁达大度、性格开朗、气量宽宏的精神,对同学不以自己的特殊个性或癖好来要求别人;(2)温和亲切、恬静淡适的心情,对同学常以笑脸相迎,向需要帮助的同学及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3)正直诚实、光明坦荡的情怀,凡事坚持原则,遇到的问题能秉公而行,不搬弄是非,不弄虚作假。具有这样的个性修养的小学生一定会受同学们的欢迎。,学习交往技能,注意灵活运用:处理人际关系是能力,也是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提高。因此,(1)与同学交往,要增加交往频率。(2)要学会真诚关心同学,真正为他人着想。(3)注意尊重他人,批评他人缺点要含蓄委婉,不使他人难堪;在与别人

9、讨论问题时切忌动不动就教训别人,而在赞美别人时,应诚心诚意,实事求是。(4)要学会聆听,耐心、虚心、会心的聆听,会使人有心领神会之感。寻找交往障碍原因,制定正确对策:不同的人,产生交往障碍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有些小学生是由于害怕交往,自卑、孤僻,有些是由于过于骄傲或嫉妒、猜疑,甚至对别人怀有敌意,还有些是由于总喜欢打听、干涉别人的秘密,使别人不满引起的。因此,对于小学生的交往障碍,应寻找引起障碍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制定正确的对策,这一点很重要。,案例2 崔,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在平时的学习中,父母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小学六年级时,妈妈为了激励他主动学习,自己以身作责,晚上和他一起看书、学习。可是

10、,崔升入初一后,还是上课不听讲,好动,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每当家长从老师这里得知这个消息后,回家后对孩子总是一顿打骂,有时还用皮带抽他。尽管如此,效果并不明显。不久,崔又增添了一个不良的习惯,就是不管上课、下课他总是去伤害同学,一会儿把这个同学的手弄扎破了,一会儿又把那个同学的头给打了,随便打同学几拳都是常事。为此,老师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当面答应的很好,请老师相信他,再也不打人了。可过不了一会儿,告状的同学又一个个来到我的面前。有一次,他对一个女生拳打脚踢,原因就是那个女生不让他动自己的东西,并给他告诉了老师。老师批评了他,为此,挨打学生的家长常找我反映情况。同学们为了不被挨打,谁都不

11、理他,远离他。为了不让他有打人的机会,课下老师经常亲自“看护”他,有时,他看老师在,就把墙作为发泄的对象,他变得孤独、易怒。,案例分析崔本是一个很平常的孩子,他有着一般男孩子的优点和不足。由于家长的对其要求太高,当孩子犯了错误,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时,招来了就是一顿不分清红皂白的打骂。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内心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在家挨了打,有气不敢出,到学校后,他就用打同学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怨气。他认识不到自己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得到的只是那片刻的心理满足与心理平衡。再加上老师平时教学中,表扬与关注最多的是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对崔更多的则是批评与教育。其实,有的时候,崔上课总给其他同学捣乱,拿

12、别人的东西,他的目的是想引起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可老师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心理需求,没有给予必要的疏导与满足。使他和老师、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辅导对策1.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家教环境。良好的家教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父母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味的指责打骂,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他们则会慢慢地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距人于千里之外。对于家长过分地打骂,他们就会采用发泄的方法来释放。崔不良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环境有关。要想使他尽快改掉不良的恶习,首先要改变他的家教环境。因此,老师建议家长采取了以下方法:建议家长看一些有关儿童心理的书籍,提高认识 多与孩子谈心,走近他有内心世界

13、,严禁打骂敦促家长多表扬,常鼓励孩子发现情况及时与老师联系、沟通,2.教师要走近学生。对崔多次进行批评教育不起作用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于老师不够严厉,而是在于老师没有走近他,没有了解其心理需求。因此,老师改变了以往“看的方法,而是主动的接近他,与他谈心,使他在师生谈话中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内心产生改正错误的决心。除此之外,对于他的一点点进步老师就在同学们的面前表扬他,利用小奖状的作用来激励他,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3.营造集体的关爱氛围,感受集体的温暖。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受到过崔的欺负,所以很多同学都疏远他,如果这样下去,崔在班里得不到关心、帮助,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对他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很不利

14、的。所以,通过营造集体的友好环境,而且要求同学多主动地接近他,使他在集体怀抱中健康成长。,案例3:学生与老师的对话 学生:在这次考试中,你给了我40分,我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已理解了所教的内容,觉得可以通过的。老师A:不要责备我,不是我给你40分,而是你自己丢掉的。老师B:你40分,我感到很抱歉,我是非常希望能给你好分数的。老师C:我非常抱歉,恐怕我不能做什么,我必须按照规定办事。老师D:你觉得你已学好了,但是你仍考不好,我不大了解原因在哪儿。老师E:我了解你对分数的失望,多少我有些责任。你认为我在惩罚你,我对此感到难过。,老师A:不要责备我,不是我给你40分,而是你自己丢掉的。评析 这位老师

15、表现出惩罚性、防御他自己受到责备;用他自己认为的诚实来伤害学生(第一层次)老师B:对你得40分,我感到很抱歉,我是非常希望能给你好分数的。评析 老师告诉学生希望帮助他,但实际上并没有做什么,是虚假的(第一层次)老师C:我非常抱歉,恐怕我不能做什么,因我必须按照规定办事。评析 老师表达了根据规则办事的思想,而没表达出他真正对人的感觉(第二层次)老师D:你觉得你已学好了,但是你仍考不好,我不大了解原因在哪儿。评析老师有限度地表达出他的感觉(第三层次)老师E:我了解你对分数的失望。多少我有些责任。你认为我在惩罚你,我对此感到难过。评析老师能适当而真诚地表达出他的感觉(第四层次),教师E(全神贯注地看

16、着学生,表情耐心):对 没错。这次考试你确实考了40分。学 生:可是,我觉得这次考试不公平!平时比 我学得差的同学都及格了。教师E(点头、专注):老师理解你对分数的失 望。可是老师感到,你认为是我在故意 为难你,我感到难过,老师想知道你是 怎么想的,能告诉老师吗?,学 生:老师,我跟我父母保证过,这次数学一定要 考80分以上,可是.他们知道现在这个分数 会打死我的.(哭泣)。教师E:听起来,你现在的担心和不安,是很在意你 父母的反应?学 生:是的,他们对我的期望太大了,而每次数学 考试后我却总是让他们失望。我不是平时没 学会,可是.我都不知道,回家后该怎么面 对他们。教师E(保证地微笑着):老

17、师了解了你的苦恼,你 现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老师愿意帮助你。,大家对老师E做个评价。接下来这位老师还会继续做 什么?“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总结:沟通每天发生,效果各有不同。为什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惑”既包括学业上困惑,也包括学生个人情绪和行为上的心理困惑。有效的师生沟通,既是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基础,又是解决学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重要方法。,背景:学生,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近3年从未见过父亲,平时也没有电话。母亲忙于工作,下班后经常打牌,很少过问他的生活。即将高考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学生:“老师,你知道吗?我今天本来不想来的,所以我迟到了。以前,

18、我跟你说过,我时常想我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可是我和我父亲毕竟有血缘关系啊。哎!我无法确定他们到底爱不爱我。对你,我也有一样的不确定感觉,我觉得你之所以帮我,是因为你的职业,我觉得很孤独,我只不过是你众多学生中的一个而已。”老师A:“你怎么这么敏感多疑啊?老师为你花了多少时间、费了多少口舌,你还是怀疑老师是不是真心帮你!”,老师B:“没关系啦,迟到就迟到吧,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关心你吗?我当然关心你呀!要不然我怎么会每次都牺牲休息时间找你谈话呢。别胡思乱想了,我们还是谈谈你高考选专业和将来工作的事吧。”老师C:“看来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你这些不安全、孤独和不确定的感受啊。我觉得你是将你对父爱的渴求

19、和怀疑投射到了我身上。肯定是这样的。”老师D:“你好象很困惑,我很高兴你今天还是来了。我知道来之前你很犹豫,我想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这些感受的来源。”,老师E:“你不确定你父亲和我到底是不是真心关心你,这让你很迷惑,很难受。我能体会到你害怕我不是真心关心你。今天很高兴你能来,我也能理解你犹豫不决的心情。我很关心你,所以我想知道前面的谈话中,我是不是有那些行为或言谈让你感到我不是真正关心你了?”老师F:“我能感受到你害怕我只把你当成一个普通学生一样对待,而没有出至内心的关心你。所以你为此而感到苦恼,甚至犹豫不决是否再见面。其实,我有权利选择我想关心的人,但是我希望你能知道我对你的关心是真实的。今天你能真诚的和我分享你真实的感受,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气,我为你的真实和勇气而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