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C4植物的分布地点和作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3886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种C4植物的分布地点和作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十种C4植物的分布地点和作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十种C4植物的分布地点和作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十种C4植物的分布地点和作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十种C4植物的分布地点和作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种C4植物的分布地点和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种C4植物的分布地点和作用.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种C4植物的分布地点和作用,主讲人:夏道林,学号:D01014060,对于小麦、水稻等大多数绿色植物来说,在暗反应阶段中,一个CO2被一个C5固定以后。澳大利亚科学家MDHatch和CRSlack在研究玉米、甘蔗等原产热带地区的绿色植物发现,当向这些植物提供14CO2时,光合作用开始后的1s内,90%以上的14C出现在含有四个碳原子的有机酸草酰乙酸(C4)中,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C4中的14C逐渐减少,而C3中的14C逐渐增多。,C4植物的发现:,C4植物的定义:,光合作用时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C4里,然后再转移到C3中的植物,叫做C4植物。例如:玉米、甘蔗、高粱等热带植物。,具有C4途径

2、的植物称为C4植物,C4途径:有些起源于热带的植物,如甘蔗、玉米、高梁等,除了和其他植物一样具有C3途径外,还有一条固定CO2的途径和C3途径联系在一起。这个途径的CO2受体是磷酸烯酸式丙酮酸,在叶肉细胞质中,在磷酸烯酸式丙酮酸(简写为PEP)羧化酶的催化下,固定CO2而生成草酰乙酸。由于还原CO2的第一个产物草酰乙酸是四碳化合物,所以这个途径叫C4途径。,一五二磷酸核酮糖(C5),磷酸烯酸式丙酮酸,(C3),一.玉米,1.学名:Zea mays,2.玉米的科类以及来源,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玉米亦称包谷、苞米、珍珠米,一年生草本。.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在十六世纪传入中国。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

3、植已达十余省,如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定义:介于族和种之间的分类阶元,由一个或多个物种组成,它们具有若干相似的鉴别特征,或者具有共同的起源特征。,禾本科(学名:Poaceae),分为620多属,至少10000多种。中国有190余属约1200多种。地球陆地大约有20%覆盖着草。禾本科包括多种俗称作某某草的植物,但是必须指出,不是所有的草都是禾本科植物。同样,并不是所有禾本科植物都是低矮的草,就如竹子,也可以高达十数米,连片成林。,玉米子粒主要供食用和饲用,可烧煮、磨粉或制膨化食品。工业上用制酒精、啤酒、乙醛、醋酸、丙酮、丁醇等。玉米淀粉制成

4、的糖浆无色透明,果糖含量高,可制糖果、糕点、面包、果酱及饮料。,玉米,二.粟(谷子,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学名:Setaria italica,粟(谷子,小米),粟米原意泛指粮食,也指小米、稞子、黏米。禾本科草本植物粟的种子,去壳即小米。又称白粱粟、籼粟、硬粟。在我国北方广为栽培。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去皮壳用。味甘、咸,性凉。能养肾气,除烦热。烦热消渴,口干。,三.苋菜,(学名:Amaranth),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苋菜的叶呈卵形或棱形,菜叶有绿色或紫红色

5、,茎部纤维一般较粗,咀嚼时会有渣,生于田间或路旁、村舍附近、杂草地上。,苋菜,(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马齿苋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国内各地均有分布。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现代研究,马齿苋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A样物质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此外,嫩茎叶可作蔬菜等。,四.马齿苋,高粱:禾本科,高粱属,葵花:学名:Helianthus annuus,是一种可高达3米的大形一年生菊科向日葵属植物。,甘蔗:是甘蔗属(Saccharum)的总称。,谢谢大家!,我的讲课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