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44张PPT).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3828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44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44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44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44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44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44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44张PPT).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仙游一中地理组,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阅读理解:三个问题:两个关系一个推进,一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三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

2、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哪些国际国内背景和地理条件?,二、对外开放的前沿,阅读完成以下表格内容:,图示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P78“活动”1,P78“活动”2 由问题1的分析我们得知,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P78“活动”3 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从地理区位上讲,

3、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发,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当开放政策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的推进,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东莞的

4、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1起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2发展优势:地理位置优越 著名的侨乡,3抓住两次机遇: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抓住香港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量引进港资,发展“三来一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莞完善了能源、通信、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恰逢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又一次抓住机遇,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P81“活动”,P81“活动”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其中珠江三角洲

5、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郊区城市化;东北模式是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的劳动力职能变化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

6、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P82“思考”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冲击。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

7、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是处理量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2)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4)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5)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2、对策,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

8、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使得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减弱,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查处私招滥雇,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现象较普遍,P84“活动”1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是合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发育完善、级配

9、完整的密集城市带。其中包括:特大城市1个(上海),大城市5个(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中等城市9个(舟山、扬州、南通、泰州、湖州、镇江、嘉兴、绍兴、常州),小城市20多个。不同等级的城市各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这种等级规模结构既有利于核心城市集聚效应的发挥,也有利于城市间的优势互补,促进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P84“活动”2 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完整(五个级别均有),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等级体系。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其他城市,是单核模型。珠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相对单调,缺少规模巨大的“

10、龙头”城市。以广州、深圳为区域中心,是双核模型。,P84“活动”3 距离上海较远的城市,因缺少腹地支持,地位很难发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P84“活动”4 南京应呼应上海,辐射周边。一方面呼应上海,另一方面南京要形成新的辐射,南京与周边的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和滁州等地,已形成了“一小时车程范围的都市圈”;南京又同上海、武汉、重庆一起,构成了长江流域四大区域经济中心,这使得南京担当了向西辐射和传递上海辐射的“要角”。,P84“活动”5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在科技、文化、区位、经济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应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唐的科技性和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