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555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世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世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世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世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王清勤 Email:,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简介,目 录,一 世界绿色建筑的发展二 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简介三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一 世界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外绿色建筑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1969 年,美国建筑师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

2、发展的思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1998加拿大GBTool,1999年中国台湾EEWH,1996年美国LEED,日本的CASBEE 澳大利亚的green star 法国的Escale 芬兰的Promis E 德国的DGNB 挪威的Ecoprofile 荷兰的GreenCalc 瑞典的Eco-effect,其他,世界绿色建筑评价发展迅猛,1990英国BREEAM,我国绿色建筑发展,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

3、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开始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

4、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2008年,成立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全球绿色建筑发展特点:世界各国政府正通过横向发展专项技术、纵向过程深入集成对绿色建筑技

5、术体系进行完善。加快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和政策层面的工作,推进绿色建筑标识和激励机制创新通过市场导向和城市建设发展辐射和引领绿色建筑发展。通过发展绿色建筑,对绿色建筑相关产品的性能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了良性的发展局面。,二 各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简介,英国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由英国建筑研究所于1990年制定。由于有英国建筑师学会的参与,该证书在英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BREEAM体系:涵盖了包括从建筑主体能源到场地生态价值的范围,包

6、括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BREEAM目标: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BREEAM评价对象: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BREEAM评价内容:1)核心表现因素 2)设计和实施 3)管理和运作,美国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LEED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1996年制定。LEED是性能性标准,主要强调建筑在整体、综合性能方面达到“绿化”要求。(得到认证的建筑不一定是节能建筑)LEED很少设置硬性指标,各指标间可通过相关调整形成相互补充,以方便使用者根据本地区的技术经济条件建

7、造绿色建筑。LEED是自愿采用的评估体系标准。凡通过LEED评估的工程都可获得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颁发的绿色建筑标识。,LEED演变,1998年LEED V1.0,2000年LEED V2.0,2009年LEED V3,LEED评价工具,家庭住宅,社区,商业建筑,建筑结构,新建建筑,学校、医院、实验室、零售,既有建筑运营及维护,设计,施工,运营,LEED关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创新和设计,室内环境质量,原材料和资源,可持续的场地设计,有效利用水资源,能源与大气,LEED评估指标,LEED认证级别:(总分69分),1 认证级:满足至少40%的评估要点(26-32)2 银级:满足至少40%的评估要点

8、(33-38)3 金级:满足至少40%的评估要点(39-51)4 白金级:满足至少40%的评估要点(52以上),LEED认证专业人士,截至2010年6月市场LEED认证项目累计面积0.966亿平方米,截至2010年6月当前市场LEED注册项目数量27581个,ft2,LEED在中国的发展,截止2010年10月 278个项目注册 共0.15亿平方米 70个认证项目,日本 CASBE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mental efficiency 2001年,由日本学术界、企业界专家、政府三方面联合组成“建筑综合环境评价委员

9、会”。CASBEE评价对象:各种用途、规模的建筑物。CASBEE评价原理:根据已有的“生态效率”的概念,从建筑环境 效率(BEE)定义出发进行评价,试图评价 建筑物在限定的环境性能下,通过措施降低 环境负荷的效果。,CASBEE评价工具:CASBEE-PD(新建建筑规划与方案计)CASBEE-NC(新建建筑设计阶段)CASBEE-EB(既有建筑)CASBEE-RN(改造和运行)CASBEE-TC(临时建筑)CASBEE-HI(热岛效应)CASBEE-DR(地区,区域)CASBEE DH(独立住宅),CASBEE评价体系,Q-建筑环境性能质量(约80个),LR-建筑环境负荷的减少(约80个),C

10、ASBEE评价思想 以用地边界和建筑最高点之间的假想空 间作为建筑物环境效率评价的封闭体系。BEE值的计算方法:参评项目最终的Q或LR得分为各个子项 得分乘以其对应权重系数的结果之和,得出SQ与SLR。SQ/SLR 的比值即为 建筑环境效率,比值越高,环境性能越好。,CASBEE评估等级划分:采用5级评分制 基准值为水准3(3分)满足最低条件时评为水准1(1分)达到一般水准时为水准3(3分),加拿大 GB TOOL Green Building Tool绿色建筑挑战最初由加拿大发起于1996年,当时有美、英、法等14个国家参加;各参加国通过对多达35个项目进行研究和交流,最终于1998年确立G

11、B Tool。GB TOOL评估对象:包括新建和改建翻新建筑GB TOOL评估手册:包括总论、办公建筑、学校建筑、集合住宅,GB Tool 评价内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资源消耗,经济性,室内空气质量,可维护性,环境负荷,运行管理,GBTool的指标体系:分4 个层次,由6大领域、120多 项指标构成,基本上涵盖了建筑 环境评价的各个方面。GBTool更 加注重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评价。GBTool评分标准及等级:采用05的评分标准 0代表行业平均水平+3代表行业最好的水平+5代表不考虑成本可以达到的最佳效果,GBTool需要采用其它的软件来计算建筑物的能耗、含能、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对室内热舒适和

12、空气品质进行预测。由于GBTool采用基准的方法进行评价,即评价对象的各项环境影响分别与这个基准进行比较,因此,当每个国家和地区在具体使用时,都需要根据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对评价基准进行调整。,澳大利亚 GSC Green Star Certification,目前在澳大利亚主要有两种评估体系:第一种 国家建筑环境评估(NABERS)National Australian Built Environment Rating System 第二种 是绿色星级认证(GSC)Green Star Certification,绿色之星认证(GSC)简介,对于建筑物的评级系统自愿性市场的前25%性能评

13、级,而非运营评级要求整体的团队方法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管理,能源,水,土地使用及生态,室内环境质量,交通,材料,排放,创新得分,评估指标,各分项指标得分,环境权重分,总得分,GSC计算等级,绿色之星评级,申请注册,第1轮评估,第1轮提交,第2轮提交,第2轮评估,资格审查,完成评级,绿色之星评估过程,提交 通知表格 预评估清单第1轮 等6个星期,提交 通知表格 评估前清单第 2 轮 等 4 星期,未完成评级 选项 1 接受最终分数选项 2 新的评估过程选项 3 上诉,GSC评估工具:1.绿色之星多单元住宅建筑(V1)2.绿色之星医疗建筑(V1)3.绿色之星商场(V1)4.绿色之星教育建筑(V1)

14、5.绿色之星办公建筑设计V3和办公建筑V3 6.绿色之星 办公建筑室内设计(V1.1)试用版的评估工具 1.绿色之星工业建筑 2.绿色之星复合功能建筑 3.绿色之星既有办公建筑扩建 4.绿色之星会议中心,绿色之星认证现状(截止到2009年10月)澳大利亚绿色之星认证193项绿色建筑 其中 办公建筑设计156项 办公建筑17项 办公建筑室内设计19项 购物中心3项 会议中心1项 教育建筑1项 多单元住宅4项 目前正在申请认证的绿色建筑有800多项,德国 DGNB Germ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ertificate DGNB是当今世界第二代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创建于200

15、7年,它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组织德国建筑行业的各专业人士共同开发。涵盖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方面的因素,以及建筑功能和建筑性能评价指标的体系。经济因素包括了建筑生命周期的费用和建筑价值发展的评估;社会文化与功能质量包括健康性、热舒适度和满意度、功能性、设计质量、变革(即创新)和设计程序等方面。,DGNB评价内容:1 生态质量 2 经济质量 3 社会文化及功能质量 4 技术质量 5 程序质量 6 场址选择,DGNB评分标准:每个专题分为若干标准,对于每一 条标准,都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办法 及相应的分值,最高为10分。DGNB评价等级:根据六个专题的分值 授予金、银、铜三级,DGNB力求在建筑全寿

16、命周期中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保证建筑舒适度,不仅实现环保和低碳,更将建造和使用成本降至最低。德国DGNB注重生态、经济、建筑功能和社会文化等性能质量的综合全面评估。DGNB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并且已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机构在内多方国际机构的认可。计算方法分为四大方面,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建造和建筑使用期间的能耗,以及建筑在城镇周期维护的相对应能耗,最后是建筑拆除方面的能耗。,三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状况,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及能耗消耗的水泥和钢材:全世界的40%建筑业运营能耗:全中国的28%建筑业总能耗:全中国的40%(含建材生产和运输),我国新建建筑

17、和既有建筑面积对比,新建建筑(百万平米)既有建筑(亿平米),建 筑 能 耗比 重 较 大,建 筑 能 耗持 续 增 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我国颁布的第一综合性绿色建筑评价的国家标准适用范围: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多目标: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运营 多层次: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国家绿色建筑创新奖(2005),绿色建筑评估标准(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2007),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07),中国国际绿色建筑大会,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5),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发展,绿色建筑评定

18、指标体系框图,绿色评价项目设定,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三 星 标 识,绿色建筑标识项目(54个),设计标识 51个运营标识 3个,公建 27个居建 27个,绿色标识数量,我国绿色建筑推广组织,国家层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推进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地方层面:广西、上海、江苏、四川、新疆、深圳 和厦门等20余个省市建立绿色建筑机构,建立绿色建筑学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 绿色施工 绿色人文 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 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材 绿色公共建筑 绿色工业建筑 绿色房地产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 绿色建材 绿色房地产 绿色工业建筑 绿色建筑结构 绿色产业 绿色建筑政策法规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智能 绿色住宅工业化 绿色校园,编写绿色建筑报告:绿色建筑2008 绿色建筑2009 绿色建筑2010 绿色建筑2011-(在编),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及重点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激励机制建立系列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提高绿色建筑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市场提高业界与公众的绿色建筑意识,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