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631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近代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近代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近代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近代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近代史人物大对决,左宗棠 vs 李鸿章,【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湖南湘阴人。【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安徽合肥人。【左宗棠】屡试不第,但继续遍读群书,钻研兵法。典型的自学成材。【李鸿章】二十四岁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科班出身。【左宗棠】参与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1862年从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抚。1862年组成中法混合军和扩充中英混合军与太平军作战,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并升任闽浙总督。1864年攻陷杭州,并因功受封一等恪靖伯。【李鸿章】咸丰三年(1853年)投曾国藩,最后,光绪皇帝(1871-1908年)和摄政的西太后认同了左宗棠的观点

2、,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三军,择机出塞平叛新疆。,李鸿章主张专重海防,放弃新疆,将新疆的用兵之费,移充“海防之饷”,积极倡导建立近代化的海军。左宗棠则以“塞防论”反对李鸿章的“海防论”,要求出兵新疆,收复失地,捍卫领土与主权,并且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日本1874年发兵中国台湾,并迫使中国赔款。同时沙俄在西北侵略活动也日甚一日,1871年俄国打着替清廷讨伐阿古柏的旗号夺取伊犁,其后又欲以同样的手段进军乌鲁木齐。近代中国边疆与海防同时出现了巨大的危机,因此在朝廷中就产生了“海防”与“塞防”之争。,左宗棠“塞防与海防并重”的思想并没有忽视海防,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在真正的实践当中,似乎完全忽

3、略了海防,虽然这与清政府当时国库空虚,无法兼顾的客观局限有关,但是根本上左宗棠在思想上还是没有摆脱传统的国防思想。,李鸿章提出的巩固海防的思想是非常有远见的。他很早就认识到了大清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海上,建立海军,加强海防是非常具有现实的紧迫性的。但是他轻易地说放弃新疆,将新疆用兵之费移作“海防之饷”是过于武断和偏激的。,这是一种同起于曾国藩湘军中的勇将,他们的第一次冲突从攻打太平天国的天京开始,左宗棠在浙江抚恤善后而李鸿章却在安徽招兵买马,在剿捻的过程中,他们开始共同的成长,李鸿章负责攻击东捻,左宗棠开始对付西捻,自此,左宗棠开始转战大西北,而李鸿章却开始经营东南各省,结局是造就了海防与疆防之

4、争,最终左宗棠收复了塞外的大片领土,而李鸿章也建设了举世闻名的北洋舰队,最终他们还是在对抗日本的问题上走到一起,他们同样成了洋务运动的功臣,可是中法海战使左宗棠气急陨落,而李鸿章随后也在甲午海战后一撅不振。左宗棠死后李鸿章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之间的关系“周旋三十年”如此,可见一斑。,总结,胡雪岩 vs 盛怀宣,第一是电报之争 盛宣怀的后台李鸿章和胡雪岩的后台左宗棠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后台李鸿章与左宗棠为电报事业奔走呼号,但是朝中的顽固派反对。李鸿章显然技高一筹,他在天津试办了电报馆,天津的电报线架成后,李鸿章请醇亲王等朝廷显要亲临试验,评议很好。这才正式奏请,并很快得到批准。1881年盛宣

5、怀被清廷正式委派为电报局总办,主持电报局工作。,然而,当线路架设到江南的时候,胡雪岩也让左宗棠利用手中权力设置了重重障碍,拒绝批准架设长江电线的申请。,最后决战 胡雪岩的生意主要有三个:蚕丝,银行,胡庆余堂。若要在蚕丝生意上做垄断,必将损耗他大量的财富。盛宣怀为了耗尽他的现金流便以低价为他供货。恰在此时,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上了前线。胡雪岩要资助左宗棠打仗,但是,他手头拮据,就去外资银行借款。此前,胡雪岩已经在外资银行借款1000万两之巨,此时又借了80万军费,约定一个月还清。这使得他的资金链极度的紧绷。盛宣怀也正是看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联络地方官员推迟了补给胡雪岩的80万的军饷,于是胡雪

6、岩最后终于走了最险的一步棋在自己的银行提现。,盛宣怀将胡雪岩准备金不足的消息散发出去,胡雪岩的银行面临着成风的挤兑,过程很快家资千万的巨商在瞬间倒了下去。,这是一对清末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要不是他们出生相差二十余年,那将会是一块恶斗,但尽管年纪相差太远,但是他们的经历相似,都是遇贵人相助得以乘风扶摇直上,他们的生意争斗争很早就已经开始,胡雪岩举外债助左宗棠平新疆,而盛宣怀助李鸿章创实业,买铁路,他们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是左宗棠与李鸿章争斗的延续,最终结局是在盛宣怀的挤兑下,胡雪岩因蚕丝问题破产告终,盛宣怀政治达到顶峰后因举外债购铁路而终于声败名裂,病死上海。,总结,梁启超 VS 章太炎,作为蜚声文

7、坛的舆论家,早在章太炎去上海与梁启超同办时务报的时候,作为读者的谭嗣同就将其二人相提并论了:“大致卓如贾谊,章似司马相如。”二者虽风格有别,却难分轩轾。作为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章太炎之于孙中山的关系与梁启超之于康有为的关系亦可以相提并论。从素质上讲,章、梁二人都不是一流的政治领袖,然而又都有其独立的政治见解。,作为一代宗师的学问家,章太炎与梁启超更有一比。当年胡适为清华大学策划兴办国学研究院,主张采取英国的导师制度,校方遂请胡适本人出任导师,谁知这位留洋的博士却自认才疏学浅,声称当今之中国非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诸公不足以担此重任。结果梁、王二位欣然赴任,章太炎却因不愿与“保皇党”共事而拒接聘书

8、。,从学术渊源上看,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是近代“今文经学”的代表,章太炎的老师俞樾则是当时“古文经学”的大师。,然而,如就视野开阔、见解新颖而言,章太炎似略逊一筹;若以功底扎实,学养深厚而论,梁启超则屈居其后,就连他们的弟子也禀承师说、各具特色:章太炎的学生黄季刚与乃师合称“章黄学派”,在文字、音韵学方面自成系统;梁启超的学生张君劢曾挑起著名的“科玄论战”,并将新儒学的发展由内地引向港台,亦可说是平分秋色、相得益彰了。无论如何,今日之治国学者,不可不读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亦不可不看章太炎的新方言,尽管那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和境界,却同样让人感叹不已、心悦诚服。,他们都是公认的国学大师,二人难分

9、伯仲,不同的是章太炎虽是文风古朴,却是思想激进,章太炎是国内革命派的理论权威,可梁启超也是公认的才华盖世,热情洋溢。新民丛报和民报大论战中,充分表现在梁启超学贯中西的才子本质,在梁启超的引入下,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开始深入民心,当然,章太炎的革命论调也使他声我大作,只不过在光复会与同盟会决裂之后,章太炎的革命论暂时沉静,最终两个共同走到了袁世凯的幕下,可是不久,也共同走上反袁的道路上。他们两人之间的恩怨,不仅表现在政治思想上,在学术上也是针锋相对,一个长于古文,一个长于今文,章梁的学术道路,自来都是相对的。,总结,张作霖 vs 吴佩孚,对盟友和政敌 高傲的吴佩孚不会低下他的头,无论和谁合作他都是一

10、幅高贵的样子,傲气冲天,但是他也不主动得罪别人,很多人欣赏他的气度和人品,即使是敌人也会为他的神采而折服。有人说他是民国的关云长,此言不虚。张作霖和吴佩孚有很多的不同,他以亲情驭下恩威并用,既和属下称兄道弟,又严肃军纪。因为性格和出身的原因造就了他的管理方法,他手下的奉军就不如吴佩孚的直军正规,这点直到少帅张学良进入政坛才得以改变。但张作霖和部下的亲密性却是吴佩孚比不了的。可以说是军事上逊一筹,政治上胜几分。,对彼此 吴佩孚是轻视张作霖的,他认为张作霖是“胡子”是老粗。张作霖也曾轻视过吴佩孚,认为他不过是个书生,当一次直奉战失败之后,张作霖开始反思自己对吴佩孚的态度,并写信言好,以吴二哥称之。

11、1925年为了抵抗南方国民党的力量,直奉两系打算联手抗敌。但是因为战争的洗礼,双方都不愿意主动提出和好的要求,都在等待对方示好。僵持之中,张作霖主动起来,抬着战利品大张旗鼓的去给吴佩孚赔礼道歉,承认挑起战争的错误。,对外国人 吴佩孚在当时以“四不主义”闻名于世,即: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出国、不纳妾。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在天津曾遭张作霖和冯玉祥的前后夹击。败北后,若是潜入租界,当可免去生命之虞和逃亡之苦。然而他断然拒绝部下让他进租界的建议,宁愿亡命天涯。无论外力是否可借,他也不稍加利用。外国人拼命的地拉拢他,都想赔本武装他的部队,但被他一概拒绝。张作霖的势力壮大可以说和日本人有很大的关系,他

12、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外力的帮助(日本人)登上了个人权利的顶峰,他对外力是即利用,也排斥,有“张作霖手黑”这样让人拍手称快的佳话。,Zum schluss,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北洋军阀,他们相互攻,互骂为胡匪,假秀才,可是他们共同生活一同一个乱世之下,一个以北洋正统自居,一个以东北王称自居,他们在直皖战后几乎同时兴起,最终这两位年纪相仿的后北洋军阀造成了两次北洋军中最大规模的直奉大战,在国民军的讨伐下,他们暂时走到一起,可是终归不敌冯玉祥的叛乱,两人共同造就是北洋军阀的最后辉煌,生前的他们奉为死敌,可是在抗日问题上,他们出奇地一致,对于日本,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愤恨,面对现实的无奈,他们选择了在屈服中不断地抗争,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后,吴佩孚再也没有敌手,可是他也在军旅年涯中走上尽头,死在日本人的医师刀下。,总结,Zum schlu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